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的前几天北京一直在雾霾,恰好当天阳光灿烂。桑格格家靠窗的地方养了一盆绿植,阳光打在上面扫到墙上。桑格格一边打招呼一边泡茶,两只英国短毛猫在旁边溜达来溜达去,顿觉生活美好。
喝茶是桑格格这两年的新爱好,一杯茶一本书过着悠闲日子。茶桌旁边摆着一摞书,从侧面看过去每本都贴着不同颜色的小纸条,“这些都是我正在看的书,我习惯做读书笔记。看一本书时,即便当时印象多深刻,不记下来还是会忘记”。
从《小时候》到新书《不留心,看不见》,四年时间桑格格一直在生活,甚至有意与写作拉开距离,每日起床后一日三餐,不见生人。“自己想安静,又不知道什么方式能安静”,这个时期她一直在跟自己的浮躁做搏斗。甚至从这几年出的书中也可以窥见她的斗争:“《小时候》这本书,内容决定形式,所以是一条条。但书红了之后,大家都认为一个作家需要有力度的作品。但我的故事,我的童年在《小时候》就已经写完了,不知道还能写什么。中间出了一本《黑花黄》,里面有散文、诗歌等等形式,我就是不断的尝试。”生活是源泉,只有接了地气儿,才有了《不留心,看不见》。静下来的桑格格,世界变大了,一朵花甚至都是一个宇宙:小时候一朵花就是好看,现在她能体会到它打开一刹那的姿势、颜色甚至自己的意义,它吐露出的香气能给桑格格很多欣喜。
在桑格格看来,这没有什么了不得,而是年龄给的礼物。出门买趟菜,和陌生人擦身而过时,只要对方是个有趣的人,桑格格也会记录他。在《不留心,看不见》中,有趣的人比比皆是:九大师、郁达夫。“我喜欢这样特质的人”。在新书里,豆豆,还有小黄猫,好几件事情都写过。就像人生一样,如果现在的经验不能够深入地理解它,那就好好记住。以后能够理解它的时候再去理解。“人这一辈子不可能穷尽太多的经验,得到什么你就去充分地珍惜它”。
桑格格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她有甜美安静的爱情,老公让她崇拜且学习着,还有两只小猫,平时读书写作逛淘宝。
对于物质,桑格格没什么渴求,有时候也为还不错的稿费动心,但一想要动用自己的“故事小金库”,就摆摆手觉得还是算了吧。最近她又迷上了陶艺,“自己做又能省钱,还能用上称手的茶具”,像孩子一样。
大家的书
唐诺
《尽头》
“这本书对于写作的人是莫大的鼓励,你觉得唐诺懂你。”
儒勒·列纳尔
《胡萝卜须》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自然记事,一个是胡萝卜须。他看世界像一个天使,甚至用一支笔就可以凝固夕阳。后面那部分是写他自己的童年,他小时候不受重视,内心有很多阴影,但却从来不回避。我看完之后很难受,也解答了困扰我很久的苦恼:如何接受阴暗面,坦诚且追问黑暗面。”
小安
“《等喝酒的人》
小安是我们成都的女诗人。她的文字很像外星球来客写的东西。从不讨好别人,但很多诗中的感情又是很细微的,看她的诗能够体会到心间的颤动。小时候觉得诗应该是情绪极端,起码是饱满的,但长大之后我发现诗意是很轻灵的东西。所以写诗的小安我特别喜欢。”
阿佐林
《塞万提斯的未婚妻》
“他影响了中国很多作家,比如卞之琳、唐弢、戴望舒等等。笔触有东方意义,喜欢安静地留下空白。比如写一个城市,先描写轮廓,然后以一个铁匠铺来点睛,寥寥几笔非常迷人。”
梅里美
《梅里美小说选》
“她的中短篇小说我是最喜欢的,在我心里远超过海明威等人。她一生才出了这么一本书,也就二十多个短篇。技巧利落、文字有力量。中短篇小说就是在有限的文字中,完成一个极限运动,梅里美充满了速度和力量。”
胡安· 拉蒙·希梅内斯
《小银和我》
“這是一本小甜点,书中描写了一只毛茸茸的小驴和‘我’环游世界的故事。小驴子温顺、可爱,这是一个充满童真的故事。”
我家书架
《羊道·深山夏牧场》
“羊道”系列是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历经寒暑跋涉后,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这是第三卷,讲述的是发生在深山夏牧场的故事。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
《寄语海狸》
恰如萨特本人所说,书信是他“直接的生活实录”,是他“生活的一种见证”。这些写给其终身伴侣西蒙娜·德·波伏瓦及几个好友的信,真实且不加掩饰地记述了作者当时的日常生活和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理智之年》
让·保尔·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战后风靡整个西方世界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他的最大优势是善于运用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形象化地阐释其学说,使存在主义哲学贴近了人们的生活。
《福柯的生死爱欲》
作者米勒本身的哲学功底深厚,这使得他能够摆脱很多传记“为人歌功颂德”的符号化叙事。这本书里关于福柯的形象塑造很少,基本线索就是按时间线索,围绕福柯各个时期的著作和思想变化来展开,中间交杂了一些关系,在更广层面上介绍了福柯和同时代人的一些渊源,以及当时的社会总流向。
《人性论》
这本书是十八世纪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怀疑论者休谟的重要哲学著作。他认为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对人性的研究应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本书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
