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3月,天津市“慈善文化进校园”启动,暨《慈善读本》捐赠仪式,在宝坻区王庄镇程泗淀中心小学举行。海河中学作为天津市首批试点校接受了中华慈善总会及会长范宝俊个人捐赠的1000本慈善读本。海河中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德育校长为核心,以德育处、年级主任、班主任、团支部为成员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推动小组。我校将《慈善读本》发给初一、高一年级,每届学生循环使用,利用德育课为主阵地,充分传播慈善文化,每月一次慈善主题德育课,每学期三次,每学年六次完成《慈善读本》的章节内容,每年五月开展优秀德育课程展示汇报交流。通过课堂实录,班主任沙龙交流,张凤君、杨怡老师的慈善德育课被评为全国和谐德育优秀课例。在《慈善读本》课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学生体验为主,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注重小组交流实践,将慈善文化浸润每一位海河学子心灵。
播撒慈善种子
收获爱心果实
正如天津慈善协会曹秀荣会长所说,“慈善文化进校园”如同在春天将种子播下,经过园丁辛勤耕耘,秋天定会收获丰硕成果。我校高二一班在2012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班集体,而慈善活动成为班级建设的亮点。充满爱心和梦想的同学们走出校门,在社会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雷锋主题周之际,高二一班同学在班主任和班委的组织下前往优秀集体——天津公交三公司8路车队参观、交流。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8路车队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工人先锋号”、“天津市特等模范集体”等称号。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被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感染,同时在和全国劳动模范张建生书记的交谈中,更是学习到了打造、管理先进集体的经验和方法。
在参观8路车队的过程中,同学们意外得知,驾驶员刘世津义务帮助从东北吉林来津治病的周可心一家的故事。一家人为给身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可心治病,已花费40余万元,让这个来自普通农村的家庭债台高筑。于是,同学们自发为可心一家进行募捐,并将募捐收集的善款作为给可心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的基金,并发动全年级进行募捐。2012年3月,德育处、班主任、年级学生代表将4300元善款交到可心手里,用于治病,并于每周末组织同学前去看望可心,为她带去天津市中学生的真心和爱心,让这个来自异乡的同龄人并不感到孤单。将来,同学们还会定期来看望可心。并且还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弘扬社会“正能量”。
更多的是,高二一班同学自发组织起慰问分队,去天津智障学校,慰问智力障碍儿童,与该校建谊。每月第一周的周末是我们体验生活的日子。通过深入武警部队、军事交通学院、天津之眼摩天轮、古文化街等地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们更多的了解到各行各业的工作,在吸收优秀经验的同时也为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帮助。
用爱的微光照亮盈江学子心
2011年,《渤海早报》整版报道了我校学生牵手盈江学子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盈江地震发生后,海河中学学生会发出倡议,全校师生通过图书义卖等活动共募集到近5800元善款用来购买学习用品。海河中学捐赠的物品寄送至盈江弄哈、新平两所小学。在“爱在盈江”的主题升旗仪式上,来自盈江的项老师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讲话,对海河师生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
主题升旗仪式结束后,盈江小朋友还参观了海河中学校史博物馆、电教馆、计算机教室,亲身体验了现代化的学习设备。该校高二一班的同学还自发买来蛋糕,为盈江小朋友过“六一”。他们表示,大灾面前意志不倒,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迎接美好的明天。而正在海河中学访问的新加坡裕廊景中学的师生则有幸参加了升旗仪式,并在之后与盈江小朋友一起游戏打球。此次慈善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地震灾区学生,听他们讲述真实的故事,大手拉小手,让学生感受到传递爱心的价值。
2012年和2013年,我校利用每年四月读书节,开展各年级的图书义卖活动,每位同学捐出一本书,在操场以班级为单位,历时一周的各年级专场,最后由学生会统计,将善款两年共计1万元交给慈善协会,用于地震等灾区学校救助。培养了学生惜福、感恩、扶危济困的情怀。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让慈善与我同行
我校从2010年开始,开展义工服务志愿团队,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社会实践,养成参加社会实践的习惯。90后一代聪明好学、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和可塑性强。但毋庸置疑,许多中学生关注社会的热情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活动能力。有些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怕脏,不愿从事体力劳动,缺乏人际交往和独立生存能力,竞争能力较差,长大后将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毕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老师和家长对“人才”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也注重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非常注重应聘者的综合能力。这一切,促使90后学生更加渴望体验自主性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自己被需要、被重视的精神需求。以班长程沛祺同学为代表的海河中学高二二班小志愿者就是其中之一。
1月13日是海河中学高二年级放寒假的第一天,一大早,高二二班的同学们就赶往住在河北区的严重脑瘫患者、24岁的商哥哥家。这是同学们继去年寒假之后多次踏进商家大门。“一见面,商哥哥眼睛发亮,嘴里啊啊地叫着,艰难地抬起头和我们打招呼。尽管他的身体比去年更虚弱了,和他沟通很困难,但看到他兴奋的样子,我们还是挺高兴的,纷纷将自己内心想表达的鼓励的话写成书信与他分享。”看到备受病痛折磨的商哥哥,面带微笑的程沛祺同学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们对商哥哥的不幸表示同情之外,更是由衷地敬佩商家父母,是他们8700个日日夜夜的不离不弃尽心照顾才使商哥哥的生命得以延续,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父爱母爱的伟大。残疾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经常被人们所疏远,甚至看不起,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唤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传达我们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好好工作,感恩父母,报效祖国。”
有网友认为,中国最该引进改良的洋节就是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的感恩节。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像程沛祺和他的同学们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常态化、普遍化。正如一位学生家长所说,社会实践不仅仅是孩子的“课外作业”,更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帮助孩子共同完成的一项“成长工程”。
