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近几年来,这种新教育理念已引起教学界广泛的关注,激发了我对语文情感领域进行探究的兴趣。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其它学科难以企及的。
情感教学的核心,就是调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注重教学过程中认知和情感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进而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以发挥其课程功能应有的效应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师生情感协调打下基础
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呼唤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和高尚师德。一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教语文的前提。二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尊重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优秀学生、一般学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三要为人师表,教师自己应该表里如一,成为学生做人、治学、立业的楷模,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
其次,语文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能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仅要关注的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
第三,教师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卓有成效地做好繁重的教学工作,师者必须全面发展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心态。教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带动学生积极面对每一天。课堂教学时教师激情昂然的语言、丰富生动的表情动作,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有效协调师生情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情感合作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进而由喜欢语文老师到喜欢学习语文,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怎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生动的语言、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都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老师要善于用眼睛表达自己的情感信息,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走进教室的一刻起,老师就要有意识地用自己和蔼、信任的目光,尽可能平均地投向全体学生,这不仅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还会让每一位学生有一种被重视被关注的感觉,这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还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胆怯、畏缩时,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那样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换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就会使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有时,教师上课时微小的动作也能消除与学生间的距离。如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不是站在讲台冷眼旁观,而是来到他们各小组,参与其中,有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发言;看到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可以拍拍他的肩,暗示其坐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等。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及不同的进步速度。教师应对所有学生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应考虑每个人的情绪空间。学生难免犯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冷嘲热讽,否则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焦虑感,进而影响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自然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再者,教师应主动经常与学生进行交往,在交往中增进师生感情。教师以自己的真诚和无私对待学生,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父子般、母女般、兄弟姐妹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就能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三、善于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
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从心理情感角度分析教材,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材料中的感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教师要成为课文和学生心灵共振的传递者。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要让学生动情,首先应该自己进入课文,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你可能语音不太准,朗读技巧不高,但情感必须真切自然。教师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就必然导致情感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双重失败。教师的冷漠是语文教学落实情感教育的最大障碍。因此,教者一定要做到以情动之,使之动情。一句话,就是教师首先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染,然后再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才能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会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创设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课堂上只有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很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厌学情绪。采用多向通话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其形式是允许学生间的讨论、评论、允许学生相互肯定或修正各种见解,鼓励学生自己质疑释疑。虽然可以由老师提问,学生讨论,但若能形成学生自己质疑释疑,共同探索的气氛,则更有利于学生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分享认知活动中的情绪体验,促进情感上的和谐融洽。学生答题中出了差错,无法自己解决时,教师要设法引导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这种学习中相互帮助的气氛,有助于增进学生友好情感。如可以采用“小老师”制,让做对的学生帮助找出错题症结所在,再让学生自己修正或得出更完整的见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设法引导学生为获得某种成功而相互鼓励。在现代教学活动中由于不少竞争机制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原有的竞争心理。虽说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容易产生影响学生团结互助的消极作用。这种情况下,老师若能创设学生间为他人的成功而热情鼓励的气氛,就会消除竞争带来的副作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某种成功,如较出色地回答了一个问题,或者有明显的进步时,不仅受到老师表扬,还受到同学的赞赏,就更容易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带头引导学生集体为之鼓掌,以示赞贺,对好学生来说是积极情感的积累,对后进生来说更是莫大的鼓舞。此法不仅有助于老师增进学生间友情,而且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习的紧张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作为巩固和发展课内知识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发展其语文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组织的文学社、记者团、语文课外兴趣小组;可以开展书法、作文、朗诵、演讲、语文知识等竞赛活动;也可以举办辩论会、读书报告会、故事会,影剧评论会及各种专题讲座,还可以出墙报、特刊,编手抄小报、油印小报等。
总之,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他们爱参加的活动,让学生在直观可感、自由自在的活动中,摆脱课堂教学的紧张和疲劳,舒畅愉快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感染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其中蕴含着的情理的影响和感化,思想情操受到熏陶。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从而共同提高语文水平,更好更长久地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本人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其实,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新课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注重“以人为本”,教学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控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做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就能真正做到智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草桥中学)
