为你的多相潜能骄傲吧

来源 :英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fengta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们总会被问:“长大想做什么?”答案五花八门,但如果你说:“我想做很多很多事”,那一定会听到这样的告诫:“孩子啊,你怎么能又想做一名小提琴工匠,又想当一位心理学家呢,只能选一样的。”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术业有专攻的思维已经过时了。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专家,同样需要多才多艺的跨界人士。而如果你,哈好是这样一个具有多重潜能的人,那么任你施展的舞台一定会小不了。
  为你的多相潜能骄傲吧 秋叶
  在这个重专家而不重全才的时代,专门型人才受到追捧与尊重,而全能型人才往往受到忽略甚至鄙视。你看,即便是在商业广告里,近些年我们也常听到“30年来我们只做一件事”或类似的说法,以显示自己的4专注以及产品的专业与优质。我们汉语里往往把全能型人才形容为“杂家”,“万金油”、“样样通,样样松”,日语里的表达法更直接——“多芸は無芸(Many talents is no talent)。”英文里也有个类似的说法——“Jack of all trades,master of none”,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涉足多个领域,浅尝辄止而无一样精通。
  英文中有个词polymath,词典中一般有两个释义——person of much or varied learning(有渊博学识的人)和great scholar(大学者,即我们平常喜欢用的“学术大师”)。显然,这两个释义是相互关联的,因为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上,大学者或者学术大师一定是具有渊博学识的人,渊与博缺一不可(即英文中常说的“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and know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一般认为“博”是基础,“渊”是理想归宿)。自古典时代、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乃至于20世纪,西方的学术大师往往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还跨行跨科,文理兼修且贡献卓著,可谓是“Jack of all trades,master of all”,例子不胜枚举。古典时期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不仅是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哲学家,还是位科学家,其作品涉及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形而上学、逻辑、伦理学、美学、诗学、戏剧、音乐、修辞学、语言学、政治学等等,而且在以上各门学科均有独创性贡献。历史到了近两千年后的14—17世纪,在那股重新发现古典文化的强劲风潮中,欧洲更是出现了诸多知识广博的“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en),以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和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为典型。达·芬奇被认为是“万能天才”(universal genius),其兴趣几乎包含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所有方面,在好奇心、想象力与发明创造能力方面堪称史无前例的超人!与其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不仅在雕塑与绘画上留下传世之作,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影响无与伦比,而且还是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和诗人。其实,这种兴趣广泛、在多个领域贡献卓著的传统在西方世界并不止于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代乃至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的19--20世纪也不乏其人,如伏尔泰(Voltaire)、孟德斯鸠(Montesquieu)、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等皆是如此。他们的广泛兴趣与多方面成就有力地说明,博与精并不矛盾,学术上不仅有触类旁通,而且学科跨越与交叉常常能发现新的问题,赋予人们新的、更宽广的视野,因此也就更有利于创新!
  中国在学生培养的博与专上曾走过一段弯路。民国时期的教育基本上是模仿英美,要求学生文理兼修,知识面宽广,到了高年级才往“专”上发展,以便写出一篇专门研究论文。钱学森与钱钟书先生是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典型“产品”。但到了1952年,我们的教育体制通盘改为苏式,大学进行院系调整,文、理、工科严格分开,学生一入学就直奔专业,心无旁鹜,其结果是专业知识掌握得不错,但知识面狭窄,缺乏创新精神。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开始意识到其弊端并出台改革举措,于是就要求工科大学也要办文科,文科学生也要修点自然科学,即建立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然而,这种模式试验了二十余年,似乎也不太成功,其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在选择课程或学习内容方面往往缺乏真正的自主性,对于他们所选的本专业外的领域也缺乏真正的兴趣与持久的热情。
