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为了应对综合性银行的挑战,诸如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此类的投资银行正试图染指企业贷款、私人银行业务和零售股票经纪业务。今年9月中旬,摩根士丹利收购了花旗集团旗下零售经纪合资公司美邦银行(Smith Barney)49%的股份。
“衡量资本市场是否健康的最好反周期(Counter-Cyclical:经济周期中产出,收入和就业等经济变量与经济波动状况成相反方向的变动,表现为这些变量在衰退中上升而在复苏中下降。)指标便是投资银行何时在裁员”, 美国一家投行巨头的高级职员说,“我们总是在经济周期刚处于转折点前裁员。” 可是,万一经济周期没有变化呢?曾经为银行提供了丰厚回报并实现国际扩张的行业现在所到之处,几乎节节败退。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银行便开始业务收缩。如今,银行收取的资本市场交易费用和为企业提供并购、出售股票和债券服务的咨询费用已持续多年下降。不过,最近银行阵线收紧,愈演愈烈为大溃败。2008年,日本野村证券公司(Nomura)将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在欧洲和亚洲的机构悉数纳下旗下时,便是一场豪赌式的扩张。2012年9月初,该司实际上已偃旗息鼓,不再将投资银行业务拓展至全球范围。业界同仁对此不觉得奇怪。一家大银行的老板说:“野村证券没来得及大显身手已‘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应归咎于其欠缺考虑的对外扩张。”
然而,其他银行也全力收缩业务。德国银行业的龙头老大——德意志银行公司(Deutsche Bank)计划大幅削砍投资银行数量,尽管该业务对该司的发展功不可没。据称,巴克莱银行(Barclays)正在考虑削减高达20%的投资银行业务。经过10年来的扩展,投资银行业务为公司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利润,此次“瘦身”与其一贯作风南辕北辙。巴克莱和德意志银行均降低了各自的股本回报率(return on equity:一种类似于投资回报率的会计计算方法,是用以评估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可以用作比较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盈利能力的拥有指标。股本回报率是将现年税前盈利除以年初与年底总股本的平均数字而计算出来的。这是衡量公司盈利的指标,显示了在支付款项给其他资本供应者之后,股东提供的资本所获得的回报率。)目标。德意志银行的税后股本回报率仅为12%,远不及之前所订的税前为25%的目标。
全球各地投资银行赢利急剧下滑,主要原因有二。原因之一,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交易进一步减少。各经济体经济减速、欧洲的经济动荡打消了机构投资者进行交易的念头;也阻碍了公司对其他企业实施并购或发行股票,这导致银行债券、货币和商品交易(主要是指通过做市交易的模式,代理客户执行信用产品、利率产品、按揭产品、外汇和商品的交易或者直接作为对手交易方为客户提供流动性。)的收入缩水。意大利梅迪欧银行集团(Mediobanca)的分析家认为,2012年前7个月,全球股票发行量下跌约30%;在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量已下降约8%。德意志银行的会计人员估计,2012年全球投资银行的总收入将达到约2400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下滑了将近1/3。
第二大原因在于对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条例开始产生不良效应。这些条例不但使银行收入锐减,而且迫使银行缩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并削减其交易量。许多银行也开始实施尚未强制实行提议案和法律法规。例如:美国沃尔克法则(America’s Volcker rule)旨在要求银行停止自营业务;尽管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能为银行带来丰厚利润,政府将出台规定,禁止在票据交换所和交易所以外进行衍生品交易。
