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处于微利时代的中国家纺产业遭受重创,家纺产业再一次走到了全面发展与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作为全国唯一工艺家纺名城的山东省文登市,积极应对挑战,着力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决策,加快调整家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危机中寻找了机遇与出路。本文从金融危机背景下家纺产业发展面临的障碍出发,从市场战略、品牌战略、政策手段等方面对其路径选择及取得的成效入手,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求得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启示。
关键词:家纺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一、引言
从世界范围看,当前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集群区域内除少数大型核心企业外,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核心产品形成分工网络,彼此间的关联度随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加强。此外,集群还可以把企业个体的风险部分地转化为整个企业集群的风险,而整个中小企业集群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作为行业的系统风险,本身有很强的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可把握性和可规避性。
集群式发展是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带的文登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前列。特别是近年来借力地处“蓝色经济区”腹地优势,文登市委市政府强化“金融先行”意识,大力支持金融创新,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把金融业作为推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抓手,地方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在产业经济尤其是县域块状经济集群化发展的趋势下,截止2011年4月末,文登家纺产业拥有企业(业户)4200多个,从业人员13万多人,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发展,集纺纱、织布、染整、针(复)织、巾被(服装、装饰材料)为一体的产业链。先后被评为“中国工艺家纺名城”、“全国产业集群品牌五十强”、“2009第三届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山东省优质工艺家纺产品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2007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文登家纺产业在国际消费市场低迷、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能源成本攀升等不利因素下,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通过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整个产业保持了健康的发展态势,走出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整个行业进入了后危机时代新的发展快车道,促进了全市经济与社会相得益彰、互利共赢良好局面的形成。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家纺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市场需求不足和市场竞争加剧加大了转型升级的压力。国际需求市场疲软,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美国、欧盟等家纺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走向持续低迷,家纺产品出口面临外部需求减弱的严峻考验。同时,为振兴本国经济,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保护,中国家纺企业面临着发达国家设置的以绿色环保和新的技术质量标准为限制条件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家纺出口最为严格的屏障。同时,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如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着更廉价劳动力和贴近主要消费市场的地缘优势,挤占家纺的国外市场,出口的艰难迫使企业不得不转向内销,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二)盈利能力下降,抗风险能力弱。在危机来临时,那些有自主技术、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网络,管理水平高、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企业才能生存,而单纯依靠低价竞争和简单要素扩张的企业可能被大量地淘汰出局。家纺产业以“价廉物美”走向国际市场,产业整体利润率极低,金融危机前家纺产业利润率还能保持在3-5%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困难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2010年,利润率跌到了1-2%。有些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亏损,难以生存。
(三)产品研发能力不强,缺少自主品牌。在众多家纺企业中,除少数企业有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技术并采取国内外市场销售“两条腿”走路外,大部分家纺企业都采取按国外客户要求贴牌生产、全部依赖出口的单条腿走路方式,产品研究能力不足,生产和价格完全受制于人,难以回避巨大的国际市场风险。另外由于缺少宣传和消费教育,家纺行业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远不如服装业,由于缺少品牌和自主创新而且也不了解国内市场需求,导致大部分家纺企业在危机过后无法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短时间内很难打开国内市场。
(四)无序竞争导致效益低下、制约整个行业发展。民营家纺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准入的门槛低,面对激烈的竞争,价格成为竞争的利器,行业内部各自为战,互相挤压,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企业因为价格战而降低了经营效益,积累能力减弱,影响到生产经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各自为政的生产经营方式也不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三、文登市家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及明显成效
