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刚好可以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教师根据试验的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试验,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用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探讨一下.
1将问题情境引入实验当中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的运用物理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的环节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创设实验情境能够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加上实验过程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为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鲁科版3-2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2节《自感》一节中,课前教师可设计一个实验,器材有一节干电池、一个变压器,将变压器匝数少的一组线圈,通过电键和一节干电池连接,匝数多的一组线圈用两根一定长度的导线引出,让几个学生手拉手,头尾两个学生分别捏住导线的金属部分,教师迅速打开电键,学生有“触电”的感觉,学生发出的尖叫引起全班同学的好奇,可以分组体验.然后教师引出问题,为什么会“触电”? 但又为什么安全?通过这个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接着引出课题,这样学生就带着一种好奇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一种熟悉的感觉,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当学生回答出问题以后会给学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高中物理中,会学到《机械运动》章节,在这里面会学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等知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如“为什么你在行驶的汽车上发现近处的树木后退而远处的树木前进呢?”;还会学到《光的折射与反射》,这样教师就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海水整片看上去是蓝色,但实际上是无色的呢?为什么汽车前方的玻璃是倾斜的而不是竖直的呢?为什么筷子放在水里是弯曲的呢?”再如学到鲁科版3-2《传感器及其应用》可以举生活中形形色色传感器应用的实例,如很多公共场所卫生间旁的“烘手机”宾馆中的“自动门”等它们是根据什么原理呢?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从自身生活的实际出发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3运用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智慧的小故事,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走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等学生对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兴趣时教师再间接地引出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万有引力与航天》,会学到有关万有引力的内容,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可以先适当的引出牛顿的故事,如“同学们都知道万有引力是牛顿在苹果树下打瞌睡时,被树上成熟的苹果掉下来打到以后发现的,那么年纪轻轻的牛顿是如何从苹果掉落的现象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呢?又凭什么认为重力不仅仅是行星和恒星之间的作用力,有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吸引力呢?为什么苹果会掉落但是月球却不会掉落下来呢?”利用这种小故事的方式对即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生动详细的描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让学生重新认识到物理学的妙用.
4利用新旧知识的关联性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总是追求新的知识,也应该经常带领学生回顾旧的知识,以加深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回顾旧知识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问题情境.例如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在高中必修一中《牛顿第三定律》,教师在讲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初中学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关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可以这样来设定,“同学们应该已经学习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也都参加过拔河比赛,在拔河比赛中,既然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那么应该不会分出胜负,但是为什么总是有一方获胜呢?影响胜负的因素是什么?这中结果有没有违背牛顿第三定律呢?如果我让一位脚下穿溜冰鞋的的男生与一位瘦小的女生进行拔河比赛,那么这位女生会赢吗?如果女生赢了原因又是什么呢?”并进行现场演示,以这种方式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欲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5运用角色体验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让教师难以解释,让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不管教师对教案准备的多仔细,讲课讲的多细致,也会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或问题本身难度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理解能力进行情境创设.
比如在学习《加速度》的时候,这节课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首先让两个相同的小球从不同斜面上下滑,分析它们的速度变化,再用视频播放猎豹追羚羊的过程,呈现速度变化和生死存亡的关系,提出问题,物理学上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呢?接着给具体数据,汽车以10 s时间速度从零增加到10 m/s,以8 m/s飞行的小鸟能在1 s时间停下来,你采用什么方法比较谁的速度变化快慢呢?以上分解成三个情境,能让学生分成次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再如《自由落体》一节中,教师首先演示:两个大小一样的纸片和金属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金属先着地,接着教师将纸片揉成很小的纸团后重复演示一次,结果这次是纸团先落到桌面上.剧烈的思维冲突开始了:到底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个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吗?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结果会怎样?这时教师再拿出抽成真空的钱羽管让一个学生上台亲自做实验,其他学生一定会瞪大眼睛仔细观察.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降低学生难度.
