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生物圈中的人”主题中的“系统间联系”题为例,探讨教学中的解题思路,并结合自身经验,在解题中进行问题拓展、联系知识与图形变式、降低难度,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为学生今后解决同类型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 系统间联系 问题拓展 图形变式
“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讲述了人的生命活动与体内各大系统的协调合作紧密相关,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强调教师能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重要概念,在考试中屡次结合图形、情境对该内容进行考查,以下就初一一道“系统间联系”的题目进行解析,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概念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为今后解决同类型题奠定基础。
一、原题再现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2014春下学期初一生物期末试卷41题)《爸爸去哪儿》热播后,演员郭涛的儿子——“石头”让人印象深刻,请据图分析:
(1)“石头”的午餐主食是米饭,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摇?摇 ?摇?摇,将在A系统中被分解为葡萄糖,该系统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摇?摇 ?摇?摇。
(2)“石头”在为爸爸喊加油时,其吸入的空气在?摇?摇 ?摇?摇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使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摇?摇 ?摇?摇血。
(3)葡萄糖和氧气都是通过【 】系统进行运输,该系统的动力器官是?摇?摇 ?摇?摇。
(4)细胞内,葡萄糖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摇?摇 ?摇?摇,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及维持?摇?摇 ?摇?摇。
二、试题解析
(一)考点分布
《课标》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概念:(1)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及排除废物。(2)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
(二)解法分析
该题是根据以上重要概念而设计,题目体现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考查。笔者结合题目、学情后,在解决问题时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从图形中获取信息。考题结合图形检测学生关于细胞与系统间联系的知识概念,因而先要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符号和文字信息,初步判断各个系统的名称,如A系统是食物进入的系统,即消化系统,D系统为尿液排出的系统,即D系统。
2.联系图形与问题推敲答案。考题以图形来检测,要求学生具备对图形信息摄取、理解分析的能力。对于未能理清的图形符号,可引导学生结合题目信息进行推敲,如第三题,葡萄糖和氧气是通过C系统运输的,学生要联系学过的知识(消化系统吸收的物质在组织处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得出C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当理解了图形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形与知识解决其他问题。
3.对图形信息进行二次提取。考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是否能在理解知识后,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因而在题目解决后,还应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将零散知识联系起来,再次补充建构知识网络,从而为解决该类型题奠定基础。该图中的箭头将各个方块联系起来,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法,对图形信息进一步挖掘,如气体与B系统间的两个箭头究竟表示什么?C系统的物质如何到达细胞中,细胞又输送给C系统哪些物质?
三、试题拓展与变式
(一)试题拓展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概念理解分析能力,并与生活实际联系,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笔者分析后发现对于图形的考查,还可以继续添加以下问题拓展,帮助学生联系知识,拓展知识网络。
1.泌尿系统的内容:代谢废物排出的主要方式是D系统所排出的尿液,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摇?摇 ?摇?摇?“石头”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还有玩游戏时通过?摇?摇 ?摇?摇的排汗。
2.第三小题中为了进一步考查图形,联系其他题目,可以这样提问:葡萄糖和氧气进入细胞要依赖于中间的媒介——【 】系统来运输,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不能倒流,原因是存在?摇?摇 ?摇?摇。
(二)图形变式
《课标》强调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并以此考核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分析及应用,试题中以图形考查学生的知识框架及结合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一年学生在学习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之后,对这些知识易出现混淆,如今要求将这些系统联系而形成知识网络,且能对图形进行分析理解,难度进一步提高,而本题题目的图形设计是今年的新图形,更直观简洁,理解难度也较大。笔者觉得可就图形做出变式,降低难度,在结合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质检37题和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质检38题的图形后,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推敲得出以下图形,并将该图运用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理解难度降低,对于“系统间的联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四、题后反思
本考点是“生物圈中的人”主题的一个重点、难点,笔者估计今后会针对图形进一步考查箭头含义,预测结合其他系统如“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知识,从而在会考中针对初二学生进行检测。为了让学生学习完各个系统知识后,由此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能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在新课教学中可利用问题串策略,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由此建立“系统间联系”的知识网络,设问: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动力是什么提供的?进行该生理活动的物质来源如何进入细胞?细胞因此产生的代谢废物又如何排出体外?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受到谁的控制?又受到谁的调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17.
[2]王永强.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化策略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4(4):35-37.
