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inghaiyangzh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纯爽直的姑娘丁鑫鑫,因为一场“减肥”运动,导致自己性情变得乖戾难测、抑郁烦闷,而且严重破坏了家庭和谐,夫妻之间、人狗之间失去了原有的温馨和信任,家庭失去了烟火味(生活气息),丈夫和宠物狗都很害怕她、躲着她。马小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喜剧元素,用跳脱、幽默的话语,串起一个一个生活细节,没有大起大落,在不经意间呈现丁鑫鑫“以减肥的姿态完成了体重的稳步上升”,把喜剧故事讲得凄凉、沉重,让人唏嘘不已。伴随着丁鑫鑫与体重的和解,在不断发胖的过程中,丁鑫鑫失去了很多宝贵东西,这——也许是作者命名“失重”的真意吧。
  丁鑫鑫本来是一个单纯开朗、充满自信和生活热情的女孩子,她特别喜欢吃,什么都敢吃,自信自己属于“怎么吃都不胖的人”。因为爱吃、敢吃,她赢得了同事的信任和理解,大家觉得她“不装”,工作环境、朋友圈、家庭生活,一派和谐。爱吃让家庭充满了乐趣,“周末,家里的烤箱、空气炸锅、面包机、砂锅、破壁机总是叮叮当当地运转。甚至可以说,两人对生活的所谓默契,一大部分来自对食物共同的热情”。腊肠狗是丁鑫鑫与何子平意外“嘴欠”而买回来的宠物,夫妻一起学习养狗知识,进行科学养狗,带着狗遛弯儿,尽管她不满意“虎子”这个名字,但一家两人一狗温情满满地生活在一起,人爱吃,狗也爱吃,无所顾忌、无忧无虑。
  丁鑫鑫减肥的缘起,并不属于个人意愿,而是在外部环境压力下的一种迫不得已的自我保护,有万千个不情不愿。首先是衣服对她提出了抗议,原来的裙子、热裤变得捉襟见肘,裤子上的扣子崩掉了,“从扣子的恶意,感觉到了全世界的恶意”;继而周边人对她的观感发生了变化,有人误以为她怀孕了,服务员夸她戴上项链有气场的话语深深地刺激了她;甚至连爸爸也认不出她的背影了。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腊肠狗变得肥胖起来,真正成长为“虎子”了。于是,丁鑫鑫被迫开始减肥活动,“管住嘴、迈开腿”,强迫自己只吃沙拉、蔬菜、燕麦、糙米等“健康食品”,严格控制虎子只能吃健康狗食,决心和虎子“互相监督,从此走向人生和狗生的新巅峰”。
  减肥效果不明显,体重时常反复,丁鑫鑫开始了非常严酷的减肥运动,将迫不得已、不情不愿的减肥,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并把这份减肥的压力向外辐射,升级为具有攻击性的力量。她对虎子、对老公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抑郁烦闷、变得歇斯底里、变得不可理喻,随时会陷入暴怒、委屈、哀伤,要长久的哭泣才能缓解情绪。她见不得老公吃东西、见不得一切带油性的食物、见不得一切高热量食物、见不得一些美味,也见不得宠物狗虎子吃东西。于是,夫妻之间那种其乐融融的烟火味生活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隔膜、冷清、争吵,“两人似乎失去了这样打情骂俏的基础,何子平脸上逐渐流露出一种极力掩饰的嫌弃和压抑。厨房里不见了丁鑫鑫忙碌的身影,何子平也没有只为自己做饭的兴致。……丁鑫鑫和何子平的生活好像全无了交集,他们更像一对合租房子的室友,各上各的班、各吃各的饭,井水不犯河水。”只要听到丁鑫鑫说话,虎子“似乎是嗅到了死亡的气息,表情忽然黯淡了下来。……它臊眉耷眼地走向食盆,悲伤逆流成河,开始了和减肥狗粮亲密接触的日子。”“那段时间真是人也不开心,狗也不开心。”至此,日常生活中的减肥事件,让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生活热情的家庭,走到了崩潰的边缘。
