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扬州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花三月下扬州”,千年前李白送别友人时写下的这句诗,不曾想成了扬州的名片,勾起了无数人对江南水乡的遐想与向往。
  自古以来,扬州就是无数文人墨客理想的居住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笔下的扬州不仅有道不尽的无限繁华,更让我们看到了江南女子的柔情秀美。
  扬州虽地理位置不在江南,却有着和江南一样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风土人情。扬州是一座历史名城,经历过无限繁华与历史洗礼,在隋唐时期最旺盛,它是历史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它是富庶、温柔、恬静、优雅的代名词。
  扬州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也是许多人梦中的故乡。我对扬州的向往始于这些美妙的诗句,终于有一天我和它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一
  烟花三月之际,我和家人驱车前往梦之所盼的扬州。我们首先到的是扬州最著名的景点——瘦西湖。瘦西湖位于扬州城西北郊,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据史料记载,乾隆元年,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看到保障湖的美景之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他认为保障湖的风采完全可以和杭州西湖相媲美,只是水道形态上弯曲狭长,故认为叫“瘦西湖”更为恰当。从此保障湖便更名为瘦西湖,闻名遐迩。
  从景区北大门而入,最先看到的便是“水系微缩景观园”,京杭大运河水系、长江水系和瘦西湖水系,在这里一一呈现。走在其间,耳畔传来清心、潺潺的流水声,我忽然明白扬州为何会有如此繁华的历史,原来都和这些水系有关。在科技与道路都十分贫乏的封建社会,人类只能借助于水路来发展经济。因此,有水的地方,才会有人才聚集,才会有经济繁盛。
  初春的午后,空气微寒,但一阵阵飘过的花香却让人心中充满温柔的暖意。春天的瘦西湖是繁花盛开的季节,这里有梅花、桃花、樱花、海棠、玉兰、绣球花等等,它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吸引无数游客流连忘返。而我却独爱洁白如玉的琼花。琼花是扬州市花,自古以来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我爱它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与著名,而是因为我的名字中也有“琼”这个字,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沿着蜿蜒曲折、柔美秀丽的廋西湖,我们一行人向二十四桥寻觅。不一会儿,远处出现了一座单孔石桥,横架在瘦西湖上。这时,身后有人喊道:“快看,二十桥到了!”我的心也随之振奋起来,快步向前走去。虽然我知道这并不是杜牧笔下真正的二十四桥,但依然难掩心中激动之情。
  二十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早已消匿于荒烟衰草之中。扬州人把它重修于瘦西湖内,更增添了一份古城扬州的人文与韵味。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相对应。
  栏杆采用汉白玉材质,上面雕刻着彩云追月的浮雕,桥水相接,湖石堆叠,花香幽郁,云、水、花、月,相辅相融;临水桥畔的吹箫亭,别致娇巧;湖中的画舫,拍波荡漾;一时间,眼前似乎呈现出杜牧笔下的妙境。
  瘦西湖內景点颇多,除了最著名的二十四桥,还有荷花池、五亭桥、钓鱼台、望春楼、白塔等。亭台楼榭、假山瀑布、长堤春柳,处处皆是景,让人心旷神怡,应接不暇。如若租一艘小船泛舟湖上,沿着瘦西湖的蜿蜒曲折,欣赏着两岸的秀美风光,犹如行在江南的水墨画之中,心也会随之柔软起来。
  二
  如果说瘦西湖是扬州的自然美景象征,那么私家园林就是扬州的人文历史标志。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变迁,更代表着士大夫们的生活情趣与人生哲学。
  扬州最著名的私家园林当属个园与何园。个园位于扬州的东关街,占地面积24000m2。东关街是扬州城最具代表的一条历史街道,这里曾经是水陆交通要道,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都聚集于此。而园主人却在此拥有这么大的一处私家园林,他当年的辉煌富贵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原来这里是清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而成的住宅园林。因主人别号个园,所以把园林命名为个园。而又因主人酷爱竹子,园中植物中以竹子取胜。竹叶四季常青,外形像足了“个”字,这也成为个园名称来历的另一个解释。
