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黄宗英与冯亦代的黄昏恋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88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宗英,生于1925年,中国内地演员、作家、编剧。20世纪四五十年代,她的荧幕形象风靡全国,是著名的电影明星。上世纪80年代,以《大雁情》《小木屋》等文学作品转型为家喻户晓的作家。她在感情方面敢爱敢恨,曾与著名影星赵丹同甘共苦,后与翻译家冯亦代浪漫黄昏。1993年,68岁的黄宗英与80岁的冯亦代结为伉俪,他们的黄昏恋轰动一时。两人的往来书信真实记录了这段黄昏恋情,并集结成书。
  黄宗英的性格是与众不同的,她想到的事情,是一定要去做的,就像她的黄昏恋一样,她想到了冯亦代,两人就较上劲,就要追到手,两人就能够沟通,最后真的走到一起。走到一起是完成她晚年爱情的过程。
  黄宗英与冯亦代谈恋爱的时候来往的书信,我认为就成为当代文人之间恋爱情书的经典之作,《沈从文家书》那种水准的。当然,《沈从文家书》的文学性更强更经典,但是感情的宣泄,两人之间的东西,黄宗英表现得更强烈。编选他们的情书时,《纯爱》也是琢磨了好久的一个书名。因为他们不是为了经济利益的爱情,也不是为了攀附名声的爱情。你想,黄宗英、赵丹多大的名声,冯亦代跟赵丹在文化界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著名影星,一个是翻译家、散文家,主要做外国文化的推广。所以黄宗英选择他,不是为了要找一个名声更大的。“文革”之后,她经历赵丹去世之痛,她有一段时间是一个人的,那么这段时间,一个人就会等到一个新的人物。冯亦代是杭州人,在上海碰到之后,他重新让黄宗英感到很不一样的一个人出现在面前。黄宗英对很多陌生的领域都有一种极其强烈的渴望,想介入进去。像翻译、像外国文学,这都是黄宗英过去很欠缺的。她觉得跟冯亦代聊天,给冯亦代写信,是一种快乐。到北京两个人结婚之后,快80岁的人,她还去夜校学英语,每天在练英语。我去的时候,经常看到她在学英语,不懂的就过去问一下冯亦代。两个人晚年的恋爱,我认为是她生活的一种升华,让自己更丰富。同时,她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会坚决去做的,比如说她不顾一切地、不顾我们几个人的劝阻,一定要去西藏,你想70多岁的人还去西藏。去西藏之前,她的身体已经不好了,但是她就要去。黄宗英不光是学英语,她还上别的课,我去的时候看到她还做了一个课程表,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她是一个求知欲望很强烈、学习欲望很强烈的女人。而对她这个女人来说,与有知识、有文化修养、有世界文学视野的冯亦代走到一起,也是顺理成章。冯亦代的文章主要是介绍西方文学的,文章写得都很平淡,大多是一种介绍性的文章。冯亦代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帅哥,风度翩翩。在1949年参加第一次文代会的时候,有的人在他的笔记本上题词,称他为宝玉,他其实是个很招女孩子喜欢的文人。那么,晚年的他和黄宗英走在一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他有吸引黄宗英的地方。而黄宗英那种不顾一切的、充满着热烈词语的情书,对冯亦代来讲,也是他晚年的一个兴奋点。
  1992年,我们在什刹海为冯亦代过生日,我、我爱人,还有凤子。凤子是沙博理先生的夫人,也是复旦大学30年代的学生,学生剧团很有名的演员,曹禺《雷雨》《日出》等最初几个话剧的所有女主角,都是她第一个扮演的;后来在重庆也是文艺界主要的人士之一。当时,冯亦代住在三不老胡同,凤子住在什刹海的后海那儿,两家很近。从三不老胡同走出来,有一个杭州菜馆,叫知味观。我们4个人去吃饭,吃饭的过程中,冯亦代第一次跟我们说他跟黄宗英的事情。那时候比较早知道的是北京几个人,我们和凤子、黄宗江,后来与姜德明先生也说了这个事儿。后来,他们的婚礼在西长安街三味书屋举行,当时去了不少人。几个书画家送给他俩一批字画,黄永玉、丁聪等都给他们送了字画,现场也很热闹。他们在北京的这个婚礼是当时文化界一大盛事,一件有意思的大事。
  在这之后,他们在一起的生活也是很有意思的。冯亦代的房间很小,开始时他们在同一个房间里面,有两张桌子,一人用一个。后来,因为黄宗英从西藏回来之后身体不是很好,就在隔壁房间也弄了一张桌子,就各人忙自己的一摊子事,忙完之后,会找时间坐在一起聊聊天。说得开心的时候,冯亦代也哈哈一笑,他们都很快乐。我觉得他俩走在一起,最后的几年,互相之间是非常恩爱的。