(一)全方位金融政策扶持,实施政府推动战略。根据纺织工业协会2008-2010年公布的信息,全国四成纺织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有关研究表明,在当前我国金融抑制严重的条件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表现出如此强劲的生命力,背后必有金融的巨大推动力,集群内中小企业具有融资优势已得到大量学者的证实。早在2008年,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文登市支行就针对家纺产业建立了支柱产业监测制度,定期向上级行和地方政府汇报家纺产业发展情况,并推动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家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登家纺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政策,着力培植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强的家纺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扶持。当地市政府设立骨干企业发展基金,每年筹集8000万元,对连续两年累计投入2亿、4亿、6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400万元、800万元、1000万元的贴息资金扶持。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为万得集团年产亿米高档布料染织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资金2360万元。对新上中小家纺企业实行3年税收等额返还政策。推出了“减负让利保增长”行动,全面梳理收费项目,按照“能清则清、能减则减、能缓则缓、能免则免”的原则,积极为企业减压3400多万元。为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采取注入资金、向企业提供财政性周转金等方式向家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6亿元,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培育出了一批有较高声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二)坚持“两条腿”走路,实施内外销市场并重战略。一是打响地域品牌,抱团共闯国内市场。自2009年起,作为一个地域品牌,“文登家纺”内销战略全面打响,通过历时7个月的“2009文登家纺六省三十市”展销活动,现场销售家纺产品3300多万元,在展销地及周边城市新设立家纺专卖店(经销点)93个,接内销订单2.3亿元、出口订单1.01亿美元。2010年文登又启动了“2010文登家纺十省四十市”展销活动,截至2011年4月末,已在广州、上海、绍兴、重庆、宁波、深圳等地举办了31站展销,接内销订单2.4亿元,出口订单6800万美元。
二是采取差异化策略,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文登家纺一方面依靠信誉、质量、价格等优势,通过参加国际博览会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欧美等传统市场的优势地位。2010中国国际家纺服装产业博览会3天时间,文登家纺就取得6.3亿元订单,其中外销4.7亿元,内销1.6亿元,现场销售产品 1100多万元。另一方面,瞄准中东、东欧、非洲等受国际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刺激、购买能力增强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细分市场,深挖市场盲点,积极开辟新兴市场。如芸祥集团通过开辟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新增订单1.2亿元。
(三)坚持走出去,实施“东西对接”战略。文登家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西对接”号召,到省内西部地区投资办厂,既充分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实现生产规模的迅速膨胀,又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带动其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问题。如艺达集团投资8亿元在菏泽建设工业园,园区东西长两公里,由艺达家纺、艺达纺织、艺达棉纺、包装辅料、棉品加工区、床品加工区等八大厂区组成,集原料和成品加工、物流配送、宾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购进360台特宽幅喷气式织机,并以此为链接,与纺纱、染整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成品加工、物流等一整套完整的家纺产业链条。同时把文登工业园打造成贸易中心、技术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高新生产设备聚集区,形成了东西优势互补、比翼齐飞的新局面。
(四)加快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采取大型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跟进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艺达、云龙等家纺企业先后引进技术人才500多人,建立研发中心12个,投入研发费用1.7亿元,全面加强与高校、专业科研单位的合作,达成产学研合作同盟。组织大批市场调研队伍,从款式、花色、材质等各方面考察国内外消费者的喜好、消费特点和消费档次,并在设计中注重融入适合当地消费者的文化理念,同时积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每天100多款新产品的速度抢占国内外市场。目前,文登家纺企业拥有“艺达”“云龙”等3个中国名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级品牌和著名商标。如万得集团依托“山东省生态绣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与国内外院校及专业研发机构建立信息、人才、技术互动机制,加快新产品的研发步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公司投资5.2亿元新上成品工业园和年产亿米的印染织造项目,打造印染、印花、织造等相配套的产业链条,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主导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成功打入“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外大型连锁超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和盈利水平。
(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精细化水平和劳动绩效战略。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继续加大对家纺产业的信贷投入,累计投入中长期贷款10亿元,同时提供配套的流动资金支持16亿元,强力助推骨干家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形成了骨干带动、产业聚集、配套协作的家纺产业发展新格局。如支持艺达集团先后投资2.6亿元从瑞士引进了61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梭电脑绣花机,投资8400万元购置800台多头电脑绣花机等大批成套先进设备,原本几千人的活,现在700个工人就可以完成,生产效率提高几十倍,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又如支持云龙绣品投资近亿元从瑞士引进一条生产线,生产该公司新研制开发可替代进口的LONTEX“三防一透一阻”新型仿生高档面料,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传统面料性能的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的特种面料供应基地、最大的医用床上用品供应基地。
