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聪明人会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种下成功的“可能性”,种得多了,收获的概率也就大了。要我说,那些偏执的家伙,为成功,种下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在每件事上,他们都用高水准要求自己。当高水准成为一种惯性,在人生之战场上,他们便有了无往而不摧的“武器”。
上榜人物:乔布斯
身 份: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
偏执锐句:“不要让他人的意见的噪音淹没你的内心。永远要有勇气去跟随你的心与直觉。”
人物解读:追溯苹果的革命性产品,我们可以看到,由乔布斯带领苹果研发的Macintosh、改变人们欣赏音乐方式的iPod、挑战传统手机的iPhone、重新定义的个人电脑iPad,这些都取决于乔布斯总能设计出人们想要的产品。
在乔布斯看来,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甚至认为,用户的需求是需要引导的,而苹果公司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用户的需求,用户只有在得到完美体验之后,才会从内心信任苹果。
“我们不会去预测别人的反应。我们专注于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并呈现给大家。”苹果公司主管工业设计的高级副总裁乔纳森·伊夫曾经如此表示。而事实上,乔布斯正是把这种自信的创新力植入了苹果的所有产品中。
以iPod为例,该款产品是第一个把互联网上的内容放在硬盘上的,通过这种内容和硬件的整合风靡全球。在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的陈天桥看来,iPod并不具备任何技术上的创新,就是一块硬盘、一个音乐下载的插件和一个完美的外观的结合,事实上,生产这样的播放器的技术壁垒也早已被突破,中国的绝大多数的代工厂商都可以生产这样的播放器。可陈天桥又表示,乔布斯所做的整合给人们一种从未体验过的、便捷的音乐获取方式,而随后苹果推出的iPhone、iPad也都延续了这种模式。
除了产品的创新,乔布斯对于产品的要求也同样苛刻。如果你没有关注iPhone4的制造工艺,你一定不会知道,乔布斯对于产品细节的追求绝对可以称得上偏执。
“外部的主要零件的合缝间距不能大于0.1毫米,这是为了避免这种‘三明治设计’夹到人的毛发──测试时用 iPhone4 在人的面颊上反复滑动,看是否会夹走毛发;自iPhone3以来开始使用螺丝,为了确保其美观,螺丝表面一圈一圈的纹路之间必须等距……”正因为有这么多细腻的关照,iPhone4 才真的做到了高端。
上榜理由:虽然注重产品细节,但是乔布斯却“吝啬”到从来不把时间消磨在取悦消费者的喜好上,苹果的产品也从来不会为了用户的需求而作出任何的妥协甚至是改变。“不管怎样,这就是我的做事方法,也是苹果产品与众不同的原因所在。”乔布斯一直没有丝毫妥协的意思。
没有办法,在乔布斯面前,那些无法理解他的专业人士就像小丑。看着那些把彩色苹果当作最酷文身、每天浸润在苹果世界里的“果粉”,你不得不承认,乔布斯就是你我想象中那个令万人痴迷的“教主”。
上榜人物:王家卫
身 份:香港著名导演
偏执锐句:“也许没人欣赏这些,我喜欢就好!”
人物解读:《一代宗师》早已上映。当初,在看電影之前,我知道这部电影拍了整整八个年头。本来三年前就可杀青,可就在杀青庆祝的饭桌上,王家卫说:“不如,我们再重新来一遍吧。”对王家卫的偏执早有耳闻,这回他用八年的时间让我们去等一部电影。在这个电影快消品的时代,在电影市场如此混乱的现在,有一个导演愿意用八年的时间去打造一部精品,这不是对电影的尊重吗?不是对消费者的尊重吗?想想这中间得烧多少钱,都能给我莫大的感动。要知道,八年的时间,《画皮》都拍第二部了,《亮剑》都翻新了,四大名著都翻拍一遍了,古龙、金庸也都不知道翻拍了多少轮了,而偏执狂王家卫就给了我们一部电影。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的偏执狂才有资格去谈论成功。
上榜理由:“没有过去,不谈未来,唯有现在才是渴求的起点,一直到这一分钟结束为止。”只有借着这种对“此时、此刻”追求完美的偏执信仰,我们才能明白王家卫导演片中人物们种种爱恨极端的行为。
上榜人物:科比
身 份: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
偏执锐句:“无论谁想要打倒我,我坚信你会在我崩溃之前崩溃!”
