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学改革,都应该考虑到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和择业的需要。只有多想想课改到底是谁的需要,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职业高中 改革需要
课程改革给职高语文教学带来了一阵春风、一片绿色,但是改革者应该反思:在“改”之前,是否搞清楚了最需要课改的是谁,课改到底为了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改来改去,也许还是在原地绕圈子,甚至与课改的真正目标背道而驰。因此,课改,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一、教材要改
职高生源的质量是无法与普高生源质量相比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字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高年级程度上。如果面对这样的学生,在其字还没认全,基本阅读能力还欠缺的前提下,强迫他们去分析寓意深远的文章、描述远离他们生活的人物,教学相长就会变成教学相克:学生越学越不想学,教师越教越没劲。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应是编者的首选。当然,职高的考试机制和职高的教学内容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大环境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小环境来达到改革的目的,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语文钾力,把职高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学校不妨编写校本教材,图文并茂,设计精美,内容侧重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的文章,精美时文、名人传记、专业前沿知识介绍、哲理故事、小小说、网络文学作品都可以人选。在学生愿意“看”教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训练其阅读能力;在学生愿意“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引导其领悟人生哲理与职业道德。
教材还应多选用些实用性的内容。职高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想毕业后尽快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和其就业有关的内容自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与其让学生搜肠刮肚地编一篇复杂记叙文,不如让其学会写收据、会议记录等;一与其让学生头晕目眩地背诵一篇文言文,不如让其轻松地上节语言交际训练课,学会“说话”。
二、教法要改
课改一再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课改示范课的学生活动也很丰富,师生间有问有答,合作愉快,但教师设计好问题牵着学生走的本质并没有变,只是形式换了一下而已。其实这其中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教师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到底是教师自认为重要的问题,还是学生自己想知道、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去解决自主产生的疑问,而非让学生解决老师设计好的疑问。
所以,新课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不应该是学生围着老师转。主题、中心、段落大意、写作技巧,这些纯粹技术上的分析,割断的是一个人的母语之间的血肉联系,致使语文课上得像尸体解剖课,这样怎么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呢?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引下主动地探索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源自于疑问”,只要学生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地被动接受和认同。
三、改教具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墓本功的试金石,这道理的确是颠扑不破的。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语言无不隽永有味,让学生如沐春风、乐然陶然。但是再悦耳的声音、再斐然的文采真的就能永远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让学生“百听不厌”吗?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就能打动李生,就能让学生进人情境;但现在的职高课堂是很难如此达到“永恒”的。如果我们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来,定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因为多媒体能将出色的声像效果展示给学生,容易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我们的经济状况:很多地区连老师的工资都难以兑现,连最起码的教学设备都难以备齐;还有很多学校可能并没有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教学设备的改善中,那怎样满足这样学校的学生的兴趣需要呢?不妨设想一下,可不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图书馆、博物馆,走进社区、走向野外,去充实自己的大脑,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直观体验,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呢?我曾经听说有两位老师合作上室外课的事。两位老师一个是物理老师,另一个是语文老师。
其实,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何尝没有想过带领学生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里,围坐在草地上去体会钱钟书《窗》里面屋子外面的春天太贱了”的含义?何尝不曾想过和学生们在月圆之夜一同品味古人咏月抒怀的不朽佳作?然而,种种限制使我的这些想法像火星一样很快地熄灭了。也许只有在大学校园里,河畔、路边、树下才可以成为读书学习的绝佳场所;只有在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才可以在草地学唱儿歌、在绿树下讲故事,而职业中学的学生却不能如此“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室内仍是上课最佳的场所,然而当学生们确实需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大胆地走出教室,走进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呢?