  为了追求“好看”,丁鑫鑫从一个自信热情、单纯爽直的姑娘,变成一个性格乖戾、极具破坏性的少妇,其间经历了承受外界压力的不情愿、内化外界眼光的自觉自愿、个人意愿外射为攻击性力量等三个阶段。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规约、他者眼光、传播语境极大地左右着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改造着现代人的自我意识,使现代人失去了本真的“我”,成为符合现代性的“共同体”中的一分子,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就此而言,《失重》写的是丁鑫鑫,又何尝不包含着你我在内,小说中的“减肥事件”,岂能仅仅看作一个孤立的个人行为?作者通过丁鑫鑫减肥所引发的一系列“变故”,揭示现代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困境,呼唤一种和谐温馨、包容共生、尊重个性的生存方式。
  潇洒的叙述姿态和跳脱的叙述语言,是《失重》留给我的突出印象。马小淘既能有效地进入丁鑫鑫、站在丁鑫鑫的立场叙述故事,也随时跳出丁鑫鑫,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叙述故事,“人物立场”和“旁观者立场”之间自由穿梭,转换不漏痕迹、叙述流畅自然,毫无障碍,潇洒自由,给人一片坦途的感觉。正因为保持了这种潇洒的叙述姿态,《失重》的叙述语言自由度很高,无论是叙述人的声音,还是引叙的人物声音,都能够举重若轻,流转顺畅,给人以跳脱之感。作者用“无所顾忌的坦荡”叙述丁鑫鑫在吃上的态度,“从婚姻登记处出来,丁鑫鑫才反应过来就这么成了已婚妇女”,把丁鑫鑫突然冲动而产生的失落、惊愕的情绪传达出来,用孙悟空对唐僧的态度、“呼朋引伴”比喻脂肪对丁鑫鑫的“忠诚”。“捧臭脚是让你假装不臭,你这抱起来高喊太臭了、臭得好,也是太没有职业道德了”,准确而生动地捕捉到丁鑫鑫因身材发胖而产生的敏感和厌恶。小说中多处富有个性化的引叙,把丁鑫鑫开篇时的直爽单纯、减肥失效的抑郁委屈、直到后来的无理取闹,活灵活现地推送到读者面前,表现出一定的小说语言功力。
其他文献
春  我对整个世界扣响门环,杂沓的脚步  告诉我,屋里没人  我手执摇扇,打开合上,合上打开  没有谁会需要风,甚至根本没有风  我对惊飞的群鸟不停地摆手  它们还是一个接一个撞进猎人的网罗  我累,我找到凳子,总迟到一步  于是,我只吃很少的米,说很短的话  低头走路,宽余让给你们,而繁花盛開  冰层之下,固态的我被液态充分爱着  很久很久,没有哭  夏  夏日天空——  你要用多少刺目的光芒和
期刊
雪的白  白成湖水清而幽的蓝  白成云朵若隐若现的乌  白成山坡上云杉浓浓的黑绿  白成劲风中一茎草的枯黄  白成原野里婚纱的一点红  白成公路线上一辆越野车遥远的黑  白成毡房旁一匹马呼着白气的棕  白成我脖颈上暖暖的玫红  白,吸纳光,凝固光  雪,被雕刻成花  白,挤压光,榨取光  花,露出透明的骨头  雪,归还隐匿的色彩  请洁净我吧!把我还原成  雪的白中的一朵  绽放星星的纯洁  和水
期刊
小 雪  菊花谢过之后,白雪飘落下来。  鲁迅先生有一段文字,强调江南的雪是粘连的,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他这样写:“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我觉得这段文字如果把里面的植被种类置换成冬青、黄栌、菊花、银杏树、菠菜什么的,倒可以拿来作为对北方初雪或小雪的
