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2.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3)
概述
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和創新优势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地方政府制定本地产业发展政策时,越来越多地呈现出集群导向。关于集群的形成机制来讲,西方国家如荷兰、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产业集群多是由于外部经济和集聚因素的作用而由市场自发形成的,政府给与因势利导的农业政策;我国的产业集群是由政策驱动特别是产业政策引导结合外部市场力量调节形成的。
农业产业集群是目前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新的历史阶段,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提高农业竞争力,改善农村经济,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设施农业由于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整合土地、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按照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求的最佳环境,进行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在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上有着传统设施农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由设施农业带来的生产、包装物流、物资供给等一系列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的雏形。
确切来讲,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是在接近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的区域范围内,同处或相关于设施农业产业领域的大量涉农物资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与基地相对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群体。主要涵盖设施生产、产品包装物流销售和农资交易三大板块。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各自优势,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高度集聚的集合,共同实现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大大提升经济效益。
国内外发展及趋势
从世界设施农业发展趋势来看,设施园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均呈现出产业集群化发展、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不断增加、单个劳动力效率不断提高的趋势。高端设施农业集群化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土地利用率、劳动效率提高的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设施集群化促进水肥资源综合利用、二氧化碳(热电联产副产物)用于农业、全程监控品质、现代农业服务业等诸多环节,产生出新的增长点。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带来种业、种苗、资材、生物、农用工业等产业集散地,对当地经济提供很强的引领作用,且带动大批农用工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国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且设施农业主要集中于设施园艺作物产业,尤其是花卉和蔬菜产业,如荷兰设施园艺(蔬菜、花卉)产业群、以色列设施园艺(花卉、果树、蔬菜)产业群等。从设施园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来看,已经形成设施生产为基础,从开发研究、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物流管理的高效完整产业链网络。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的种子、种苗、设施农资、智能设备、采后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聚集发展。
荷兰设施园艺产业集群特点
◎ 生产高度集约化
高成本的投入,高技术的生产,高效益的收入是荷兰设施农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玻璃温室。有世界闻名的5大温室制造公司,在计算机智能化、温室环境调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配套温室设施出口额占世界贸易80%。
荷兰设施农业面积约为1.1万hm2,国土占比4%;为了节省耕地,荷兰大力推行温室农业,利用温室进行农业工厂化生产,温室类型为连栋玻璃温室,世界占比25%,该国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大部分农产品采用温室栽培[1]。用无土栽培方法,室内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用水、病虫害防治等都用计算机监控,作物产量很高,且商品率可以达到90%;年产值约12亿美元,占农业总产值35%。
◎ 种苗、农资及物流产业强劲
荷兰的农民们只管精心种植,种植之外的加工、采购、财政、购销等繁琐的农业服务由区域合作组织承担,从而使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荷兰境内就有130个专门公司。由于种苗对产品产量、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温室种植者一般不自己播种育苗,而是购买秧苗。种苗公司在育苗设备、种质资源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尤其是在脱毒种苗、快速繁育方面,能为种植者提供健壮无病的秧苗和种子。一般种苗需经检验才可销售,检验是通过荷兰蔬菜花卉种子检测服务中心(NAK-G)控制的。荷兰是世界4大种子出口国之一,有4900个品种,1200 hm2 的生产面积,种苗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大型温室制造公司是温室产业发展的促进者。荷兰有5个大型温室制造公司,它们在温室结构、计算机控制、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产品的分级、包装、内外运输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温室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占世界温室市场的80 %。
物流发达。蔬菜销售通过拍卖中心完成。种植者不是单独面对市场,而是组成一个强大的联合体,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在拍卖市场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购买商。快捷的运输分配系统和完善的质量检测机构,保证产品产量并能迅速运输到消费地。
以色列设施农业产业
以色列可耕地较少、土地贫瘠、水资源奇缺,采取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技术路线,重点发展高投入、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集约型农业。以色列国土面积2.2万km2,只有2个天津市大,其中2/3是沙漠。可是,以色列却在沙漠上创造出了震惊全球的农业奇迹——果蔬占据欧洲市场40%以上,农业生产效率高达日本的50倍,1个以色列农民可养活113人(1个中国农民只能养活4人)。