2012年,“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的慈善意识和慈善素养进行了培养与提升,树立了学生的仁爱之心,社会担当和关爱他人的精神,将学读本、做善事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公共事务与志愿活动,收到显著效果。“慈善文化进校园”浸润着每一位海河学子的心灵。
播撒慈善种子
收获爱心果实
正如天津慈善协会曹秀荣会长所说,“慈善文化进校园”如同在春天将种子播下,经过园丁辛勤耕耘,秋天定会收获丰硕成果。我校高二一班在2012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班集体,而慈善活动成为班级建设的亮点。充满爱心和梦想的同学们走出校门,在社会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雷锋主题周之际,高二一班同学在班主任和班委的组织下前往优秀集体——天津公交三公司8路车队参观、交流。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8路车队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工人先锋号”、“天津市特等模范集体”等称号。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被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感染,同时在和全国劳动模范张建生书记的交谈中,更是学习到了打造、管理先进集体的经验和方法。
在参观8路车队的过程中,同学们意外得知,驾驶员刘世津义务帮助从东北吉林来津治病的周可心一家的故事。一家人为给身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可心治病,已花费40余万元,让这个来自普通农村的家庭债台高筑。于是,同学们自发为可心一家进行募捐,并将募捐收集的善款作为给可心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的基金,并发动全年级进行募捐。2012年3月,德育处、班主任、年级学生代表将4300元善款交到可心手里,用于治病,并于每周末组织同学前去看望可心,为她带去天津市中学生的真心和爱心,让这个来自异乡的同龄人并不感到孤单。将来,同学们还会定期来看望可心。并且还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弘扬社会“正能量”。
更多的是,高二一班同学自发组织起慰问分队,去天津智障学校,慰问智力障碍儿童,与该校建谊。每月第一周的周末是我们体验生活的日子。通过深入武警部队、军事交通学院、天津之眼摩天轮、古文化街等地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们更多的了解到各行各业的工作,在吸收优秀经验的同时也为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帮助。
用爱的微光照亮盈江学子心
2011年,《渤海早报》整版报道了我校学生牵手盈江学子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盈江地震发生后,海河中学学生会发出倡议,全校师生通过图书义卖等活动共募集到近5800元善款用来购买学习用品。海河中学捐赠的物品寄送至盈江弄哈、新平两所小学。在“爱在盈江”的主题升旗仪式上,来自盈江的项老师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讲话,对海河师生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
主题升旗仪式结束后,盈江小朋友还参观了海河中学校史博物馆、电教馆、计算机教室,亲身体验了现代化的学习设备。该校高二一班的同学还自发买来蛋糕,为盈江小朋友过“六一”。他们表示,大灾面前意志不倒,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迎接美好的明天。而正在海河中学访问的新加坡裕廊景中学的师生则有幸参加了升旗仪式,并在之后与盈江小朋友一起游戏打球。此次慈善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地震灾区学生,听他们讲述真实的故事,大手拉小手,让学生感受到传递爱心的价值。
2012年和2013年,我校利用每年四月读书节,开展各年级的图书义卖活动,每位同学捐出一本书,在操场以班级为单位,历时一周的各年级专场,最后由学生会统计,将善款两年共计1万元交给慈善协会,用于地震等灾区学校救助。培养了学生惜福、感恩、扶危济困的情怀。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让慈善与我同行
我校从2010年开始,开展义工服务志愿团队,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社会实践,养成参加社会实践的习惯。90后一代聪明好学、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和可塑性强。但毋庸置疑,许多中学生关注社会的热情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会活动能力。有些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怕脏,不愿从事体力劳动,缺乏人际交往和独立生存能力,竞争能力较差,长大后将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毕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老师和家长对“人才”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也注重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非常注重应聘者的综合能力。这一切,促使90后学生更加渴望体验自主性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自己被需要、被重视的精神需求。以班长程沛祺同学为代表的海河中学高二二班小志愿者就是其中之一。
1月13日是海河中学高二年级放寒假的第一天,一大早,高二二班的同学们就赶往住在河北区的严重脑瘫患者、24岁的商哥哥家。这是同学们继去年寒假之后多次踏进商家大门。“一见面,商哥哥眼睛发亮,嘴里啊啊地叫着,艰难地抬起头和我们打招呼。尽管他的身体比去年更虚弱了,和他沟通很困难,但看到他兴奋的样子,我们还是挺高兴的,纷纷将自己内心想表达的鼓励的话写成书信与他分享。”看到备受病痛折磨的商哥哥,面带微笑的程沛祺同学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们对商哥哥的不幸表示同情之外,更是由衷地敬佩商家父母,是他们8700个日日夜夜的不离不弃尽心照顾才使商哥哥的生命得以延续,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父爱母爱的伟大。残疾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经常被人们所疏远,甚至看不起,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唤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传达我们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好好工作,感恩父母,报效祖国。”
有网友认为,中国最该引进改良的洋节就是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的感恩节。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像程沛祺和他的同学们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常态化、普遍化。正如一位学生家长所说,社会实践不仅仅是孩子的“课外作业”,更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帮助孩子共同完成的一项“成长工程”。
2012年,“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的慈善意识和慈善素养进行了培养与提升,树立了学生的仁爱之心,社会担当和关爱他人的精神,将学读本、做善事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公共事务与志愿活动,收到显著效果。“慈善文化进校园”浸润着每一位海河学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