  我举一个例子,冯亦代突然脑出血,住在中日友好医院,我基本上每天会去一下。开始,冯亦代脑中风之后不能说话,也不能写字,那时候我们就拼命想让他说话,让他能手动。黄宗英买了一个黑板,我去买的笔,黄宗英就让冯亦代每天在黑板上写字,后来又拿毛笔让他写,教他说话,一教就是一个多小时,一个字一个字教,就像教演员说台词一样,就这样过了几个月,冯亦代开始恢复说话了。在此之前,实际上他们之间有点矛盾,黄宗英一气之下想走的,最终当然没有走。然后,冯亦代记忆也开始恢复了。我记得有一次医生去检查,问他是哪一年出生的,他说成了1957年。那是他被打成“右派”的那年。他记忆也不好,说话也不能连贯,只能说几个字,后来黄宗英坚持不懈地训练他,每天让他练,最后能顺利地说出很多话来。再过两年,冯亦代讲话已经不太行了,那个时候人都恢复了过去的样子,只会讲上海话,不会讲普通话了。这就像杨宪益喝醉酒之后,只说英语,不说中文一样的道理。
  所以说,他们的晚年虽然有时吵吵闹闹,也闹过别扭,好几次闹别扭是我在中间斡旋。有时候黄宗英一气之下走了,冯亦代写封信过来,我再去帮忙斡旋在一块。因为我和他们在一起时间多了,觉得他们很好,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缺点,但都是很有意思的人,都不是太大的事。他们两人的情书,还有人家送的东西,双方的孩子都不合适给,捐给什么地方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归宿。黄宗英说:“就放到你这儿,都给你。”我也不会说留到我这儿,先暂时有一个保存的地方。几个月前,我又去上海看她,我说你还有信在我那儿,怎么办?她说:“那怎么办,还放你那儿吧。”她还专门写了一个委托书交给我。我这个人做事情,一定要有个明确的说法,避免日后的麻烦。她所有的资料,我就收集起来分类,分得清清楚楚。来往的书信,别人写给她的信,尤其她和冯亦代之间往来的书信,包括他们两个各自给我的信,我都归在一起。我还买到她的一些旧书,因为每本书对于黄宗英來讲,都是一生写作的纪念。有些书她自己都忘了。比如说买的最早的是《和平列车在向前行》,是她从演员转为作家的第一本书,写的多是散文;还有她的第一本电影剧本。到现在90岁了她还在写。上次我去的时候,她刚好写一篇小文章,谈她生活上的一些细节。我带回来,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
  (摘自海天出版社《纯爱:冯亦代黄宗英情书》  作者:冯亦代  黄宗英    本文作者:李辉)
其他文献
没到泰国之前,我并不知道大城的存在,这个名字太过于大路货,它到底有着怎样的景色?  在胜利纪念碑坐中巴出发,出了曼谷后就是一路田园风光,低厚的云层飘荡在旷野之上,景色辽远而广阔。一个半小时后,抵达大城。下车后看到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孩踉踉跄跄从自行车上下来,也没等她停稳就问询起来,她友好地指指前方,于是我们顺利地租到自行车,开始了大城的骑行。  按照车行店主给我们的简易地图,踏着阳光的碎影和一路黄花,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已经成为支持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工具。如何利用移动设备更好地辅助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对于移动学习是否真正能够促进学习绩效,学界并没有获得一致的结论。基于2011-2017年国际英文期刊92项移动学习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表明:利用移动学习确实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者的认知类学习绩效,总效应量高達0.85;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和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移
期刊
我是一个经常要寄信、跟邮局关系十分“密切”的人。在没有出国之前,我以为全世界的邮局、邮箱都跟中国一样,是绿色的。  到了美国,寄信到中国,找不到绿色的邮箱,我才注意到,美国的邮箱是蓝灰色的。  于是,我开始注意各国邮箱的颜色。每到一个国家,看见邮箱,我就顺手拍一张照片。我发现,选用红色或者黄色作为“邮政专用色”的国家颇多,可能是因为这两种颜色十分醒目。  比如,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的邮箱是红色
期刊
