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设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要求我们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做出改变,使教学模式密切结合小学生特点。笔者在下文中重点分析了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旨在全面深化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科学素质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科学课就承载了这样重要的使命。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科学课本身焕发出更多的活力,不会被一些僵化刻板的传统教学理念所禁锢,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课是全新的,也是魅力无穷的。如何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是我们目前需要积极关注的课题和正面迎接的挑战。
1运用有效提问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注重科学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提问是对学生的考问,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验。而现代教学的观点认为,提问不仅是对学生的检查和诊断,更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行为[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向学生提示重点、强化各教学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沉与浮》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通常无法理解问题的含义,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因素”这个词的意思。其次,问题要具体,即问题的指向性应明确,不应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如,在《溶解》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将盐、沙等物体放入水中搅拌,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此问题的指向性就不很明确,学生常常会答非所问,等教师再一一引导,回到探究的问题上,时间已经浪费了很多。因此,此处的问题应尽可能明确,如“仔细观察,食盐、沙等物体的颗粒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学生就能直接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核心问题上,将大大节省教学时间。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生成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学科思维和正确学习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维和意识,提升学生客观、冷静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知识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目标引导下,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效果,如在教授“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利用一些动物、植物做成食物网、食物链的动画,还可以制作一些动物、植物与环境关系的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展示,让学生理解动物和植物间存在的食物网、食物链,并对动物、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充分认知,帮助学生建立生态群落的科学概念[2]。接下来,学生对破坏生态群落造成的后果进行学习时,就会展开热烈的讨论,这不但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启发他们养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
3利用生活化探究问题,优化科学教学效果
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中,课堂内容和形式在设计上都缺乏科学性,导致课堂提问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活动要求我们设计问题要体现探究性特点,为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奠定基础。课堂探究性提问设计求为要学生保留充足的自主探究和思考空间,逐步落实教学目标,这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过程中需要密切考虑的问题[3]。当前,小学科学教育运用的教材,虽然涉及到物理、生物、化学、环保和自然等丰富的知识内容,但是我们在组织小学科学课堂的过程中,依然会发现教学资源设置上的不合理,利用生活化资源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2]。比如:在讲解“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家里,各种电器的控制路线,然后选择一种比较典型且简单的为学生做出详细讲解,引导其进一步了解家中电路的基本构造,然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自己家里设计一款科学、适用的电路连接方式。这样的生活化教学素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再加上与學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息息相关,更能够调动其参与热情,以及实践操作的欲望。
4创建合作活动,促进自主学习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合作教学的活动又一次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一线小学科学教师也积极利用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逐步完成对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究,从而实现高效小学科学课堂的构建[4]。例如,在开展“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构建课堂活动。从现代教育理论当中我们知道,学生都是相互独立的存在,每个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方向和认知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不能够以同一标准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而应当在看到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分配。具体而言,在“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这节课中,教师在拟订“植物都有哪些特点?哪些是植物共有的特点呢?”的合作探究项目之后,对班级中学生的植物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将学生划分为“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这三个层级。紧接着,教师按照学生程度划分好的层级,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分配,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既有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和较差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在差异化水平的小组中,互帮互助,共同实现“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这节课的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为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者,我们在指导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本研究分析了构建小学科学高校课堂的关键方法,教学研究内容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业红.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上),2018,22(01):1025-1026,1028-1029.
[2]胡红春,张丽娇.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10(23):185-186,190-191.
[3]刘明,王慧还.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21(02):108-109,114-115.
[4]赵桂华,张紧器.新课程下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5,10(23):209-210,213-214.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科学素质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科学课就承载了这样重要的使命。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科学课本身焕发出更多的活力,不会被一些僵化刻板的传统教学理念所禁锢,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课是全新的,也是魅力无穷的。如何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是我们目前需要积极关注的课题和正面迎接的挑战。
1运用有效提问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注重科学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提问是对学生的考问,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验。而现代教学的观点认为,提问不仅是对学生的检查和诊断,更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行为[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向学生提示重点、强化各教学活动间的逻辑关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沉与浮》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学生通常无法理解问题的含义,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因素”这个词的意思。其次,问题要具体,即问题的指向性应明确,不应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如,在《溶解》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将盐、沙等物体放入水中搅拌,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此问题的指向性就不很明确,学生常常会答非所问,等教师再一一引导,回到探究的问题上,时间已经浪费了很多。因此,此处的问题应尽可能明确,如“仔细观察,食盐、沙等物体的颗粒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学生就能直接把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核心问题上,将大大节省教学时间。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生成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学科思维和正确学习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维和意识,提升学生客观、冷静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知识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目标引导下,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效果,如在教授“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利用一些动物、植物做成食物网、食物链的动画,还可以制作一些动物、植物与环境关系的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展示,让学生理解动物和植物间存在的食物网、食物链,并对动物、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充分认知,帮助学生建立生态群落的科学概念[2]。接下来,学生对破坏生态群落造成的后果进行学习时,就会展开热烈的讨论,这不但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启发他们养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
3利用生活化探究问题,优化科学教学效果
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中,课堂内容和形式在设计上都缺乏科学性,导致课堂提问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活动要求我们设计问题要体现探究性特点,为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奠定基础。课堂探究性提问设计求为要学生保留充足的自主探究和思考空间,逐步落实教学目标,这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过程中需要密切考虑的问题[3]。当前,小学科学教育运用的教材,虽然涉及到物理、生物、化学、环保和自然等丰富的知识内容,但是我们在组织小学科学课堂的过程中,依然会发现教学资源设置上的不合理,利用生活化资源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2]。比如:在讲解“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家里,各种电器的控制路线,然后选择一种比较典型且简单的为学生做出详细讲解,引导其进一步了解家中电路的基本构造,然后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自己家里设计一款科学、适用的电路连接方式。这样的生活化教学素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再加上与學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息息相关,更能够调动其参与热情,以及实践操作的欲望。
4创建合作活动,促进自主学习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合作教学的活动又一次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一线小学科学教师也积极利用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逐步完成对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究,从而实现高效小学科学课堂的构建[4]。例如,在开展“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构建课堂活动。从现代教育理论当中我们知道,学生都是相互独立的存在,每个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方向和认知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不能够以同一标准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而应当在看到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分配。具体而言,在“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这节课中,教师在拟订“植物都有哪些特点?哪些是植物共有的特点呢?”的合作探究项目之后,对班级中学生的植物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将学生划分为“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这三个层级。紧接着,教师按照学生程度划分好的层级,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分配,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既有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和较差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在差异化水平的小组中,互帮互助,共同实现“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这节课的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为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者,我们在指导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本研究分析了构建小学科学高校课堂的关键方法,教学研究内容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业红.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上),2018,22(01):1025-1026,1028-1029.
[2]胡红春,张丽娇.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10(23):185-186,190-191.
[3]刘明,王慧还.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21(02):108-109,114-115.
[4]赵桂华,张紧器.新课程下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5,10(23):209-210,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