情感教学的核心,就是调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注重教学过程中认知和情感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进而达到“学乐俱得”的最佳效应。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以发挥其课程功能应有的效应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师生情感协调打下基础
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呼唤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和高尚师德。一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教语文的前提。二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尊重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优秀学生、一般学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三要为人师表,教师自己应该表里如一,成为学生做人、治学、立业的楷模,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
其次,语文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能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仅要关注的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
第三,教师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卓有成效地做好繁重的教学工作,师者必须全面发展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良好心态。教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带动学生积极面对每一天。课堂教学时教师激情昂然的语言、丰富生动的表情动作,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有效协调师生情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情感合作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进而由喜欢语文老师到喜欢学习语文,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怎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特别是上课时,老师生动的语言、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都能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老师要善于用眼睛表达自己的情感信息,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走进教室的一刻起,老师就要有意识地用自己和蔼、信任的目光,尽可能平均地投向全体学生,这不仅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还会让每一位学生有一种被重视被关注的感觉,这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还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胆怯、畏缩时,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应换成赞许、信任的目光。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切忌用鄙视、厌恶、轻蔑的目光对待他们,那样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换用一种期待、信任的目光,就会使他们看到希望、增添力量。有时,教师上课时微小的动作也能消除与学生间的距离。如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老师不是站在讲台冷眼旁观,而是来到他们各小组,参与其中,有必要时可以在组内发言;看到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可以拍拍他的肩,暗示其坐正;上课与学生谈话时,要上身略有前倾等。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及不同的进步速度。教师应对所有学生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应考虑每个人的情绪空间。学生难免犯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冷嘲热讽,否则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焦虑感,进而影响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自然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再者,教师应主动经常与学生进行交往,在交往中增进师生感情。教师以自己的真诚和无私对待学生,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父子般、母女般、兄弟姐妹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就能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三、善于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
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从心理情感角度分析教材,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材料中的感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资源,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教师要成为课文和学生心灵共振的传递者。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要让学生动情,首先应该自己进入课文,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你可能语音不太准,朗读技巧不高,但情感必须真切自然。教师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就必然导致情感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双重失败。教师的冷漠是语文教学落实情感教育的最大障碍。因此,教者一定要做到以情动之,使之动情。一句话,就是教师首先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染,然后再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才能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会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创设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课堂上只有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很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厌学情绪。采用多向通话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其形式是允许学生间的讨论、评论、允许学生相互肯定或修正各种见解,鼓励学生自己质疑释疑。虽然可以由老师提问,学生讨论,但若能形成学生自己质疑释疑,共同探索的气氛,则更有利于学生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分享认知活动中的情绪体验,促进情感上的和谐融洽。学生答题中出了差错,无法自己解决时,教师要设法引导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这种学习中相互帮助的气氛,有助于增进学生友好情感。如可以采用“小老师”制,让做对的学生帮助找出错题症结所在,再让学生自己修正或得出更完整的见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设法引导学生为获得某种成功而相互鼓励。在现代教学活动中由于不少竞争机制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原有的竞争心理。虽说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但也容易产生影响学生团结互助的消极作用。这种情况下,老师若能创设学生间为他人的成功而热情鼓励的气氛,就会消除竞争带来的副作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某种成功,如较出色地回答了一个问题,或者有明显的进步时,不仅受到老师表扬,还受到同学的赞赏,就更容易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带头引导学生集体为之鼓掌,以示赞贺,对好学生来说是积极情感的积累,对后进生来说更是莫大的鼓舞。此法不仅有助于老师增进学生间友情,而且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习的紧张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作为巩固和发展课内知识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发展其语文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组织的文学社、记者团、语文课外兴趣小组;可以开展书法、作文、朗诵、演讲、语文知识等竞赛活动;也可以举办辩论会、读书报告会、故事会,影剧评论会及各种专题讲座,还可以出墙报、特刊,编手抄小报、油印小报等。
总之,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他们爱参加的活动,让学生在直观可感、自由自在的活动中,摆脱课堂教学的紧张和疲劳,舒畅愉快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感染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其中蕴含着的情理的影响和感化,思想情操受到熏陶。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从而共同提高语文水平,更好更长久地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本人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其实,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新课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注重“以人为本”,教学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控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做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就能真正做到智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草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