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 年12 月初,浙江慈溪横河龙南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黄唯突然成了“网红”。他在慈溪293路公交车上,短短12 分钟内4 次让座,如此暖心的举动被同车乘客拍成视频,经《人民日报》微博转发后,点击量高达近700 万次,网友们纷纷为他的善举点赞。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2018 年11 月28 日17 时18 分,黄唯在“人民闸”站坐上了繁忙的293 路公交车。一开始,车厢内很拥挤,他背着书包,在人群中足足站立了十几分钟。大约17 时35 分,很多乘客在“慈溪人民医院北”站下车,他好不容易在后排找到一个座位,之后就是四次让座。
面对铺天盖地的赞誉,黄唯显得有些羞涩,他说:“第一次让座时,我刚坐下就看到一位像是刚下班的叔叔站在了我旁边。我想,他工作了一天肯定会很累,就把座位让给了他。不久我又有了座位,可又看见一位叔叔上车时带了很多东西。我想,他站着肯定会很不方便,就又让了一次,换到了后面的座位。没过多久,公交车靠站,一位老爷爷上车,我觉得他站着会不安全,就把座位让他坐了。后来,车上的人在不断地上下,基本上每人都有了座位,但在又一次靠站后,我见到几位上车的乘客在寻找位子,我就又招呼一位老人来坐。”
多维解读
“12分钟4次让座”让人感到温暖
让座,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已成为大众自觉遵守的行为,可是偏偏不时会爆出有人因座位产生纠纷。尽管抢座者事后或遭受道德谴责,或被列入黑名单,但依然阻止不了抢座事件的发生。相比之下,黄唯“12分钟4次让座”的实际行动,足以让这类人汗颜。有句话说得好,道德品质是人的核心素养。这类人无论学历、资历都比黄唯强得多,可是他们缺少对公共意识的起码敬畏,靓丽的皮囊下包裹着丑陋的灵魂,挑战着道德底线,伤害着社会公序良俗。然而,正如鲁迅先生说,凡事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只有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才能做出其他有益社会的事。
“小暖男”黄唯自然而然的爱心举动,离不开其良好家风的渲染,也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更有整个社会良好的、向上向善风气的滋养。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尊老爱幼,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黄唯背后其实有着千万个“小暖男”。黄唯“12分钟4次让座”的行为,释放着暖意,催生着希望的力量,我们应当珍惜这温暖的瞬间,用心呵护这种友善和关爱,通过宣扬、教育和引导,进而播撒到每个人的心田,社会就会少些戾气,多份和谐。
孩子们的赤子心需要呵护
从教育角度看,黄唯有一颗赤子之心。小学教育除了教学生文化课知识,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教他们做人。小学语文、思想品德等课上,必然教过友爱互助等美好品质。从社会学角度看,人类的诸多品质,也是基本生存技能。在崇尚分工的原始社会,人唯有友爱互助、与人有益才能生存发展,这是生存意义上的人类品质,也是赤子心的真义。
然而,教育在让学生越来越社会化的同时,却有让学生越来越远离赤子心的趋势。我们都经历过义务教育,小学时还挺看重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可接受的学校教育越是升阶,有些品质反而越是淡化。比如小学时人人以被称为“活雷锋”为荣,然而到了高中,可能不少人就更希望被人认为学习好、精明能干。教育本该唤醒并强化人身上的赤子心,这也是育人工作的应有之义。然而,重实利、过于理性化的教育,很容易让人离本心越来越远。好学生不仅是成绩好,还应包括有赤子心,有恻隐之心,有同情之心,有助人之心,有行动之举。
教育,不能习惯于只谈大道理,还要对孩子们身上的善良本心因势利导。如果解决了学生在真善美上的基本认知问题,那么育人工作的基本职能,就已经完成了大半。愿教育回归初心,以呵护孩子身上的赤子心为荣,以为社会规模培养知行合一的善良人为榮。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2018 年11 月28 日17 时18 分,黄唯在“人民闸”站坐上了繁忙的293 路公交车。一开始,车厢内很拥挤,他背着书包,在人群中足足站立了十几分钟。大约17 时35 分,很多乘客在“慈溪人民医院北”站下车,他好不容易在后排找到一个座位,之后就是四次让座。
面对铺天盖地的赞誉,黄唯显得有些羞涩,他说:“第一次让座时,我刚坐下就看到一位像是刚下班的叔叔站在了我旁边。我想,他工作了一天肯定会很累,就把座位让给了他。不久我又有了座位,可又看见一位叔叔上车时带了很多东西。我想,他站着肯定会很不方便,就又让了一次,换到了后面的座位。没过多久,公交车靠站,一位老爷爷上车,我觉得他站着会不安全,就把座位让他坐了。后来,车上的人在不断地上下,基本上每人都有了座位,但在又一次靠站后,我见到几位上车的乘客在寻找位子,我就又招呼一位老人来坐。”
多维解读
“12分钟4次让座”让人感到温暖
让座,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已成为大众自觉遵守的行为,可是偏偏不时会爆出有人因座位产生纠纷。尽管抢座者事后或遭受道德谴责,或被列入黑名单,但依然阻止不了抢座事件的发生。相比之下,黄唯“12分钟4次让座”的实际行动,足以让这类人汗颜。有句话说得好,道德品质是人的核心素养。这类人无论学历、资历都比黄唯强得多,可是他们缺少对公共意识的起码敬畏,靓丽的皮囊下包裹着丑陋的灵魂,挑战着道德底线,伤害着社会公序良俗。然而,正如鲁迅先生说,凡事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只有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才能做出其他有益社会的事。
“小暖男”黄唯自然而然的爱心举动,离不开其良好家风的渲染,也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更有整个社会良好的、向上向善风气的滋养。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尊老爱幼,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黄唯背后其实有着千万个“小暖男”。黄唯“12分钟4次让座”的行为,释放着暖意,催生着希望的力量,我们应当珍惜这温暖的瞬间,用心呵护这种友善和关爱,通过宣扬、教育和引导,进而播撒到每个人的心田,社会就会少些戾气,多份和谐。
孩子们的赤子心需要呵护
从教育角度看,黄唯有一颗赤子之心。小学教育除了教学生文化课知识,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教他们做人。小学语文、思想品德等课上,必然教过友爱互助等美好品质。从社会学角度看,人类的诸多品质,也是基本生存技能。在崇尚分工的原始社会,人唯有友爱互助、与人有益才能生存发展,这是生存意义上的人类品质,也是赤子心的真义。
然而,教育在让学生越来越社会化的同时,却有让学生越来越远离赤子心的趋势。我们都经历过义务教育,小学时还挺看重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可接受的学校教育越是升阶,有些品质反而越是淡化。比如小学时人人以被称为“活雷锋”为荣,然而到了高中,可能不少人就更希望被人认为学习好、精明能干。教育本该唤醒并强化人身上的赤子心,这也是育人工作的应有之义。然而,重实利、过于理性化的教育,很容易让人离本心越来越远。好学生不仅是成绩好,还应包括有赤子心,有恻隐之心,有同情之心,有助人之心,有行动之举。
教育,不能习惯于只谈大道理,还要对孩子们身上的善良本心因势利导。如果解决了学生在真善美上的基本认知问题,那么育人工作的基本职能,就已经完成了大半。愿教育回归初心,以呵护孩子身上的赤子心为荣,以为社会规模培养知行合一的善良人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