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新,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博士生(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曾就读于英国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计算机科学系信息系统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7年间,先后担任西安协同数码软件(集团)公司软件开发工程师、利物浦国际合作教育项目计算机科学课程专业教师、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北京吟虹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IT主任。2007年8月至今,任西交利物浦大学图书馆馆长,并于2012年9月开始兼任西交利物浦大学品牌与市场办公室主任。参与主编和翻译出版6本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教材,并在专业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
2006年5月,在中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及世界500强企业集聚的苏州工业园区,一所新型国际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诞生了。这所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新型国际大学,以理、工、管起步,以英语为教学和工作语言,是目前唯一一所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
西浦以“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为大学愿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管理服务,在人类面临严重生存挑战的领域有特色地开展研究,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影响中国甚至世界的教育发展为大学使命。这样一所年轻而又具有特殊背景的大学,其图书馆自然也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30岁出头的图书馆馆长毕新说,正是基于对学校这种整体愿景和使命的认知及贯彻,并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在与专业院系及教学中心的紧密合作中,西浦图书馆逐步有计划地进行着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西式现代 一所年轻大学的特别要求
在中国建立完全西式的图书馆,这个决定让西浦图书馆的工作从一开始就面临着非常大的难度,因为在大陆地区还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2007年8月,毕新来到西浦,负责图书馆建设及管理,同时兼任计算机科学课程专业教师。他带领1名正式员工和3名实习生,从零开始,边干边摸索,一步步将西浦图书馆建成了现在这样具有国际化特点、深度融入教学和科研、颇受师生好评的图书馆。
首先,图书馆在布局上与教学楼紧密相融。
从建校初期至今,西浦没有单独的图书馆大楼,而是将图书馆融入各个教学楼之中,目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智慧馆”(Wisdom Hall),位于基础楼3层中央,与教室在同一楼层,主要面向一年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睿思馆”(Raise Hall),位于理科楼,主要面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以及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以及研究。2013年夏天,位于学校中心楼的新馆即将启用。中心楼是一座融合了学校行政办公、学生活动、培训中心和图书馆的大楼,图书馆在其中占有2/5的面积,共2.2万平方米,可提供约2500个座位,有独立的入口,紧邻学生活动中心和培训中心。新馆力图通过多层次的丰富空间、最新的技术手段、随时可获得的资源、专业的馆员,促进教师、研究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从而能够产生、整理、保存、管理及分享新的知识。目前新图书馆的内装工作基本上完成,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布局,包括Information Commons, Learning Zone, Private Study Space等已经引起了师生以及同行极大的兴趣。新图书馆启用以后,原有的图书馆所在空间,将会分别交给基础年(一年级,Foundation Year)教学中心以及专业系使用。在新图书馆,西浦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不再设立分馆。
由于西浦主要用英文授课,所以馆藏资源也以英文原版学术书籍为主。虽然现有图书馆从面积和资源上来说,规模都比较小,但是从布局上把图书馆和教学楼融合在一起,让这里人气一直很旺,所以他们从不担心教师和学生不来图书馆。
其次,内部布置参照了英国大学的做法。
