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中国对外投资逐年攀升,即使在遭遇金融危机时,也能把握住欧洲的技术和品牌投资机会,投资技巧日渐成熟。随着欧美经济的复苏、新兴经济体结构改革的深入,以及新丝绸之路的带动,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投资环境将更加复杂,与此同时,也将能获取更多的投资机会。2014年4月16~17日,第八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们就中国海外投资总体情况和新兴经济体的投资前景进行了分析。
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大,存量仅为美国1/10
中国在2001年确定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十几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从小到大,对外投资金额逐年提高,“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3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5090家境外企业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虽然中国在年对外投资流量上已经成为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但对外投资存量仍然很小,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德国的1/3。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外投资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国际市场行情变化,以及部分投资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环境,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还面临着自身规模小、信息匮乏、融资渠道不畅、国际化经营人才短缺等困难。如何帮助企业应对挑战,需要政府部门、商协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企业携手并肩共同努力。
自2007年以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几年来,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了专题推介会,为配合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选取了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生命科学、现代农业、矿产能源和高端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纳入“走出去”促进工作。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贸促会在商事法律服务、知识产权、境外展览等拥有丰富经验和一批专业人才。我们将把这些资源有效整合到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机制中,如充分利用商标专利保护资源,帮助境外中国企业处理各种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保护企业的合法专利法,利用通关便利化为境外企业和国内公司间的货物畅通以及入境通关提供便利,提高运营效率。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李晓鹏:新兴经济体现困难局面,但三大理由可看好其投资前景
新兴市场在过去10年是全球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为抗击全球金融危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新兴经济体整体出现了增速放缓,呈现出分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有一些新兴经济体其宏观经济较为平衡,主要以向发达国家出口为经济发展的支点。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新兴经济体有望受益于发展中国家需求上升,增长会出现企稳回升。
另一方面部分新兴经济体财政和经常账户出现双赤字,它们主要依赖外债和出口,并且通胀高企。对于这些新兴经济体,我认为,面对美国利率正常化、大宗商品需求下降等外部冲击,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将出现一个困难的局面。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兴市场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如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配套支持政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同时,新兴经济体有些公司的治理水平比较低,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些都增加了向新兴经济体投资的难度。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观察,我们仍然十分看好新兴市场,主要理由有三。
第一,新兴经济体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人口红利。据统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全球的85%,且人口结构比较年轻,中产阶级快速膨胀,消费潜力巨大,很多行业的渗透率都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新兴经济体正在迸发出新的改革红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加快结构调整和内部改革,即便是部分受冲击的新兴经济体也正在抓住时机,积极改善经济基本面、改善投资环境。因此,我认为新兴经济体这些结构调整的改革措施,将创造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房地产、高新技术和农业等领域,其投资动力开始有所增强。
第三,新兴经济体蕴藏着巨大的合作红利。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各国经贸往来密切,产业的互补性较高,合作前景广阔。在区域一体化方面,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构想、新倡议。这将为加快周边国家经济走廊建设,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构建区域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将注入新的增长活力。
在此,我对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提几个建议。首先,投资者要熟悉当地的法律流程和政策,做合法守规的投资者,特别要高度关注新兴经济体监管审批的障碍,尽量避免敏感企业和敏感行业。其次,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要尽可能全面地考察各种不利情形,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和风险缓释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再次,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打造良好的声誉,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和资金获得当地政府居民的欢迎和支持。最后,要尊重当地的社情民意,并考虑与当地企业共同投资作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拓展并寻求新兴经济的合作机会。
(本文为专家在第八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的部分讲话内容)
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大,存量仅为美国1/10
中国在2001年确定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经营,开拓国际市场。十几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从小到大,对外投资金额逐年提高,“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3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5090家境外企业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虽然中国在年对外投资流量上已经成为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但对外投资存量仍然很小,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德国的1/3。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外投资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国际市场行情变化,以及部分投资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环境,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还面临着自身规模小、信息匮乏、融资渠道不畅、国际化经营人才短缺等困难。如何帮助企业应对挑战,需要政府部门、商协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企业携手并肩共同努力。
自2007年以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几年来,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了专题推介会,为配合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选取了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生命科学、现代农业、矿产能源和高端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纳入“走出去”促进工作。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贸促会在商事法律服务、知识产权、境外展览等拥有丰富经验和一批专业人才。我们将把这些资源有效整合到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机制中,如充分利用商标专利保护资源,帮助境外中国企业处理各种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保护企业的合法专利法,利用通关便利化为境外企业和国内公司间的货物畅通以及入境通关提供便利,提高运营效率。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李晓鹏:新兴经济体现困难局面,但三大理由可看好其投资前景
新兴市场在过去10年是全球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为抗击全球金融危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新兴经济体整体出现了增速放缓,呈现出分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有一些新兴经济体其宏观经济较为平衡,主要以向发达国家出口为经济发展的支点。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新兴经济体有望受益于发展中国家需求上升,增长会出现企稳回升。
另一方面部分新兴经济体财政和经常账户出现双赤字,它们主要依赖外债和出口,并且通胀高企。对于这些新兴经济体,我认为,面对美国利率正常化、大宗商品需求下降等外部冲击,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将出现一个困难的局面。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兴市场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如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配套支持政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同时,新兴经济体有些公司的治理水平比较低,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些都增加了向新兴经济体投资的难度。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观察,我们仍然十分看好新兴市场,主要理由有三。
第一,新兴经济体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人口红利。据统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全球的85%,且人口结构比较年轻,中产阶级快速膨胀,消费潜力巨大,很多行业的渗透率都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新兴经济体正在迸发出新的改革红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加快结构调整和内部改革,即便是部分受冲击的新兴经济体也正在抓住时机,积极改善经济基本面、改善投资环境。因此,我认为新兴经济体这些结构调整的改革措施,将创造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房地产、高新技术和农业等领域,其投资动力开始有所增强。
第三,新兴经济体蕴藏着巨大的合作红利。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各国经贸往来密切,产业的互补性较高,合作前景广阔。在区域一体化方面,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构想、新倡议。这将为加快周边国家经济走廊建设,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构建区域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将注入新的增长活力。
在此,我对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提几个建议。首先,投资者要熟悉当地的法律流程和政策,做合法守规的投资者,特别要高度关注新兴经济体监管审批的障碍,尽量避免敏感企业和敏感行业。其次,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要尽可能全面地考察各种不利情形,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和风险缓释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再次,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打造良好的声誉,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和资金获得当地政府居民的欢迎和支持。最后,要尊重当地的社情民意,并考虑与当地企业共同投资作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拓展并寻求新兴经济的合作机会。
(本文为专家在第八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的部分讲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