  全园分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北部品种竹观赏区。而中部花园中的四季假山最具特色,为国内古典园林之最。它概括了“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中国画意境。假山又以颜色各异的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特别是代表着春景的十二生肖石像惟妙惟肖,姿态各异,让人不禁赞叹园主人的智慧与用心。
  中部区域除了四季假山外,还有抱山楼、清漪亭、住秋阁、宜雨轩、觅句廊等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每一处都有着别具特色的韵味。可以想象,园主人当年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漫步于这样一座散落着亭轩楼阁,山水如画的园林之间,是何等的一种放松与惬意。
  南部住宅,区域分明,小姐的闺房与少爷的住处严格分在不同院落,就连佣人的住所也十分讲究。家居摆设沉稳雅致,各种图案雕刻其中,向我们一一展示了清代盐商的家风家教与高雅品位。
  三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不过,它相对于个园来说要小得多,占地面积仅有24亩,但却有它自已独具特色的一面。
  何园的主人是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的何芷舠所造。因主人附庸风雅,“寄啸山庄”之名取意于晋代陶渊明的“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中。家中的建筑与装饰融入了许多西方的元素,中西合璧,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何园全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
  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它是一个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四周以水波状花纹的鹅卵石、瓦片铺地。园内建有贴壁假山、小亭,楼廊婉转,通往各处。
  西园的空间则较为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石桥、水心亭、假山、复道廊首尾相连,屋顶高低错落。站在二楼的道廊上,可以一览西园的全貌,看似各处为景,却又环环连接,自成一片。
  东园南面的片石山房更是何园内无比珍贵的景区,它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而片山石房内有一座石屋,门楣上的“片石山房”也是移用了石涛墨迹。片石山房的假山与别处不同,有的挺拔苍劲,有的低水衬高。峰与峰之间起伏不定、变幻莫测,似断非断中,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水中月则是片石山房中、假山丘壑处的一道奇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白天池水中竟映出一轮明月,而且它还会随着观景者的视角变化而产生阴晴圆缺的美妙。原来它是因叠石后的墙上一处孔隙,随视角不同被叠石遮掩而成的效果。
  何园最大的特色还在于1500米复道回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是中国园林中少有的景观。它几乎贯穿在整个园林之中,曲折蜿蜒,让山水相接、楼楼相连,使东西两园形成一体,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也是中国最早的立交桥雏形。
  此番扬州之行,震撼之外,收获颇多。自然与文化的碰撞,山水与园林的和谐,无不体现着古代扬州人的智慧与生活追求,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
  如今的扬州虽因失去了地理环境的优势,往日繁华不现,但这些历史的印记与文化精神,却已然注入到每一个扬州人的骨髓之中,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也会让新扬州走向更高更远的明天。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因为秀美与可爱,承载了许多的别离与思念,同时也是无数人梦之所向的地方。只要人类还喜欢山水园林,还在追求天人合一,它的魅力就不会减弱。
  ——选自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癸巳年的仲夏,老婆要去井岡山参加全省优秀班主任培训。  以前,总以工作忙等种种借口牵绊而望“山”兴叹,连近在咫尺的三清山、龙虎山都不能亲自一睹其风采。每每想起驴友一张张身临其境的照片、一句句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于是,那埋藏在心底的一抹绿色又泛起了阵阵涟漪。我们决定也重走红军路,感受下它的魅力,开始了井冈山的一次朝圣之旅。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地处湘东赣西边界,南岭北支,罗霄山脉