西浦图书馆不仅环境整洁、温馨,而且工作人员专业素养高,态度热情,在一些细节上更是展示了图书馆的专业程度,比如:图书书脊上的索书号会标明CN还是EN,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书的语言种类;索书号的张贴高度完全一致,放在书架上整整齐齐。图书馆采用美国国会图书编目法,在各方面为学生提供与在国外留学一致的图书馆使用体验和训练。学生通过2+2培养计划到了英国以后,很快就能适应那里的大学图书馆。
第三,独特的组织结构设置。
通过对国内外部分大学图书馆的组织架构进行深入了解和探讨,西浦图书馆逐步确立了4大部门,即资源建设部、用户服务部、学术联络及参考咨询部、教材与出版部。其中教材与出版部是2011年图书馆为了深化教材管理服务,着眼于教材定制化和电子化趋势而成立的。毕新说,他每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新的团队成员加入,组建团队、培训团队、培养团队领导者,他自己每年也会重点关注一两个工作领域。所以,现在的西浦图书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是包括图书馆、培训、教材以及出版的新型组织形态。他们也试图为其起一个新的名字,不再叫图书馆,因为他们的工作角色早已超越传统图书馆的概念。
服务教研 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对于许多大学图书馆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西浦图书馆却从不担心,毕新说:“因为我们的馆藏确实是来自于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从建馆开始,我们就是教学和科研的一部分。通过教材及教学资源服务,我们与所有院系教师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深度参与和服务教学科研”在西浦图书馆从来都是用一个个行动来体现的,所有课程的变动、教师的变动,图书馆往往是最早知道的。因为西浦的教材绝大部分需要进口,需提前2~3个月开始准备。而很多新聘的外籍教授,人还在国外的时候,就已经就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问题与图书馆联系了。教师在指定教材时,往往会指定一系列参考书目,图书馆都要做好准备。另外,对于新增设的专业,图书馆在专业刚刚获批时就会根据专业说明中的书单准备图书。 日常工作中,图书馆是通过与各系、各专业以及教学中心教师共同组成的图书馆事务委员会来协调工作,处理与学术和学生相关的图书馆政策和决策以及图书馆预算问题,以紧密结合教学需要提供资源和服务。平时,学科馆员会与各系密切互动,随时处理图书推荐。对于每个专业,图书馆会安排1位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同时每个专业都会有1名教师作为图书馆联络人承担与图书馆有关的协调工作。图书馆每年至少举办4次原版学术书展,将出版社的最新图书呈献给教师和学生,他们当场就可以推荐图书进入馆藏。此外,图书馆管理系统上每天都会有教师和学生荐书。图书馆还会委托回国休假的外籍教师采购图书。
每年9月份,图书馆都会针对新教师和新学生,按照需要分层次安排引导和培训课程。目前,针对本科生已经形成了信息使用课程体系,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学习,并有相应的考试题目。针对大四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开始的时候,学科馆员就会与各专业教师合作,或者走入专业课堂,或者根据需要开设培训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毕新坦言,在西浦图书馆工作压力大,节奏快,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快速发展,每年都增加4~5个新专业,每年会有很多新教师加盟,学生数量也增长很快。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海外,他们加入西浦后,必然期望能够得到与原来所习惯的图书馆一样的服务水准。所以在过去几年,图书馆不断接受批评和吸收好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机制和方法。令人欣慰的是,2012年年底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对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满意。
教材管理 特别的服务发挥特别的作用
图书馆接手教材管理,这在全国的图书馆都很少见,成立专门的教材与出版部,更是前所未有。说起这项工作,首先源于西浦的年轻,早期人少事多,一个人往往身兼数职。毕新不但要摸索如何进口教材,甚至要负责全校助教的招聘和日常管理,这就是教材工作归属于图书馆的历史原因。不过渐渐地大家发现,不管是从图书馆与各系的紧密协调方面来看,还是图书馆对于图书的专业性把握来说,将教材服务放在图书馆都是不错的选择。
据毕新馆长介绍,西浦的教材基本上都是进口,周期长,牵涉的环节也比较多,一本教材发到学生手中,一般要经过教师选书-图书馆向进出口公司询价-进出口公司向出版社询价-出版社查询库存情况(是否可购买、有无新版等)-反馈给进出口公司、图书馆和教师确认-招标比价-下订单-收货-发放等环节。最复杂的是,学生是以个人而不是以班级为单位来领书,所领取的书又分为必买书和选买书等。
