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韩少功的《夜晚》,心中漾起一种忧伤,或许是他字里行间充斥的对乡村夜晚的赞颂与对城市夜晚的不屑,又或许是念想着与作者所写的不同的城……
门前的荔枝树已经枯死快一年了,那已是村中为数不多的荔枝树了。当初村民们建房,移走了绝大多数荔枝树,留下这一棵守着这个城中村的入口。
它刚枯死那会儿,挂在干脆的枝上的树叶枯黄了,蜷成一团,在晚风中摇摇欲坠。后来,它们真的都掉了下来,没有翩然地起舞,也没有悠闲地漫步,它们就那么直挺挺地砸下来。
我想,如果周围能再少点点喧哗,定能清晰地听到它们坠地时的那记闷响。
叶终于落光了,在骄阳似火的夏天,荔枝树变成一个失去陪伴的老人,它再不能提供一片绿荫给站在树下聊天的爷爷和他的朋友;它再不能在街灯下投出一个可爱的身影;它甚至不能支撑一个调皮男生的体重了。
偶尔有几个晚上,我从二楼的窗户望出去,那棵孤独的荔枝树伸着扭曲的枝干,对着月亮沉默不语。
这是我看到的城的一角,一棵在老旧平房中生长了十几个春秋,最后死去的荔枝树。
但在大多数人眼中,这座城,是一个钢筋水泥的世界。
他们看到的荔枝,来自分布零散的公园和农家乐;他们看到的平房,都是苍老而破旧。他们说,在公园里总有一大片荔枝树,为什么非要在意这一棵;他们说,城市里高楼鳞次栉比,为什么偏喜欢老旧的平房;他们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城市,它没有岁月的味道,也没有文化。
这样的话,我常常听到。每一次,都很想走过去说一句:“你不是这里的人,你不懂。”可是我也知道他们的回答:“你是本地人你了不起啊?”那些不屑一顾的、挑衅的语气,还有之后蹦出来的更难以入耳的语句,总是让我在想,这是谁的城。
于是每一次,我都是一边走开,一边用耳机塞住耳朵。那时我的脑海里尽是奶奶在荔枝树下虔诚的表情,还有爷爷站在远处看飘摇烛火的身影。
我的城,狭小到连一棵荔枝树都几乎容不下,却也能包容一整个淳朴的世界。
逢年过节,那棵孤独的荔枝树下总有一个瘦弱的老人,她穿粗布的衣服和半旧的拖鞋,缕缕银丝在风中颤抖,她吃力地端着一个放满贡品的托盘,有点笨拙地放在荔枝树前的水泥地上,她双手合起来,捏着一炷香,嘴里飞快地用方言念着一些祈求、祝福的话语。最后,她弯下腰去拜,一下、两下、三下。
终于,她把这炷香插在一个事先放好的橘子或苹果上,轻烟缭绕,淡淡的香沁入空气,弥漫在荔枝树的四周。
从记事起,这棵荔枝树下就是一块阴凉宝地,树上却是我和堂弟禁足的地方。
家门口有一棵这样的树,本来对于调皮的小孩是一件愉快的事,于我和堂弟也一样。爷爷却始终不让我们去爬。一半是因为危险,一半是因为信念。实在拗不过我们爬树的欲望的时候,爷爷说:“这棵不可以爬,去公园吧。”我们便问:“为什么这棵不可以?”爷爷笑着,抬头看了看那时还郁郁葱葱的荔枝树说:“树上住了神仙啊。”我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转身去别处玩。
我总是听爷爷讲起那些曾经漫山遍野的荔枝。他描述过荔枝林的整齐与阴翳,他回忆过这个山头那个山脚的荔枝是谁家的,他讲过小孩子偷荔枝吃的故事,他也说起了很多与荔枝有关的神话传说……当爷爷说到这些的时候,他灰灰的眼睛会亮起来,语气欢快却带着点怀念。
好像,荔枝是我们的根吧。我们对待荔枝总是带着点尊敬和依赖,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展示着这座城特有的文化。那缭绕的香火,终将延续。
