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霉素A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效应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ohu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环孢霉素A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效应.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8周龄,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4组(n=10):C1组、C2组、CsA1组和CsA2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1组和CsA1组测定基础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和环孢霉素A 6mg/kg,1次/d,连续给药18 d,于给药第6天时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CCI前1 d、CCI后第1、3、4、6、8、10和13天(T1~8)时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C2组和CsA2组于测定基础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后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CCI后第4~24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和环孢霉素A6 mg/kg,1次/d,于CCI后第3、4、6、8、10、13、17和24天(T9~16)测定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结果 与C1组比较,CsA1组T2-8时热痛阈升高(P<0.05),机械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2组比较,CsA2组T13~16时热痛阈升高,T16时机械痛阈升高(P<0.05).结论 环孢霉素A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有一定程度的防治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F-肌动蛋白)的影响,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RPMVEC并鉴定;用针头式滤器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F-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6、12 h单层通透性系数分别为(0.0382 4±0.0022)、(0.0393±0.0
目的 描述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特发性黄斑前膜眼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4~2006年因特发性黄斑前膜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31例(31只眼),男性3例,女性28例;年龄56~71岁,平均59.6岁.病程3~49个月.术前视力0.02~0.3.术中行前膜剥除后再行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追踪观察6~38个月.结果 病程短者的视网膜内界膜能很容易剥除,病程长的内界膜不易剥除.术后矫正视力0
目的 探讨肝内血管三维(3D)成像在肝癌局部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将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的肝癌患者的肝脏二维图像数据,以DICOM文件格式导入3D模拟系统进行肝内血管3D重建;在重建的肝内血管3D图像指导下行肝癌局部肝切除.结果 (1)经过重建得到了清晰的肝内血管以及肝脏和肝癌的3D图像,该图像立体地显示了肝癌与周围诸血管的解剖关系.(2)在3D图像上模拟不同肿瘤切缘宽度得到肝癌周围肝动脉、门静脉
目的 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US)在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8例胃癌患者术前行DCUS检查,术后对胃癌标本行HE染色及AB-PAS黏液染色,并据此进行Lauren分型.回顾性分析不同亚型胃癌的超声造影特点.结果 58例胃癌标本组织学诊断为肠型34例,弥漫型24例.DCUS检查肠型胃癌表现为整体均匀增强者30例,不均匀增强者4例;弥漫型胃癌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者22例,整体均匀
目的探讨内镜下处理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胆管吻合口狭窄(AS)的有效方案,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65例OLT后超过3个月的患者接受ERCP诊疗,在行狭窄段充分扩张后,置入尽可能多的塑料支架,维持支架支撑6个月以上,随访观察AS改善情况。结果该组患者共接受90次治疗,分别采用不扩张、探条扩张和6~10mm气囊扩张进行狭窄段扩张;置入2~6根塑料支架,平均置入3根,总口径达14—42F,平
目的 研究心肌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探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不同回声型小血管瘤的灌注及其回声变化规律,探讨超声造影对重度脂肪肝患者伴发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5例常规超声不能明确定性或CT检查漏诊的典
目的 研究大鼠肾移植术后抗波形蛋白抗体的表达水平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免疫抑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交系F344大鼠作为同系肾移植的供、受者(共9对),选取F344和Lewis大鼠分别作为同种肾移植的供、受者(共27对).同系移植组受者术后不给予免疫抑制剂;同种移植组受者术后10 d内给予环孢素A(CsA),然后将同种移植组受者随机平均分为生理盐水(NS)组、CsA组和霉
目的 研究CD4+T淋巴细胞在调节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中CDS0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建立单核细胞一血管内皮细胞(EC)共培养和单核细胞-CD4+T淋巴细胞-EC共培养体系,于培养72 h时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CD80在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通过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CDS0基因转录的表达变化.建立含有或不含抗CD86、CD28和C
目的 探讨椎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6例表现为急性后循环障碍导致脑缺血的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检、常规检查及DSA、MRI、MRA及颈部血管超声等检查,总结临床上椎动脉夹层的诊疗过程.结果 起病时有突发颈、枕痛者4例,发病时全部伴有眩晕或头晕,临床上2例表现为Wallenberg综合征;3例有明确颈部外伤史;影像学特点:DSA示椎动脉闭塞或狭窄,MRI示壁内血肿,颈部血管超声示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