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辐射主要来自哪里?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一时间人们谈核色变。然而,核辐射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核辐射就是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辐射,也称电离辐射,即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等,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又分为天然电离辐射和人工电离辐射两类。
天然电离辐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地球外的宇宙射线,二是自远古时期就存在于地壳中的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有的直接对人体进行外照射,还有的通过环境中的空气、水、食物等介质,被人体摄入体内造成内照射。天然电离辐射所致人体辐射剂量每年约为2.4毫希(mSv)。
人工电离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照射,包括工业、农业、医疗、军事、日常生活等方面,其中,医疗照射是人体最大的辐射来源。医院放射科X光透视拍片、CT检查、核医学诊断治疗和加速器放射治疗,被检查和治疗者都会受到不同剂量的照射。电离辐射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给我们带来福音,只要我们正确使用,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吸烟比核辐射更可怕
实际上,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天然电离辐射的照射,有实验证明,生物如果在完全没有天然电离辐射的条件下,是无法生存的。天然电离辐射中,最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氡及其衰变产物造成的内照射。在地下的土壤、岩石中,普遍存在着氡,但含量不高。日常生活中,只要多开窗勤通风,就能有效减少氡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完全不必担心。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报告指出,吸烟的危害比受到氡的辐射危害更大,如果你真的非常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应该先戒烟。
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后会产生辐射生物效应。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只有受照射剂量达到或超过某一剂量阈值时才会发生,并且随着受照射剂量的增加,受损程度会不断加重。如放射性皮炎,当我们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时,皮肤就会出现红斑,产生麻木、刺痛和烧灼感,更有甚者皮肤会出现水泡和坏死溃疡。而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没有剂量阈值,随着受照的增加,发病的几率也会增大,受损的轻重程度却与之无关。
研究表明,在人体单次受照剂量小于100毫希的情况下,基本不会致癌,因为人体天生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修复能力,当单次受照剂量小于1希沃特(Sv)时,只有个别人会出现轻微的症状,并且很快可以恢复。如果受照更加严重,超过1希沃特,就会出现明显的急性损伤症状,如血象下降,恶心呕吐等,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外照射的急性放射损伤按轻重程度可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另外,摄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过多也会引起组织器官的内照射损伤,具体来讲,当短期受照剂量超过2希沃特后,人体的淋巴系统、脾、骨髓等会发生免疫抑制,受照者在12小时内会有厌食、嗜睡等症状;当受照剂量超过10希沃特后,患者由于胃肠道损伤,会出现血便、免疫系统受损、全身感染等症状;当受照剂量达到50希沃特以上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能出现为震颤、眩晕、运动失调等症状。
决定损伤轻重程度主要与辐射的种类、照射方式以及受照射生物机体的特性有关。辐射的剂量率也是影响损伤轻重的因素之一,如果两个人都受到大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短时间内高剂量率受照射的人很有可能突发急性放射疾病,而长期低剂量率照射的人可能只会引起慢性放射疾病。此外,不同的受照射部位和受照射面积导致辐射的效应有所差异。医院对癌症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时候,通常会对病灶进行几十个戈瑞(Gy)的照射,在治疗计划系统及现代化精确定位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杀死癌细胞并保证周围的正常组织不受到损伤,这正是电离辐射加现代化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神奇之处。
就生物机体方面来讲,除了每个人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不同之外,不同的组织和器官面对相同剂量或者相同类型辐射的耐受性也完全不同。美国漫画和电影塑造超级英雄时对电离辐射情有独钟,不少超级英雄都是因为意外事故受到了超大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后,由于个体耐受不同而产生变异,继而完成了拯救世界的壮举,如受到宇宙射线照射的神奇四侠,受到γ射线照射的绿巨人,受到放射性废物照射的夜魔侠等,但只是幻想。
作为普通人,每年除了约2.5毫希的天然照射和0.01毫希~10毫希不等的医疗放射性检查照射之外,很少会受到其他电离辐射的额外照射,这点剂量对身体基本没有任何影响,但孕妇和少年儿童,应当最大限度地避免除天然电离辐射外的一切额外照射。
医学治疗的利刃
从电离辐射被发现的那天起,人类就开始了关于电离辐射的医学利用,对X射线的运用无疑是最为大家熟知的。
