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原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已不适应高校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新的就业工作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在总结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提出初步构想,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就业工作体系和采用创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突破。
【关键词】就业;就业工作体系;高等教育
扩招带来的毕业生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原有的高校就业工作模式已不适应高校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后,高校普遍实行校、院(系)二级或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是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局面,为适应新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对建立新体制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提出了初步构想。
一、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初步构想
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以及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这种变化相应地对高校就业工作的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提出的初步构想,主要由“一个目标、两项任务、三级构架、四个环节、五项调研、六种服务、七个阶段”组成。具体是指:
实现一个最终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完成两项重点任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依托三级组织构架——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学生就业工作机构;
注意四个工作环节——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思想健康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统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分析与测评;
开展五项调研——省内就业市场调研、外省就业市场开发、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活动、毕业校友就业状况调研活动、就业工作创新调研;
强化六种就业服务——就业咨询服务、学生自荐活动服务、网络信息化服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系列活动、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调剂服务、就业派遣服务;
完成七个阶段工作——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大学五年级、毕业生择业期间阶段和择业期外阶段。
二、就业工作新模式解析
(一)高校就业工作要实现的一个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就业工作的核心就是帮助、指导、服务毕业生就业,衡量一所高校就业工作成效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因此,在新形势下,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首先明确这个目标,工作的开展也围绕怎样实现这个首要目标进行。
(二)认真完成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两项重点任务。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是高等学校开展就业工作的两项重要内容,两者共同构成了整个就业工作的核心,二者互相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就业工作的整体目标。
就业指导应该是全程化的,多样性的,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要作好就业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辅导,加强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实践环节,开展个案分析咨询辅导和模拟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能训练。
就业服务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化服务。比如我们于2005年率先开通了手机短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及时快捷地为毕业生发送考研调剂、就业招聘等重要信息,受到东方今报、河南日报、新华社河南频道、新华社就业频道等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与好评。2.做好用人单位的接待工作;3.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4.就业市场开发。通过“勇敢走出去,大胆请进来”的方式广泛的与省内外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联系,建立规范、完善的学校就业市场,定期举办供需见面会。
(三)完成就业工作任务必须依托三级组织构架体系。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发展大计,各高校应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学院中心工作计划,定期研究、部署就业工作。
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专门机构,执行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对毕业生就业行使管理、指导、咨询、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主要职责有:1.制定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2.负责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教育;3.进行全校就业工作的管理与服务;4.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调查与研究,提交学校年度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等。
各院(系)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有:1.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2.负责本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3.负责本院(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4.负责本院学生的跟踪调查、就业状况分析。
(四)按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服务不用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大体可分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思想健康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统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分析与测评。
首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就业知识指导、教育,引导其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制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培养计划。
其次,学生就业思想健康教育是指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就业定位教育,就业心理教育等,教育学生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就业思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就业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准确的定位、平和的心态面对竞争。
第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统计。了解择业期内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和签约单位情况,存在问题和不足,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汇总统计,随时发现,随时解决。
第四,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分析与测评。对毕业生就业流量、质量、和层次进行汇总和数据分析,撰写出详细的就业状况报告,为毕业生就业、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等提供参考依据。
(五)毕业生就业抓好五项调研,即省内就业市场调研、外省就业市场开发工作、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活动、毕业校友就业状况调研活动、就业工作创新调研。
1.省内就业市场调研。我们结合我院特点制定了《河南省卫生行业人才需求调查表》和《新乡医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等。通过信函、传真和现场调查等形式,对我省县、市级以上医疗单位进行调查,对省内的就业形势、就业市场及专业需求进行了初步的预测,为我院毕业生就业方向、目标、定位的确立提供了可靠的咨询服务。