农业知识化、工业化、市场化是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理念,设施农业面积为5000 hm2,种植的水果、蔬菜和花卉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大量出口欧洲各国,享有“冬季欧洲厨房”的美称。2007年农业总产值近6亿美元,其中鲜活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额近2亿美元,产品主要为反季节农产品。
◎ 集约化生产
以色列传统农业合作组织有两种,一种是自称为共产主义的吉布兹(Kib-butz),另一种是自称为社会主义的莫沙夫(Mashav)。全国约有吉布兹270个,莫沙夫400多个。政府与它们的关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补贴政策。吉布兹和莫沙夫所购买的农业设备,政府给予40%的补贴,农业用水价格低于工业用水的80%;二是土地使用权[3]。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吉布兹和莫沙夫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三是吉布兹和莫沙夫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要向国家纳税。 以色列在沙漠中建立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由温室大棚、滴灌系统和电脑控制等现代化栽培技术组成的农业温室[4]。用智能化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可节能、节水、节肥、节省农药、提高作物抗病性,提高了單产水平和产品商品率。
◎ 专业化市场调动资源配置
以色列的节水灌溉产品、种子、叶面肥、农膜、遮阳网等农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在全球有目共睹。世界最大的滴灌设备生产厂家——耐特费姆公司就在以色列。以色列每年要向全世界出口价值3000万美元的种子,在欧洲40%的温室中种植的西红柿使用以色列开发生产的种子。
国内发展情况
与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相比,我国农业产业集群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我国的许多地方也出现了农业产业集群现象,如河北清河羊绒集群的羊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云南斗南的花卉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3,山东金乡的大蒜占到了全国产量的1/4和出口额的70%、广东竹器编织产业集群2005年出口创汇3亿美元,带动农户10万多户20多万人就业,有效地解决了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等。从这些实践中可以看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以市场和资源优势为基础进行农业的专业化区域分工,而且能够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网络。
我国最典型的设施农业产业集群
我国最典型的设施农业产业集群莫过于山东寿光。寿光市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以合作经济组织型为基础,建立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组织监管、市场引导、企业发展推动力,包含多个分支合作社的混合型合作经济组织模式。该模式的具体结构为“政府 农户 企业 市场 学校 技术服务部门”。各构成部分的功能具体如下:
政府: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对设施农业产业的运行工作进行政策指导、行为监管以及行业协调等,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交通环境和市场环境等。
农户:包括个体种植户、养殖户,是合作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根据合作组织的年度或季节计划进行种植或养殖,完成生产任务。农户采取自愿的原则,或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组织,或以合同的方式加入合作组织。
企业:包括龙头企业、营销企业、农资企业、运输企业、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的主要作用是为生产提供信息、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回收产品等。营销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营销。农资企业主要负责生产所需物资的采集和供应。加工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深加工增值。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产品和物资的运输。各类企业采取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组织,并完成各自的任务。
市场:包括各类批发市场、农资和农机供应市场等,主要承担农产品销售、农资和农机供应等任务。
学校:包括当地的相关本科和职业院校,主要为当地的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新技术支持等。学校可以通过技术和人才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组织。
技术服务部门:包括各地的示范园、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负责向农户宣传推广普及种养殖技术。技术服务部门以技术服务合同方式加入合作组织[5]。
不同设施类型集群优劣势对比见表1。
寿光模式设施农业现有问题及现代设施农业集聚群的必要性
寿光模式设施农业现有问题在于,设施结构类型多样,不利于统一化管理;整个寿光市的设施农业水平还不高。目前,寿光市的农业生产设施可分为塑料拱棚、一般塑膜温室、冬暖式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四种类型。由于使用的农业设施种类之间在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制定统一的生产使用标准,且大多结构落后,生产效果不佳。生产模式主要为一家一户式,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技术掌握主要靠自己琢磨、观摩学习、材料学习等,农户间的生产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还不够高。主要表现为病虫发生较为严重、食品安全难以保障、肥水种类与用量差异较大、环境控制技术与手段差异明显、商品生产率以及生产效益差距较大等。
以设施蔬菜产业集聚群为例,对寿光模式的蔬菜产业集聚群进行优化升级,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迫在眉睫。其一,生产优质净菜,为市民提供绿色优质果菜产品为根本;其二,建立行业标准,采后包装物流交易中心,承担附近大中城市的果菜安全监测追踪和果菜物流中枢枢纽功能;其三,汇聚高新技术涉农企业,带动涉农物资、设施设备等相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成为现代设施农业涉农物资、设备集散中心。
政府的角色定位
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必须切实把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技术进步、实现生态健康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加强科学规划引导,优化产业集聚环境,突出优势和特色,提高转化协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因此,政府必须处理好产业集群与主导产业的关系、产业集群与城镇建设的关系、产业集群与国内外市场定位的关系、产业集群与回乡创业的关系等。