X射线具有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X射线的物理效应是具有穿透物体的能力,同时在穿透过程中部分X射线会被物体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X射线的化学效应是指X射线同可见光一样,能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照射到胶片上的溴化银时,能使银粒子沉淀而使胶片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感光作用,留下影像。
正是利用了X射线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人类开始利用X射线来拍摄人体的密度图像。起初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制作出的X射线管容量小、加速电压小,产生的X射线能量低、穿透力弱,所以产生的人体影像并不清晰。随着电磁学、高真空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钨灯丝X射线管被广泛应用,使得X射线摄影质量大大提高,协助医疗诊断的X射线机由此应运而生。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X射线机六万台以上,仅江苏省就达五千余台,放射诊断技术人员约12.6万人,而每年接受医疗照射的受检人数约为2.45亿人次。
当X射线等电离辐射照射到生物机体时,生物细胞受到抑制、破坏甚至坏死,致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变,称为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础是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时产生的电离作用,以及电离作用在组织细胞和体液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能使机体细胞受到损害,其损害程度取决于肌体吸收电离辐射剂量的大小和细胞的敏感性,这一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治疗。特别是高能X射线管发明后,人类能够利用的X射线的能量越来越高,于是医院开始使用高能X射线代替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γ射线(这类射线对人体的放射性危害较大)进行肿瘤的放射性治疗,这使得肿瘤的放射治疗成为继手术治疗、化学治疗之后的第三大治疗方法。
随着人类对放射性核素荧光特性(X射线与硫化锌等晶体物质作用时能放出荧光)的逐步了解和免疫学研究的进步,开始利用放射性核素与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检测特定抗原的实验。很快,这一技术走进医院,医生把放射性核素结合到具有某一器官特性的药物上,使得放射性核素随药物聚集到某些器官当中,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后,被体外的仪器所捕获,成为一个个信号,标示出器官的形状和药物在体内转移的路径和部位,通过观察这些信号聚集的过程,医生就可以观察到器官的功能变化,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如今,在人类对抗疾病的战场上,电离辐射已经成为最锋利的武器之一。对核能充满恐惧,更多是因为我们对电离辐射不够了解,以及一些外界信息过度夸张了电离辐射的危害,其实,只要合理应用各种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完全不必谈核色变。
编辑 陈陟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一时间人们谈核色变。然而,核辐射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核辐射就是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辐射,也称电离辐射,即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等,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又分为天然电离辐射和人工电离辐射两类。
天然电离辐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地球外的宇宙射线,二是自远古时期就存在于地壳中的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有的直接对人体进行外照射,还有的通过环境中的空气、水、食物等介质,被人体摄入体内造成内照射。天然电离辐射所致人体辐射剂量每年约为2.4毫希(mSv)。
人工电离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照射,包括工业、农业、医疗、军事、日常生活等方面,其中,医疗照射是人体最大的辐射来源。医院放射科X光透视拍片、CT检查、核医学诊断治疗和加速器放射治疗,被检查和治疗者都会受到不同剂量的照射。电离辐射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给我们带来福音,只要我们正确使用,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吸烟比核辐射更可怕
实际上,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天然电离辐射的照射,有实验证明,生物如果在完全没有天然电离辐射的条件下,是无法生存的。天然电离辐射中,最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氡及其衰变产物造成的内照射。在地下的土壤、岩石中,普遍存在着氡,但含量不高。日常生活中,只要多开窗勤通风,就能有效减少氡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完全不必担心。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报告指出,吸烟的危害比受到氡的辐射危害更大,如果你真的非常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应该先戒烟。
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后会产生辐射生物效应。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只有受照射剂量达到或超过某一剂量阈值时才会发生,并且随着受照射剂量的增加,受损程度会不断加重。如放射性皮炎,当我们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时,皮肤就会出现红斑,产生麻木、刺痛和烧灼感,更有甚者皮肤会出现水泡和坏死溃疡。而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没有剂量阈值,随着受照的增加,发病的几率也会增大,受损的轻重程度却与之无关。
