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概念众说纷纭,按照官方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涵盖了支付、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财富管理等各个方面。如果以2004年支付宝诞生视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起始,互联网金融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金融业特别是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几乎是几何式增长的竞争压力。可以这样说: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倒逼传统银行业的变革已经成为我们不可逃避的现实。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性
第一,开放性。互联网经济被人称为丰饶经济、民主经济、屌丝经济,其理念必然贯穿与互联网金融理念之中。互联网金融对于客户及其业务需求的低门槛,使客户不分地域、身份和财富大小都可以得到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低门槛和便利的服务方式使得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大大增加,彻底挑战甚至颠覆了传统银行业信奉的“二八定律”,即百分之二十的客户创造了银行百分之八十的利润,因此银行应该对这百分之二十的客户投入百分之八十的资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崛起恰恰是建立在被传统银行忽视的百分之八十的长尾客户身上,淘宝的“余额宝”以及其它各种“宝”曾经的辉煌,充分证明了“二八定律”在互联网时代的没落。
第二,网络化。传统银行也有自身的营销网络,但主要是以传统网点为依托和载体的传统网络,互联网金融的销售网络却具有虚拟化和无限性的特征,打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打破了行业限制,互联网金融整合了互联网经济中的各种渠道(如产品销售渠道、社交渠道、非金融服务渠道等等),扩充了自身的平台内涵,全面革新了传统服务业的获客渠道、营销手段和服务方式。
第三,信用信息的数据化。互联网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通过对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数据中收集、整理了客户珍贵的信用信息,成为自身开展营销和风控的主要依据。阿里巴巴把交易数据、腾讯把社交数据、平安集团把保险和卡消费数据转化为宝贵的信用数据,从而建立体现大数据思想的风控体系和信贷技术。
二、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
1、成本。互联技术的革新,使互联网金融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表现在获客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金成本、监管成本等各个方面,比如一笔网贷的管理成本仅是普通贷款的二十分之一以下;再比如银行设立传统的银行网点,至少需要保证在6000万的资产规模才是有价值的,而互联网金融的销售终端可能仅是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现在的互联网企业也基本没有监管成本,以上种种都是传统银行业不能比拟的。
2、客户粘性。互联网金融基于其技术特性,使它更适合于小额度的零售金融业务,业务的专注性和服务的高获得性,使互联网金融更容易建立较强的客户粘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将首先挤压小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特别对于农信社而言就更是这样,农合机构因此历史原因和自身体量,基本都是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主的社区银行,以贵州农信为例,其个人贷款占全部贷款的63%,小额农户贷款占全部贷款的36%,修文联社个人贷款及农户贷款占比为G3%和42%,这些业务将首先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客户粘性的降低将是整个农信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
3、渠道。互联网金融的营销渠道无处不在,服务的可获得性远超传统银行,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正是运用普惠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营销渠道的虚拟化和无限性,进一步增强了客户粘性,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人口的进一步集中,互联网金融可能获得井喷式发展,消减农信系统引以为豪、赖以生存的本土化优势,也将极大地改变农村熟人经济结构,农信机构的生存空间将大大压缩。
三、传统银行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变
(一)金融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首先体现的是它的工具性,传统银行完全可以加以利用。今年来传统银行在此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工行、建行的网上商城;民生银行、贵阳银行的直销银行;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等等,贵州农信也有所尝试,比如贵州省联社正在开发的“贵农云”系统等。这些尝试中,渠道革新和技术创新尤为重要。未来的银行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渠道之争,渠道革新可以打破传统银行现有的地域管制,更有利于地方性金融机构主动融入全国性的金融大市场,从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利用大数据思维的信贷技术创新,可以将传统银行多年收集的客户信息转化为信用数据加以利用,提高服务效率,实施有效风控,如贵州农信实施多年的农村信用工程,完全可以运用大数据方式进行改革,将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化,彻底革新我们的信贷流程和风控技术。
(二)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
与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相比,传统银行目前仍具有强大的杠杆优势和平台优势,双方可以借力发展,优势互补,形成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比如上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优势的小额信贷业务(目前主要是20万以下的无担保贷款),传统银行就可以采取业务外包、代理销售等方式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集约式的运用资金,获得规模收益,同时利用互联网金融渠道分散风险。
(三)扬长避短,坚持主业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有其先天的弱点和不成熟之处,比如大额资金的融通、风控的闭环、个性化的服务体验等等,使互联网金融在公司业务、批发业务、私人银行等方面不如传统银行,或者说传统银行的优势更在于其高杠杆和大平台,这也就是近几年在美国传统银行业的比重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的主要原因。坚持主业,就是要用差异化发展的战略,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平台优势,打造更多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发挥我们的传统优势,提升服务的个性化和体验感。对于传统银行特别是农合机构而言,发力消费金融市场,革新零售银行产品迫在眉睫,互联网金融对零售银行的冲击首当其中,必须要发现传统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市场空间,重新认识百分之八十长尾客户的价值,在银行小额资金市场和批发业务中间形成自身的特色产品,零售产品设计的关注维度至少包括目标客户选择、信贷技术、内部流程、风控技术等等。
(四)全力打好移动互联金融一役