这两年,在房价调控之下,不少房企为获取利润缩减成本,房子的品质也受到影响。业主不信任房企,甚至出现了“购房即维权”的现象。  这催生了一群职业维权人,他们有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从业背景,相比业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进入施工现场的便利。他们或者自己开公众号,或者混迹于各个新房业主群中,通过维权获取业主信任,但这背后,其实藏着一门赚钱生意。  通过维权获取业主信任从而推销装修业务  “我们小区业主群里,
期刊
2020年洪涝来袭,古桥告急。“今年汛期,受损文物范围广、数量多、损失大,是近年来汛期文物受损最为严重的一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受损文物中,古橋梁被冲毁较为严重。不少有数百年历史的“省保”“国保”古桥,首当其冲。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总是身处险地的古桥,如何度洪荒?  轰然坍塌的水上珍宝  6月13日,武陵山区深处的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疾风骤雨不息。随之暴发的山洪,呼啸着扑向王家坪镇马头
期刊
爱新觉罗·奕?(1833—1898),清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异母弟。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  道光帝晚年为选择接班人的问题大伤脑筋。1846年8月7日这一天,道光帝作了最终的决定,他用朱笔写下了立储御书。这封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御书,上面写道:皇六子奕封为亲王,皇四子奕?立为皇太子。立储御书居然出现两个人的名字,这是无法想象的,也是前所未有的。 
期刊
马约翰(1882—1966),著名体育家,在体育理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都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被称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代表作有《体育的迁移价值》《我们对体育应有的认识》等。  1905年,上海,一场规模较大的“万国运动会”即将开始,参加比赛的是中国人和各国侨民。随着发令枪响起,一英里赛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4个日本人一字排开跑在最前面,故意挡住其他运动员。紧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1个中国学生
期刊
吴大观(1916—2009),他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创始人、奠基人、开拓者。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筹建于1939年11月。当时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全部依赖进口,中国还造不出一台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工厂最初选址在昆明附近的安宁,后于1941年元旦正式迁往贵州大定的羊场坝。  1941年夏天,工厂从西南联大和西迁贵州的浙江大学招募应届毕业生20多名充当技术员。吴大观属于
期刊
喜欢在一个地方长久地生活下去——具体点说,是在一个村庄的一间房子里。如果这间房子结实,我就不挪窝地住一辈子。一辈子进一扇门,睡一张床,在一个屋顶下御寒和纳凉。如果房子坏了,在我40岁或50岁的时候,房梁朽了,墙壁出现了裂缝,我会很高兴地把房子拆掉,在老地方盖一幢新房子。  我庆幸自己竟然活得比一幢房子更长久。只要在一个地方久住下去,你迟早会有这种感觉。你会发现周围的许多东西没有你耐活。树上的麻雀有
期刊
欧文·亚隆1931年6月13日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父母是俄罗斯人,第一次大战后移民美国。如今他担任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美国团体心理治疗权威,与维克多·弗兰克和罗洛·梅并称存在主义治疗法三大代表人物,当代国际精神医学大师。  我总是鼓励实习治疗师做个人治疗。“你的‘自我’是你主要的工具,尽可能学习它。不要让你的盲点妨碍你理解你的患者,或者与他们共情。”但是,我从15岁开始就与一位女性建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