2.外省就业市场开发工作。本着立足省内就业市场,拓宽省外就业渠道的思想,有重点地联系经济发达省份及重点城市就业单位,为广大毕业生挖掘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市场。
3.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活动。了解高年级学生就业意向,为就业计划制定、就业推荐和就业统计做好准备。
4.毕业校友就业状况调研活动。我们先后利用供需见面会、考研调剂等了解、调查我院毕业校友就业状况。
5.就业工作创新调研。不断借鉴、交流、学习全国其他各兄弟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方法。
(六)以学生为主体,为其提供以下就业服务:网络信息化服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系列活动、毕业生考研录取调剂服务、学生自荐活动服务、就业咨询服务、就业派遣服务。
1.就业咨询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采取集体座谈、个别辅导、电话、网络等形式,接待毕业生咨询,就如何进行自我认识和职业评价,如何提高求职技巧,如何选择职业需求信息等问题进行辅导,引导毕业生减少盲动,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客观的评价和自我定位,正确有效的择业。
2.学生自荐活动服务。通过信息发布、推荐材料制作、召开小型、专场招聘会等方式,积极为学生自荐活动提供服务。
3.网络信息化服务。开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构建起了大学生就业网络信息平台,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通、信息不畅等旧式弊端。
4.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系列活动。往年每年招开一次供需见面会,我们于2003年提出并认真组织实施了冬春两季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就业供需见面会模式。即:每年冬季举行一次大型的综合性的供需见面会,春节后的3、4、5月份的最后一天各举办一次小型或专场的月末招聘会,这样即避免一次性招聘会给就业带来的“一锤子买卖”的负面影响,又可以给包括考研失利在内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5.毕业生考研录取调剂服务。在公布了全国研究生考试分数线后,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全国各医学高校,在掌握了考研调剂基本信息后,迅速成立调剂小组,抽调有关同志,为我院毕业生联系考研调剂指标,提高毕业生考研成功率。
6.就业派遣服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为学生办理就业的相关手续。
(七)完成七个阶段工作,有的放矢开展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刚入大学校门开始,就应该是我们的指导和服务对象。对他们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以健康的就业心态、合理的就业定位、扎实的就业能力和全面的就业素质从容就业。
首先,对大一至大四的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电话咨询、学院广播台等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告诉学生就业过程中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告诉学生培养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择业期内,对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帮助其就业,同时妥善保管其毕业档案;对已经就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渠道、方向、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择业期外,协助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并按照其本人意见妥善处理其档案材料,并对已就业学生进行调查、走访,并建立长期的联系。
三、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现实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件大事,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以及广大人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就业工作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建立新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能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良性运转的就业工作模式必然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建立新型的就业模式,做好就业工作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转轨变型的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建立新型的就业工作模式,做好新时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就业;就业工作体系;高等教育
扩招带来的毕业生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原有的高校就业工作模式已不适应高校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后,高校普遍实行校、院(系)二级或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是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局面,为适应新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对建立新体制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提出了初步构想。
一、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初步构想
21世纪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以及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这种变化相应地对高校就业工作的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提出的初步构想,主要由“一个目标、两项任务、三级构架、四个环节、五项调研、六种服务、七个阶段”组成。具体是指:
实现一个最终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完成两项重点任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依托三级组织构架——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学生就业工作机构;
注意四个工作环节——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思想健康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统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分析与测评;
开展五项调研——省内就业市场调研、外省就业市场开发、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活动、毕业校友就业状况调研活动、就业工作创新调研;
强化六种就业服务——就业咨询服务、学生自荐活动服务、网络信息化服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系列活动、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调剂服务、就业派遣服务;
完成七个阶段工作——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大学五年级、毕业生择业期间阶段和择业期外阶段。
二、就业工作新模式解析
(一)高校就业工作要实现的一个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就业工作的核心就是帮助、指导、服务毕业生就业,衡量一所高校就业工作成效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因此,在新形势下,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首先明确这个目标,工作的开展也围绕怎样实现这个首要目标进行。
(二)认真完成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两项重点任务。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是高等学校开展就业工作的两项重要内容,两者共同构成了整个就业工作的核心,二者互相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就业工作的整体目标。
就业指导应该是全程化的,多样性的,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要作好就业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辅导,加强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实践环节,开展个案分析咨询辅导和模拟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能训练。
就业服务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化服务。比如我们于2005年率先开通了手机短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及时快捷地为毕业生发送考研调剂、就业招聘等重要信息,受到东方今报、河南日报、新华社河南频道、新华社就业频道等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与好评。2.做好用人单位的接待工作;3.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4.就业市场开发。通过“勇敢走出去,大胆请进来”的方式广泛的与省内外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联系,建立规范、完善的学校就业市场,定期举办供需见面会。