总的来说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并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1将问题情境引入实验当中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的运用物理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的环节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创设实验情境能够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加上实验过程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为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鲁科版3-2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2节《自感》一节中,课前教师可设计一个实验,器材有一节干电池、一个变压器,将变压器匝数少的一组线圈,通过电键和一节干电池连接,匝数多的一组线圈用两根一定长度的导线引出,让几个学生手拉手,头尾两个学生分别捏住导线的金属部分,教师迅速打开电键,学生有“触电”的感觉,学生发出的尖叫引起全班同学的好奇,可以分组体验.然后教师引出问题,为什么会“触电”? 但又为什么安全?通过这个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接着引出课题,这样学生就带着一种好奇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一种熟悉的感觉,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当学生回答出问题以后会给学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高中物理中,会学到《机械运动》章节,在这里面会学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等知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如“为什么你在行驶的汽车上发现近处的树木后退而远处的树木前进呢?”;还会学到《光的折射与反射》,这样教师就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海水整片看上去是蓝色,但实际上是无色的呢?为什么汽车前方的玻璃是倾斜的而不是竖直的呢?为什么筷子放在水里是弯曲的呢?”再如学到鲁科版3-2《传感器及其应用》可以举生活中形形色色传感器应用的实例,如很多公共场所卫生间旁的“烘手机”宾馆中的“自动门”等它们是根据什么原理呢?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从自身生活的实际出发来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3运用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智慧的小故事,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走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等学生对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兴趣时教师再间接地引出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万有引力与航天》,会学到有关万有引力的内容,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可以先适当的引出牛顿的故事,如“同学们都知道万有引力是牛顿在苹果树下打瞌睡时,被树上成熟的苹果掉下来打到以后发现的,那么年纪轻轻的牛顿是如何从苹果掉落的现象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呢?又凭什么认为重力不仅仅是行星和恒星之间的作用力,有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吸引力呢?为什么苹果会掉落但是月球却不会掉落下来呢?”利用这种小故事的方式对即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生动详细的描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让学生重新认识到物理学的妙用.
4利用新旧知识的关联性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总是追求新的知识,也应该经常带领学生回顾旧的知识,以加深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回顾旧知识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问题情境.例如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在高中必修一中《牛顿第三定律》,教师在讲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初中学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关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可以这样来设定,“同学们应该已经学习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也都参加过拔河比赛,在拔河比赛中,既然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那么应该不会分出胜负,但是为什么总是有一方获胜呢?影响胜负的因素是什么?这中结果有没有违背牛顿第三定律呢?如果我让一位脚下穿溜冰鞋的的男生与一位瘦小的女生进行拔河比赛,那么这位女生会赢吗?如果女生赢了原因又是什么呢?”并进行现场演示,以这种方式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欲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5运用角色体验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让教师难以解释,让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不管教师对教案准备的多仔细,讲课讲的多细致,也会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或问题本身难度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理解能力进行情境创设.
比如在学习《加速度》的时候,这节课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首先让两个相同的小球从不同斜面上下滑,分析它们的速度变化,再用视频播放猎豹追羚羊的过程,呈现速度变化和生死存亡的关系,提出问题,物理学上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呢?接着给具体数据,汽车以10 s时间速度从零增加到10 m/s,以8 m/s飞行的小鸟能在1 s时间停下来,你采用什么方法比较谁的速度变化快慢呢?以上分解成三个情境,能让学生分成次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再如《自由落体》一节中,教师首先演示:两个大小一样的纸片和金属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金属先着地,接着教师将纸片揉成很小的纸团后重复演示一次,结果这次是纸团先落到桌面上.剧烈的思维冲突开始了:到底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个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吗?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结果会怎样?这时教师再拿出抽成真空的钱羽管让一个学生上台亲自做实验,其他学生一定会瞪大眼睛仔细观察.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降低学生难度.
总的来说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并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