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彻底抛弃应试教育下陈旧的思想和观念,“3.14”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关注,去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 预习 思想教育 思考
【案例背景】“圆的周长”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重点之一。本课时的重点是圆的周长计算。难点是建立圆周率的概念。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课前除了布置学生预习,还让学生精心准备上课用的实验工具,如细线、圆形物体(2至3个)、刻度尺、三角板等。为了使实验科学顺利地进行,首先引导学生探讨总结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和周长长度的方法:如滚动法、线绕法等。清楚了测量方法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在同一个圆里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即在同一个圆中周长与直径的比值(C/d)。很快有9名学生举手示意,通过实验完成了课本89页下面的表格。我心中暗暗窃喜,惊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之强,以及本人精心预设、孕伏的成功。当我一一检查后,心里凉了大半截。原来完成的学生中有8名学生得到的C/d的比值全部是“3.14”。
【案例分析】从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作业来看,这些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圆周率π的值保留两位小数取值为3.14,并知道了求圆周长的方法(这是下节课的内容),这部分学生自学、理解能力较强。但从实验的科学性、真实性角度分析,他们对待实验的态度是敷衍的,对待新事物缺乏探究创新精神。另外从学习态度上看,这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往往只注重结果,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思考】1.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已有五、六个年头了,教师是新课标的实践者、落实者。学生能否从中受益,关键要看一线教师能否抛弃应试教育下遗留的陈旧思想和观念。这些年来身边的每一位教师都试图努力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但这一进度远远滞后于新课标及时代的要求。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的重要思想之一。如果教师不能从根本上洗脑充电,“3.14”现象仍会出现。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注意是“实现”而不是“体现”。老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现代教学认为:并非讲了学生就会了,而是学生学了、学生感悟了、才能发展。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自己在表演,有时还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莫名其妙”的怪现象。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复需教”。叶圣陶讲“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行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能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教师“教”的最高层次不是教会,教懂,而是会学,教会学生终身做人的道理和受益的学习方法。
2.有效的预习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由于小学教师从事的是繁杂琐碎的教育工作,往往忽略了对学生预习的科学指导,日常的学生预习变成了浏览小人书似的学习,动人的故事情节被最终的人物(事件)命运(结果)所取代。这种预习不仅对学生没有多少帮助,相反还会影响其对知识点的理解。
我觉得科学有效的预习应分“四步走”。第一步,读课本初步感知新知。看书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或预习本上。第二步,给未知打上烙印。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高有低,预习中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一些“拦路虎”,这时要通过圈画等方式做出标记,然后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或主动跟老师、同学交流加以攻克。第三步,小试牛刀。课本中的“做一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完成以上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调整听课策略。第四步,拓展延伸。学贵于疑,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如今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渐渐不会提问,也就在慢慢丧失探索新知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新课标 预习 思想教育 思考
【案例背景】“圆的周长”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重点之一。本课时的重点是圆的周长计算。难点是建立圆周率的概念。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课前除了布置学生预习,还让学生精心准备上课用的实验工具,如细线、圆形物体(2至3个)、刻度尺、三角板等。为了使实验科学顺利地进行,首先引导学生探讨总结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和周长长度的方法:如滚动法、线绕法等。清楚了测量方法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在同一个圆里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即在同一个圆中周长与直径的比值(C/d)。很快有9名学生举手示意,通过实验完成了课本89页下面的表格。我心中暗暗窃喜,惊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之强,以及本人精心预设、孕伏的成功。当我一一检查后,心里凉了大半截。原来完成的学生中有8名学生得到的C/d的比值全部是“3.14”。
【案例分析】从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作业来看,这些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圆周率π的值保留两位小数取值为3.14,并知道了求圆周长的方法(这是下节课的内容),这部分学生自学、理解能力较强。但从实验的科学性、真实性角度分析,他们对待实验的态度是敷衍的,对待新事物缺乏探究创新精神。另外从学习态度上看,这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往往只注重结果,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思考】1.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已有五、六个年头了,教师是新课标的实践者、落实者。学生能否从中受益,关键要看一线教师能否抛弃应试教育下遗留的陈旧思想和观念。这些年来身边的每一位教师都试图努力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但这一进度远远滞后于新课标及时代的要求。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的重要思想之一。如果教师不能从根本上洗脑充电,“3.14”现象仍会出现。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注意是“实现”而不是“体现”。老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现代教学认为:并非讲了学生就会了,而是学生学了、学生感悟了、才能发展。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自己在表演,有时还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莫名其妙”的怪现象。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复需教”。叶圣陶讲“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行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能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教师“教”的最高层次不是教会,教懂,而是会学,教会学生终身做人的道理和受益的学习方法。
2.有效的预习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由于小学教师从事的是繁杂琐碎的教育工作,往往忽略了对学生预习的科学指导,日常的学生预习变成了浏览小人书似的学习,动人的故事情节被最终的人物(事件)命运(结果)所取代。这种预习不仅对学生没有多少帮助,相反还会影响其对知识点的理解。
我觉得科学有效的预习应分“四步走”。第一步,读课本初步感知新知。看书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或预习本上。第二步,给未知打上烙印。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高有低,预习中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一些“拦路虎”,这时要通过圈画等方式做出标记,然后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或主动跟老师、同学交流加以攻克。第三步,小试牛刀。课本中的“做一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完成以上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调整听课策略。第四步,拓展延伸。学贵于疑,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如今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渐渐不会提问,也就在慢慢丧失探索新知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