在pc时代,应该说传统银行在与各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守势,但随着技术革新,移动金融时代已经来临,在移动互联时代,客户粘性就是对移动终端的占有和有效利用,失去移动端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客户。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传统银行必须看到这一战对未来的决定意义,必须要有所行动,通过移动互联与自身战略的结合,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打造更加有效的平台和优秀的产品,不惜代价赢得竞争,否则传统银行就会空有情怀却失去了生命。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性
第一,开放性。互联网经济被人称为丰饶经济、民主经济、屌丝经济,其理念必然贯穿与互联网金融理念之中。互联网金融对于客户及其业务需求的低门槛,使客户不分地域、身份和财富大小都可以得到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低门槛和便利的服务方式使得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大大增加,彻底挑战甚至颠覆了传统银行业信奉的“二八定律”,即百分之二十的客户创造了银行百分之八十的利润,因此银行应该对这百分之二十的客户投入百分之八十的资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崛起恰恰是建立在被传统银行忽视的百分之八十的长尾客户身上,淘宝的“余额宝”以及其它各种“宝”曾经的辉煌,充分证明了“二八定律”在互联网时代的没落。
第二,网络化。传统银行也有自身的营销网络,但主要是以传统网点为依托和载体的传统网络,互联网金融的销售网络却具有虚拟化和无限性的特征,打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打破了行业限制,互联网金融整合了互联网经济中的各种渠道(如产品销售渠道、社交渠道、非金融服务渠道等等),扩充了自身的平台内涵,全面革新了传统服务业的获客渠道、营销手段和服务方式。
第三,信用信息的数据化。互联网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通过对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数据中收集、整理了客户珍贵的信用信息,成为自身开展营销和风控的主要依据。阿里巴巴把交易数据、腾讯把社交数据、平安集团把保险和卡消费数据转化为宝贵的信用数据,从而建立体现大数据思想的风控体系和信贷技术。
二、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
1、成本。互联技术的革新,使互联网金融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表现在获客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金成本、监管成本等各个方面,比如一笔网贷的管理成本仅是普通贷款的二十分之一以下;再比如银行设立传统的银行网点,至少需要保证在6000万的资产规模才是有价值的,而互联网金融的销售终端可能仅是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现在的互联网企业也基本没有监管成本,以上种种都是传统银行业不能比拟的。
2、客户粘性。互联网金融基于其技术特性,使它更适合于小额度的零售金融业务,业务的专注性和服务的高获得性,使互联网金融更容易建立较强的客户粘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金融将首先挤压小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特别对于农信社而言就更是这样,农合机构因此历史原因和自身体量,基本都是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主的社区银行,以贵州农信为例,其个人贷款占全部贷款的63%,小额农户贷款占全部贷款的36%,修文联社个人贷款及农户贷款占比为G3%和42%,这些业务将首先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客户粘性的降低将是整个农信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
3、渠道。互联网金融的营销渠道无处不在,服务的可获得性远超传统银行,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正是运用普惠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营销渠道的虚拟化和无限性,进一步增强了客户粘性,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人口的进一步集中,互联网金融可能获得井喷式发展,消减农信系统引以为豪、赖以生存的本土化优势,也将极大地改变农村熟人经济结构,农信机构的生存空间将大大压缩。
三、传统银行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变
(一)金融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首先体现的是它的工具性,传统银行完全可以加以利用。今年来传统银行在此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工行、建行的网上商城;民生银行、贵阳银行的直销银行;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等等,贵州农信也有所尝试,比如贵州省联社正在开发的“贵农云”系统等。这些尝试中,渠道革新和技术创新尤为重要。未来的银行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渠道之争,渠道革新可以打破传统银行现有的地域管制,更有利于地方性金融机构主动融入全国性的金融大市场,从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利用大数据思维的信贷技术创新,可以将传统银行多年收集的客户信息转化为信用数据加以利用,提高服务效率,实施有效风控,如贵州农信实施多年的农村信用工程,完全可以运用大数据方式进行改革,将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化,彻底革新我们的信贷流程和风控技术。
(二)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
与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相比,传统银行目前仍具有强大的杠杆优势和平台优势,双方可以借力发展,优势互补,形成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比如上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优势的小额信贷业务(目前主要是20万以下的无担保贷款),传统银行就可以采取业务外包、代理销售等方式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集约式的运用资金,获得规模收益,同时利用互联网金融渠道分散风险。
(三)扬长避短,坚持主业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有其先天的弱点和不成熟之处,比如大额资金的融通、风控的闭环、个性化的服务体验等等,使互联网金融在公司业务、批发业务、私人银行等方面不如传统银行,或者说传统银行的优势更在于其高杠杆和大平台,这也就是近几年在美国传统银行业的比重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的主要原因。坚持主业,就是要用差异化发展的战略,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平台优势,打造更多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发挥我们的传统优势,提升服务的个性化和体验感。对于传统银行特别是农合机构而言,发力消费金融市场,革新零售银行产品迫在眉睫,互联网金融对零售银行的冲击首当其中,必须要发现传统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市场空间,重新认识百分之八十长尾客户的价值,在银行小额资金市场和批发业务中间形成自身的特色产品,零售产品设计的关注维度至少包括目标客户选择、信贷技术、内部流程、风控技术等等。
(四)全力打好移动互联金融一役
在pc时代,应该说传统银行在与各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守势,但随着技术革新,移动金融时代已经来临,在移动互联时代,客户粘性就是对移动终端的占有和有效利用,失去移动端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客户。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传统银行必须看到这一战对未来的决定意义,必须要有所行动,通过移动互联与自身战略的结合,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打造更加有效的平台和优秀的产品,不惜代价赢得竞争,否则传统银行就会空有情怀却失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