研究表明,在人体单次受照剂量小于100毫希的情况下,基本不会致癌,因为人体天生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修复能力,当单次受照剂量小于1希沃特(Sv)时,只有个别人会出现轻微的症状,并且很快可以恢复。如果受照更加严重,超过1希沃特,就会出现明显的急性损伤症状,如血象下降,恶心呕吐等,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外照射的急性放射损伤按轻重程度可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另外,摄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过多也会引起组织器官的内照射损伤,具体来讲,当短期受照剂量超过2希沃特后,人体的淋巴系统、脾、骨髓等会发生免疫抑制,受照者在12小时内会有厌食、嗜睡等症状;当受照剂量超过10希沃特后,患者由于胃肠道损伤,会出现血便、免疫系统受损、全身感染等症状;当受照剂量达到50希沃特以上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能出现为震颤、眩晕、运动失调等症状。
决定损伤轻重程度主要与辐射的种类、照射方式以及受照射生物机体的特性有关。辐射的剂量率也是影响损伤轻重的因素之一,如果两个人都受到大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短时间内高剂量率受照射的人很有可能突发急性放射疾病,而长期低剂量率照射的人可能只会引起慢性放射疾病。此外,不同的受照射部位和受照射面积导致辐射的效应有所差异。医院对癌症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时候,通常会对病灶进行几十个戈瑞(Gy)的照射,在治疗计划系统及现代化精确定位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杀死癌细胞并保证周围的正常组织不受到损伤,这正是电离辐射加现代化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神奇之处。
就生物机体方面来讲,除了每个人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不同之外,不同的组织和器官面对相同剂量或者相同类型辐射的耐受性也完全不同。美国漫画和电影塑造超级英雄时对电离辐射情有独钟,不少超级英雄都是因为意外事故受到了超大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后,由于个体耐受不同而产生变异,继而完成了拯救世界的壮举,如受到宇宙射线照射的神奇四侠,受到γ射线照射的绿巨人,受到放射性废物照射的夜魔侠等,但只是幻想。
作为普通人,每年除了约2.5毫希的天然照射和0.01毫希~10毫希不等的医疗放射性检查照射之外,很少会受到其他电离辐射的额外照射,这点剂量对身体基本没有任何影响,但孕妇和少年儿童,应当最大限度地避免除天然电离辐射外的一切额外照射。
医学治疗的利刃
从电离辐射被发现的那天起,人类就开始了关于电离辐射的医学利用,对X射线的运用无疑是最为大家熟知的。
X射线具有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X射线的物理效应是具有穿透物体的能力,同时在穿透过程中部分X射线会被物体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X射线的化学效应是指X射线同可见光一样,能使胶片感光。当X射线照射到胶片上的溴化银时,能使银粒子沉淀而使胶片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感光作用,留下影像。
正是利用了X射线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人类开始利用X射线来拍摄人体的密度图像。起初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制作出的X射线管容量小、加速电压小,产生的X射线能量低、穿透力弱,所以产生的人体影像并不清晰。随着电磁学、高真空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钨灯丝X射线管被广泛应用,使得X射线摄影质量大大提高,协助医疗诊断的X射线机由此应运而生。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X射线机六万台以上,仅江苏省就达五千余台,放射诊断技术人员约12.6万人,而每年接受医疗照射的受检人数约为2.45亿人次。
当X射线等电离辐射照射到生物机体时,生物细胞受到抑制、破坏甚至坏死,致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变,称为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基础是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时产生的电离作用,以及电离作用在组织细胞和体液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能使机体细胞受到损害,其损害程度取决于肌体吸收电离辐射剂量的大小和细胞的敏感性,这一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治疗。特别是高能X射线管发明后,人类能够利用的X射线的能量越来越高,于是医院开始使用高能X射线代替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γ射线(这类射线对人体的放射性危害较大)进行肿瘤的放射性治疗,这使得肿瘤的放射治疗成为继手术治疗、化学治疗之后的第三大治疗方法。
随着人类对放射性核素荧光特性(X射线与硫化锌等晶体物质作用时能放出荧光)的逐步了解和免疫学研究的进步,开始利用放射性核素与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检测特定抗原的实验。很快,这一技术走进医院,医生把放射性核素结合到具有某一器官特性的药物上,使得放射性核素随药物聚集到某些器官当中,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后,被体外的仪器所捕获,成为一个个信号,标示出器官的形状和药物在体内转移的路径和部位,通过观察这些信号聚集的过程,医生就可以观察到器官的功能变化,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如今,在人类对抗疾病的战场上,电离辐射已经成为最锋利的武器之一。对核能充满恐惧,更多是因为我们对电离辐射不够了解,以及一些外界信息过度夸张了电离辐射的危害,其实,只要合理应用各种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完全不必谈核色变。
编辑 陈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