(六)组成经营联合体,实施利益联盟战略。部分企业按照“自愿结合、产品相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骨干单位为依托,每3-5家企业联手组成30多个家纺联合体。联合体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一是解决了部分企业没活干的问题,缩短了加工周期。如鲁东艺品接单700万元,自己做400万元,其余300万元由其他3家企业来做,工期由1个多月缩短到不到半个月。二是融合技术力量,加快技术创新。以裕祥、福璐等企业为例,单个企业的技术力量都比较薄弱,组成联合体后,技术研发力量得到整合,已开发新产品20多个,多接订单500多万元。三是以强带弱,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铭元家纺发挥自身资金相对宽裕的优势,购买原材料,将接到的订单和原材料分散给宁祥、鸿福等联合经营企业生产,使其它企业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生产,实现共赢。1季度,这些联合体共接订单3亿元,基本实现了企业不停产,职工不下岗,业户有活干。2010年,这些联合体共接订单10亿元。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文登家纺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与借鉴: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行业指导。政府要做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和鼓励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整个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迅速膨胀规模,提高效益,发挥对地方经济的支柱作用。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做好行业的监测指导,形成区域特点。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企业单纯依靠自身积累,很难完成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必须依赖金融信贷支持;在短期资金周转上,需要金融提供更多的融资选择,可设计基于集群企业特点的即期“打包”式贷款产品;在回避利率、汇率风险方面,也依赖于金融提供合理的信息咨询和避险工具。
三是转型升级离不开家纺产业企业自身努力。首先,企业必须坚持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品牌意识,抓住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有利时机,利用好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其次,要坚持“两条腿”走路,采取抱团方式,共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避免单一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打响整个区域品牌,提高整个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伟.集群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研究与路径设计:基于滨州纺织产业集群的视角.
[2]林凤霞.新形势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PDF.
[3]中国行业研究院.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遇到的障碍及建议情况分析.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
关键词:家纺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一、引言
从世界范围看,当前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集群区域内除少数大型核心企业外,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核心产品形成分工网络,彼此间的关联度随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加强。此外,集群还可以把企业个体的风险部分地转化为整个企业集群的风险,而整个中小企业集群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作为行业的系统风险,本身有很强的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可把握性和可规避性。
集群式发展是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带的文登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前列。特别是近年来借力地处“蓝色经济区”腹地优势,文登市委市政府强化“金融先行”意识,大力支持金融创新,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把金融业作为推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抓手,地方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在产业经济尤其是县域块状经济集群化发展的趋势下,截止2011年4月末,文登家纺产业拥有企业(业户)4200多个,从业人员13万多人,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发展,集纺纱、织布、染整、针(复)织、巾被(服装、装饰材料)为一体的产业链。先后被评为“中国工艺家纺名城”、“全国产业集群品牌五十强”、“2009第三届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山东省优质工艺家纺产品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2007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文登家纺产业在国际消费市场低迷、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能源成本攀升等不利因素下,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通过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整个产业保持了健康的发展态势,走出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整个行业进入了后危机时代新的发展快车道,促进了全市经济与社会相得益彰、互利共赢良好局面的形成。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家纺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市场需求不足和市场竞争加剧加大了转型升级的压力。