人物解读:科比到底偏执到什么程度?我曾听过一个江湖段子:当科比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他就拉着爸爸乔·布莱恩特的队友布莱恩·肖比试定点投篮。小科比哪是职业球员的对手,屡屡哭着鼻子败下阵来。不过这可害惨了肖,因为小科比极其偏执,非要获胜一次才能罢手。肖后来回忆说,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故意输给小家伙。
另有一个段子与此类似。1989年,科比只有11岁。有一天,科比缠着肖不放,非要和他单挑。那时候肖已经参加了NBA选秀,架不住小科比撒娇发嗲,同意比试一下。结果小科比赢了。令肖哭笑不得的是,小科比从此不管见了谁都会以此炫耀。“一个11岁的孩子而已,我根本就没当回事,”肖回忆道,“不过,他真是认真得无法想象。而且,不管和谁比赛,他总是觉得自己能赢。”
关于科比,类似的故事你是不是听过很多?和小女儿玩牌都会耍赖;和费舍尔比试投篮,自己投丢后一巴掌把人家的篮球扇飞;公开大骂自己的老板是傻瓜;球队战绩不好点名要求换掉队友……他永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哪怕活到80岁也能赢球。如果不是这样,他早在“科黑”们的谩骂声中消失了。
上榜理由:对于NBA来说,2012—2013赛季,是个告别的季节。一拨又一拨球员带着落寞离去。有人会说“下个赛季再见”,有人则说“永不再见”。科比·布莱恩特的告别来得有点儿早,而且是以0∶4被横扫这种猝不及防的方式。“科黑”们心花怒放,诅咒这个讨厌的家伙从此一蹶不振;“科蜜”们尽管憋屈沮丧,却100%地坚信:下个赛季他一定还会杀回来。嘿,“科黑”们,对不起,或许这次错的还是你们,因为科比是NBA头号胜利偏执狂。“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科比这样的偏执狂不允许失败,遑论这样的失败。
上榜人物:乔布斯
身 份: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
偏执锐句:“不要让他人的意见的噪音淹没你的内心。永远要有勇气去跟随你的心与直觉。”
人物解读:追溯苹果的革命性产品,我们可以看到,由乔布斯带领苹果研发的Macintosh、改变人们欣赏音乐方式的iPod、挑战传统手机的iPhone、重新定义的个人电脑iPad,这些都取决于乔布斯总能设计出人们想要的产品。
在乔布斯看来,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甚至认为,用户的需求是需要引导的,而苹果公司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用户的需求,用户只有在得到完美体验之后,才会从内心信任苹果。
“我们不会去预测别人的反应。我们专注于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并呈现给大家。”苹果公司主管工业设计的高级副总裁乔纳森·伊夫曾经如此表示。而事实上,乔布斯正是把这种自信的创新力植入了苹果的所有产品中。
以iPod为例,该款产品是第一个把互联网上的内容放在硬盘上的,通过这种内容和硬件的整合风靡全球。在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的陈天桥看来,iPod并不具备任何技术上的创新,就是一块硬盘、一个音乐下载的插件和一个完美的外观的结合,事实上,生产这样的播放器的技术壁垒也早已被突破,中国的绝大多数的代工厂商都可以生产这样的播放器。可陈天桥又表示,乔布斯所做的整合给人们一种从未体验过的、便捷的音乐获取方式,而随后苹果推出的iPhone、iPad也都延续了这种模式。
除了产品的创新,乔布斯对于产品的要求也同样苛刻。如果你没有关注iPhone4的制造工艺,你一定不会知道,乔布斯对于产品细节的追求绝对可以称得上偏执。
“外部的主要零件的合缝间距不能大于0.1毫米,这是为了避免这种‘三明治设计’夹到人的毛发──测试时用 iPhone4 在人的面颊上反复滑动,看是否会夹走毛发;自iPhone3以来开始使用螺丝,为了确保其美观,螺丝表面一圈一圈的纹路之间必须等距……”正因为有这么多细腻的关照,iPhone4 才真的做到了高端。
上榜理由:虽然注重产品细节,但是乔布斯却“吝啬”到从来不把时间消磨在取悦消费者的喜好上,苹果的产品也从来不会为了用户的需求而作出任何的妥协甚至是改变。“不管怎样,这就是我的做事方法,也是苹果产品与众不同的原因所在。”乔布斯一直没有丝毫妥协的意思。
没有办法,在乔布斯面前,那些无法理解他的专业人士就像小丑。看着那些把彩色苹果当作最酷文身、每天浸润在苹果世界里的“果粉”,你不得不承认,乔布斯就是你我想象中那个令万人痴迷的“教主”。
上榜人物:王家卫
身 份:香港著名导演
偏执锐句:“也许没人欣赏这些,我喜欢就好!”
