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体育运动中挫折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意义,阐述了体育运动中挫折教育的影响和具体的实践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体育运动;挫折;心理健康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这种挫折可能来自于学习,也可能来自于和同学之间的交往。有些学生面对挫折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志和能力予以克服,但是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积累焦虑、颓废的情绪,进而会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安、惧怕、压抑和烦躁的心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已经接近30%,并且这个比率还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如何提升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成为学校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运动中挫折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意义
当前,针对体育运动的研究集中在了运动技能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上,而在学校体育方面的专项研究比较少。作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和形式,体育课程如何发挥自身强身健体、提升抗压抗挫能力值得教师深思。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之中发觉,运用体育运动和体育游戏往往能够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教师通过耐心的指导和正确的引领,往往能够找到相对有效、相对显著的教学方法。
近代教育学家徐一冰先生曾经说过: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强健学生体魄、健康学子精神。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势必占据至关重要位置。体育教学本身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身心健康发展包括了抗压抗挫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心理建设能力的提升。在社会逐渐进步、科技逐步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优越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离艰苦的生活环境愈来愈远,很多学生因为从小受到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溺爱,极其缺乏自制力和意志力,遇到一点挫折就难以适应。体育运动教学可以在加强学生心理建设的同时,提升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提升学生抗压抗挫能力的過程中,兴趣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好奇之心,有了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性竞争的竞赛环境,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其在教师的谆谆善诱之下产生较强的心理素养。体育活动能够对一个人的心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和影响强度却是存在差别。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平衡效益,能够产生情绪改善的作用,同时年龄在体育活动中对心境变化的影响程度有决定性作用。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之后,心境在大体上都趋于积极转变,但是心境变化并非一成不变,和参与体育活动之中的外在刺激、个体认知直接的关系,比如在锻炼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等等。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会中去了解学生情况,以真挚的热情感染学生,用诚恳的态度去尊重、爱护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激发学生去全面思考和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分析在体育运动中的有利因素和掌握动作的潜力,改善学生心理水平,提升其快乐感和安静感。如果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遭遇到挫折和失败,那么教师则要积极地鼓励其去思考失败的原因,用平和的语气帮助其梳理问题关键所在,培养其在面对挫折时正确的态度、正确的心理,使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游刃有余地对待。
二、体育运动中的挫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分析
第一,可以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积极的心理素质。实践表明,一个人能否从挫折之中恢复信心、是否会被挫折打败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接受较大的挫折并在这个过程中坚定自身的信念、保持对自我客观的人事,并能够接下来进入更加激烈的竞争之中去,将会是锤炼人们自身修养、磨炼一个人境界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一个人较好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挫折环境和障碍,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磨炼自身心境,使得学生在克服各项障碍和困难的过程中积累形成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意志类型来设置一些新颖、活泼、具备冒险性质的练习,进而培养学生控制自我的能力;或者可以在学生疲劳的情况下设置新的任务,进而提升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素质。
第二,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个性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引导其继续坚持下去,使其形成咬紧牙关、决不放松的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将形成失败了不气馁、受挫了不妥协的精神意志。教师在课堂可以在课堂分组之中设置少打多、弱打强的组合,培养学生勇敢去向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挑战的勇气,素质练习的过程将转变为学生坚忍不拔品质培养的过程,学生在身体受益之后将会在思想上得到逐步升华。
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是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竞争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体育运动具有极强的竞争性和互动性,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了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并使其在竞争中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比赛之中,运动员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动作或者需要在团队之中完成自己的职责,失责则意味着团队的失败。集体性项目不仅仅需要同伴之间的配合,还需要自身能力的加强,否则将会被团队淘汰和摒弃。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争取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他们的竞争意识将会逐渐提升。
第四,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竞争和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代社会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科之间是交叉渗透的关系,整体合作将成为主流,单一学科的割裂教学显然已经落后时代要求。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未来社会单纯依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将不可能提升个人竞争力。体育运动中的球类教学等都是集体项目,每个学生想要获得比赛的胜利,就需要构建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还要在挫折教育中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使其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孙文斌.重视挫折教育,增进心理健康[J].中国高教研究,1999(4):43.
[2] 周志雄.对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0(4):56.
[3] 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71-75.
[4] 张骞,张大均.加强学校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70.