国际需求市场疲软,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美国、欧盟等家纺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走向持续低迷,家纺产品出口面临外部需求减弱的严峻考验。同时,为振兴本国经济,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保护,中国家纺企业面临着发达国家设置的以绿色环保和新的技术质量标准为限制条件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家纺出口最为严格的屏障。同时,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如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着更廉价劳动力和贴近主要消费市场的地缘优势,挤占家纺的国外市场,出口的艰难迫使企业不得不转向内销,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二)盈利能力下降,抗风险能力弱。在危机来临时,那些有自主技术、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网络,管理水平高、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企业才能生存,而单纯依靠低价竞争和简单要素扩张的企业可能被大量地淘汰出局。家纺产业以“价廉物美”走向国际市场,产业整体利润率极低,金融危机前家纺产业利润率还能保持在3-5%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困难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2010年,利润率跌到了1-2%。有些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亏损,难以生存。
(三)产品研发能力不强,缺少自主品牌。在众多家纺企业中,除少数企业有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技术并采取国内外市场销售“两条腿”走路外,大部分家纺企业都采取按国外客户要求贴牌生产、全部依赖出口的单条腿走路方式,产品研究能力不足,生产和价格完全受制于人,难以回避巨大的国际市场风险。另外由于缺少宣传和消费教育,家纺行业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远不如服装业,由于缺少品牌和自主创新而且也不了解国内市场需求,导致大部分家纺企业在危机过后无法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短时间内很难打开国内市场。
(四)无序竞争导致效益低下、制约整个行业发展。民营家纺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准入的门槛低,面对激烈的竞争,价格成为竞争的利器,行业内部各自为战,互相挤压,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企业因为价格战而降低了经营效益,积累能力减弱,影响到生产经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各自为政的生产经营方式也不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三、文登市家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及明显成效
(一)全方位金融政策扶持,实施政府推动战略。根据纺织工业协会2008-2010年公布的信息,全国四成纺织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有关研究表明,在当前我国金融抑制严重的条件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表现出如此强劲的生命力,背后必有金融的巨大推动力,集群内中小企业具有融资优势已得到大量学者的证实。早在2008年,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文登市支行就针对家纺产业建立了支柱产业监测制度,定期向上级行和地方政府汇报家纺产业发展情况,并推动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家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登家纺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政策,着力培植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强的家纺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扶持。当地市政府设立骨干企业发展基金,每年筹集8000万元,对连续两年累计投入2亿、4亿、6亿元以上的企业,分别400万元、800万元、1000万元的贴息资金扶持。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为万得集团年产亿米高档布料染织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资金2360万元。对新上中小家纺企业实行3年税收等额返还政策。推出了“减负让利保增长”行动,全面梳理收费项目,按照“能清则清、能减则减、能缓则缓、能免则免”的原则,积极为企业减压3400多万元。为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采取注入资金、向企业提供财政性周转金等方式向家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6亿元,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培育出了一批有较高声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二)坚持“两条腿”走路,实施内外销市场并重战略。一是打响地域品牌,抱团共闯国内市场。自2009年起,作为一个地域品牌,“文登家纺”内销战略全面打响,通过历时7个月的“2009文登家纺六省三十市”展销活动,现场销售家纺产品3300多万元,在展销地及周边城市新设立家纺专卖店(经销点)93个,接内销订单2.3亿元、出口订单1.01亿美元。2010年文登又启动了“2010文登家纺十省四十市”展销活动,截至2011年4月末,已在广州、上海、绍兴、重庆、宁波、深圳等地举办了31站展销,接内销订单2.4亿元,出口订单6800万美元。
二是采取差异化策略,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文登家纺一方面依靠信誉、质量、价格等优势,通过参加国际博览会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欧美等传统市场的优势地位。2010中国国际家纺服装产业博览会3天时间,文登家纺就取得6.3亿元订单,其中外销4.7亿元,内销1.6亿元,现场销售产品 1100多万元。另一方面,瞄准中东、东欧、非洲等受国际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刺激、购买能力增强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细分市场,深挖市场盲点,积极开辟新兴市场。如芸祥集团通过开辟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新增订单1.2亿元。
