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根据我国教育改革,英语即将退出高考,英语地位被消弱,但是公众和媒体都不能忽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儿童学英语的年龄越来越早,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一直是“哑巴英语”呢?我国的英语教育应该如何改革?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考英语调整;英语地位;英语学习;英语教育改革
一、关于高考英语的调整
关于中国教育的改革,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有这样的话:“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据了解,2016年北京高考英语将从150分下调至100分,并逐步向一年两考的社会化考试过渡,学生可以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浙江早从2009年起对英语听力实行“平时考试、多次考试”。我们国家的英语教育和教学又一次被推进了公众的视野。英语从高考神坛上拉下来,地位被削弱。如果英语退出高考,还学不学英语?英语到底重要不重要?在国家教育体制中,英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在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英语这样一个世界公认的国际性语言。
二、对英语地位的认识
语言没有贵贱之分,是平等的。与汉语一样,英语也是一种语言,只不过它是全世界通用的交流工具,但不能忽视其重要性。
英语是国际通用的交流工具。如果英语退出高考的话,会使中国失去许多搞高端科技的潜力人才。凡是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哪样文献不是用英语写的?尤其是理工科的。如果找工作到外资、独资、合资公司,海外的企业,还是需要英语。学好英语,尤其对青年人来说,会有很多机会。
有一家媒体说:世界是平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不仅仅是一门交流语言,更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与科学的重要载体。只有将中华文化根植于大文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化、艺术、科学、经济等领域才能真正走出去。世界经济、文化、科学领域的精华才能真正学回来。很多人不管英语退不退出高考,都利用晚上时间,花重金去恶补去充电,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改革层面,专业机构,学校都不应该传递英语不再重要的信号。
进入新世纪,媒体统计过,学英语的人至少在十亿及以上;全球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交际能力,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在看英语播出的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70%到80%的网站使用的是英语;80%以上的经贸信息在网上传播的语言是英语。有一个例子更能说明英语确实是一门国际语言,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以英语作为其工作语言,尽管六个成员国没有一个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青年人来说,非常必要。出国留学、移民、升学、就业、晋级都要学英语。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被译成英语、欧洲的语言,使他和世界的距离拉近。莫言在得奖时非常感谢那些翻译工作者。
一些学者提出外语退出统一高考不是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的步子变小,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举措。所谓“以退为进”,便是外语从高考当中先退出,但却要从现实中再前进一大步,那就是使外语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尤其是要成为一种辅助性的语言,成为一种兴趣,成为一种梦想等等。
三、英语学习现状
儿童接触英语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根据调查47.38%的孩子从3岁到6岁开始接触英语,12岁及以后接触英语的比例为6.56%。从3岁一直学到博士后,甚至在工作中仍然坚持学,体现一种终身学习的志向和一种反复折腾的现状。我们花很多时间和金钱去学英语,结果大失所望,责怪自己的孩子沟通能力不行,老师没有水平等等。为什么我们学了这么多年一直是“哑巴英语”呢?我们可以考很高的分数,但不能和外国人自由的交流;我们的语法阅读很好,但听力和口语很差。
“哑巴英语”当然和我们的应试教育有关,倡导“唯成绩论”和“唯分数论”,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通常侧重于语言知识和结构的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高深的词汇、语法和句型,很少注重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训练。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英语作为外语FL(foreign language),不是第二语言SL(second language), 永远不可能官方语言OL(official language)。我们不像新加坡,香港、澳门、巴基斯坦,这些国家打官司、辩论、政府文件就是英语,“语义场”很宽阔,而我们仅仅在课堂上教英语、学英语,“语义场”很狭窄。
现在教材中的大多数内容,是以英语国家日常生活话题为主。学生从小到大用很多时间学习,实际上在中国的环境下却很难用到。实际上,目前英语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所谓的“哑巴英语”,而是不知道在什么语境下如何说出有意义的话。人们对英语学习有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英语越早越好。学习英语不在于接触英语的长度,而在于接触英语的频度,在现实生活中也缺少相应的“语义场”。
四、英语教育改革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R.G.Havelock)教授曾对“教育改革”如此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任何一项大规模的考试,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化,即不可能相当准确而全面测量和描述出被测者的真实状况,尤其是语言考试。在测试中加入文化元素,增加互动的项目仍摆脱不了标准化的模式。纵观高考英语改革之路,无论是从最初的标准化考试试验期、发展期、成熟期,到2017英语高考即将实行的新政,都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渐变——在国人历经“哑巴英语”的惨痛经历与教训后,英语的学习正逐步开始回归语言学习的最初功能:沟通与交流。