期刊
这个春天是柔软的,除了他腰间的那把刀子。  那是一把藏刀,刀柄镶嵌着五彩的类似宝石的玻璃珠子,刀身不到五寸,前部有一条弯弯的浅浅的血槽,就像孩子的笑脸。  下午他去农贸市场买刀的时候看到一个藏民打扮的男子正挥舞着牦牛角在叫卖,他的脚下摊了一溜被漂亮刀鞘包裹着的刀子。他随便抽出一把就吃了一惊,那把刀子在阳光下反射出寒光,让人心中不觉一冷。与工艺品刀不同的是刀子是开了刃的,他用手指轻轻抚过,指腹就留下
期刊
甘草枸杞金银花,浓郁醇厚清心茶——这是我的老师汪政、徐晓华伉俪给我的感觉。作为双打选手,他俩先教书育人,后以文化人,并行江湖很多年,教育桃李满江苏大地,其文学弟子则遍布中国。徐老师是广种多收型,一教就是一个年级几百号人的语音课,学生如韭菜般一茬接着一茬。有个性者能够记住,但更多情况下是弟子记得她,她努力回忆几把,才能依稀有印象。汪老师属精耕细作类,一年正常只带一个班。后来当校长了,没空天天进课堂,
期刊
1  小许是陕西人,赖文是四川人。小许身体壮实,赖文瘦弱,但小许不这么说赖文,她说赖文“柴气”。  赖文问:“哪个cai嘛,老是说我cai气cai气,莫不是才华的‘才’的啰!”赖文的四川话和普通话讲得一个样,调皮了偏四川话,正经一些偏普通话。  小许说:“你还想才华的‘才’呢,我说的是柴火的‘柴’。”  小许说这话的时候一本正经,这时候她有点想答应赖文了,相处几个月,觉得还行。“柴气”在北方语系里
期刊
茅衣草是猪牛羊的至爱,它的茎叶青红相间,汁水充盈,是它们口中不二的美食。看着它们贪婪地大口吞咽着茅衣草,会带给辛苦割草的孩子们极大的成就感和快乐。但是猪牛羊们不知道,当它们所爱的茅衣草刚刚从初春的土地中钻出一个角角尖,还无法满足它们食欲的时候,却是孩子们的心爱之物呢。  八十年代初淮北农村的孩子们,可不像现在的孩子,整天不离嘴的有那么多零嘴可吃。父兄辈们偶尔从集上带回的一角钱八块的水果硬糖,已经是
期刊
第一次见到何瑞,还是在2015年的初春,当时她来复旦参加创意写作研究生的复试,那时候她在做广告文案工作。她给在座的老师朗诵了一首诗,是Lou Reed的歌词。评分结果出来,她在那一届面试考生中取得了很优秀的成绩。我想老师们被打动的并不单纯是她的文学禀赋,而是她不愿向生活妥协的倔强姿态,以及对文学的挚爱。我甚至感到,如果不录取她这样的学生,会玷污了教师这一职业的荣誉。  何瑞入学后,我担任了她毕业作
期刊
莱多·伊沃(Ledo Ivo, 1924-2014),世纪巴西诗人、作家,生于巴西东北部的港口城市马塞约,1943年移居里约热内卢,开始了其新闻生涯并参加文学活动。后来他进入巴西大学学习法律,但从未做过律师或法官。1944年他20岁时,便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幻想》,从此崭露头角。此后他笔耕不辍,又推出二十余部诗集,主要有《颂歌选》(1945)、《十四行诗大事件》(1948)、《赞美诗》(1949)、
期刊
一  蔡甸这座小城,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在此出生至长大,考学了,毕业了,工作了,成家了,我开始和继续着我想要的生活。离家久了,他乡即故乡。有时,觉得家乡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  细算一下,在蔡甸怀抱里,我竟度过了前后近三十年的时间。人生不长,迈过不惑之年就该接近半辈子了,而“蔡甸”两个字似已融进我的血脉,流淌在我依然未改的乡音里,已然盘踞我有生之年近一大半的光阴。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离开故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