人物解读:《一代宗师》早已上映。当初,在看電影之前,我知道这部电影拍了整整八个年头。本来三年前就可杀青,可就在杀青庆祝的饭桌上,王家卫说:“不如,我们再重新来一遍吧。”对王家卫的偏执早有耳闻,这回他用八年的时间让我们去等一部电影。在这个电影快消品的时代,在电影市场如此混乱的现在,有一个导演愿意用八年的时间去打造一部精品,这不是对电影的尊重吗?不是对消费者的尊重吗?想想这中间得烧多少钱,都能给我莫大的感动。要知道,八年的时间,《画皮》都拍第二部了,《亮剑》都翻新了,四大名著都翻拍一遍了,古龙、金庸也都不知道翻拍了多少轮了,而偏执狂王家卫就给了我们一部电影。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的偏执狂才有资格去谈论成功。
上榜理由:“没有过去,不谈未来,唯有现在才是渴求的起点,一直到这一分钟结束为止。”只有借着这种对“此时、此刻”追求完美的偏执信仰,我们才能明白王家卫导演片中人物们种种爱恨极端的行为。
上榜人物:科比
身 份: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
偏执锐句:“无论谁想要打倒我,我坚信你会在我崩溃之前崩溃!”
人物解读:科比到底偏执到什么程度?我曾听过一个江湖段子:当科比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他就拉着爸爸乔·布莱恩特的队友布莱恩·肖比试定点投篮。小科比哪是职业球员的对手,屡屡哭着鼻子败下阵来。不过这可害惨了肖,因为小科比极其偏执,非要获胜一次才能罢手。肖后来回忆说,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故意输给小家伙。
另有一个段子与此类似。1989年,科比只有11岁。有一天,科比缠着肖不放,非要和他单挑。那时候肖已经参加了NBA选秀,架不住小科比撒娇发嗲,同意比试一下。结果小科比赢了。令肖哭笑不得的是,小科比从此不管见了谁都会以此炫耀。“一个11岁的孩子而已,我根本就没当回事,”肖回忆道,“不过,他真是认真得无法想象。而且,不管和谁比赛,他总是觉得自己能赢。”
关于科比,类似的故事你是不是听过很多?和小女儿玩牌都会耍赖;和费舍尔比试投篮,自己投丢后一巴掌把人家的篮球扇飞;公开大骂自己的老板是傻瓜;球队战绩不好点名要求换掉队友……他永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哪怕活到80岁也能赢球。如果不是这样,他早在“科黑”们的谩骂声中消失了。
上榜理由:对于NBA来说,2012—2013赛季,是个告别的季节。一拨又一拨球员带着落寞离去。有人会说“下个赛季再见”,有人则说“永不再见”。科比·布莱恩特的告别来得有点儿早,而且是以0∶4被横扫这种猝不及防的方式。“科黑”们心花怒放,诅咒这个讨厌的家伙从此一蹶不振;“科蜜”们尽管憋屈沮丧,却100%地坚信:下个赛季他一定还会杀回来。嘿,“科黑”们,对不起,或许这次错的还是你们,因为科比是NBA头号胜利偏执狂。“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科比这样的偏执狂不允许失败,遑论这样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