语言最重要的是它背后的逻辑和文化,只有真正进入那个语境,才能有大的突破。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应从应试朝着语言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兼顾英语知识、技能、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
英语教育应该实施多元目标,重新构建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理念。英语教育教会学生使用英语与英语国家人交流,除了这一工具属性之外,更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首先,使用外语交流,是今后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其次,国外有很多研究表明,会两种以上语言的人头脑有着与只会单一语言的人不同的思维系统,处理问题也更灵活,还更具包容性,国外称之为“多元能力”。 英语教育改革应把语言技能和思维习惯的培养巧妙地融合起来,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和人际沟通能力,这对孩子一生的品格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外语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教育部最近提出各科要设定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如何考查学生的素养,还是有待研究的问题;然后搞清楚这些知识和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应该通过考察什么样的内容来体现;最后才是设计出合适的考题来考查。在这三个层次上,如果没有清晰的框架,改革就只是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可能引发更多的混乱。英语教育改革应跳出固有的英语学习思维定势,从更深层次剖析外语教育政策及英语教学目标,研究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价值体系、文化传统、语言特点、教学环境的英语教学。
总之,英语教育不仅要培养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也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对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极大的便利,它对于扩展人们的视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提高文化素养、改善思维方式、培养情感态度与交往合作精神及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张东正.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8): 2-4.
[4]史宝辉。冷静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5): 384-385.
作者简介:张杰(1981-),女,河南开封人,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根据我国教育改革,英语即将退出高考,英语地位被消弱,但是公众和媒体都不能忽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儿童学英语的年龄越来越早,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年一直是“哑巴英语”呢?我国的英语教育应该如何改革?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考英语调整;英语地位;英语学习;英语教育改革
一、关于高考英语的调整
关于中国教育的改革,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有这样的话:“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据了解,2016年北京高考英语将从150分下调至100分,并逐步向一年两考的社会化考试过渡,学生可以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浙江早从2009年起对英语听力实行“平时考试、多次考试”。我们国家的英语教育和教学又一次被推进了公众的视野。英语从高考神坛上拉下来,地位被削弱。如果英语退出高考,还学不学英语?英语到底重要不重要?在国家教育体制中,英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在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英语这样一个世界公认的国际性语言。
二、对英语地位的认识
语言没有贵贱之分,是平等的。与汉语一样,英语也是一种语言,只不过它是全世界通用的交流工具,但不能忽视其重要性。
英语是国际通用的交流工具。如果英语退出高考的话,会使中国失去许多搞高端科技的潜力人才。凡是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哪样文献不是用英语写的?尤其是理工科的。如果找工作到外资、独资、合资公司,海外的企业,还是需要英语。学好英语,尤其对青年人来说,会有很多机会。
有一家媒体说:世界是平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不仅仅是一门交流语言,更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与科学的重要载体。只有将中华文化根植于大文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化、艺术、科学、经济等领域才能真正走出去。世界经济、文化、科学领域的精华才能真正学回来。很多人不管英语退不退出高考,都利用晚上时间,花重金去恶补去充电,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改革层面,专业机构,学校都不应该传递英语不再重要的信号。
进入新世纪,媒体统计过,学英语的人至少在十亿及以上;全球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交际能力,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在看英语播出的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70%到80%的网站使用的是英语;80%以上的经贸信息在网上传播的语言是英语。有一个例子更能说明英语确实是一门国际语言,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以英语作为其工作语言,尽管六个成员国没有一个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青年人来说,非常必要。出国留学、移民、升学、就业、晋级都要学英语。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被译成英语、欧洲的语言,使他和世界的距离拉近。莫言在得奖时非常感谢那些翻译工作者。