政府在消除产业集群外部负效应、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法律、项目、财税等手段,促进金融支持和投资,加大对基础设施、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和信息服务的投入,鼓励企业间建立学习交流机制,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产业环境。
集群内存在7种作用动力:人力资本累积、非正式交流、企业相互依赖、企业相互合作、当地资本市场、公众舆论和当地政策。一个事件发生发展的动力是综合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是如此。它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产物,是可以对地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承继、对特定自然和区位社会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对吸引外部资金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型产业基地引导开发等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整体而论,农业产业集群有助于把我国农业“小而散、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引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将成为提高农业区域竞争力、形成区域农业品牌的有效手段,增强农业发展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依据我国农业发展近况,构建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需要借助大中城市圈的区位市场优势,融合国内外的顶级专家和行业精英,汇聚全球设施农业顶端高新技术和设施设备,汇集国际高新技术涉农企业。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将带动涉农物资、设施设备等相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全国性设施农业涉农物资设备集散中心,中国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硅谷。
参考文献
[1] 倪景涛,李建军.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
启示[J].学术论坛,2005(10):74-77.
[2] 温祥珍.从国外设施园艺状况看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J].中国
蔬菜,1999(4):1-5.
[3] 詹嘉放,宋治文,李凤菊,等.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设施农
业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97-101.
[4] 边哲.以色列有机番茄的温室生产[J].新农村,2005(12):23.
[5] 杨晓东.寿光市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2013.
[6] 张鹏程,刘从九.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
学报,2010,24(4):16-18.
[7] 李春海,张文,彭牧青.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
织创新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1,(3):49-58.
[8] 张正河,赵长军,杨荔荔.中国产业集群问题与对策[J].农业
经济与管理,2010(2):92-100.
作者简介:郭玲娟(1984-),女,河南浚县人,农艺师,硕士研究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设施栽培。
概述
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和創新优势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地方政府制定本地产业发展政策时,越来越多地呈现出集群导向。关于集群的形成机制来讲,西方国家如荷兰、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产业集群多是由于外部经济和集聚因素的作用而由市场自发形成的,政府给与因势利导的农业政策;我国的产业集群是由政策驱动特别是产业政策引导结合外部市场力量调节形成的。
农业产业集群是目前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新的历史阶段,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提高农业竞争力,改善农村经济,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设施农业由于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整合土地、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按照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求的最佳环境,进行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在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上有着传统设施农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由设施农业带来的生产、包装物流、物资供给等一系列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的雏形。
确切来讲,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是在接近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的区域范围内,同处或相关于设施农业产业领域的大量涉农物资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与基地相对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群体。主要涵盖设施生产、产品包装物流销售和农资交易三大板块。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各自优势,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高度集聚的集合,共同实现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大大提升经济效益。
国内外发展及趋势
从世界设施农业发展趋势来看,设施园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均呈现出产业集群化发展、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不断增加、单个劳动力效率不断提高的趋势。高端设施农业集群化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土地利用率、劳动效率提高的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设施集群化促进水肥资源综合利用、二氧化碳(热电联产副产物)用于农业、全程监控品质、现代农业服务业等诸多环节,产生出新的增长点。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带来种业、种苗、资材、生物、农用工业等产业集散地,对当地经济提供很强的引领作用,且带动大批农用工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国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且设施农业主要集中于设施园艺作物产业,尤其是花卉和蔬菜产业,如荷兰设施园艺(蔬菜、花卉)产业群、以色列设施园艺(花卉、果树、蔬菜)产业群等。从设施园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来看,已经形成设施生产为基础,从开发研究、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物流管理的高效完整产业链网络。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的种子、种苗、设施农资、智能设备、采后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聚集发展。