经过6年的努力,现在图书馆已经摸索出一套高效的教材管理机制。为了简化教材工作,图书馆一方面开发教材管理系统,将出版社、教师、学生、进出口公司和财务部门,统一纳入整个服务流程中,并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教材的机制。以此管理系统为依托,一个全新的校园书店也在规划之中。另一方面和国外学术出版社合作,推广教材电子化和教材定制化的新理念。作为计算机任课教师,作为重要的探索和尝试,毕新馆长为自己的课程于2010年在中国大陆第一个定制了名为“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的全英文教材,并尝试在国内印刷再报关进口;2011年又更新教材版本,以电子书的形式发给学生,同时尝试了配合教学内容的在线课程平台,甚至考试都是通过在线形式完成,由系统自动给分。计算机公共课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2011年有2 300人注册学习这门课程,教材的电子化和在线资源的使用,大大简化了教学,方便了与学生的互动,否则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通过2年的尝试和探索,图书馆将这个理念和做法向全校推广,目前已有几门课程开始了教材的定制化出版。毕新认为,如果将来各家出版社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允许将不同出版社的内容选取合并为一本书,教材定制化可能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教材的定制化,允许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已出版的学术书籍内容合并在一起,重新编排为新的教材。所以,如果教师自己的内容逐年增多,那么最终将成为自己独有的著作。事实上,教师对于出版自己教学和科研成果有很大的需求,所以教材与出版部应运而生。将来,教材与出版部的工作对象不再仅限于图书的形式,而是要不断引导教师和学生使用新技术,为他们提供教学资源和平台;图书馆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是简单地按需提供,而是以引导和推动来体现自己的职能。
人与团队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毕新说:不是大楼,不是资源,而是人。管理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毕新说:团队、团队、团队!空间和资源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积极的团队来管理,它们就只能躺在那里睡大觉。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毕新始终将人看成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他认为图书馆员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老师、研究人员的合作伙伴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导师。他要求新加入的同事完成两个转变,即在工作中从命令驱动(Command Driven)-需求驱动(Requests Driven)-研究驱动(Research Driven)。尤其在西浦这样一所不断快速发展的国际大学,不断进步的技术浪潮带来了学习和研究行为的改变,以研究引导工作,是提升团队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在一些图书馆行业会议上,毕新能够感受国内大学图书馆对于自己生存地位的焦虑,大家经常谈论的是“颠覆”“变革”。而国外高校图书馆相对要平和得多,大家谈论更多的是“改变”。新技术改变了很多行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他以为对于图书馆来说,被人需要才有价值。通过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保持对于批评意见的开放心态,加强对外交流,就会让自己更有价值。
2010年5月,西浦经过评估获得中国学士学位授予权。回想图书馆从初创时期到2010年5月,真是一段非常艰苦的历程,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大到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小到推着小推车把书在库房码好,同时还要承担办公用品管理、文印服务、作业收发等工作。但毕新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是西浦历史的一部分,而西交利物浦大学,必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历史的一部分。
西浦图书馆没有积淀,也就没有负担,可以按照发展规律和最新的理念与趋势来开展工作。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不需要变革,也不需要颠覆,而是不断地学习、创造。作为西浦文化的一部分,校长们对于各部门用人给予充分信任和支持,而毕新也充分相信,好的团队是大家喜爱图书馆的保证。今天,对于这个从无到有的创新型图书馆,拥有能够满足近6 000名学生和400名教师服务需求的年轻团队,谁还会质疑它的专业性呢?从2012年开始,图书馆不断引来海归硕士加盟,同时也在考察引进国际员工。现在的4个团队都非常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日常工作开展顺利,彼此间的协作也很顺畅。所以2012年9月,在学校任命毕新兼任品牌与市场办公室主任的时候,他才有信心接受。同时兼任两个部门的领导,让他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工作,更全面地接触学校的人和事,反过来,这对于两个部门的工作规划都有益处。