不是每家银行都陷在愁云惨雾中。据报道,摩根大通(J.P. Morgan)说,其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强劲。不过,大部分其他银行似乎已魅力不再。最明显的后果便是雇佣人数的锐减。据经济咨询公司CEBR的数据显示,2007年伦敦金融行业就业岗位数最高达35.4万,预计截至2012年年底将减少10万个岗位。纽约某公司的财务总管估计,与危机前相比,华尔街流失了差不多2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大力削减可变成本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该行业也采取其他方式以重振旗鼓。首先,独立投资银行已日薄西山,而集团投资银行与更简化的商业银行和零售银行的功能一身的综合性银行东山再起。多样化且经营存款业务的综合性银行可维持较高的信用级别,而且借款成本比诸如摩根士丹利投资公司(Morgan Stanley)或高盛投资公司(Goldman Sachs)此类的专业银行更低。银行信贷已成为稀缺资源,此外,综合性银行能向客户提供贷款,作为回报,可从客户处获得利润更可观的投资业务。
为了应对综合性银行的挑战,诸如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此类的投资银行正试图染指企业贷款、私人银行业务和零售股票经纪业务。今年9月中旬,摩根士丹利收购了花旗集团旗下零售经纪合资公司美邦银行(Smith Barney)49%的股份。
投资银行格局的第二大转变在于随着银行大鳄大量并购中等规模的银行以进一步扩大交易收入的份额,中型银行已形同虚设。造成这一局面的部分原因在于银行巨擘们能负担得起最好的交易系统,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占据交易市场相当大份额的银行流动资金充足,进一步增加了其作为交易对手的吸引力。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推测,2011年五大顶尖银行所占的FICC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36%上升至40%。曾经垂涎全球市场的小规模银行一反常态,只好老老实实地开拓离本土更近的市场。
一个更加开放的问题是该产业的地缘重心是否也随之从伦敦转移至华尔街和新加坡。伦敦在时区、法律和语言上的自然优势是其他地方难于企及的。然而,亚洲和美国有庞大的存款基数支撑其在金融领域的扩张;欧洲银行只有望洋兴叹的份。而伦敦因为最近对如下问题的监管失效而声誉受损:例如操纵同业拆借利率的丑闻和由此引发的政治上反对投资银行的呼声。“伦敦觊觎全球金融中心宝座,卷土重来”,一家大型综合性银行的老板说“新加坡和纽约将是新崛起的全球金融,而令“缺枪少弹”的伦敦望尘莫及。” (编辑:杨磊)
为了应对综合性银行的挑战,诸如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此类的投资银行正试图染指企业贷款、私人银行业务和零售股票经纪业务。今年9月中旬,摩根士丹利收购了花旗集团旗下零售经纪合资公司美邦银行(Smith Barney)49%的股份。
“衡量资本市场是否健康的最好反周期(Counter-Cyclical:经济周期中产出,收入和就业等经济变量与经济波动状况成相反方向的变动,表现为这些变量在衰退中上升而在复苏中下降。)指标便是投资银行何时在裁员”, 美国一家投行巨头的高级职员说,“我们总是在经济周期刚处于转折点前裁员。” 可是,万一经济周期没有变化呢?曾经为银行提供了丰厚回报并实现国际扩张的行业现在所到之处,几乎节节败退。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银行便开始业务收缩。如今,银行收取的资本市场交易费用和为企业提供并购、出售股票和债券服务的咨询费用已持续多年下降。不过,最近银行阵线收紧,愈演愈烈为大溃败。2008年,日本野村证券公司(Nomura)将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在欧洲和亚洲的机构悉数纳下旗下时,便是一场豪赌式的扩张。2012年9月初,该司实际上已偃旗息鼓,不再将投资银行业务拓展至全球范围。业界同仁对此不觉得奇怪。一家大银行的老板说:“野村证券没来得及大显身手已‘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应归咎于其欠缺考虑的对外扩张。”
然而,其他银行也全力收缩业务。德国银行业的龙头老大——德意志银行公司(Deutsche Bank)计划大幅削砍投资银行数量,尽管该业务对该司的发展功不可没。据称,巴克莱银行(Barclays)正在考虑削减高达20%的投资银行业务。经过10年来的扩展,投资银行业务为公司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利润,此次“瘦身”与其一贯作风南辕北辙。巴克莱和德意志银行均降低了各自的股本回报率(return on equity:一种类似于投资回报率的会计计算方法,是用以评估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可以用作比较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盈利能力的拥有指标。股本回报率是将现年税前盈利除以年初与年底总股本的平均数字而计算出来的。这是衡量公司盈利的指标,显示了在支付款项给其他资本供应者之后,股东提供的资本所获得的回报率。)目标。德意志银行的税后股本回报率仅为12%,远不及之前所订的税前为25%的目标。
