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形势,促使贵州高等职业教育选择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但如何使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道路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贵州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本文针对其发展尝试性地提出措施。
关键词: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1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指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采用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是适应世界市场经济的重要改革措施。贵州市作为我国较贫困山区省份之一,在正确把握地区经济特色的前提下,分析其人才需求,采取了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化办学的方式。
一、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化办学的可持续性发展需求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贵州是我国西南部一个“三不沿”的省份,它拥有丰富的煤炭、钢铁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也相对不错,地区经济发展很有特色。尤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贸易、外商投资、对外交流不断发展,贵州省在农业方面,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建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依靠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实施“工业强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农业、工业飞速发展的前提下,贵州服务业被带动发展起来。地区经济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大批具备专业知识技能、高水准、高素质的人才,这对于贵州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地区经济是高等职业国际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开展国家化办学正式为地区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服务的。
(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波及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贵州的经济也被纳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之中,这样的发展趋势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要求是熟悉国内市场、文化背景如此简单,更多的是对世界市场的把握——既能够熟知本国的基本情况,同时还掌握与外国交流的语言等高级专业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这类人才的重担,所以,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实施国际化办学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适应人们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必要措施
跟随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我国贵州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人们的追求一定程度上是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出国留学接受国外文化教育的方式外,更多的家长倾向于为孩子选择与国际合作办学的国内高职院校,同时接受国内、国际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成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化办学模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们对教育的高期望是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持续性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加快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开展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地区的实际情况,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科学合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适合贵州地区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道路,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高等职业国际化教育。
(一)政府主导,优化资源的配置
要实现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制定有利于高职教育开展国家化办学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在保证教育资源的基础配置的前提下,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它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优势;另一方面,政府根据地方产业特色,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开展对外有特色的合作办学,发挥地方优势,形成集团竞争力量;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的强化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高等职业院校入手,兼顾学校发展定位、教师培养与引进、教材的合理选择等多个方面,强化其国际化办学的力度,练好内功,应对教育国际化。首先,高等教育院校应该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正确应对高职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基于和挑战,积极参与国际化办学的尝试模式;第二,贵州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的发展状况,兼顾本校教育机构的设置、教师资源等选择合适自己的国际化办学模式;第三,高职院校要适时地调整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师参加在职进修,加强其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国际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最后,要使国家化办学持续开展下去,高职院校必须要增加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在调整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国际性教育课程和涉外学科,必要时加设一些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教材尽量选用原版教材,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在教育当中树立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总之,高职教育的国际化需要要求高职院校在世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去思考问题,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1]
(三)坚持引入与走出去结合的道路发展国际化办学
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比其他发达城市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程度要低,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贵州可以借鉴发达城市国际化办学的经验,这属于引入因素。我们在引入的过程中,要学习发达国家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师资源、教学方式、教育合作,[2]通过学习先进,来弥补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不足之处。在逐步改善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同时,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为贵州的国际化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谦虚引入的同时,贵州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地区特色,积极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外国学者,通过进入贵州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以便更好的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挑战。
总之,随着贵州经济的迅速發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席卷而来,贵州地区经济发展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国际化办学的道路,要实现这一战略的长期持续执行,就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克服各种难题。以渐进方式逐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采取适度保护与有序开放相结合试点与推广相结合、整体布局与重点实施相结合的策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3]
参考文献:
[1]毛涤生.福建高等职业教育十年[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37.
[2]林维明,李毅.关于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48.
[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467-3473.
作者简介:彭 琳(1975-),女,贵州遵义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关键词: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1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指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采用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是适应世界市场经济的重要改革措施。贵州市作为我国较贫困山区省份之一,在正确把握地区经济特色的前提下,分析其人才需求,采取了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化办学的方式。
一、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化办学的可持续性发展需求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贵州是我国西南部一个“三不沿”的省份,它拥有丰富的煤炭、钢铁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也相对不错,地区经济发展很有特色。尤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贸易、外商投资、对外交流不断发展,贵州省在农业方面,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建立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依靠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实施“工业强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农业、工业飞速发展的前提下,贵州服务业被带动发展起来。地区经济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大批具备专业知识技能、高水准、高素质的人才,这对于贵州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地区经济是高等职业国际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开展国家化办学正式为地区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服务的。
(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波及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贵州的经济也被纳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之中,这样的发展趋势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要求是熟悉国内市场、文化背景如此简单,更多的是对世界市场的把握——既能够熟知本国的基本情况,同时还掌握与外国交流的语言等高级专业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这类人才的重担,所以,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实施国际化办学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适应人们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必要措施
跟随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我国贵州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人们的追求一定程度上是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出国留学接受国外文化教育的方式外,更多的家长倾向于为孩子选择与国际合作办学的国内高职院校,同时接受国内、国际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成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化办学模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们对教育的高期望是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持续性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加快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开展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地区的实际情况,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科学合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适合贵州地区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道路,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高等职业国际化教育。
(一)政府主导,优化资源的配置
要实现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制定有利于高职教育开展国家化办学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在保证教育资源的基础配置的前提下,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它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优势;另一方面,政府根据地方产业特色,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开展对外有特色的合作办学,发挥地方优势,形成集团竞争力量;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的强化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高等职业院校入手,兼顾学校发展定位、教师培养与引进、教材的合理选择等多个方面,强化其国际化办学的力度,练好内功,应对教育国际化。首先,高等教育院校应该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正确应对高职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基于和挑战,积极参与国际化办学的尝试模式;第二,贵州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的发展状况,兼顾本校教育机构的设置、教师资源等选择合适自己的国际化办学模式;第三,高职院校要适时地调整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师参加在职进修,加强其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国际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最后,要使国家化办学持续开展下去,高职院校必须要增加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在调整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国际性教育课程和涉外学科,必要时加设一些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教材尽量选用原版教材,加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在教育当中树立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总之,高职教育的国际化需要要求高职院校在世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去思考问题,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1]
(三)坚持引入与走出去结合的道路发展国际化办学
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比其他发达城市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程度要低,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贵州可以借鉴发达城市国际化办学的经验,这属于引入因素。我们在引入的过程中,要学习发达国家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师资源、教学方式、教育合作,[2]通过学习先进,来弥补贵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不足之处。在逐步改善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同时,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为贵州的国际化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谦虚引入的同时,贵州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地区特色,积极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外国学者,通过进入贵州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以便更好的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挑战。
总之,随着贵州经济的迅速發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席卷而来,贵州地区经济发展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国际化办学的道路,要实现这一战略的长期持续执行,就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克服各种难题。以渐进方式逐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采取适度保护与有序开放相结合试点与推广相结合、整体布局与重点实施相结合的策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3]
参考文献:
[1]毛涤生.福建高等职业教育十年[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37.
[2]林维明,李毅.关于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48.
[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467-3473.
作者简介:彭 琳(1975-),女,贵州遵义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