[3]戴国,罗丹晨.初中生物学试题的命题策略——科学素养评价理念的渗透[J].生物学教学,2014(11):44-45.
关键词: 系统间联系 问题拓展 图形变式
“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讲述了人的生命活动与体内各大系统的协调合作紧密相关,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强调教师能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重要概念,在考试中屡次结合图形、情境对该内容进行考查,以下就初一一道“系统间联系”的题目进行解析,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概念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为今后解决同类型题奠定基础。
一、原题再现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2014春下学期初一生物期末试卷41题)《爸爸去哪儿》热播后,演员郭涛的儿子——“石头”让人印象深刻,请据图分析:
(1)“石头”的午餐主食是米饭,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摇?摇 ?摇?摇,将在A系统中被分解为葡萄糖,该系统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摇?摇 ?摇?摇。
(2)“石头”在为爸爸喊加油时,其吸入的空气在?摇?摇 ?摇?摇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使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摇?摇 ?摇?摇血。
(3)葡萄糖和氧气都是通过【 】系统进行运输,该系统的动力器官是?摇?摇 ?摇?摇。
(4)细胞内,葡萄糖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摇?摇 ?摇?摇,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及维持?摇?摇 ?摇?摇。
二、试题解析
(一)考点分布
《课标》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概念:(1)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及排除废物。(2)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
(二)解法分析
该题是根据以上重要概念而设计,题目体现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考查。笔者结合题目、学情后,在解决问题时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从图形中获取信息。考题结合图形检测学生关于细胞与系统间联系的知识概念,因而先要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符号和文字信息,初步判断各个系统的名称,如A系统是食物进入的系统,即消化系统,D系统为尿液排出的系统,即D系统。
2.联系图形与问题推敲答案。考题以图形来检测,要求学生具备对图形信息摄取、理解分析的能力。对于未能理清的图形符号,可引导学生结合题目信息进行推敲,如第三题,葡萄糖和氧气是通过C系统运输的,学生要联系学过的知识(消化系统吸收的物质在组织处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得出C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当理解了图形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形与知识解决其他问题。
3.对图形信息进行二次提取。考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是否能在理解知识后,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因而在题目解决后,还应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将零散知识联系起来,再次补充建构知识网络,从而为解决该类型题奠定基础。该图中的箭头将各个方块联系起来,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法,对图形信息进一步挖掘,如气体与B系统间的两个箭头究竟表示什么?C系统的物质如何到达细胞中,细胞又输送给C系统哪些物质?
三、试题拓展与变式
(一)试题拓展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概念理解分析能力,并与生活实际联系,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笔者分析后发现对于图形的考查,还可以继续添加以下问题拓展,帮助学生联系知识,拓展知识网络。
1.泌尿系统的内容:代谢废物排出的主要方式是D系统所排出的尿液,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摇?摇 ?摇?摇?“石头”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还有玩游戏时通过?摇?摇 ?摇?摇的排汗。
2.第三小题中为了进一步考查图形,联系其他题目,可以这样提问:葡萄糖和氧气进入细胞要依赖于中间的媒介——【 】系统来运输,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不能倒流,原因是存在?摇?摇 ?摇?摇。
(二)图形变式
《课标》强调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并以此考核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分析及应用,试题中以图形考查学生的知识框架及结合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一年学生在学习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之后,对这些知识易出现混淆,如今要求将这些系统联系而形成知识网络,且能对图形进行分析理解,难度进一步提高,而本题题目的图形设计是今年的新图形,更直观简洁,理解难度也较大。笔者觉得可就图形做出变式,降低难度,在结合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质检37题和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质检38题的图形后,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推敲得出以下图形,并将该图运用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理解难度降低,对于“系统间的联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四、题后反思
本考点是“生物圈中的人”主题的一个重点、难点,笔者估计今后会针对图形进一步考查箭头含义,预测结合其他系统如“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知识,从而在会考中针对初二学生进行检测。为了让学生学习完各个系统知识后,由此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能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在新课教学中可利用问题串策略,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由此建立“系统间联系”的知识网络,设问: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动力是什么提供的?进行该生理活动的物质来源如何进入细胞?细胞因此产生的代谢废物又如何排出体外?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受到谁的控制?又受到谁的调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17.
[2]王永强.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化策略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4(4):35-37.
[3]戴国,罗丹晨.初中生物学试题的命题策略——科学素养评价理念的渗透[J].生物学教学,2014(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