(三)坚持走出去,实施“东西对接”战略。文登家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东西对接”号召,到省内西部地区投资办厂,既充分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实现生产规模的迅速膨胀,又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带动其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问题。如艺达集团投资8亿元在菏泽建设工业园,园区东西长两公里,由艺达家纺、艺达纺织、艺达棉纺、包装辅料、棉品加工区、床品加工区等八大厂区组成,集原料和成品加工、物流配送、宾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购进360台特宽幅喷气式织机,并以此为链接,与纺纱、染整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成品加工、物流等一整套完整的家纺产业链条。同时把文登工业园打造成贸易中心、技术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高新生产设备聚集区,形成了东西优势互补、比翼齐飞的新局面。
(四)加快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采取大型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跟进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艺达、云龙等家纺企业先后引进技术人才500多人,建立研发中心12个,投入研发费用1.7亿元,全面加强与高校、专业科研单位的合作,达成产学研合作同盟。组织大批市场调研队伍,从款式、花色、材质等各方面考察国内外消费者的喜好、消费特点和消费档次,并在设计中注重融入适合当地消费者的文化理念,同时积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每天100多款新产品的速度抢占国内外市场。目前,文登家纺企业拥有“艺达”“云龙”等3个中国名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级品牌和著名商标。如万得集团依托“山东省生态绣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与国内外院校及专业研发机构建立信息、人才、技术互动机制,加快新产品的研发步伐,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公司投资5.2亿元新上成品工业园和年产亿米的印染织造项目,打造印染、印花、织造等相配套的产业链条,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主导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成功打入“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外大型连锁超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和盈利水平。
(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精细化水平和劳动绩效战略。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继续加大对家纺产业的信贷投入,累计投入中长期贷款10亿元,同时提供配套的流动资金支持16亿元,强力助推骨干家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形成了骨干带动、产业聚集、配套协作的家纺产业发展新格局。如支持艺达集团先后投资2.6亿元从瑞士引进了61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梭电脑绣花机,投资8400万元购置800台多头电脑绣花机等大批成套先进设备,原本几千人的活,现在700个工人就可以完成,生产效率提高几十倍,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又如支持云龙绣品投资近亿元从瑞士引进一条生产线,生产该公司新研制开发可替代进口的LONTEX“三防一透一阻”新型仿生高档面料,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传统面料性能的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的特种面料供应基地、最大的医用床上用品供应基地。
(六)组成经营联合体,实施利益联盟战略。部分企业按照“自愿结合、产品相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以骨干单位为依托,每3-5家企业联手组成30多个家纺联合体。联合体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一是解决了部分企业没活干的问题,缩短了加工周期。如鲁东艺品接单700万元,自己做400万元,其余300万元由其他3家企业来做,工期由1个多月缩短到不到半个月。二是融合技术力量,加快技术创新。以裕祥、福璐等企业为例,单个企业的技术力量都比较薄弱,组成联合体后,技术研发力量得到整合,已开发新产品20多个,多接订单500多万元。三是以强带弱,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铭元家纺发挥自身资金相对宽裕的优势,购买原材料,将接到的订单和原材料分散给宁祥、鸿福等联合经营企业生产,使其它企业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生产,实现共赢。1季度,这些联合体共接订单3亿元,基本实现了企业不停产,职工不下岗,业户有活干。2010年,这些联合体共接订单10亿元。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文登家纺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与借鉴: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行业指导。政府要做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和鼓励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整个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迅速膨胀规模,提高效益,发挥对地方经济的支柱作用。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做好行业的监测指导,形成区域特点。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企业单纯依靠自身积累,很难完成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必须依赖金融信贷支持;在短期资金周转上,需要金融提供更多的融资选择,可设计基于集群企业特点的即期“打包”式贷款产品;在回避利率、汇率风险方面,也依赖于金融提供合理的信息咨询和避险工具。
三是转型升级离不开家纺产业企业自身努力。首先,企业必须坚持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品牌意识,抓住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有利时机,利用好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其次,要坚持“两条腿”走路,采取抱团方式,共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避免单一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打响整个区域品牌,提高整个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伟.集群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研究与路径设计:基于滨州纺织产业集群的视角.
[2]林凤霞.新形势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PDF.
[3]中国行业研究院.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遇到的障碍及建议情况分析.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