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在高中阶段,有的學生的英语水平会突飞猛进,而有的学生却会一落千丈,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与教师的教学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有效教学;以生为本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成为了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明确当前的英语教育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寻找有效地解决措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渴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向学生输出大量的知识,所以习惯采取灌输式的方式为学生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降低英语教学效果。另外,高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严肃的教学氛围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通过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再者,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变得非常迫切,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还不够,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应用课件学习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不论是小学还是高中,积累词汇都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词汇教学,一般都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讲解用法,学生背诵。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刻板,学生在听讲时很容易走神,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每个词汇做成课件进行学习,这样让学生结合图片或动态视频学习词汇的含义、词性、用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My first ride on a train》这节课时,学生需要掌握expert、midnight、journey、abandoned等单词,笔者在讲解词汇时,为每个词汇配了一张相关的图片,同时结合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将每一个单词的词义、例句进行清晰的罗列,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同时也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例如,在讲解“midnight”时,首先在思维导图上展示其词义n.午夜,半夜12点钟。adj.半夜的;然后在后面配上小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形象记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练习口语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作用在于信息沟通和交流。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师过于注重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作文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会造成学生对英语学科认识的偏差,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体现真正的内涵和意义,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知识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自在的进行交流,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Music》这节课主要带领学生学习so that引导的状语从句以及介词加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在完成基础教学后,笔者为学生创设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相互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类型。这样做,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课堂体验的有效途径。
三、延伸拓展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目前我国学生都非常喜欢过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而对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只有放假的概念。另外,很多高中生崇尚西方的嘻哈音乐、音乐剧表演等,而对中国的戏剧文化缺乏了解,长此以往会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得不到继承和发扬而逐渐衰落。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渗透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教材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也在逐渐增多。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地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也能为枯燥的英语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Old and new》这节课教学结束后,笔者应用信息技术收集了很多关于我国古代的建筑、乐器、山水画、古装服饰、剪纸等供学生欣赏,然后要求学生用英文自主交流对这些古代传统文化艺术或技艺的看法,之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会就其观点进行评议,肯定学生正确的表达,并对学生错误的价值观进行更正。这样做,不仅能够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束语:
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值得不断思考的问题。新课改后,高中英语教学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突出体现在师生的课堂角色上,并且事实证明以生为本的进行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还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对于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持续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秀娟.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刍论[J].成才之路,2019(09):74.
[2]李书珍.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5(25):30-31.
关键词:高中英语;有效教学;以生为本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成为了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明确当前的英语教育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寻找有效地解决措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渴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向学生输出大量的知识,所以习惯采取灌输式的方式为学生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降低英语教学效果。另外,高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严肃的教学氛围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通过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再者,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变得非常迫切,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还不够,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应用课件学习词汇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不论是小学还是高中,积累词汇都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词汇教学,一般都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讲解用法,学生背诵。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刻板,学生在听讲时很容易走神,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每个词汇做成课件进行学习,这样让学生结合图片或动态视频学习词汇的含义、词性、用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My first ride on a train》这节课时,学生需要掌握expert、midnight、journey、abandoned等单词,笔者在讲解词汇时,为每个词汇配了一张相关的图片,同时结合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将每一个单词的词义、例句进行清晰的罗列,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同时也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例如,在讲解“midnight”时,首先在思维导图上展示其词义n.午夜,半夜12点钟。adj.半夜的;然后在后面配上小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形象记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练习口语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作用在于信息沟通和交流。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师过于注重词汇、语法、阅读理解、作文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这会造成学生对英语学科认识的偏差,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体现真正的内涵和意义,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知识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自在的进行交流,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Music》这节课主要带领学生学习so that引导的状语从句以及介词加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在完成基础教学后,笔者为学生创设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相互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类型。这样做,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课堂体验的有效途径。
三、延伸拓展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目前我国学生都非常喜欢过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而对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只有放假的概念。另外,很多高中生崇尚西方的嘻哈音乐、音乐剧表演等,而对中国的戏剧文化缺乏了解,长此以往会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得不到继承和发扬而逐渐衰落。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渗透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教材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也在逐渐增多。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地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也能为枯燥的英语课堂增添生机与活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Old and new》这节课教学结束后,笔者应用信息技术收集了很多关于我国古代的建筑、乐器、山水画、古装服饰、剪纸等供学生欣赏,然后要求学生用英文自主交流对这些古代传统文化艺术或技艺的看法,之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会就其观点进行评议,肯定学生正确的表达,并对学生错误的价值观进行更正。这样做,不仅能够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束语:
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值得不断思考的问题。新课改后,高中英语教学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突出体现在师生的课堂角色上,并且事实证明以生为本的进行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还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对于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持续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秀娟.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刍论[J].成才之路,2019(09):74.
[2]李书珍.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5(2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