喝茶是桑格格这两年的新爱好,一杯茶一本书过着悠闲日子。茶桌旁边摆着一摞书,从侧面看过去每本都贴着不同颜色的小纸条,“这些都是我正在看的书,我习惯做读书笔记。看一本书时,即便当时印象多深刻,不记下来还是会忘记”。
从《小时候》到新书《不留心,看不见》,四年时间桑格格一直在生活,甚至有意与写作拉开距离,每日起床后一日三餐,不见生人。“自己想安静,又不知道什么方式能安静”,这个时期她一直在跟自己的浮躁做搏斗。甚至从这几年出的书中也可以窥见她的斗争:“《小时候》这本书,内容决定形式,所以是一条条。但书红了之后,大家都认为一个作家需要有力度的作品。但我的故事,我的童年在《小时候》就已经写完了,不知道还能写什么。中间出了一本《黑花黄》,里面有散文、诗歌等等形式,我就是不断的尝试。”生活是源泉,只有接了地气儿,才有了《不留心,看不见》。静下来的桑格格,世界变大了,一朵花甚至都是一个宇宙:小时候一朵花就是好看,现在她能体会到它打开一刹那的姿势、颜色甚至自己的意义,它吐露出的香气能给桑格格很多欣喜。
在桑格格看来,这没有什么了不得,而是年龄给的礼物。出门买趟菜,和陌生人擦身而过时,只要对方是个有趣的人,桑格格也会记录他。在《不留心,看不见》中,有趣的人比比皆是:九大师、郁达夫。“我喜欢这样特质的人”。在新书里,豆豆,还有小黄猫,好几件事情都写过。就像人生一样,如果现在的经验不能够深入地理解它,那就好好记住。以后能够理解它的时候再去理解。“人这一辈子不可能穷尽太多的经验,得到什么你就去充分地珍惜它”。
桑格格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她有甜美安静的爱情,老公让她崇拜且学习着,还有两只小猫,平时读书写作逛淘宝。
对于物质,桑格格没什么渴求,有时候也为还不错的稿费动心,但一想要动用自己的“故事小金库”,就摆摆手觉得还是算了吧。最近她又迷上了陶艺,“自己做又能省钱,还能用上称手的茶具”,像孩子一样。
大家的书
唐诺
《尽头》
“这本书对于写作的人是莫大的鼓励,你觉得唐诺懂你。”
儒勒·列纳尔
《胡萝卜须》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自然记事,一个是胡萝卜须。他看世界像一个天使,甚至用一支笔就可以凝固夕阳。后面那部分是写他自己的童年,他小时候不受重视,内心有很多阴影,但却从来不回避。我看完之后很难受,也解答了困扰我很久的苦恼:如何接受阴暗面,坦诚且追问黑暗面。”
小安
“《等喝酒的人》
小安是我们成都的女诗人。她的文字很像外星球来客写的东西。从不讨好别人,但很多诗中的感情又是很细微的,看她的诗能够体会到心间的颤动。小时候觉得诗应该是情绪极端,起码是饱满的,但长大之后我发现诗意是很轻灵的东西。所以写诗的小安我特别喜欢。”
阿佐林
《塞万提斯的未婚妻》
“他影响了中国很多作家,比如卞之琳、唐弢、戴望舒等等。笔触有东方意义,喜欢安静地留下空白。比如写一个城市,先描写轮廓,然后以一个铁匠铺来点睛,寥寥几笔非常迷人。”
梅里美
《梅里美小说选》
“她的中短篇小说我是最喜欢的,在我心里远超过海明威等人。她一生才出了这么一本书,也就二十多个短篇。技巧利落、文字有力量。中短篇小说就是在有限的文字中,完成一个极限运动,梅里美充满了速度和力量。”
胡安· 拉蒙·希梅内斯
《小银和我》
“這是一本小甜点,书中描写了一只毛茸茸的小驴和‘我’环游世界的故事。小驴子温顺、可爱,这是一个充满童真的故事。”
我家书架
《羊道·深山夏牧场》
“羊道”系列是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历经寒暑跋涉后,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这是第三卷,讲述的是发生在深山夏牧场的故事。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
《寄语海狸》
恰如萨特本人所说,书信是他“直接的生活实录”,是他“生活的一种见证”。这些写给其终身伴侣西蒙娜·德·波伏瓦及几个好友的信,真实且不加掩饰地记述了作者当时的日常生活和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理智之年》
让·保尔·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战后风靡整个西方世界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他的最大优势是善于运用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形象化地阐释其学说,使存在主义哲学贴近了人们的生活。
《福柯的生死爱欲》
作者米勒本身的哲学功底深厚,这使得他能够摆脱很多传记“为人歌功颂德”的符号化叙事。这本书里关于福柯的形象塑造很少,基本线索就是按时间线索,围绕福柯各个时期的著作和思想变化来展开,中间交杂了一些关系,在更广层面上介绍了福柯和同时代人的一些渊源,以及当时的社会总流向。
《人性论》
这本书是十八世纪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怀疑论者休谟的重要哲学著作。他认为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对人性的研究应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本书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