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中的情感教学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z8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学必设的科目之一——历史,在承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因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就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老师有职责教育我们的炎黄子孙发扬优良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的青少年在提高历史素养的同时,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应该负有很强的使命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现对历史课中的情感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重视知识、能力目标达成的同时,重视情感目标的达成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二、引导学生关注人文精神,重视历史的社会功用
  
  历史是一种记忆,历史是一种知识,历史更是一种智慧,存续文化、鉴知往来。我们的先人在不断吸纳、创造和丰富历史文化中,也使人类从愚昧野蛮走向了进步文明。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可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的客观规律,可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崇高责任感。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惊天伟绩,可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情感。我们要珍惜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细细品尝从中汲取到的历史养分,并用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践行优秀的品行,必会为学生未来健康、美好的人生涂抹上绚丽的色彩。而历史上更有诸多发明、改革、战争等重大史事,均会给学生未来的人生以启迪和警示,把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做法,同样会使学生从中悟出许多道理,学会怎样做事和做人,进而使自己变得更聪慧起来。
  比如“罗斯福新政”,是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而采取的政策,在学这一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调查2008年金融危机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结合课本知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计民生的责任感。由于经济危机关系到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学生都深有感触,所以课堂效果良好,学生也易于接受比较难于理解的政策。
  
  三、充分发挥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假如在言语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够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文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元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歷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这些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激发其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打下基础。
  
  总之,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我中华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数不胜数的优秀儿女,世界历史的万象纷呈,怎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引以为豪、留恋往返?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讲述中国与世界的光荣历史传统,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在历史学习中提高民族素养,提升民族素质。让我们的中华民族以伟岸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他文献
当前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优良品行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的成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需要春风化雨。只有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久、耐心、多渠道地培养,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  本人从教语文二十余年,深切地感到: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和模仿性极强。“近朱者赤,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我们可看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一标准的提出,必然带动教学理念的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抛开传统的教学思路,避免过度地关注文本主题却淡化了文本,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而换之全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期刊
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需求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知识信息需求的开放化与社会化,知识信息需求的电子化与网络化,知识信息需求的集成化与高效化。  社会的需求促使信息机构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信息增值型、信息产业化、信息服务化、精密化发展。传统图书馆,文献收藏的数量,对图书馆服务方式是以面对面的读者借还图书,提供口头咨询为主。  现代图书馆,拥有掌握和利用电子技术的水平和专业人员,获取信息和利
期刊
语言学习的环境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不同的语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不同。我在班上创设了能使幼儿语言得到锻炼的多个活动区域,供幼儿练习与表达,促使幼儿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培养幼儿积极与人交往的能力,大胆讲话能力以及大胆讲话的信心。    一、设置做做玩玩区,促进幼儿动手、动口能力的培养    做做玩玩区材料丰富,有玉米皮、花生皮、贝壳皮、饮料瓶、树叶等自然材料,这些都引起幼儿极大兴趣
期刊
语文是人类丰富多彩文化的体现,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情操和审美情趣。而这些,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标提倡语文课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以往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
期刊
幼儿的交际面很狭窄,主要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而幼儿园生活又占据着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幼儿园孩子们的交际活动局限于自己与同学、自己与幼儿教师之间。而作为将来社会的主人,幼儿最终要逐步走出幼儿园,乃至走向社会与人进行语言交往。但由于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很多人都不知该如何与人进行语言交流。并且,孩子们在语言交流时课上课下也有着强烈的反差。在语言课上,很多孩子怕羞,羞于交流与发言,从不积极主
期刊
创新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生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方法等,都可以称之为创新。基础教育阶段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使学生具备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与能力。   当前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其根源在于:物理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接收而忽视对知识的转化;过于注重物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
期刊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只注重完成课文范文讲读后即进行单元写作训练,漠视学生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只偏重教师按年级要求的“教”,忽视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  每逢作文课,教师在布置完作文题目,就万事大吉;学生则各自查对“作文选”一抄了之。遇上考试,背熟的作文不对题,就胡编乱造一通,满纸涂鸦,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想而知,令人担心进而痛心。  作文的核心问题是“写什
期刊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它在人们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呢?    一、加强朗读、揣摩训练,悟得语感  
期刊
当今在新课改条件下,人文素质的地位在中学教育中日益突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在眉捷的任务。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立足于教学改革前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语文课堂,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