  诚然,在这个各学科发展均较为成熟、人人都较忙乱的时代,要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兼顾其他领域确实不易,同时在几个领域富有成就更是难上加难。在学业与职业的追求上,笔者很同意原文作者的态度:如果你一心想当个专家,准备在一个方向上、一个领域里一竿子打到底,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这当然很好,还很符合我们的“时代精神”。但是,如果你天生就是个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多个领域富有探索激情的人,那么也完全不必为自己迟迟不能“选定一条路”而忧心忡忡,而是要大胆放心地去拥抱自己的梦想,因为不管是学者、运动员还是其他人,由于广博而成就其伟大的也大有人在。
其他文献
我们于2013年12月20日下午4点于乌斯怀亚顺利登上前进号。通过船长日记了解到此次航行总人数230人,其中140位挪威人,40位左右的德国人,12位美国人,六位中国人,四位意大利人,其他名额被南非、法国、以色列等国瓜分。因此船上官方语言使用挪威语,交流语言使用英语,友情语言是德语。所有通知用三种语言广播,讲座、文字说明用挪威语和英语。  徒步沙克尔顿小道  线路以及次数完全由天气决定,我们曾经一
2014年10月8日,美国第一例埃博拉患者不治身亡。关于埃博拉的第一波恐慌在全美蔓延开来。不久,第二例、第三例埃博拉病例接踵而至,在世界范围内也引发了对疫情蔓延扩大的担忧。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也许人们只有直面内心恐惧,才能最终度过这次难关。
Seven Influential People Who Never Lived  圣诞老人,孩子们平安夜最欢迎的客人;芭比娃娃,女孩子玩具柜里不可或缺的女主人;牛仔,男孩子向往的自由职业;罗密欧与朱丽叶,恋人们梦寐以求的爱情典范……从小到大,他们都是于我们重要的人——有的我们分明知道并非真实存在,而有的我们也不清楚到底存不存在——总之,我们好像不能没有他们了呢。  We have done nu
GRAMICCI  街头户外的随意切换  成立于1982年的美国潮流户外服装品牌GRAMICCI,一直被赋予专业攀岩裤的称号,备受美国、日本等地的欢迎。随着日本慢慢受到潮流文化的影响,GRAMICCI的设计从户外领域慢慢转向潮流。与CHUMS相似,GRAMICCI也以小野人的卡通趣味的Logo吸引了不少人群。  作为一个户外出身的潮流品牌,GRAMICCI对面料的把控十分严格。GRAMICCI的裤
一直以来,完美身材都备受推崇。可时代不同,完美身材的标准也不同。16世纪推崇细腰,女人们把自己塞进紧身褡;18世纪,女人们又穿起宽松的高腰裙来;19世纪的女人又以丰满为美;一战后,女人们纷纷裹紧自己,不露曲线;二战后,丰乳肥臀又成新潮……如今,人们又不择手段地努力瘦身。我们想要丰满,食品行业就推出高热量产品,而当肥胖渐成问题,食品行业又推出瘦身产品,它似乎是永远的赢家……
艾伯塔阳光村滑雪场。  2015年1月,我在艾伯塔省晃荡了10天,漫游宝也开了10天。早听闻这里是户外旅行的天堂,再加上两年前想来加拿大骑车却被拒签,此行更显得弥足珍贵,绝对不能走马观花一趟完事。  事实上在没有抵达卡尔加里之前,在温哥华转机时我就已经开始使用漫游宝了,你知道人类总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在未知地域总会有那么些许恐惧感。当然我并不是说加拿大令人恐惧,而是源于我们总是对陌生和未知心存忌惮
铁三作为户外运动,各位铁友肯定免不了暴露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不少铁三比赛也是在热带地区举办,比如中国台湾地区或者东南亚。这才6月初,不少地方就已经感受到了初夏的威力了:或炙热的阳光、或闷热和潮湿,总之很不舒服。就让我们在真正的三伏天来临前,先来了解下应对高温的方法。  高温会给人带来额外的压力和疲劳,不仅延长了恢复所需要的时间,还很有可能让训练质量打折扣。相信不少鐵友和跑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夏季跑步
第三届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于2018年9月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冬博会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BODA)和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主办,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和爱奇会展有限公司承办,并获得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中国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及其他国内外单位的大力支持。伴随北京冬奥契机,冬博会以推动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目标,致力于整合全球冬季运动权威
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在The Alchemist(《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又译《炼金术士》)一书中用平实的语言,以牧羊人舒缓的口吻向读者叙述了少年圣地亚哥去埃及探寶的心路历程,看似简单的故事和朴实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孩子们从这个故事中读到的可能是奇幻的冒险,青年人读到的是在爱情与事业之间如何抉择,中年人会思考如何让未曾实现的梦想改变自己平庸的生活,而老年人会领悟到如何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未
最开始,我只是想写冲浪运动。在天空和海浪之间,一位浪人迎风而上,矫健的身姿与海浪浑然一体,人与自然灵性和谐。  但随着视角贴近,我发现,比冲浪运动本身更迷人的,是冲浪文化和浪人精神。  生命不息,逐浪不止。我们所理解的运动,于浪人而言,早已是生活方式,是人生。冲浪是一种活法  “我没有把冲浪当运动,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和亼乐冲浪俱乐部创始人吴承泽聊冲浪时,他反复对我强调这一点。  冲浪运动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