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入冬季,每年一度的流感流行期又到了。与麻风等具有长期免疫效果的疫苗不同,目前普遍使用的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对流感病毒流行趋势的监测,提出针对下一次季节性流感的接种建议,疫苗制造商根据这一建议制造新的疫苗产品。到第二年,再针对新的流行趋势生产新的疫苗。
“因为流感病毒不断变异,若不变换毒株达不到最佳的保护效果”。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流感室主任李长贵表示,WHO的建议,基本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南、北半球新一轮季节性流感的流行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针对每年流行趋势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接种,2010年-2011年间,华南地区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保护效果在70%以上,2011年-2012年则在50%以上。
不过,每年接种一次疫苗相对不便,“通用流感疫苗”的概念因此被提出,并因H1N1等变异流感病毒肆虐而受到重视。近日,著名期刊《科学》刊登的一项研究认为,现有的流感免疫计划可以被优化。这项研究通过在越南对64名接种者长达六年的追踪后,建立了其抗体免疫反应模型,并得出结论:接种疫苗者接触流感病毒时,体内抗体不仅针对这一种病毒,而是针对所有曾经接触过的流感病毒均会做出保护性反应,从而再次证实了流感疫苗“通用”的可能性。
这种看法并不是颠覆性的。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研究员徐建青曾在2012年得出类似的研究成果。他建议,通过建立不同地区人群的流感免疫数据库,了解区域人群既有的免疫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疫苗接种弥补免疫“短版”,从而提高流感疫苗的有效性,“流感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人群在免疫力的某些方面有缺陷。”
徐建青进一步建议,设计一种组合式免疫计划,“通过数次接种,建立一堵相对完整的流感基础免疫的‘墙’”。他透露,目前中国已有厂家致力于此,并得出了初步测试结果:前后连续打四针不同的疫苗,打完后大概能够预防近30种流感病毒。不过,目前各种通用疫苗的研究,尚在实验室阶段。
防控流感,接种疫苗是首选。传统的预防流感措施如戴口罩、洗手等,都不能提供时时防护。现在国内的流感疫苗每支几十元的价格相对低廉,“得了病以后看病、吃药,以及缺勤的成本更高”。香港的一项调查结果印证这一说法:对65岁以上老人的接种率达90%时,社会净效益可达37.8亿港元。而台北在2000年-2001年的一项研究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因流感和肺炎相关住院的下降了15%,流感相关死亡率下降29%。”
中国疾控中心余宏杰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 2003年-2008年,中国北方和南方城市平均每年流感相关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12.4/10万和8.8/10万。但据李长贵所知,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的流感疫苗约在4000万人份左右,其中80%被有效应用,不足总人口的2.5%。而这一数据在美国为30%。
除了便利性和观念差异,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侯云德院士指出,缺乏系统的成人免疫计划,是中国流感疫苗普及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欧洲、北美,以及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和俄罗斯,都有成人免疫计划,可以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中国卫生经费少,建立成人免疫计划需要上千亿元,很难实现”。
目前,中国个别地区通过政府财政补助实施了特定人群的免费接种政策。如北京市2007年开始,免费为60 岁及以上的老人和中小学生接种流感疫苗;新疆克拉玛依市,2008年开始免费为60 岁及以上的老人和3岁-7岁的儿童接种;辽宁省2013年在抚顺、锦州、铁岭市八个县区实施了65岁及以上的老人免费接种试点项目。还有部分地区将流感疫苗纳入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如西安、珠海、宁波和苏州等地。
受訪专家均强烈建议通过免疫方式进行流感预防。通常WHO会在每年3月间提出新一季流感免疫建议,新疫苗经六个月左右的生产周期,会在10月下旬左右上市。由于流感主要在冬春季节流行,且接种疫苗后需要2周-4周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中国疾控中心建议在疫苗上市后尽快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的优先接种人群为,孕妇、6月龄以下婴儿和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5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及特定的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同时强调接种需在有资质的接种点进行,且在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生病期间不宜接种,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一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
“因为流感病毒不断变异,若不变换毒株达不到最佳的保护效果”。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流感室主任李长贵表示,WHO的建议,基本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南、北半球新一轮季节性流感的流行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针对每年流行趋势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接种,2010年-2011年间,华南地区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保护效果在70%以上,2011年-2012年则在50%以上。
不过,每年接种一次疫苗相对不便,“通用流感疫苗”的概念因此被提出,并因H1N1等变异流感病毒肆虐而受到重视。近日,著名期刊《科学》刊登的一项研究认为,现有的流感免疫计划可以被优化。这项研究通过在越南对64名接种者长达六年的追踪后,建立了其抗体免疫反应模型,并得出结论:接种疫苗者接触流感病毒时,体内抗体不仅针对这一种病毒,而是针对所有曾经接触过的流感病毒均会做出保护性反应,从而再次证实了流感疫苗“通用”的可能性。
这种看法并不是颠覆性的。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研究员徐建青曾在2012年得出类似的研究成果。他建议,通过建立不同地区人群的流感免疫数据库,了解区域人群既有的免疫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疫苗接种弥补免疫“短版”,从而提高流感疫苗的有效性,“流感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人群在免疫力的某些方面有缺陷。”
徐建青进一步建议,设计一种组合式免疫计划,“通过数次接种,建立一堵相对完整的流感基础免疫的‘墙’”。他透露,目前中国已有厂家致力于此,并得出了初步测试结果:前后连续打四针不同的疫苗,打完后大概能够预防近30种流感病毒。不过,目前各种通用疫苗的研究,尚在实验室阶段。
防控流感,接种疫苗是首选。传统的预防流感措施如戴口罩、洗手等,都不能提供时时防护。现在国内的流感疫苗每支几十元的价格相对低廉,“得了病以后看病、吃药,以及缺勤的成本更高”。香港的一项调查结果印证这一说法:对65岁以上老人的接种率达90%时,社会净效益可达37.8亿港元。而台北在2000年-2001年的一项研究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因流感和肺炎相关住院的下降了15%,流感相关死亡率下降29%。”
中国疾控中心余宏杰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 2003年-2008年,中国北方和南方城市平均每年流感相关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12.4/10万和8.8/10万。但据李长贵所知,目前中国每年生产的流感疫苗约在4000万人份左右,其中80%被有效应用,不足总人口的2.5%。而这一数据在美国为30%。
除了便利性和观念差异,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侯云德院士指出,缺乏系统的成人免疫计划,是中国流感疫苗普及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欧洲、北美,以及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和俄罗斯,都有成人免疫计划,可以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中国卫生经费少,建立成人免疫计划需要上千亿元,很难实现”。
目前,中国个别地区通过政府财政补助实施了特定人群的免费接种政策。如北京市2007年开始,免费为60 岁及以上的老人和中小学生接种流感疫苗;新疆克拉玛依市,2008年开始免费为60 岁及以上的老人和3岁-7岁的儿童接种;辽宁省2013年在抚顺、锦州、铁岭市八个县区实施了65岁及以上的老人免费接种试点项目。还有部分地区将流感疫苗纳入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如西安、珠海、宁波和苏州等地。
受訪专家均强烈建议通过免疫方式进行流感预防。通常WHO会在每年3月间提出新一季流感免疫建议,新疫苗经六个月左右的生产周期,会在10月下旬左右上市。由于流感主要在冬春季节流行,且接种疫苗后需要2周-4周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中国疾控中心建议在疫苗上市后尽快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的优先接种人群为,孕妇、6月龄以下婴儿和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5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及特定的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同时强调接种需在有资质的接种点进行,且在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生病期间不宜接种,对鸡蛋或疫苗中任一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