荷兰设施园艺产业集群特点
◎ 生产高度集约化
高成本的投入,高技术的生产,高效益的收入是荷兰设施农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玻璃温室。有世界闻名的5大温室制造公司,在计算机智能化、温室环境调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配套温室设施出口额占世界贸易80%。
荷兰设施农业面积约为1.1万hm2,国土占比4%;为了节省耕地,荷兰大力推行温室农业,利用温室进行农业工厂化生产,温室类型为连栋玻璃温室,世界占比25%,该国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大部分农产品采用温室栽培[1]。用无土栽培方法,室内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用水、病虫害防治等都用计算机监控,作物产量很高,且商品率可以达到90%;年产值约12亿美元,占农业总产值35%。
◎ 种苗、农资及物流产业强劲
荷兰的农民们只管精心种植,种植之外的加工、采购、财政、购销等繁琐的农业服务由区域合作组织承担,从而使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荷兰境内就有130个专门公司。由于种苗对产品产量、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温室种植者一般不自己播种育苗,而是购买秧苗。种苗公司在育苗设备、种质资源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尤其是在脱毒种苗、快速繁育方面,能为种植者提供健壮无病的秧苗和种子。一般种苗需经检验才可销售,检验是通过荷兰蔬菜花卉种子检测服务中心(NAK-G)控制的。荷兰是世界4大种子出口国之一,有4900个品种,1200 hm2 的生产面积,种苗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大型温室制造公司是温室产业发展的促进者。荷兰有5个大型温室制造公司,它们在温室结构、计算机控制、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产品的分级、包装、内外运输等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了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温室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占世界温室市场的80 %。
物流发达。蔬菜销售通过拍卖中心完成。种植者不是单独面对市场,而是组成一个强大的联合体,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在拍卖市场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购买商。快捷的运输分配系统和完善的质量检测机构,保证产品产量并能迅速运输到消费地。
以色列设施农业产业
以色列可耕地较少、土地贫瘠、水资源奇缺,采取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技术路线,重点发展高投入、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集约型农业。以色列国土面积2.2万km2,只有2个天津市大,其中2/3是沙漠。可是,以色列却在沙漠上创造出了震惊全球的农业奇迹——果蔬占据欧洲市场40%以上,农业生产效率高达日本的50倍,1个以色列农民可养活113人(1个中国农民只能养活4人)。
农业知识化、工业化、市场化是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理念,设施农业面积为5000 hm2,种植的水果、蔬菜和花卉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大量出口欧洲各国,享有“冬季欧洲厨房”的美称。2007年农业总产值近6亿美元,其中鲜活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额近2亿美元,产品主要为反季节农产品。
◎ 集约化生产
以色列传统农业合作组织有两种,一种是自称为共产主义的吉布兹(Kib-butz),另一种是自称为社会主义的莫沙夫(Mashav)。全国约有吉布兹270个,莫沙夫400多个。政府与它们的关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补贴政策。吉布兹和莫沙夫所购买的农业设备,政府给予40%的补贴,农业用水价格低于工业用水的80%;二是土地使用权[3]。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吉布兹和莫沙夫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三是吉布兹和莫沙夫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要向国家纳税。 以色列在沙漠中建立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由温室大棚、滴灌系统和电脑控制等现代化栽培技术组成的农业温室[4]。用智能化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可节能、节水、节肥、节省农药、提高作物抗病性,提高了單产水平和产品商品率。
◎ 专业化市场调动资源配置
以色列的节水灌溉产品、种子、叶面肥、农膜、遮阳网等农资专业化程度和水平在全球有目共睹。世界最大的滴灌设备生产厂家——耐特费姆公司就在以色列。以色列每年要向全世界出口价值3000万美元的种子,在欧洲40%的温室中种植的西红柿使用以色列开发生产的种子。
国内发展情况
与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相比,我国农业产业集群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我国的许多地方也出现了农业产业集群现象,如河北清河羊绒集群的羊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云南斗南的花卉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3,山东金乡的大蒜占到了全国产量的1/4和出口额的70%、广东竹器编织产业集群2005年出口创汇3亿美元,带动农户10万多户20多万人就业,有效地解决了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等。从这些实践中可以看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以市场和资源优势为基础进行农业的专业化区域分工,而且能够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网络。
我国最典型的设施农业产业集群
我国最典型的设施农业产业集群莫过于山东寿光。寿光市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以合作经济组织型为基础,建立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组织监管、市场引导、企业发展推动力,包含多个分支合作社的混合型合作经济组织模式。该模式的具体结构为“政府 农户 企业 市场 学校 技术服务部门”。各构成部分的功能具体如下:
政府: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对设施农业产业的运行工作进行政策指导、行为监管以及行业协调等,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交通环境和市场环境等。
农户:包括个体种植户、养殖户,是合作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根据合作组织的年度或季节计划进行种植或养殖,完成生产任务。农户采取自愿的原则,或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组织,或以合同的方式加入合作组织。