四、改考试制度
考核制度要尽量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传统考核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却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应建立一种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其既能尽量体现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只以试卷为准,要与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挂钩,结合学生本身的水平综合考虑。
“教育是古老的事业,语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魏书生语)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信息传播、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过程。如何做到传播有效信息,丰富课堂信息量,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提高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和教学效果,只靠教材上的“例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只有融进时代生活的源头活水才有生命力,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因此我认为要引进源头活水——时文报刊。人与文化是语文教育的两个维度。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生命的存在,缺乏陶冶性和情境性,教师要精心创造陶冶性和审美情境,发掘教材的内在美,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语文课上,教师要以文字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增长学生心中的智慧,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
课改是一种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需要,是学生创新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职业高中 改革需要
课程改革给职高语文教学带来了一阵春风、一片绿色,但是改革者应该反思:在“改”之前,是否搞清楚了最需要课改的是谁,课改到底为了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改来改去,也许还是在原地绕圈子,甚至与课改的真正目标背道而驰。因此,课改,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一、教材要改
职高生源的质量是无法与普高生源质量相比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字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高年级程度上。如果面对这样的学生,在其字还没认全,基本阅读能力还欠缺的前提下,强迫他们去分析寓意深远的文章、描述远离他们生活的人物,教学相长就会变成教学相克:学生越学越不想学,教师越教越没劲。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应是编者的首选。当然,职高的考试机制和职高的教学内容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大环境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小环境来达到改革的目的,真正做到发展学生的语文钾力,把职高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学校不妨编写校本教材,图文并茂,设计精美,内容侧重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的文章,精美时文、名人传记、专业前沿知识介绍、哲理故事、小小说、网络文学作品都可以人选。在学生愿意“看”教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训练其阅读能力;在学生愿意“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引导其领悟人生哲理与职业道德。
教材还应多选用些实用性的内容。职高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想毕业后尽快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和其就业有关的内容自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与其让学生搜肠刮肚地编一篇复杂记叙文,不如让其学会写收据、会议记录等;一与其让学生头晕目眩地背诵一篇文言文,不如让其轻松地上节语言交际训练课,学会“说话”。
二、教法要改
课改一再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课改示范课的学生活动也很丰富,师生间有问有答,合作愉快,但教师设计好问题牵着学生走的本质并没有变,只是形式换了一下而已。其实这其中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教师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到底是教师自认为重要的问题,还是学生自己想知道、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去解决自主产生的疑问,而非让学生解决老师设计好的疑问。
所以,新课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不应该是学生围着老师转。主题、中心、段落大意、写作技巧,这些纯粹技术上的分析,割断的是一个人的母语之间的血肉联系,致使语文课上得像尸体解剖课,这样怎么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呢?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引下主动地探索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源自于疑问”,只要学生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地被动接受和认同。
三、改教具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墓本功的试金石,这道理的确是颠扑不破的。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语言无不隽永有味,让学生如沐春风、乐然陶然。但是再悦耳的声音、再斐然的文采真的就能永远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让学生“百听不厌”吗?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就能打动李生,就能让学生进人情境;但现在的职高课堂是很难如此达到“永恒”的。如果我们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来,定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因为多媒体能将出色的声像效果展示给学生,容易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我们的经济状况:很多地区连老师的工资都难以兑现,连最起码的教学设备都难以备齐;还有很多学校可能并没有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教学设备的改善中,那怎样满足这样学校的学生的兴趣需要呢?不妨设想一下,可不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图书馆、博物馆,走进社区、走向野外,去充实自己的大脑,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直观体验,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呢?我曾经听说有两位老师合作上室外课的事。两位老师一个是物理老师,另一个是语文老师。
其实,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何尝没有想过带领学生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里,围坐在草地上去体会钱钟书《窗》里面屋子外面的春天太贱了”的含义?何尝不曾想过和学生们在月圆之夜一同品味古人咏月抒怀的不朽佳作?然而,种种限制使我的这些想法像火星一样很快地熄灭了。也许只有在大学校园里,河畔、路边、树下才可以成为读书学习的绝佳场所;只有在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才可以在草地学唱儿歌、在绿树下讲故事,而职业中学的学生却不能如此“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室内仍是上课最佳的场所,然而当学生们确实需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大胆地走出教室,走进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呢?
四、改考试制度
考核制度要尽量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传统考核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却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应建立一种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其既能尽量体现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只以试卷为准,要与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挂钩,结合学生本身的水平综合考虑。
“教育是古老的事业,语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魏书生语)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信息传播、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过程。如何做到传播有效信息,丰富课堂信息量,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提高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和教学效果,只靠教材上的“例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只有融进时代生活的源头活水才有生命力,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因此我认为要引进源头活水——时文报刊。人与文化是语文教育的两个维度。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生命的存在,缺乏陶冶性和情境性,教师要精心创造陶冶性和审美情境,发掘教材的内在美,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在语文课上,教师要以文字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增长学生心中的智慧,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
课改是一种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需要,是学生创新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