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其中,工具性指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人文性指向内在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紧密结合语文教学与德育,更好地推动学生不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接受德育学生能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用道德标准、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利于培育小学生社会性,树立正确“三观”,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增强合作能力、人文修养、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现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德育教育目标。然而,有些語文教师将德育与本学科教学活动区分开来,弱化语文学科德育功能,未能肩负德育重担,有碍小学生综合素养和谐发展。基于此,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立足小学语文学科探析德育渗透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基本特征
德育渗透则是说教师在实施学科教学活动期间,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需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思想紧密结合。学生接受教师潜在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能够主动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并结合学科知识理解德育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具体实施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需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能够在适合的氛围下,以端正的思想和心态形成价值观念,从语文学科教学中接受隐含的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工作具有多个特征,其中主要可表现为持久性、主动性及隐蔽性等。因此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潜在的方式将德育工作融入日常教学中,充分展现德育的时效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便是要求教师在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同步将德育教学重点融入学科教学内容中,形成道德思想和学科知识的融合,让学生能够从接受学科知识期间也能够受到德育熏陶,对学习和实践环境进行科学的创设,进一步辅助学生实施课外活动,从书本到实践,加强对知识的应用效果,避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仅停留在思想层面,需将知识内化到思想和行动中,全面实现德育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措施
(一)通过写作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是一种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的方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自行拟定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展开写作,并将其记录下来。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写作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语文练习,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思考,一篇作文最终是由学生自主思考所得出来的成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生的思考,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写作也能准确反馈学生性格品行,在教师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积极向上的观念进行鼓励,对消极落后的观念及时纠正。写作的过程本身也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对是非的判断。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对于学生作文题目的布置不能过于浅显化,需要是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符合立德树人要求的题目。
(二)积极落实认知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的爱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是过于机械化、形式化,效果并不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引导学生以统整、联系和体验的方式,与红色人物进行近距离接触,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要能看到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理解五位壮士的三次选择:第一,为什么他们要接受掩护撤退的任务?第二,为什么要临时选择将敌人引上峰顶歼灭?第三,为什么要在最后一刻选择跳崖?教师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呈现给学生后,学生就能深入五位壮士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为国牺牲的悲壮之情,从而强化内心的爱国意识。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们看不到“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巧妙地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于文本的深层内涵,为学生的体验和认知提供了资源,从而在语文教学中将德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转变思想渗透德育
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前需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政策,坚持党管教育,保障教育旗帜鲜明,看清教改方向,转变陈旧思想,重视德育渗透,在此基础上学习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赏识教育等先进育人理念,使教师能为德育在语文课堂上的渗透做好思想准备,有意识、有目的渗透德育。例如,教师在进行《蝙蝠和雷达》教学时可基于“STEAM”思想在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同时渗透“大国重器”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神州”系列、“蛟龙”系列等活跃在新产业、新能源、新科技领域中的大国重器,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对科学产生兴趣,同时在大国重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命名中体悟语言之美,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废弃物品制作大国重器模型,如天鲲号、蛟龙号、中国天眼、天宫一号、珠港澳大桥等,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大国重器,以此为媒介激荡爱国情怀,使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更为高效。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学生会在潜意识里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如果教师是无法令人信服的教师,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所进行的德育宣传都是无用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操守。
结束语
总之,以教改思想为指导,语文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如果仍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则难以迎合时代发展及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除了辅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需侧重培养学生形成更为端正和积极的道德意识及综合素养。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学科,主要承担德育教育的渗透职能。学科教师需尽量加大对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挖掘力度,在为学生传输学科知识的同时,还需进一步熏陶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华妹.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吉林教育,2019(48):40-41.
[2]于群.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2019(48):47.
[3]李惠媛.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德育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373-374.
[4]赵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8(10):221.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接受德育学生能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用道德标准、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利于培育小学生社会性,树立正确“三观”,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增强合作能力、人文修养、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现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德育教育目标。然而,有些語文教师将德育与本学科教学活动区分开来,弱化语文学科德育功能,未能肩负德育重担,有碍小学生综合素养和谐发展。基于此,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立足小学语文学科探析德育渗透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基本特征
德育渗透则是说教师在实施学科教学活动期间,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需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思想紧密结合。学生接受教师潜在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能够主动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并结合学科知识理解德育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具体实施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需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能够在适合的氛围下,以端正的思想和心态形成价值观念,从语文学科教学中接受隐含的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工作具有多个特征,其中主要可表现为持久性、主动性及隐蔽性等。因此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潜在的方式将德育工作融入日常教学中,充分展现德育的时效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便是要求教师在开展学科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同步将德育教学重点融入学科教学内容中,形成道德思想和学科知识的融合,让学生能够从接受学科知识期间也能够受到德育熏陶,对学习和实践环境进行科学的创设,进一步辅助学生实施课外活动,从书本到实践,加强对知识的应用效果,避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仅停留在思想层面,需将知识内化到思想和行动中,全面实现德育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措施
(一)通过写作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是一种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的方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自行拟定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展开写作,并将其记录下来。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写作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语文练习,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思考,一篇作文最终是由学生自主思考所得出来的成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生的思考,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写作也能准确反馈学生性格品行,在教师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积极向上的观念进行鼓励,对消极落后的观念及时纠正。写作的过程本身也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对是非的判断。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对于学生作文题目的布置不能过于浅显化,需要是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符合立德树人要求的题目。
(二)积极落实认知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的爱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是过于机械化、形式化,效果并不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引导学生以统整、联系和体验的方式,与红色人物进行近距离接触,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要能看到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理解五位壮士的三次选择:第一,为什么他们要接受掩护撤退的任务?第二,为什么要临时选择将敌人引上峰顶歼灭?第三,为什么要在最后一刻选择跳崖?教师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呈现给学生后,学生就能深入五位壮士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为国牺牲的悲壮之情,从而强化内心的爱国意识。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们看不到“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巧妙地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于文本的深层内涵,为学生的体验和认知提供了资源,从而在语文教学中将德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转变思想渗透德育
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前需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政策,坚持党管教育,保障教育旗帜鲜明,看清教改方向,转变陈旧思想,重视德育渗透,在此基础上学习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赏识教育等先进育人理念,使教师能为德育在语文课堂上的渗透做好思想准备,有意识、有目的渗透德育。例如,教师在进行《蝙蝠和雷达》教学时可基于“STEAM”思想在讲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同时渗透“大国重器”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神州”系列、“蛟龙”系列等活跃在新产业、新能源、新科技领域中的大国重器,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对科学产生兴趣,同时在大国重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命名中体悟语言之美,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废弃物品制作大国重器模型,如天鲲号、蛟龙号、中国天眼、天宫一号、珠港澳大桥等,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大国重器,以此为媒介激荡爱国情怀,使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更为高效。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学生会在潜意识里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如果教师是无法令人信服的教师,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所进行的德育宣传都是无用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操守。
结束语
总之,以教改思想为指导,语文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如果仍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则难以迎合时代发展及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除了辅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还需侧重培养学生形成更为端正和积极的道德意识及综合素养。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学科,主要承担德育教育的渗透职能。学科教师需尽量加大对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挖掘力度,在为学生传输学科知识的同时,还需进一步熏陶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华妹.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吉林教育,2019(48):40-41.
[2]于群.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2019(48):47.
[3]李惠媛.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德育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373-374.
[4]赵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8(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