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深入钻研教材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视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应通读全套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订出每单元和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就不能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
在第65课有这样一个句子:Could I have a full one, please?第66课有一个句子:Could you help me, please?第69课有What do you want?/I don't want to put it away.第71课有Do you have a knife?第73课有Do you like it?以上这些句子无论从功能的角度,还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看,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重点,但为什么《教师用书》把它们定为“三会”呢?如果我们仔细钻研教材就会发现,这些语言现象在后面的课文里将不断出现,现阶段只要求“三会”,是符合认识规律的。如果不了解教材的内容,把上面这些句子定为当堂必须达到“四会”掌握的内容,不仅在课上练,而且还要留一定量的家庭作业,就会加重学生负担,教学就没有抓住重点。由此看来,哪些词是要求“四会”、“三会”、“两会”和“一会”,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心中有数。
二、以单元为一个整体,进行整体备课
按单元备课比按课次顺序备课更可以突出重点,对重点练的机会会更多,因而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还能够通过多练,达到熟练掌握。
第85课学习现在进行时的"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这两个句子,而He's doing…和She's doing…是下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在教85课时可以在学生初步掌握"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这两个句子以后,即将What's he/she doing? He/She is doing…介绍给学生,由于学生对I'm…,You're… ,He's/She's…这类句子掌握得好,所以他们学He/She is doing….不会有困难,这样老师在问第一个学生:Whatar e you doing? 第一个学生回答以后,老师可以又问第二个学生:“What's he/she doing?同学也可以这样互问、互答。这样,把下一课的部分内容提前介绍给学生,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练习的机会,而且几个人在一起练,显得课堂上活泼,多变化,更便于进行交际。事实证明,只有备课准备的具体、翔实,课堂上才能教得娴熟、自如。
三、遵循英语的特殊规律备课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的过程,它包括从不知到知、到会、到熟练掌握几个步骤。人们认识问题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并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旧单词引出新句型、用旧句型引出新词汇,这个做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有的老师喜欢把生词写在小黑板上,一个一个地带读,带着拼,这种方法不大好。因为孤立地记单词是难以记住的,即使一时记住了,到头来还是不会用。老师应该把词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这样不但容易记,而且记住以后也会用。
教学中要重视第一次感知。感知印象是否深刻,关键在于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是提高识记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在教新词、句子或课文过程中使用实 物和图片,使学生边看实物或图片,边听老师说这个词和句子,边想词义,词的拼写形式或句义,边说或边写这些词。这样眼看、耳听、脑想、口说、手写,几种动作有机配合、协调活动,就能大大提高识记效果。
为了防止遗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结合新词复习旧词、结合新句型复习旧句型、结合新内容复习旧内容等都是常用的一些教法。当学到一个新词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出、拼出已学过的与这个新词有关的一串词。当学生在堂上你一个我一个地拼读这些词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很浓。这样做既起到复习作用,又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气氛。
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备课
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钻研教材,一方面是了解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了解学生比钻研教材更难,因为教材是固定了的,而学生的思想是经常变化的,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老师如不注意这一点,就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此外,配合这套教材有一本写得很详细的教师用书,这本教师用书是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用的,切不可原封不动地照搬教师用书的每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每项练习内容。因为教师用书的编写者不可能考虑所有学生的情况,而作为教师就应在备课、教课过程中考虑自己的全部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班上的实际使用教师用书,更不能以为有了教师用书就可以不备课,那样做将会给教学带来不良的结果。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视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教材。要理解教材,不能只读一课书或一个单元,必须通读全册教材,有条件时应通读全套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订出每单元和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就不能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
在第65课有这样一个句子:Could I have a full one, please?第66课有一个句子:Could you help me, please?第69课有What do you want?/I don't want to put it away.第71课有Do you have a knife?第73课有Do you like it?以上这些句子无论从功能的角度,还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看,都是学生应当掌握的重点,但为什么《教师用书》把它们定为“三会”呢?如果我们仔细钻研教材就会发现,这些语言现象在后面的课文里将不断出现,现阶段只要求“三会”,是符合认识规律的。如果不了解教材的内容,把上面这些句子定为当堂必须达到“四会”掌握的内容,不仅在课上练,而且还要留一定量的家庭作业,就会加重学生负担,教学就没有抓住重点。由此看来,哪些词是要求“四会”、“三会”、“两会”和“一会”,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心中有数。
二、以单元为一个整体,进行整体备课
按单元备课比按课次顺序备课更可以突出重点,对重点练的机会会更多,因而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还能够通过多练,达到熟练掌握。
第85课学习现在进行时的"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这两个句子,而He's doing…和She's doing…是下一节课的内容,教师在教85课时可以在学生初步掌握"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这两个句子以后,即将What's he/she doing? He/She is doing…介绍给学生,由于学生对I'm…,You're… ,He's/She's…这类句子掌握得好,所以他们学He/She is doing….不会有困难,这样老师在问第一个学生:Whatar e you doing? 第一个学生回答以后,老师可以又问第二个学生:“What's he/she doing?同学也可以这样互问、互答。这样,把下一课的部分内容提前介绍给学生,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练习的机会,而且几个人在一起练,显得课堂上活泼,多变化,更便于进行交际。事实证明,只有备课准备的具体、翔实,课堂上才能教得娴熟、自如。
三、遵循英语的特殊规律备课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的过程,它包括从不知到知、到会、到熟练掌握几个步骤。人们认识问题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并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超越学生现阶段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旧单词引出新句型、用旧句型引出新词汇,这个做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有的老师喜欢把生词写在小黑板上,一个一个地带读,带着拼,这种方法不大好。因为孤立地记单词是难以记住的,即使一时记住了,到头来还是不会用。老师应该把词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这样不但容易记,而且记住以后也会用。
教学中要重视第一次感知。感知印象是否深刻,关键在于学生在感知过程中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是提高识记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在教新词、句子或课文过程中使用实 物和图片,使学生边看实物或图片,边听老师说这个词和句子,边想词义,词的拼写形式或句义,边说或边写这些词。这样眼看、耳听、脑想、口说、手写,几种动作有机配合、协调活动,就能大大提高识记效果。
为了防止遗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结合新词复习旧词、结合新句型复习旧句型、结合新内容复习旧内容等都是常用的一些教法。当学到一个新词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出、拼出已学过的与这个新词有关的一串词。当学生在堂上你一个我一个地拼读这些词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很浓。这样做既起到复习作用,又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气氛。
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备课
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钻研教材,一方面是了解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了解学生比钻研教材更难,因为教材是固定了的,而学生的思想是经常变化的,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此外,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老师如不注意这一点,就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此外,配合这套教材有一本写得很详细的教师用书,这本教师用书是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用的,切不可原封不动地照搬教师用书的每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每项练习内容。因为教师用书的编写者不可能考虑所有学生的情况,而作为教师就应在备课、教课过程中考虑自己的全部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班上的实际使用教师用书,更不能以为有了教师用书就可以不备课,那样做将会给教学带来不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