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孩子们接触网球运动,每对父母都有着自己的出发点。但对于能让青少年球员获益良多的比赛,父母和孩子几乎总是乐于加入。
“比赛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比赛是训练的核心环节。”
“比赛中得到的东西最容易巩固。”
这些都是几个资深青少年教练在昕到“比赛”这个主题之后,脱口而出的观点。上海超越网球俱乐部总经理赵小鸥对青少年比赛的价值做了详细的解读:“首先,比赛可以激发青少年球员对于网球的兴趣,基本上所有孩子每逢比赛都非常投入,哪怕请假也要参加。其次,比赛可以让孩子们感受网球运动竞技的一面,在对抗中寻找击球的灵感。再次,比赛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
让孩子们接触网球运动,每对父母都有着自己的出发点。但对于能让青少年球员获益良多的比赛,父母和孩子几乎总是乐于加入。“女儿开始练球那几年,我很支持她多参加比赛,但当时国内的青少年比赛还很少,我们的选择面很小。”张刚回忆道,他在女儿11岁时就培养其打网球,如今女儿已经成年,去年考上了重点大学。
张刚所表达是对过往的无奈,同时也是对现今青少年球员的羡慕。在中国网协、各地体育机构和民间力量的共同推动下,青少年比赛的数量和质量在过去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网联(ITF)青少年赛落户中国没多久,就扩张到了2011年16个分站赛的规模,其中还包括九月底到十月初在厦门和北京举行的两站高级别赛事;由中国网协和NIKE共同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网球排名赛更是来到了第8个年头,各个组别(U12、U14、U16、U18)今年会在全国16座城市展开将近30周的争夺;而像“李宁王子杯”、上海市青少年网球系列赛这样的域性比较强的赛事,规模和数目也在逐年壮大。
面对如雨后春笋般的青少年比赛,如何台理地选择赛事就成了一个急待探讨的问题。北京新悦海俱乐部的粱喻教练结合国际上的主流观点和自己多年来的经验,给出了这样一组参考数据:“6到8岁启蒙教学阶段,可适当进行一些有节制的小范围比赛;9到10岁基础训练阶段,每年约参加15场单打和30场双打比赛,应强调趣味性;11到12岁专项训练阶段,就可以交替参加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比赛了,每年约50场单打和30场双打;13到15岁专项提高阶段,每年约70场单打和35场双打;16到18岁的保持高水平阶段,每年约80~100场单打和40~50场双打。”同时梁喻教练指出了一个选择比赛的重要因素:“胜负比例对青少年球员的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13到18岁这个球员成才的决定性时期,胜负之比维持在2:1以上是比较理想的。”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较为数据化、理论化的概念,就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很多青少年球员一年当中根本无法完成相应数量的比赛,特别是那些需要兼顾网球和学业的孩子。“现在孩子的课业压力太太,想请一两天假都很难,更别提去外地比赛了。”这是很多网球父母共同的矛盾。一边是子女的学习成绩,一边是子女的网球发展,绝大多数父母都会选择前者,不少网球潜力巨大的青少年球员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比赛锻炼。
此般尴尬除了再次折射中国应试化教育的不合理之外,其实也反映了中国青少年网球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缺乏基层青少年比赛。放眼美国、西班牙、法国这些网球运动高度发达的国家,无不拥有上至国际赛、国家赛,下至地区赛、城市赛的青少年赛事。唯有这样的倒金字塔体系才可能为不同需求的青少年球员创造充足的比赛机会。上海超越网球俱乐部从去年开始在每个周末定期举行青少年积分赛,总经理赵小鸥将他们的比赛定义为“非官方赛”:“如今打网球的孩子越来越多,青少年比赛的数量也应当随之有所增加,既要有全国排名赛、上海青少年系列赛那样的官方赛,也要有我们这样的非官方赛。”
谈起办赛心得,赵小鸥觉得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赛事的规律性,二是合理的分组制度。超越的青少年积分赛现有的参赛规模并不算大,但赵小鸥一直强调,有一点比参赛人数重要得多,那就是赛事的规律性。“网球比赛要吸引选手来报名参加必须建立信誉,而只有规律性很强的比赛才可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分组制度这点则不用多说,由于生长发育和训练水平的关系,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青少年球员实力差距常常非常明显。
当然说到底,参加比赛最终还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球员的网球水平。如何通过比赛最有效地提升水平?套上一个在哪都能用的词汇就是得考虑参赛的“性价比”。保定超达网球学校的球员几年来在国内青少年比赛的成绩一直很突出,网校校长郑涛就表示:“我一直坚持选择有参赛价值的比赛。对手水平太高或太低、得不到锻炼的比赛都不参加。路途太远、比赛时间拉得太长、费用较高的比赛一般不参加。水平一般的队员不参加单淘汰的比赛。另外,我们校内的比赛很多,这可以满足队员的一部分需求。”北京新悦海俱乐部的的青少年队员不多,但整体水平不俗,球员们主要参加ITF青少年赛和全国青少年排名赛。在从赛事中取得收获这点上,梁喻教练始终奉行着一个原则:“在2到3周的比赛之后,我一定会安排2到3周的训练调整时间,这样既可以让青少年球员得到恢复,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解决比赛中发现的问题。”对此,超越俱乐部总经理赵小鸥也有自己的角度:“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以不论是什么水平的青少年球员,其教练一定要尽量做到关注小队员的每一场比赛,这样才能帮助青少年球员很好地通过比赛获得提高。”