期刊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1945- ),波兰著名诗人、随笔散文家和小说家。波兰“新浪潮”诗歌代表诗人、主要理论阐述者。1945年出生在利沃夫(今属乌克兰),毕业于雅盖沃大学哲学系。1982年移居巴黎。后往来于巴黎和美国之间,先后执教于休斯敦和芝加哥大学。2002年返回波兰,定居克拉科夫。主要著作有诗集《公报》《肉铺》《信》《多重性颂》《画布》《炽烈的土地》《震惊》《神秘学入门》《无止境:新诗与诗选》《
期刊
老爸,你离开我们已经36天了。多么漫长难熬的36天啊,其实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您都不曾走出我的生活,不曾走出我的心,更不曾走出我的记忆。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呆呆地坐在窗前,恍惚间,门开了,您手里拿这个水杯,您还像往常一样慢慢地走了进来,还是那样的慈详。这36天我也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失眠一直折磨着我。下楼时,看着层层的楼梯,光滑的扶手,想着每一寸您走过和触摸的地方,悲从心来,泪水又湿润
期刊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这首古老的《击壤歌》告诉我,大地是神,农民是神,诗人也是。  我的父亲,一个普通农民,于2019年4月,悄悄的离开,没有惊动任何人。  一  金秋十月,相约伊金霍洛寻找诗意。  到原野。种下思念、迷茫与向往。  向时空,探询生命、真相、去向。  二  走进蒙古源流,用思念编织一场时光交错的梦。  走过元大都、元上都、哈喇和林、阿拉腾斡
期刊
一  我们那遥远的祖先,  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  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  这是匈牙利籍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写的。  据考古发掘研究,证明鬼方的匈奴迁到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以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其后裔的一支迁徙到了匈牙利。作家高建群在他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中也有过表述——匈牙利人吹唢呐,以及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还有匈牙利学者
期刊
雷凤转这个漂亮的景颇族小女人,居然这样向朋友解说自己的名字:“雷鸣电闪中,凤凰在闯荡,转身就碰壁,碰壁就转身!”说完了,还丢出一句不怕让爹妈生气的话:“我年纪轻轻就吃了这么多苦,怕是爹妈把我的名字取嘎掉啦!”  与雷凤转的初识是在风花雪月的洱海边,龙哥备下了一桌国宾级盛宴。郝姐姐向大家介绍雷凤转时,说她的名字拗口不好记,可以直接叫她小妖。还说小妖是个山妖精,在盈江边有一座大山头,有一片大产业。小妖
期刊
炉桥,古,曲阳治也。这是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鎮,是清代定文章的故里。它位于皖东的西部边陲,地处三市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水陆交通要冲。早在秦汉前,这里是洛涧河、严涧河、沛河三水汇聚之地,也是人口密集的一大聚落。古镇四面环水,西北船泊处,逶迤六十余里通入淮河,“地方富庶,科甲绵延,为邑之首镇”,那时,素有“小南京”的美誉。这里就是我的祖籍,是我们皖东近代魏氏的发源地之一,有魏氏公祭的魏家坟
期刊
踏进古村,走在满是暗影的小巷,阳光正洒在布满沧桑的屋脊。  触摸巷道的残壁,那斑驳的古建筑仍隐隐透出当年的繁华。悠悠岁月,风过无痕,在那杂草丛生、青苔满地、近乎破落的古建筑群,有小巷、有石板和石头筑成的小道。甚至,望尽远方,在村民祭拜先人的缭绕香火烟雾中,在村民默默的祷告声中,有一种穿梭时光遂道的感觉。岁月虽然远去,但村民的心中,逾走逾远的故乡始终在他们的遥望中,在他们的梦乡里。古村落调查,正是“
期刊
农村老家的房前有棵香樟树,已有多年。香樟树高大、雄伟而又枝繁叶茂,树干约有十米高,树冠很大,像一把巨伞,把我家前院遮盖得严严实实。  春风还没吹上几天,细小的嫩芽就从稠密的老叶之间偷偷冒了出来,嫩芽衬着绿叶,黄绿相间,萌发着新的生命活力,彰显着春天的力量;春夏之交,一簇簇黄色的小花朵竞相绽放,如同黄澄澄的谷粒,虽小,却浓香扑鼻。有时我会静静地站在树下,闭上眼睛,屏住呼吸,然后再贪婪地深吸一口,那股
期刊
当那一抹抹新春的清新的淡黄慢慢隐去的时候,校园无意间就被这热闹的粉红攻陷了……  四月芳菲,每次行走于食堂往教学楼的小道时,目光会自然而然地遗落到这堵生机盎然的蔷薇之墙。  今年开始注意到蔷薇的时候,是从它高枝的炫耀开始的。青绿的小树顶端探出了一个俏丽的容姿,新鲜、活跃、妩媚,用它们浅浅而又招人的绚烂微笑点缀着圆润而单一的小树枝头。  一路红蔷薇,开得如火如荼。它们从高枝慢慢滑落,攀附着墙体,一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