作为一名年轻的馆长,毕新说:“西浦给我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从一开始就有机会近距离跟随校长们工作,参与学校各项工作,培养了一种关注学校全局的眼光。如果让我在一个非常成熟的大学图书馆任职,即使比现在工作还努力,也许在30岁出头,只能做到一个部主任。但在西浦,得益于历史机遇,也得益于西浦独特的大学理念,我得到了机会,并以工作成绩证明了自己。当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继续努力。”
2006年5月,在中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及世界500强企业集聚的苏州工业园区,一所新型国际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诞生了。这所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新型国际大学,以理、工、管起步,以英语为教学和工作语言,是目前唯一一所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外合作大学。
西浦以“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为大学愿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管理服务,在人类面临严重生存挑战的领域有特色地开展研究,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影响中国甚至世界的教育发展为大学使命。这样一所年轻而又具有特殊背景的大学,其图书馆自然也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30岁出头的图书馆馆长毕新说,正是基于对学校这种整体愿景和使命的认知及贯彻,并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在与专业院系及教学中心的紧密合作中,西浦图书馆逐步有计划地进行着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西式现代 一所年轻大学的特别要求
在中国建立完全西式的图书馆,这个决定让西浦图书馆的工作从一开始就面临着非常大的难度,因为在大陆地区还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2007年8月,毕新来到西浦,负责图书馆建设及管理,同时兼任计算机科学课程专业教师。他带领1名正式员工和3名实习生,从零开始,边干边摸索,一步步将西浦图书馆建成了现在这样具有国际化特点、深度融入教学和科研、颇受师生好评的图书馆。
首先,图书馆在布局上与教学楼紧密相融。
从建校初期至今,西浦没有单独的图书馆大楼,而是将图书馆融入各个教学楼之中,目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智慧馆”(Wisdom Hall),位于基础楼3层中央,与教室在同一楼层,主要面向一年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睿思馆”(Raise Hall),位于理科楼,主要面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以及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以及研究。2013年夏天,位于学校中心楼的新馆即将启用。中心楼是一座融合了学校行政办公、学生活动、培训中心和图书馆的大楼,图书馆在其中占有2/5的面积,共2.2万平方米,可提供约2500个座位,有独立的入口,紧邻学生活动中心和培训中心。新馆力图通过多层次的丰富空间、最新的技术手段、随时可获得的资源、专业的馆员,促进教师、研究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从而能够产生、整理、保存、管理及分享新的知识。目前新图书馆的内装工作基本上完成,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布局,包括Information Commons, Learning Zone, Private Study Space等已经引起了师生以及同行极大的兴趣。新图书馆启用以后,原有的图书馆所在空间,将会分别交给基础年(一年级,Foundation Year)教学中心以及专业系使用。在新图书馆,西浦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不再设立分馆。
由于西浦主要用英文授课,所以馆藏资源也以英文原版学术书籍为主。虽然现有图书馆从面积和资源上来说,规模都比较小,但是从布局上把图书馆和教学楼融合在一起,让这里人气一直很旺,所以他们从不担心教师和学生不来图书馆。
其次,内部布置参照了英国大学的做法。
西浦图书馆不仅环境整洁、温馨,而且工作人员专业素养高,态度热情,在一些细节上更是展示了图书馆的专业程度,比如:图书书脊上的索书号会标明CN还是EN,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书的语言种类;索书号的张贴高度完全一致,放在书架上整整齐齐。图书馆采用美国国会图书编目法,在各方面为学生提供与在国外留学一致的图书馆使用体验和训练。学生通过2+2培养计划到了英国以后,很快就能适应那里的大学图书馆。
第三,独特的组织结构设置。