[5] 刘国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5(6):110.
关键词:体育运动;挫折;心理健康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这种挫折可能来自于学习,也可能来自于和同学之间的交往。有些学生面对挫折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志和能力予以克服,但是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积累焦虑、颓废的情绪,进而会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安、惧怕、压抑和烦躁的心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已经接近30%,并且这个比率还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如何提升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成为学校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运动中挫折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意义
当前,针对体育运动的研究集中在了运动技能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上,而在学校体育方面的专项研究比较少。作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和形式,体育课程如何发挥自身强身健体、提升抗压抗挫能力值得教师深思。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之中发觉,运用体育运动和体育游戏往往能够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教师通过耐心的指导和正确的引领,往往能够找到相对有效、相对显著的教学方法。
近代教育学家徐一冰先生曾经说过: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强健学生体魄、健康学子精神。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势必占据至关重要位置。体育教学本身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身心健康发展包括了抗压抗挫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心理建设能力的提升。在社会逐渐进步、科技逐步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优越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离艰苦的生活环境愈来愈远,很多学生因为从小受到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溺爱,极其缺乏自制力和意志力,遇到一点挫折就难以适应。体育运动教学可以在加强学生心理建设的同时,提升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提升学生抗压抗挫能力的過程中,兴趣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好奇之心,有了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性竞争的竞赛环境,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其在教师的谆谆善诱之下产生较强的心理素养。体育活动能够对一个人的心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和影响强度却是存在差别。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平衡效益,能够产生情绪改善的作用,同时年龄在体育活动中对心境变化的影响程度有决定性作用。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之后,心境在大体上都趋于积极转变,但是心境变化并非一成不变,和参与体育活动之中的外在刺激、个体认知直接的关系,比如在锻炼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等等。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会中去了解学生情况,以真挚的热情感染学生,用诚恳的态度去尊重、爱护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激发学生去全面思考和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分析在体育运动中的有利因素和掌握动作的潜力,改善学生心理水平,提升其快乐感和安静感。如果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遭遇到挫折和失败,那么教师则要积极地鼓励其去思考失败的原因,用平和的语气帮助其梳理问题关键所在,培养其在面对挫折时正确的态度、正确的心理,使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游刃有余地对待。
二、体育运动中的挫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分析
第一,可以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积极的心理素质。实践表明,一个人能否从挫折之中恢复信心、是否会被挫折打败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接受较大的挫折并在这个过程中坚定自身的信念、保持对自我客观的人事,并能够接下来进入更加激烈的竞争之中去,将会是锤炼人们自身修养、磨炼一个人境界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一个人较好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挫折环境和障碍,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磨炼自身心境,使得学生在克服各项障碍和困难的过程中积累形成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意志类型来设置一些新颖、活泼、具备冒险性质的练习,进而培养学生控制自我的能力;或者可以在学生疲劳的情况下设置新的任务,进而提升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素质。
第二,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个性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引导其继续坚持下去,使其形成咬紧牙关、决不放松的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将形成失败了不气馁、受挫了不妥协的精神意志。教师在课堂可以在课堂分组之中设置少打多、弱打强的组合,培养学生勇敢去向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挑战的勇气,素质练习的过程将转变为学生坚忍不拔品质培养的过程,学生在身体受益之后将会在思想上得到逐步升华。
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是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竞争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体育运动具有极强的竞争性和互动性,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了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并使其在竞争中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比赛之中,运动员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动作或者需要在团队之中完成自己的职责,失责则意味着团队的失败。集体性项目不仅仅需要同伴之间的配合,还需要自身能力的加强,否则将会被团队淘汰和摒弃。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争取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他们的竞争意识将会逐渐提升。
第四,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竞争和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代社会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科之间是交叉渗透的关系,整体合作将成为主流,单一学科的割裂教学显然已经落后时代要求。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未来社会单纯依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将不可能提升个人竞争力。体育运动中的球类教学等都是集体项目,每个学生想要获得比赛的胜利,就需要构建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还要在挫折教育中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使其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孙文斌.重视挫折教育,增进心理健康[J].中国高教研究,1999(4):43.
[2] 周志雄.对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0(4):56.
[3] 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71-75.
[4] 张骞,张大均.加强学校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70.
[5] 刘国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5(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