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所需要的各类特色人才,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的突破口,构建途径应贯穿于培养目标、优势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特色、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培养过程。文章对适应珠三角区域产业升级需求的高职特色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珠三角区域;产业升级;高职院校;特色人才培养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通过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等系列措施,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面对产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实用的、高端的技能型人才,这是应用型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而高职院校培养特色人才的根本途径就是产学合作。特色人才培养是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模式轉型的一种新趋势。近年来,许多高校也积极探索凝练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呈现一些新的动态,以传承+创新为基本理念,面向地方、区域培养各个行业的高级应用型特色人才,重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培养路径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珠三角高职院校坚持从广东省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以满足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的,把市场迫切需求的专业作为发展重点,形成以工科为主的专业发展特色。扶持工科院校上水平,适应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需求,符合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1 珠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1 珠三角区域经济特点及产业转型升级概述
从世界工厂到智能制造中心,珠三角地区未来的产业布局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珠江三角洲聚集了广东省重要科技资源,汇集了国内一流的研发中心,形成了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名声享誉国内外。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加快了产业转型步伐,正逐步改变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目前,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珠江口东岸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和珠江口西岸的先进制造业,以及汽车、石化、设备等产业基地。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四市制造业占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80%,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服务业呈现多点集聚发展态势,产值占珠三角的60%,现代农业呈现不平衡的分布,广州、肇庆、佛山、江门和惠州的农业产值占珠江三角洲的85%以上。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已经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201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经济发展要继续牢牢把握“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供给过剩,供需不匹配”这个主要矛盾,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品牌带动、以质取胜,使优秀的传统行业如家电、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材、造纸、医药等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方向,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化重构产业政策,大力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1.2 珠三角区域人才需求新变化
在东莞人才发展论坛上发布的2017年《珠三角人才需求与流动趋势研究报告》中,珠三角地区人才意向流动总体呈顺差趋势,且人才结构呈优化态势。2016年,珠三角地区意向净流入人才总量63万人,呈顺差的人才群体以本科和大专学历人才为主;而意向流动呈逆差的人才群体中近九成是中专或高中以下学历。这从侧面反映出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珠三角地区整体人才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大量新的工种和新的工作岗位,这就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精细人才分类培养的要求。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普通劳动力,而是具备实践技能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只有受过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报告中显示,深圳是珠三角地区人才需求最旺盛的城市,2016年,珠三角9市中深圳发布在线职位数最多。广州在医药、机电设备等多个细分行业中人才需求量排名第一。珠三角地区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中,互联网/电子商务是珠三角人才需求最为迫切的行业,基金/证劵/期货/投资等金融业细分行业人才需求排名第二。当前正值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人才、智力、科技的需求日益迫切。珠三角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对人才、技术、资金提出了更为强势的需求,也对高职院校支撑地方服务发展提供了更加高层次的要求。随着新型体系的形成,破除了原有固化机制壁垒,为重新集聚优势资源创造了良好契机。
2 高职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人才培养目标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出发点。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应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从最初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高素质的同时,还要求具备高端技能。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职院校需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状况、自身优势、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来确立自己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重视市场的需求,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实践能力,还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
2.2 建设区域特色优势专业 特色专业建设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逻辑起点。特色专业建设既要关注社会需求和主动适应经济的发展,又要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为区域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社会发展急需,把在专业办学方面特色初显、转型发展工作成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建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要结合地方支柱产业,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特征,将专业建设与产业、行业、企业相结合,根据珠三角经济结构特点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找准定位,聚焦区域产业发展,深耕专业内涵建设,同时,要正确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校教学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专业产业学院,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学历、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出来的人才受到当地企业的欢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课程体系特色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办学特色,对提高学校内涵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建立紧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吸引合作单位专家直接参与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引进、教学和评价;联合合作单位的专家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和教学案例,突出产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珠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关注前沿尖端信息,加强与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业、工业制造行业、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等相关行业的联系,课程内容尽可能体现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调整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删减过时老旧的内容。
2.4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特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训练,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通过现代化的实训中心,学生不用出门就能掌握现代最前沿的技术,一毕业就能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模,主动向学生开放;与行业、协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培养学生的新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也提供有力的保障,即学生在校的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
2.5 正确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发展性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借鉴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論”等现代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学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一个具有学科特色的简单、实用、可操作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改善课堂教学状态,促进学科教师的素质的提高,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自觉谋求发展的最佳状态,促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发展性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建立自信,勤于进取。
2.6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高职院校应始终把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作为核心工作,落实“强师工程”战略,对内培养培训,对外高标准引进,推行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国内外学者访问计划、“千百十”工程等人才培养计划,全方位打造师资队伍,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教师发展中心为载体,着力加强“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教授为龙头,教学、科研与实操能力兼备的专兼相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为了适应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技术更新换代,培养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学生,教师自身应主动追踪最前沿技术动态,积极为当地企业和社会服务,并在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办法,共同创建一支技能高超、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按照“强化特色、突出优势”的建设原则,通过特色优势专业项目建设,重点支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的品牌专业,有助于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促进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水平、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闫利雅.珠三角高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2-87.
[2]唐晓鸣.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40-42.
[3]黄乐览,黄伟萍.适应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20-22.
[4]陈基纯.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5):8-13.
[5]王保林.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东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考[J].管理世界,2008(5):172-173.