通过对国内外部分大学图书馆的组织架构进行深入了解和探讨,西浦图书馆逐步确立了4大部门,即资源建设部、用户服务部、学术联络及参考咨询部、教材与出版部。其中教材与出版部是2011年图书馆为了深化教材管理服务,着眼于教材定制化和电子化趋势而成立的。毕新说,他每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新的团队成员加入,组建团队、培训团队、培养团队领导者,他自己每年也会重点关注一两个工作领域。所以,现在的西浦图书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是包括图书馆、培训、教材以及出版的新型组织形态。他们也试图为其起一个新的名字,不再叫图书馆,因为他们的工作角色早已超越传统图书馆的概念。
服务教研 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对于许多大学图书馆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西浦图书馆却从不担心,毕新说:“因为我们的馆藏确实是来自于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从建馆开始,我们就是教学和科研的一部分。通过教材及教学资源服务,我们与所有院系教师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深度参与和服务教学科研”在西浦图书馆从来都是用一个个行动来体现的,所有课程的变动、教师的变动,图书馆往往是最早知道的。因为西浦的教材绝大部分需要进口,需提前2~3个月开始准备。而很多新聘的外籍教授,人还在国外的时候,就已经就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问题与图书馆联系了。教师在指定教材时,往往会指定一系列参考书目,图书馆都要做好准备。另外,对于新增设的专业,图书馆在专业刚刚获批时就会根据专业说明中的书单准备图书。 日常工作中,图书馆是通过与各系、各专业以及教学中心教师共同组成的图书馆事务委员会来协调工作,处理与学术和学生相关的图书馆政策和决策以及图书馆预算问题,以紧密结合教学需要提供资源和服务。平时,学科馆员会与各系密切互动,随时处理图书推荐。对于每个专业,图书馆会安排1位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同时每个专业都会有1名教师作为图书馆联络人承担与图书馆有关的协调工作。图书馆每年至少举办4次原版学术书展,将出版社的最新图书呈献给教师和学生,他们当场就可以推荐图书进入馆藏。此外,图书馆管理系统上每天都会有教师和学生荐书。图书馆还会委托回国休假的外籍教师采购图书。
每年9月份,图书馆都会针对新教师和新学生,按照需要分层次安排引导和培训课程。目前,针对本科生已经形成了信息使用课程体系,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学习,并有相应的考试题目。针对大四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开始的时候,学科馆员就会与各专业教师合作,或者走入专业课堂,或者根据需要开设培训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毕新坦言,在西浦图书馆工作压力大,节奏快,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快速发展,每年都增加4~5个新专业,每年会有很多新教师加盟,学生数量也增长很快。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海外,他们加入西浦后,必然期望能够得到与原来所习惯的图书馆一样的服务水准。所以在过去几年,图书馆不断接受批评和吸收好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机制和方法。令人欣慰的是,2012年年底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对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满意。
教材管理 特别的服务发挥特别的作用
图书馆接手教材管理,这在全国的图书馆都很少见,成立专门的教材与出版部,更是前所未有。说起这项工作,首先源于西浦的年轻,早期人少事多,一个人往往身兼数职。毕新不但要摸索如何进口教材,甚至要负责全校助教的招聘和日常管理,这就是教材工作归属于图书馆的历史原因。不过渐渐地大家发现,不管是从图书馆与各系的紧密协调方面来看,还是图书馆对于图书的专业性把握来说,将教材服务放在图书馆都是不错的选择。
据毕新馆长介绍,西浦的教材基本上都是进口,周期长,牵涉的环节也比较多,一本教材发到学生手中,一般要经过教师选书-图书馆向进出口公司询价-进出口公司向出版社询价-出版社查询库存情况(是否可购买、有无新版等)-反馈给进出口公司、图书馆和教师确认-招标比价-下订单-收货-发放等环节。最复杂的是,学生是以个人而不是以班级为单位来领书,所领取的书又分为必买书和选买书等。
经过6年的努力,现在图书馆已经摸索出一套高效的教材管理机制。为了简化教材工作,图书馆一方面开发教材管理系统,将出版社、教师、学生、进出口公司和财务部门,统一纳入整个服务流程中,并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教材的机制。以此管理系统为依托,一个全新的校园书店也在规划之中。另一方面和国外学术出版社合作,推广教材电子化和教材定制化的新理念。作为计算机任课教师,作为重要的探索和尝试,毕新馆长为自己的课程于2010年在中国大陆第一个定制了名为“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的全英文教材,并尝试在国内印刷再报关进口;2011年又更新教材版本,以电子书的形式发给学生,同时尝试了配合教学内容的在线课程平台,甚至考试都是通过在线形式完成,由系统自动给分。