“比赛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比赛是训练的核心环节。”
“比赛中得到的东西最容易巩固。”
这些都是几个资深青少年教练在昕到“比赛”这个主题之后,脱口而出的观点。上海超越网球俱乐部总经理赵小鸥对青少年比赛的价值做了详细的解读:“首先,比赛可以激发青少年球员对于网球的兴趣,基本上所有孩子每逢比赛都非常投入,哪怕请假也要参加。其次,比赛可以让孩子们感受网球运动竞技的一面,在对抗中寻找击球的灵感。再次,比赛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
让孩子们接触网球运动,每对父母都有着自己的出发点。但对于能让青少年球员获益良多的比赛,父母和孩子几乎总是乐于加入。“女儿开始练球那几年,我很支持她多参加比赛,但当时国内的青少年比赛还很少,我们的选择面很小。”张刚回忆道,他在女儿11岁时就培养其打网球,如今女儿已经成年,去年考上了重点大学。
张刚所表达是对过往的无奈,同时也是对现今青少年球员的羡慕。在中国网协、各地体育机构和民间力量的共同推动下,青少年比赛的数量和质量在过去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网联(ITF)青少年赛落户中国没多久,就扩张到了2011年16个分站赛的规模,其中还包括九月底到十月初在厦门和北京举行的两站高级别赛事;由中国网协和NIKE共同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网球排名赛更是来到了第8个年头,各个组别(U12、U14、U16、U18)今年会在全国16座城市展开将近30周的争夺;而像“李宁王子杯”、上海市青少年网球系列赛这样的域性比较强的赛事,规模和数目也在逐年壮大。
面对如雨后春笋般的青少年比赛,如何台理地选择赛事就成了一个急待探讨的问题。北京新悦海俱乐部的粱喻教练结合国际上的主流观点和自己多年来的经验,给出了这样一组参考数据:“6到8岁启蒙教学阶段,可适当进行一些有节制的小范围比赛;9到10岁基础训练阶段,每年约参加15场单打和30场双打比赛,应强调趣味性;11到12岁专项训练阶段,就可以交替参加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比赛了,每年约50场单打和30场双打;13到15岁专项提高阶段,每年约70场单打和35场双打;16到18岁的保持高水平阶段,每年约80~100场单打和40~50场双打。”同时梁喻教练指出了一个选择比赛的重要因素:“胜负比例对青少年球员的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13到18岁这个球员成才的决定性时期,胜负之比维持在2:1以上是比较理想的。”
不过以上这些都是较为数据化、理论化的概念,就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很多青少年球员一年当中根本无法完成相应数量的比赛,特别是那些需要兼顾网球和学业的孩子。“现在孩子的课业压力太太,想请一两天假都很难,更别提去外地比赛了。”这是很多网球父母共同的矛盾。一边是子女的学习成绩,一边是子女的网球发展,绝大多数父母都会选择前者,不少网球潜力巨大的青少年球员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比赛锻炼。
此般尴尬除了再次折射中国应试化教育的不合理之外,其实也反映了中国青少年网球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缺乏基层青少年比赛。放眼美国、西班牙、法国这些网球运动高度发达的国家,无不拥有上至国际赛、国家赛,下至地区赛、城市赛的青少年赛事。唯有这样的倒金字塔体系才可能为不同需求的青少年球员创造充足的比赛机会。上海超越网球俱乐部从去年开始在每个周末定期举行青少年积分赛,总经理赵小鸥将他们的比赛定义为“非官方赛”:“如今打网球的孩子越来越多,青少年比赛的数量也应当随之有所增加,既要有全国排名赛、上海青少年系列赛那样的官方赛,也要有我们这样的非官方赛。”
谈起办赛心得,赵小鸥觉得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赛事的规律性,二是合理的分组制度。超越的青少年积分赛现有的参赛规模并不算大,但赵小鸥一直强调,有一点比参赛人数重要得多,那就是赛事的规律性。“网球比赛要吸引选手来报名参加必须建立信誉,而只有规律性很强的比赛才可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分组制度这点则不用多说,由于生长发育和训练水平的关系,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青少年球员实力差距常常非常明显。
当然说到底,参加比赛最终还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球员的网球水平。如何通过比赛最有效地提升水平?套上一个在哪都能用的词汇就是得考虑参赛的“性价比”。保定超达网球学校的球员几年来在国内青少年比赛的成绩一直很突出,网校校长郑涛就表示:“我一直坚持选择有参赛价值的比赛。对手水平太高或太低、得不到锻炼的比赛都不参加。路途太远、比赛时间拉得太长、费用较高的比赛一般不参加。水平一般的队员不参加单淘汰的比赛。另外,我们校内的比赛很多,这可以满足队员的一部分需求。”北京新悦海俱乐部的的青少年队员不多,但整体水平不俗,球员们主要参加ITF青少年赛和全国青少年排名赛。在从赛事中取得收获这点上,梁喻教练始终奉行着一个原则:“在2到3周的比赛之后,我一定会安排2到3周的训练调整时间,这样既可以让青少年球员得到恢复,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解决比赛中发现的问题。”对此,超越俱乐部总经理赵小鸥也有自己的角度:“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以不论是什么水平的青少年球员,其教练一定要尽量做到关注小队员的每一场比赛,这样才能帮助青少年球员很好地通过比赛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