这是我的城。它没有城市灯红酒绿的夜,却有乡村质朴纯真的情。
我爱这座城。
门前的荔枝树已经枯死快一年了,那已是村中为数不多的荔枝树了。当初村民们建房,移走了绝大多数荔枝树,留下这一棵守着这个城中村的入口。
它刚枯死那会儿,挂在干脆的枝上的树叶枯黄了,蜷成一团,在晚风中摇摇欲坠。后来,它们真的都掉了下来,没有翩然地起舞,也没有悠闲地漫步,它们就那么直挺挺地砸下来。
我想,如果周围能再少点点喧哗,定能清晰地听到它们坠地时的那记闷响。
叶终于落光了,在骄阳似火的夏天,荔枝树变成一个失去陪伴的老人,它再不能提供一片绿荫给站在树下聊天的爷爷和他的朋友;它再不能在街灯下投出一个可爱的身影;它甚至不能支撑一个调皮男生的体重了。
偶尔有几个晚上,我从二楼的窗户望出去,那棵孤独的荔枝树伸着扭曲的枝干,对着月亮沉默不语。
这是我看到的城的一角,一棵在老旧平房中生长了十几个春秋,最后死去的荔枝树。
但在大多数人眼中,这座城,是一个钢筋水泥的世界。
他们看到的荔枝,来自分布零散的公园和农家乐;他们看到的平房,都是苍老而破旧。他们说,在公园里总有一大片荔枝树,为什么非要在意这一棵;他们说,城市里高楼鳞次栉比,为什么偏喜欢老旧的平房;他们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城市,它没有岁月的味道,也没有文化。
这样的话,我常常听到。每一次,都很想走过去说一句:“你不是这里的人,你不懂。”可是我也知道他们的回答:“你是本地人你了不起啊?”那些不屑一顾的、挑衅的语气,还有之后蹦出来的更难以入耳的语句,总是让我在想,这是谁的城。
于是每一次,我都是一边走开,一边用耳机塞住耳朵。那时我的脑海里尽是奶奶在荔枝树下虔诚的表情,还有爷爷站在远处看飘摇烛火的身影。
我的城,狭小到连一棵荔枝树都几乎容不下,却也能包容一整个淳朴的世界。
逢年过节,那棵孤独的荔枝树下总有一个瘦弱的老人,她穿粗布的衣服和半旧的拖鞋,缕缕银丝在风中颤抖,她吃力地端着一个放满贡品的托盘,有点笨拙地放在荔枝树前的水泥地上,她双手合起来,捏着一炷香,嘴里飞快地用方言念着一些祈求、祝福的话语。最后,她弯下腰去拜,一下、两下、三下。
终于,她把这炷香插在一个事先放好的橘子或苹果上,轻烟缭绕,淡淡的香沁入空气,弥漫在荔枝树的四周。
从记事起,这棵荔枝树下就是一块阴凉宝地,树上却是我和堂弟禁足的地方。
家门口有一棵这样的树,本来对于调皮的小孩是一件愉快的事,于我和堂弟也一样。爷爷却始终不让我们去爬。一半是因为危险,一半是因为信念。实在拗不过我们爬树的欲望的时候,爷爷说:“这棵不可以爬,去公园吧。”我们便问:“为什么这棵不可以?”爷爷笑着,抬头看了看那时还郁郁葱葱的荔枝树说:“树上住了神仙啊。”我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转身去别处玩。
我总是听爷爷讲起那些曾经漫山遍野的荔枝。他描述过荔枝林的整齐与阴翳,他回忆过这个山头那个山脚的荔枝是谁家的,他讲过小孩子偷荔枝吃的故事,他也说起了很多与荔枝有关的神话传说……当爷爷说到这些的时候,他灰灰的眼睛会亮起来,语气欢快却带着点怀念。
好像,荔枝是我们的根吧。我们对待荔枝总是带着点尊敬和依赖,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展示着这座城特有的文化。那缭绕的香火,终将延续。
这是我的城。它没有城市灯红酒绿的夜,却有乡村质朴纯真的情。
我爱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