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为帆 乘风破浪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期里埋头苦读学校下发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以下简称《新》)。“苦读”一说绝不是耸人听闻,实在是这么多年来读理论的书籍甚少,常读的是简单实用的案例集,犹如吃快餐一般,痛快且实用,这道理论型大餐,我觊觎良久,竟无从下嘴,鼓起勇气硬嚼起来,也非得嚼个三五回才能品出其中两三分的味道(除了在书上圈画,我还做了笔记),但只这品出的几分味道,也在我的教育观世界里掀起了狂风巨浪,让我不得不低下头来静静地思考。
   《劝学》云:“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在没细读《新》之前,我常自诩为是一位已经拥有近20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常常因自己取得的一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在细读了《新》之后,我才明白了“高山仰止”的含义。
   《新》唤醒了我内心自我成长的热情,点燃了重新复盘的勇气,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修炼”自己。
   一、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我们清楚地知道,在“开放”课堂中引领学生发展,教师即使有“长流水”也还不够,因为面对“放下去”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推进,不仅在于知识“量”上呈现的多寡,更在于思维品质状态的高低不同。因此,我们更需要“生水法”“点金术”,随着课堂上一拨接一拨的生成之潮的涌动,我们还要有“冲浪”的勇气和能力。当我们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给学生之后,我们即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我们能否“收上来”,能否“交互反馈”,能否“放、收自如”,能否“积聚生成”,这都是对我们极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努力“修炼”,敏锐地感受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作出及时调整,准确地判断不同信息,及时地捕捉资源,有机地编织课堂进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出课堂教学之美。
   二、努力做到“重心下移”
   它的基本理念“以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本”,“赋予每个生命充分的参与权、主动权”,都体现了“新基础教育”坚定的儿童立场。一堂好课一定是重心下移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其中,教师不再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也不再是“明星学生”,多数学生也不再是“群众演员”“观众”“听众”,学生有时间,有空间,有学习的工具(长程两段),有提问的权利,有评价的权利,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得孩子们主动、健康地发展。再者,在学生工作中,也要重心下降,以“学生立场”开展学生工作。“把班级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的机会,从中锻炼、养成会合作、善组织的社会能力和健康人格。开展的活动要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达到丰富、有序、多元。
   我相信:只有在自己的日常实践、持续学习中,不断蕴蓄、锤炼,才能养成教育智慧,教学相长,和学生一起成长。“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澗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我愿以“新”为帆,在教育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其他文献
皎皎秋中月,团圆海中生。   当夏日的葱郁风光,悉数泛了黄;当皎皎的月色涌起,轻转入阁户。   中秋之夜已悄然而至。   夜的帷幕緩缓落下,一片宁静祥和。空中繁星未出,只余日的残红。一家人围坐桌前,吃着妈妈忙碌一天的饭菜。虽然准备时间长了些,端上桌却依然热气腾腾。丰盛的饭菜,吃起来有滋有味,让人赞叹。品尝家中吃饭时从不强调“食不言”,嫌其过于冷清,少了些人气。这样,吃着饭菜,聊些家常。一家人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聚焦课堂资源的基础上展开群文阅读,将一篇或若干篇课文作为阅读的基础,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能有机地利用课本资源。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多文本语境的交叉建构中拓宽阅读视野,掌握阅读方法,开阔思维角度,参与体验过程,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初中生的思维开始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由阅读积累
期刊
【摘要】经典散文《老王》,朴素的语言传达出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思,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本文从看似多余的话语、答非所问的话语等三个方面去品析文字背后的情思,领略《老王》一文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话语形式 文字意味 情感表达   《老王》一文,词句朴素,温婉简淡,气度从容,意蕴丰富。精准的语言表达契合作者情思,高超的语言艺术值得读者研究。   “品味语言,实质是挖掘文学作品中字里行间
期刊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当前,我们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我们擦干眼泪、携手同行,我们克坚攻难、一路向前……  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 雪  抗击疫情,全民参与   躺在床上,深夜无眠。从武汉到全国,面对病毒来袭,科学家夜以继日,医护人员冲在一线,医药工厂加班加点,清洁人员保驾护航,建筑工人连夜施工建医院……我们从窗外望去,昔日热闹繁华的城市街道上,行人、车辆寥寥无几,但我们身边的超
期刊
一、 品读“词语”,让其开口说话   阅读就是寻找一种语感。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感是私人化的语言经验,是对语言形式的一种直觉。比如要表达一个意思,我们会想一想怎么表达比较好,但我们不会想为什么这样表达比较好,这就是“语感”。语感不需要言传,而需要反复练习获得。   1.由词悟境:把握文本情感基调。   我的《背影》课堂,抛开了新课教学中单纯的字词疏通,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说说朗读“祸不单行、满
期刊
哲学中常讲,物质的作用是相互的,应用于人身上,也同样成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相互影响。在许三多的军旅生涯中,对他产生影响的人有许多。他们是许三多人生中不折不扣的“贵人”。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许三多也在这些“贵人”中扮演着他们的“贵人”的角色,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值得我们为之感动。   “许三多不是教父,不是哲人,也不是傻瓜,他是为这个时代量身定做的”。我们的时代需要真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质疑,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一、质疑法是语文教学创新的源泉   学贵在“疑”。“疑”是思维的发动机。例如,学习古文《卖油翁》,这个文言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但是,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却没有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走。有的同学对课文中卖油翁“睨之,久而不去”一句有不同看法,因为它的解释是:斜着眼睛看,久久不
期刊
摘要:笔者结合我县教育的教学现状、19年的教学经历以及外出学习的心得体会,对怎样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巧”径,让学生乐于学习,轻松学习,学有所长,作了一些思考,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学科特色;主题活动;评价机制   我曾无数次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老师咀嚼书本,学生圈圈画画;课堂上,老师口若悬河,学生奋笔疾书;下课时,老师埋头批阅,学生躬耕题海;测试后,老师怒发冲冠,学生
期刊
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包含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徽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平话土话等多种方言,异彩纷呈。此文中,本人将结合自己和学生们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讨论、展示等,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所感知的方言的魅力。   一、方言的多样性   比如著名主持人汪涵主持的节目《越策越开心》中有一个片段:武汉、广东、上海、台湾、长沙五个地方的方言表述“大热天喝热茶,越喝越热”。同一句
期刊
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任教高一兩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进入高中学习后,语文学习的难度越来越高,教师基本上将全部的课堂时间和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古文和诗词的学习中,但是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课堂学习效果与教师期待却相差甚远。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习惯于被动学   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在高一年级的5个文科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