(三)完成就业工作任务必须依托三级组织构架体系。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发展大计,各高校应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学院中心工作计划,定期研究、部署就业工作。
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专门机构,执行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对毕业生就业行使管理、指导、咨询、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主要职责有:1.制定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2.负责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教育;3.进行全校就业工作的管理与服务;4.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调查与研究,提交学校年度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等。
各院(系)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有:1.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2.负责本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3.负责本院(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4.负责本院学生的跟踪调查、就业状况分析。
(四)按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服务不用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大体可分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业思想健康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统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分析与测评。
首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就业知识指导、教育,引导其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制定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培养计划。
其次,学生就业思想健康教育是指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就业定位教育,就业心理教育等,教育学生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就业思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就业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准确的定位、平和的心态面对竞争。
第三,毕业生就业情况动态统计。了解择业期内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和签约单位情况,存在问题和不足,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汇总统计,随时发现,随时解决。
第四,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分析与测评。对毕业生就业流量、质量、和层次进行汇总和数据分析,撰写出详细的就业状况报告,为毕业生就业、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等提供参考依据。
(五)毕业生就业抓好五项调研,即省内就业市场调研、外省就业市场开发工作、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活动、毕业校友就业状况调研活动、就业工作创新调研。
1.省内就业市场调研。我们结合我院特点制定了《河南省卫生行业人才需求调查表》和《新乡医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等。通过信函、传真和现场调查等形式,对我省县、市级以上医疗单位进行调查,对省内的就业形势、就业市场及专业需求进行了初步的预测,为我院毕业生就业方向、目标、定位的确立提供了可靠的咨询服务。
2.外省就业市场开发工作。本着立足省内就业市场,拓宽省外就业渠道的思想,有重点地联系经济发达省份及重点城市就业单位,为广大毕业生挖掘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市场。
3.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活动。了解高年级学生就业意向,为就业计划制定、就业推荐和就业统计做好准备。
4.毕业校友就业状况调研活动。我们先后利用供需见面会、考研调剂等了解、调查我院毕业校友就业状况。
5.就业工作创新调研。不断借鉴、交流、学习全国其他各兄弟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方法。
(六)以学生为主体,为其提供以下就业服务:网络信息化服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系列活动、毕业生考研录取调剂服务、学生自荐活动服务、就业咨询服务、就业派遣服务。
1.就业咨询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采取集体座谈、个别辅导、电话、网络等形式,接待毕业生咨询,就如何进行自我认识和职业评价,如何提高求职技巧,如何选择职业需求信息等问题进行辅导,引导毕业生减少盲动,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客观的评价和自我定位,正确有效的择业。
2.学生自荐活动服务。通过信息发布、推荐材料制作、召开小型、专场招聘会等方式,积极为学生自荐活动提供服务。
3.网络信息化服务。开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构建起了大学生就业网络信息平台,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通、信息不畅等旧式弊端。
4.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系列活动。往年每年招开一次供需见面会,我们于2003年提出并认真组织实施了冬春两季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就业供需见面会模式。即:每年冬季举行一次大型的综合性的供需见面会,春节后的3、4、5月份的最后一天各举办一次小型或专场的月末招聘会,这样即避免一次性招聘会给就业带来的“一锤子买卖”的负面影响,又可以给包括考研失利在内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5.毕业生考研录取调剂服务。在公布了全国研究生考试分数线后,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全国各医学高校,在掌握了考研调剂基本信息后,迅速成立调剂小组,抽调有关同志,为我院毕业生联系考研调剂指标,提高毕业生考研成功率。
6.就业派遣服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为学生办理就业的相关手续。
(七)完成七个阶段工作,有的放矢开展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只是针对应届毕业生,从学生刚入大学校门开始,就应该是我们的指导和服务对象。对他们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以健康的就业心态、合理的就业定位、扎实的就业能力和全面的就业素质从容就业。
首先,对大一至大四的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电话咨询、学院广播台等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告诉学生就业过程中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告诉学生培养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择业期内,对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帮助其就业,同时妥善保管其毕业档案;对已经就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渠道、方向、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择业期外,协助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并按照其本人意见妥善处理其档案材料,并对已就业学生进行调查、走访,并建立长期的联系。
三、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现实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件大事,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以及广大人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就业工作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建立新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能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良性运转的就业工作模式必然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建立新型的就业模式,做好就业工作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转轨变型的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建立新型的就业工作模式,做好新时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