全球各地投资银行赢利急剧下滑,主要原因有二。原因之一,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交易进一步减少。各经济体经济减速、欧洲的经济动荡打消了机构投资者进行交易的念头;也阻碍了公司对其他企业实施并购或发行股票,这导致银行债券、货币和商品交易(主要是指通过做市交易的模式,代理客户执行信用产品、利率产品、按揭产品、外汇和商品的交易或者直接作为对手交易方为客户提供流动性。)的收入缩水。意大利梅迪欧银行集团(Mediobanca)的分析家认为,2012年前7个月,全球股票发行量下跌约30%;在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量已下降约8%。德意志银行的会计人员估计,2012年全球投资银行的总收入将达到约2400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下滑了将近1/3。
第二大原因在于对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条例开始产生不良效应。这些条例不但使银行收入锐减,而且迫使银行缩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并削减其交易量。许多银行也开始实施尚未强制实行提议案和法律法规。例如:美国沃尔克法则(America’s Volcker rule)旨在要求银行停止自营业务;尽管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能为银行带来丰厚利润,政府将出台规定,禁止在票据交换所和交易所以外进行衍生品交易。
不是每家银行都陷在愁云惨雾中。据报道,摩根大通(J.P. Morgan)说,其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强劲。不过,大部分其他银行似乎已魅力不再。最明显的后果便是雇佣人数的锐减。据经济咨询公司CEBR的数据显示,2007年伦敦金融行业就业岗位数最高达35.4万,预计截至2012年年底将减少10万个岗位。纽约某公司的财务总管估计,与危机前相比,华尔街流失了差不多2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大力削减可变成本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该行业也采取其他方式以重振旗鼓。首先,独立投资银行已日薄西山,而集团投资银行与更简化的商业银行和零售银行的功能一身的综合性银行东山再起。多样化且经营存款业务的综合性银行可维持较高的信用级别,而且借款成本比诸如摩根士丹利投资公司(Morgan Stanley)或高盛投资公司(Goldman Sachs)此类的专业银行更低。银行信贷已成为稀缺资源,此外,综合性银行能向客户提供贷款,作为回报,可从客户处获得利润更可观的投资业务。
为了应对综合性银行的挑战,诸如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此类的投资银行正试图染指企业贷款、私人银行业务和零售股票经纪业务。今年9月中旬,摩根士丹利收购了花旗集团旗下零售经纪合资公司美邦银行(Smith Barney)49%的股份。
投资银行格局的第二大转变在于随着银行大鳄大量并购中等规模的银行以进一步扩大交易收入的份额,中型银行已形同虚设。造成这一局面的部分原因在于银行巨擘们能负担得起最好的交易系统,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占据交易市场相当大份额的银行流动资金充足,进一步增加了其作为交易对手的吸引力。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推测,2011年五大顶尖银行所占的FICC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36%上升至40%。曾经垂涎全球市场的小规模银行一反常态,只好老老实实地开拓离本土更近的市场。
一个更加开放的问题是该产业的地缘重心是否也随之从伦敦转移至华尔街和新加坡。伦敦在时区、法律和语言上的自然优势是其他地方难于企及的。然而,亚洲和美国有庞大的存款基数支撑其在金融领域的扩张;欧洲银行只有望洋兴叹的份。而伦敦因为最近对如下问题的监管失效而声誉受损:例如操纵同业拆借利率的丑闻和由此引发的政治上反对投资银行的呼声。“伦敦觊觎全球金融中心宝座,卷土重来”,一家大型综合性银行的老板说“新加坡和纽约将是新崛起的全球金融,而令“缺枪少弹”的伦敦望尘莫及。” (编辑: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