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走进了课堂,大大革新了课堂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光,电等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四个一,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发现存在一些不利的问题,现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原则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革新了课堂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光,电等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四个一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多的学校尤其是年轻的老师也出现了应用的一些问题,如所有的课程全是多媒体,所有的环节都是动画演示等。在此本人谈一下多媒体的应用原则希望大家能有所感触。
一、合适的原则
所谓合适,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落脚点。适合学生的认知,适合学科的特点,不能什么都用,什么都信息化。
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一整堂课都在摆弄设备,好像是很热闹,却忽视了学生的练习和参与;有的教师全不以为然,一整堂课都不用,手捧传统不放。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是片面的。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呢?这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来加以考虑。例如需要提高同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尤其是对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提高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再以直观形象代替形象思维就是不适宜的;在想办法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缺陷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教师的朗诵,因普通话不过关,比不上专业人员时,我们可以用录音;教师的板书因书法不够美观,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当形象思维发生偏差时,我们可以用影像来纠正;当教师和学生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能用常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当学生因生活阅历的限制,无法想象课文中所述的实景、实物时,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来加以弥补。总之,是因需而用。
二、实效的原则
在《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中对实效性的原则解释为:①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能力;②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③能让学生摆弄;④适于普遍地使用;⑤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学习。
我认为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应用好校园网,校园网提供了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各年级、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网页,教师的电子教案就放在相应的网页上。学生上课不必忙于抄写板书,而是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思维活动上。网络课程还可以提供辅导学生作业的服务,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不仅给出解题过程,而且还给出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专题学习资源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通过专题学习资源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专题归纳探究的学习;学会面对网络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究性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知识、创新实践和问题解决的学习。
三、效益性原则
我们设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其目的就是在单位时间里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考虑这一点,我们的设计就会出现偏差。例如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只考虑了如何的精美,在细节上不惜工本,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编制者大量宝贵时间。有的课件求大求全,完全不考虑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的容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让课件变得简约、实用,既是教学的需求,也是减轻教师的劳动,获得最佳效益的需要。
其实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原则还有很多,但是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这三个原则把握好就已经能够很好地从事多媒体教学了。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以批评指正。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原则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革新了课堂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光,电等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四个一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多的学校尤其是年轻的老师也出现了应用的一些问题,如所有的课程全是多媒体,所有的环节都是动画演示等。在此本人谈一下多媒体的应用原则希望大家能有所感触。
一、合适的原则
所谓合适,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落脚点。适合学生的认知,适合学科的特点,不能什么都用,什么都信息化。
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一整堂课都在摆弄设备,好像是很热闹,却忽视了学生的练习和参与;有的教师全不以为然,一整堂课都不用,手捧传统不放。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是片面的。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呢?这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来加以考虑。例如需要提高同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尤其是对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提高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再以直观形象代替形象思维就是不适宜的;在想办法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缺陷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教师的朗诵,因普通话不过关,比不上专业人员时,我们可以用录音;教师的板书因书法不够美观,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当形象思维发生偏差时,我们可以用影像来纠正;当教师和学生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能用常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当学生因生活阅历的限制,无法想象课文中所述的实景、实物时,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来加以弥补。总之,是因需而用。
二、实效的原则
在《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中对实效性的原则解释为:①能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能力;②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③能让学生摆弄;④适于普遍地使用;⑤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学习。
我认为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应用好校园网,校园网提供了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各年级、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网页,教师的电子教案就放在相应的网页上。学生上课不必忙于抄写板书,而是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思维活动上。网络课程还可以提供辅导学生作业的服务,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不仅给出解题过程,而且还给出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专题学习资源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通过专题学习资源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专题归纳探究的学习;学会面对网络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究性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知识、创新实践和问题解决的学习。
三、效益性原则
我们设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其目的就是在单位时间里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考虑这一点,我们的设计就会出现偏差。例如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只考虑了如何的精美,在细节上不惜工本,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编制者大量宝贵时间。有的课件求大求全,完全不考虑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的容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让课件变得简约、实用,既是教学的需求,也是减轻教师的劳动,获得最佳效益的需要。
其实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原则还有很多,但是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这三个原则把握好就已经能够很好地从事多媒体教学了。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以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