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不应成为知识的描红簿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GOUSIY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彻底抛弃应试教育下陈旧的思想和观念,“3.14”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关注,去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 预习 思想教育 思考
  
  【案例背景】“圆的周长”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重点之一。本课时的重点是圆的周长计算。难点是建立圆周率的概念。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课前除了布置学生预习,还让学生精心准备上课用的实验工具,如细线、圆形物体(2至3个)、刻度尺、三角板等。为了使实验科学顺利地进行,首先引导学生探讨总结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和周长长度的方法:如滚动法、线绕法等。清楚了测量方法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在同一个圆里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即在同一个圆中周长与直径的比值(C/d)。很快有9名学生举手示意,通过实验完成了课本89页下面的表格。我心中暗暗窃喜,惊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之强,以及本人精心预设、孕伏的成功。当我一一检查后,心里凉了大半截。原来完成的学生中有8名学生得到的C/d的比值全部是“3.14”。
  【案例分析】从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作业来看,这些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圆周率π的值保留两位小数取值为3.14,并知道了求圆周长的方法(这是下节课的内容),这部分学生自学、理解能力较强。但从实验的科学性、真实性角度分析,他们对待实验的态度是敷衍的,对待新事物缺乏探究创新精神。另外从学习态度上看,这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往往只注重结果,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思考】1.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已有五、六个年头了,教师是新课标的实践者、落实者。学生能否从中受益,关键要看一线教师能否抛弃应试教育下遗留的陈旧思想和观念。这些年来身边的每一位教师都试图努力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但这一进度远远滞后于新课标及时代的要求。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的重要思想之一。如果教师不能从根本上洗脑充电,“3.14”现象仍会出现。
  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注意是“实现”而不是“体现”。老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现代教学认为:并非讲了学生就会了,而是学生学了、学生感悟了、才能发展。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自己在表演,有时还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莫名其妙”的怪现象。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复需教”。叶圣陶讲“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行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能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教师“教”的最高层次不是教会,教懂,而是会学,教会学生终身做人的道理和受益的学习方法。
  2.有效的预习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由于小学教师从事的是繁杂琐碎的教育工作,往往忽略了对学生预习的科学指导,日常的学生预习变成了浏览小人书似的学习,动人的故事情节被最终的人物(事件)命运(结果)所取代。这种预习不仅对学生没有多少帮助,相反还会影响其对知识点的理解。
  我觉得科学有效的预习应分“四步走”。第一步,读课本初步感知新知。看书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或预习本上。第二步,给未知打上烙印。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高有低,预习中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一些“拦路虎”,这时要通过圈画等方式做出标记,然后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或主动跟老师、同学交流加以攻克。第三步,小试牛刀。课本中的“做一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完成以上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调整听课策略。第四步,拓展延伸。学贵于疑,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如今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渐渐不会提问,也就在慢慢丧失探索新知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池莉的婚恋小说有人认为是一种“过日子小说”,但我们透过这种“过日子小说”却恰恰看到了池莉关于人生最基本的生存思考。本文主要是对池莉的生存观念几个方面做了归纳。  关键词:池莉 婚恋 生存 思考    池莉的婚恋小说,有很多人把它看成是一种“过日子的小说”。这种“过日子小说”看似简单,其实里面蕴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这里面也不乏作者一种人生生存的思考。   人的存在问题是个根本性的问题,人和人
期刊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诸如“行星地球”和“地球上的大气”等章节,涉及到较多的抽象的知识原理,加之学生自身条件的局限,就更为加大了抽象地理事象学习的难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探讨FLASH动态模拟在突破这部分教学难点中的作用。  关键词:动态模拟 建立立体空间关系 直观形象 突破难点     人的直接视觉感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使得大量的地理现象不能直接用睛观察到,所以也不能直观地表象出来。在
期刊
大力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教育信息化这个平台上,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新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    整合,首先是观念的整合。以课题试验研究为驱动,在实践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课题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论为指导,试验教学要求做到“一个前提,四个转变”
期刊
摘 要:学困生一直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关注的重点,学困生的定义和评定长期以来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本研究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探讨,并且总结相应的干预策略,最后指出学困生研究的不足和将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学习困难 心理障碍 认知特点 干预策略    在学生群体中,总存在一定数量的“学习困难生”,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的不当
期刊
摘 要: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而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内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育与环境教育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环境教育的整合从四个
期刊
摘 要:分析祥林嫂复杂性格:善良质朴又倔强出格;忍辱屈从又意志丧失;直率任性又愚昧麻木;直率任性又愚昧麻木;留恋人世又向往未来。揭示祥林嫂之死的原因:提出了三个问题。作者再三强调祥林嫂之死与“我”对这三个答题有直接关系,也是她复杂性格决定了的。《祝福》为了表现祥林嫂的性格与死之谜,文章结构用意识流之法,采用颠颠倒倒的叙述方式,特别在结尾时,鲁迅更是有意识地将祥林嫂之死与祝福两件不协调的事揉和在一起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郭沫若、曹禺两人的同名历史剧《王昭君》中相同人物的不同主体形象的分析,旨在揭示在不同时代的意识投影中的人物的不同面貌,而且两位大师无一例外的漠视、遮蔽了主体的个人意识。  关键词:王昭君 政治话语 个体意识    王昭君,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故晋人称之为明君或明妃。王昭君在汉元帝朝被选入宫,后匈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见元帝,并提出“欲取汉女而身为汉家婿”,
期刊
摘 要:辛弃疾议论词数量虽不多,亦未引起研究者足够关注,但其词中所表现的对朝廷黑暗的鞭笞、对官场腐朽的批驳以及对自己坎坷人生的反省和感喟力透纸背,震撼人心。其抒写手法却是以幽默代替控诉,以自嘲代替牢骚,是一种含泪的笑,是一曲悲愤的欢歌,独具艺术魅力。  关键词:稼轩 议论词 鞭笞朝廷 批驳官场 感喟人生    作为豪放词、作为爱国词人的代表,辛弃疾创作了大量“雄深雅健”的作品,更获得了“英雄之词”
期刊
摘 要: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冷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距离现实生活遥远,不易理解,而教师又没有深入挖掘和生动展现历史本身的魅力与价值所致。历史新课程要求教师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历史、开拓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大量国外课堂活动设计实例,对构建生活化的历史课堂的特点进行了认真的思索。  关键词:生活化 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渐渐步入日常课堂,历
期刊
摘 要:攀比心理是孩子成长中受外界环境熏染而形成的一种后天习惯。本文着重从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攀比心理谈起,倡导培养孩子健康的心里品质。  关键词:攀比 性质 品质形成    比奢侈,比“英雄”,这都是孩子们没有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不成熟的心理行为,这样对待比是一种极度不良的心态。比聪明,比谁成绩好,本质是好,但当比输时,容易造成一种堕落的情绪,伤了自尊心,打击自信心,影响身心发展。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