一些学者提出外语退出统一高考不是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的步子变小,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举措。所谓“以退为进”,便是外语从高考当中先退出,但却要从现实中再前进一大步,那就是使外语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尤其是要成为一种辅助性的语言,成为一种兴趣,成为一种梦想等等。
三、英语学习现状
儿童接触英语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根据调查47.38%的孩子从3岁到6岁开始接触英语,12岁及以后接触英语的比例为6.56%。从3岁一直学到博士后,甚至在工作中仍然坚持学,体现一种终身学习的志向和一种反复折腾的现状。我们花很多时间和金钱去学英语,结果大失所望,责怪自己的孩子沟通能力不行,老师没有水平等等。为什么我们学了这么多年一直是“哑巴英语”呢?我们可以考很高的分数,但不能和外国人自由的交流;我们的语法阅读很好,但听力和口语很差。
“哑巴英语”当然和我们的应试教育有关,倡导“唯成绩论”和“唯分数论”,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通常侧重于语言知识和结构的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高深的词汇、语法和句型,很少注重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训练。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英语作为外语FL(foreign language),不是第二语言SL(second language), 永远不可能官方语言OL(official language)。我们不像新加坡,香港、澳门、巴基斯坦,这些国家打官司、辩论、政府文件就是英语,“语义场”很宽阔,而我们仅仅在课堂上教英语、学英语,“语义场”很狭窄。
现在教材中的大多数内容,是以英语国家日常生活话题为主。学生从小到大用很多时间学习,实际上在中国的环境下却很难用到。实际上,目前英语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所谓的“哑巴英语”,而是不知道在什么语境下如何说出有意义的话。人们对英语学习有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英语越早越好。学习英语不在于接触英语的长度,而在于接触英语的频度,在现实生活中也缺少相应的“语义场”。
四、英语教育改革
国际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R.G.Havelock)教授曾对“教育改革”如此定义:“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任何一项大规模的考试,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化,即不可能相当准确而全面测量和描述出被测者的真实状况,尤其是语言考试。在测试中加入文化元素,增加互动的项目仍摆脱不了标准化的模式。纵观高考英语改革之路,无论是从最初的标准化考试试验期、发展期、成熟期,到2017英语高考即将实行的新政,都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渐变——在国人历经“哑巴英语”的惨痛经历与教训后,英语的学习正逐步开始回归语言学习的最初功能:沟通与交流。
语言最重要的是它背后的逻辑和文化,只有真正进入那个语境,才能有大的突破。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应从应试朝着语言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兼顾英语知识、技能、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
英语教育应该实施多元目标,重新构建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理念。英语教育教会学生使用英语与英语国家人交流,除了这一工具属性之外,更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首先,使用外语交流,是今后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其次,国外有很多研究表明,会两种以上语言的人头脑有着与只会单一语言的人不同的思维系统,处理问题也更灵活,还更具包容性,国外称之为“多元能力”。 英语教育改革应把语言技能和思维习惯的培养巧妙地融合起来,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和人际沟通能力,这对孩子一生的品格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外语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教育部最近提出各科要设定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如何考查学生的素养,还是有待研究的问题;然后搞清楚这些知识和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应该通过考察什么样的内容来体现;最后才是设计出合适的考题来考查。在这三个层次上,如果没有清晰的框架,改革就只是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可能引发更多的混乱。英语教育改革应跳出固有的英语学习思维定势,从更深层次剖析外语教育政策及英语教学目标,研究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价值体系、文化传统、语言特点、教学环境的英语教学。
总之,英语教育不仅要培养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也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对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极大的便利,它对于扩展人们的视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提高文化素养、改善思维方式、培养情感态度与交往合作精神及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张东正.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8): 2-4.
[4]史宝辉。冷静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5): 384-385.
作者简介:张杰(1981-),女,河南开封人,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