计算机公共课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2011年有2 300人注册学习这门课程,教材的电子化和在线资源的使用,大大简化了教学,方便了与学生的互动,否则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通过2年的尝试和探索,图书馆将这个理念和做法向全校推广,目前已有几门课程开始了教材的定制化出版。毕新认为,如果将来各家出版社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允许将不同出版社的内容选取合并为一本书,教材定制化可能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教材的定制化,允许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已出版的学术书籍内容合并在一起,重新编排为新的教材。所以,如果教师自己的内容逐年增多,那么最终将成为自己独有的著作。事实上,教师对于出版自己教学和科研成果有很大的需求,所以教材与出版部应运而生。将来,教材与出版部的工作对象不再仅限于图书的形式,而是要不断引导教师和学生使用新技术,为他们提供教学资源和平台;图书馆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是简单地按需提供,而是以引导和推动来体现自己的职能。
人与团队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毕新说:不是大楼,不是资源,而是人。管理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毕新说:团队、团队、团队!空间和资源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积极的团队来管理,它们就只能躺在那里睡大觉。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毕新始终将人看成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他认为图书馆员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老师、研究人员的合作伙伴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导师。他要求新加入的同事完成两个转变,即在工作中从命令驱动(Command Driven)-需求驱动(Requests Driven)-研究驱动(Research Driven)。尤其在西浦这样一所不断快速发展的国际大学,不断进步的技术浪潮带来了学习和研究行为的改变,以研究引导工作,是提升团队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在一些图书馆行业会议上,毕新能够感受国内大学图书馆对于自己生存地位的焦虑,大家经常谈论的是“颠覆”“变革”。而国外高校图书馆相对要平和得多,大家谈论更多的是“改变”。新技术改变了很多行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他以为对于图书馆来说,被人需要才有价值。通过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保持对于批评意见的开放心态,加强对外交流,就会让自己更有价值。
2010年5月,西浦经过评估获得中国学士学位授予权。回想图书馆从初创时期到2010年5月,真是一段非常艰苦的历程,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大到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小到推着小推车把书在库房码好,同时还要承担办公用品管理、文印服务、作业收发等工作。但毕新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是西浦历史的一部分,而西交利物浦大学,必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历史的一部分。
西浦图书馆没有积淀,也就没有负担,可以按照发展规律和最新的理念与趋势来开展工作。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不需要变革,也不需要颠覆,而是不断地学习、创造。作为西浦文化的一部分,校长们对于各部门用人给予充分信任和支持,而毕新也充分相信,好的团队是大家喜爱图书馆的保证。今天,对于这个从无到有的创新型图书馆,拥有能够满足近6 000名学生和400名教师服务需求的年轻团队,谁还会质疑它的专业性呢?从2012年开始,图书馆不断引来海归硕士加盟,同时也在考察引进国际员工。现在的4个团队都非常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日常工作开展顺利,彼此间的协作也很顺畅。所以2012年9月,在学校任命毕新兼任品牌与市场办公室主任的时候,他才有信心接受。同时兼任两个部门的领导,让他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工作,更全面地接触学校的人和事,反过来,这对于两个部门的工作规划都有益处。
作为一名年轻的馆长,毕新说:“西浦给我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从一开始就有机会近距离跟随校长们工作,参与学校各项工作,培养了一种关注学校全局的眼光。如果让我在一个非常成熟的大学图书馆任职,即使比现在工作还努力,也许在30岁出头,只能做到一个部主任。但在西浦,得益于历史机遇,也得益于西浦独特的大学理念,我得到了机会,并以工作成绩证明了自己。当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