[6]陈 丹.创意产业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关键词:珠三角区域;产业升级;高职院校;特色人才培养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通过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等系列措施,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面对产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实用的、高端的技能型人才,这是应用型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而高职院校培养特色人才的根本途径就是产学合作。特色人才培养是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模式轉型的一种新趋势。近年来,许多高校也积极探索凝练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呈现一些新的动态,以传承+创新为基本理念,面向地方、区域培养各个行业的高级应用型特色人才,重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以及培养路径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珠三角高职院校坚持从广东省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以满足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的,把市场迫切需求的专业作为发展重点,形成以工科为主的专业发展特色。扶持工科院校上水平,适应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需求,符合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1 珠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1 珠三角区域经济特点及产业转型升级概述
从世界工厂到智能制造中心,珠三角地区未来的产业布局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珠江三角洲聚集了广东省重要科技资源,汇集了国内一流的研发中心,形成了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名声享誉国内外。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加快了产业转型步伐,正逐步改变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目前,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珠江口东岸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和珠江口西岸的先进制造业,以及汽车、石化、设备等产业基地。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四市制造业占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80%,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服务业呈现多点集聚发展态势,产值占珠三角的60%,现代农业呈现不平衡的分布,广州、肇庆、佛山、江门和惠州的农业产值占珠江三角洲的85%以上。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已经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201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经济发展要继续牢牢把握“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供给过剩,供需不匹配”这个主要矛盾,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品牌带动、以质取胜,使优秀的传统行业如家电、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材、造纸、医药等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方向,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化重构产业政策,大力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1.2 珠三角区域人才需求新变化
在东莞人才发展论坛上发布的2017年《珠三角人才需求与流动趋势研究报告》中,珠三角地区人才意向流动总体呈顺差趋势,且人才结构呈优化态势。2016年,珠三角地区意向净流入人才总量63万人,呈顺差的人才群体以本科和大专学历人才为主;而意向流动呈逆差的人才群体中近九成是中专或高中以下学历。这从侧面反映出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珠三角地区整体人才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大量新的工种和新的工作岗位,这就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精细人才分类培养的要求。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普通劳动力,而是具备实践技能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只有受过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如此多的就业机会。报告中显示,深圳是珠三角地区人才需求最旺盛的城市,2016年,珠三角9市中深圳发布在线职位数最多。广州在医药、机电设备等多个细分行业中人才需求量排名第一。珠三角地区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中,互联网/电子商务是珠三角人才需求最为迫切的行业,基金/证劵/期货/投资等金融业细分行业人才需求排名第二。当前正值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人才、智力、科技的需求日益迫切。珠三角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对人才、技术、资金提出了更为强势的需求,也对高职院校支撑地方服务发展提供了更加高层次的要求。随着新型体系的形成,破除了原有固化机制壁垒,为重新集聚优势资源创造了良好契机。
2 高职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 人才培养目标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出发点。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应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从最初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高素质的同时,还要求具备高端技能。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职院校需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状况、自身优势、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来确立自己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重视市场的需求,以职业素养为核心,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实践能力,还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
2.2 建设区域特色优势专业 特色专业建设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逻辑起点。特色专业建设既要关注社会需求和主动适应经济的发展,又要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为区域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社会发展急需,把在专业办学方面特色初显、转型发展工作成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建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要结合地方支柱产业,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特征,将专业建设与产业、行业、企业相结合,根据珠三角经济结构特点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找准定位,聚焦区域产业发展,深耕专业内涵建设,同时,要正确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校教学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专业产业学院,着力提升产业工人的学历、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出来的人才受到当地企业的欢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课程体系特色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办学特色,对提高学校内涵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建立紧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吸引合作单位专家直接参与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引进、教学和评价;联合合作单位的专家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和教学案例,突出产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珠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关注前沿尖端信息,加强与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业、工业制造行业、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等相关行业的联系,课程内容尽可能体现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调整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删减过时老旧的内容。
2.4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特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训练,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通过现代化的实训中心,学生不用出门就能掌握现代最前沿的技术,一毕业就能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模,主动向学生开放;与行业、协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培养学生的新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也提供有力的保障,即学生在校的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
2.5 正确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发展性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借鉴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論”等现代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学评价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一个具有学科特色的简单、实用、可操作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改善课堂教学状态,促进学科教师的素质的提高,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自觉谋求发展的最佳状态,促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通过发展性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建立自信,勤于进取。
2.6 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高职院校应始终把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作为核心工作,落实“强师工程”战略,对内培养培训,对外高标准引进,推行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国内外学者访问计划、“千百十”工程等人才培养计划,全方位打造师资队伍,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教师发展中心为载体,着力加强“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教授为龙头,教学、科研与实操能力兼备的专兼相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为了适应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技术更新换代,培养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学生,教师自身应主动追踪最前沿技术动态,积极为当地企业和社会服务,并在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办法,共同创建一支技能高超、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按照“强化特色、突出优势”的建设原则,通过特色优势专业项目建设,重点支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的品牌专业,有助于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促进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水平、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闫利雅.珠三角高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2-87.
[2]唐晓鸣.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J].职业技术教育,2011(10):40-42.
[3]黄乐览,黄伟萍.适应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20-22.
[4]陈基纯.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5):8-13.
[5]王保林.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东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考[J].管理世界,2008(5):172-173.
[6]陈 丹.创意产业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