企业:包括龙头企业、营销企业、农资企业、运输企业、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的主要作用是为生产提供信息、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回收产品等。营销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营销。农资企业主要负责生产所需物资的采集和供应。加工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深加工增值。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产品和物资的运输。各类企业采取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组织,并完成各自的任务。
市场:包括各类批发市场、农资和农机供应市场等,主要承担农产品销售、农资和农机供应等任务。
学校:包括当地的相关本科和职业院校,主要为当地的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新技术支持等。学校可以通过技术和人才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组织。
技术服务部门:包括各地的示范园、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负责向农户宣传推广普及种养殖技术。技术服务部门以技术服务合同方式加入合作组织[5]。
不同设施类型集群优劣势对比见表1。
寿光模式设施农业现有问题及现代设施农业集聚群的必要性
寿光模式设施农业现有问题在于,设施结构类型多样,不利于统一化管理;整个寿光市的设施农业水平还不高。目前,寿光市的农业生产设施可分为塑料拱棚、一般塑膜温室、冬暖式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四种类型。由于使用的农业设施种类之间在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制定统一的生产使用标准,且大多结构落后,生产效果不佳。生产模式主要为一家一户式,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技术掌握主要靠自己琢磨、观摩学习、材料学习等,农户间的生产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还不够高。主要表现为病虫发生较为严重、食品安全难以保障、肥水种类与用量差异较大、环境控制技术与手段差异明显、商品生产率以及生产效益差距较大等。
以设施蔬菜产业集聚群为例,对寿光模式的蔬菜产业集聚群进行优化升级,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迫在眉睫。其一,生产优质净菜,为市民提供绿色优质果菜产品为根本;其二,建立行业标准,采后包装物流交易中心,承担附近大中城市的果菜安全监测追踪和果菜物流中枢枢纽功能;其三,汇聚高新技术涉农企业,带动涉农物资、设施设备等相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成为现代设施农业涉农物资、设备集散中心。
政府的角色定位
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必须切实把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技术进步、实现生态健康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等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加强科学规划引导,优化产业集聚环境,突出优势和特色,提高转化协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因此,政府必须处理好产业集群与主导产业的关系、产业集群与城镇建设的关系、产业集群与国内外市场定位的关系、产业集群与回乡创业的关系等。
政府在消除产业集群外部负效应、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法律、项目、财税等手段,促进金融支持和投资,加大对基础设施、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和信息服务的投入,鼓励企业间建立学习交流机制,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产业环境。
集群内存在7种作用动力:人力资本累积、非正式交流、企业相互依赖、企业相互合作、当地资本市场、公众舆论和当地政策。一个事件发生发展的动力是综合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是如此。它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产物,是可以对地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承继、对特定自然和区位社会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对吸引外部资金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型产业基地引导开发等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整体而论,农业产业集群有助于把我国农业“小而散、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引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将成为提高农业区域竞争力、形成区域农业品牌的有效手段,增强农业发展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依据我国农业发展近况,构建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需要借助大中城市圈的区位市场优势,融合国内外的顶级专家和行业精英,汇聚全球设施农业顶端高新技术和设施设备,汇集国际高新技术涉农企业。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将带动涉农物资、设施设备等相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全国性设施农业涉农物资设备集散中心,中国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硅谷。
参考文献
[1] 倪景涛,李建军.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
启示[J].学术论坛,2005(10):74-77.
[2] 温祥珍.从国外设施园艺状况看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J].中国
蔬菜,1999(4):1-5.
[3] 詹嘉放,宋治文,李凤菊,等.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设施农
业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97-101.
[4] 边哲.以色列有机番茄的温室生产[J].新农村,2005(12):23.
[5] 杨晓东.寿光市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2013.
[6] 张鹏程,刘从九.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
学报,2010,24(4):16-18.
[7] 李春海,张文,彭牧青.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
织创新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1,(3):49-58.
[8] 张正河,赵长军,杨荔荔.中国产业集群问题与对策[J].农业
经济与管理,2010(2):92-100.
作者简介:郭玲娟(1984-),女,河南浚县人,农艺师,硕士研究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设施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