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高校不仅要加大对大学生文化教育力度,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文化教育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存在道德素质低下的行为。本文对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行阐述,并分析了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实践路径改革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校园道德;教育力度;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路径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开始建设大学生道德精神文明。大学生文化知识储备是其进入社会的硬件,而道德精神文明则为软件,只有在硬件设施完善、软件配套的情况下,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作出贡献。
一、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1.道德精神文明是极具价值的文化形态。道德精神文明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交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社会价值观载体。道德精神文明是人在自然、社会中形成和不断变化的产物,不同时期对道德文明的要求不同。在广义的文化范畴中,道德精神文明具有相对的文化独立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指导性作用。它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对人类的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进行评价,甚至它可以从价值标准上对不同的人类群体形成软约束力。综上所述,道德精神文明是一种人际化、指导性的文化载体,是极具价值的文化形态。
2.道德精神文明是高校生活的规范。道德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时期内大多数人们对不同事物共同的价值认同。道德文化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道德精神文明一旦形成,就会对集体、个人起到较强的规范作用,对人们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使得他们严格遵守既定的价值认同感。在大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除了学校成文的规章制度以外,每个人必须遵守道德规范的制约。道德精神文明和文化知识同样重要,是高校进行教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高校在经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后,各项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大学生的知行不一,而知行不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到位。当前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大学生道德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主要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在进入大学以后,一些较为偏激的道德观念不仅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也会使得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模式、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认识上产生矛盾心理。其次,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缺乏明确的道德文化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道德精神文明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大学生在高校是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如果缺乏明确的道德文化观念,则会使大学生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判断能力,从而失去道德观念的归属感。最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缺乏实践的路径。有效的实践路径是高校进行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方法。多数高校从一定程度上重视知识的培养而放松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机械地依据科学知识教学的培养手段进行道德文明建设,严重制约了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高校实行校园道德精神文明的实践改革方法
1.以校内媒体作为平台,提升价值认同感。高校道德文明建设需要大学生极强的价值认同感作为基础。通过校内传媒手段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提高对价值的认同感。在进行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首先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高尚品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大学生遵循道德规范的意愿。其次,做好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监督、指导,培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做出道德判断,对其道德评价及时监督,并给予指导性建议。
2.丰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建立道德标准。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必要环节,是道德思想转换为个人道德标准的重要途径。高校在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为大学生对道德思想体系的认识提供了基础。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掌握的思想体系,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学以致用。因此,高校在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功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举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道德意识,建立道德标准。
高校进行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但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并配以实践进行道德培养,才能真正促使高校建立大学生知性统一的教学系统,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建新.试论当代高校校园道德文化的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8(4):91-94.
[2]罗映光,何玉明,陈俊明,熊成鑫.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地质科技管理,1999(5):59-63.
关键词:校园道德;教育力度;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路径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开始建设大学生道德精神文明。大学生文化知识储备是其进入社会的硬件,而道德精神文明则为软件,只有在硬件设施完善、软件配套的情况下,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作出贡献。
一、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
1.道德精神文明是极具价值的文化形态。道德精神文明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交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社会价值观载体。道德精神文明是人在自然、社会中形成和不断变化的产物,不同时期对道德文明的要求不同。在广义的文化范畴中,道德精神文明具有相对的文化独立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指导性作用。它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对人类的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进行评价,甚至它可以从价值标准上对不同的人类群体形成软约束力。综上所述,道德精神文明是一种人际化、指导性的文化载体,是极具价值的文化形态。
2.道德精神文明是高校生活的规范。道德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时期内大多数人们对不同事物共同的价值认同。道德文化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道德精神文明一旦形成,就会对集体、个人起到较强的规范作用,对人们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使得他们严格遵守既定的价值认同感。在大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除了学校成文的规章制度以外,每个人必须遵守道德规范的制约。道德精神文明和文化知识同样重要,是高校进行教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高校在经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后,各项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大学生的知行不一,而知行不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到位。当前高校道德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大学生道德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主要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在进入大学以后,一些较为偏激的道德观念不仅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也会使得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模式、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认识上产生矛盾心理。其次,高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缺乏明确的道德文化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道德精神文明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大学生在高校是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如果缺乏明确的道德文化观念,则会使大学生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判断能力,从而失去道德观念的归属感。最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缺乏实践的路径。有效的实践路径是高校进行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方法。多数高校从一定程度上重视知识的培养而放松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机械地依据科学知识教学的培养手段进行道德文明建设,严重制约了校园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三、高校实行校园道德精神文明的实践改革方法
1.以校内媒体作为平台,提升价值认同感。高校道德文明建设需要大学生极强的价值认同感作为基础。通过校内传媒手段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提高对价值的认同感。在进行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首先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高尚品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大学生遵循道德规范的意愿。其次,做好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监督、指导,培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做出道德判断,对其道德评价及时监督,并给予指导性建议。
2.丰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建立道德标准。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必要环节,是道德思想转换为个人道德标准的重要途径。高校在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为大学生对道德思想体系的认识提供了基础。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掌握的思想体系,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学以致用。因此,高校在道德精神文明建设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功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举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道德意识,建立道德标准。
高校进行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但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并配以实践进行道德培养,才能真正促使高校建立大学生知性统一的教学系统,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建新.试论当代高校校园道德文化的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8(4):91-94.
[2]罗映光,何玉明,陈俊明,熊成鑫.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地质科技管理,1999(5):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