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导致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高,语文教学效率差,因此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本文以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为基点,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设生动故事情境、充分重视语用教学三个方面全面展开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探索,以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迫切需要。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成为只会做题考试的“工具”,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和创新能力等得不到有效提升,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掌握课堂话语权,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长此以往会对教师形成依赖性,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则起到“引路人”的作用,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主动地对问题和知识展开深入探究,让思维进行发散和活跃,進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以课文《池塘边的叫声》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如文中:青蛙让小鱼每晚到岸边来,给小鱼讲岸边的故事,才有了池塘边的叫声。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青蛙还可用什么方式让小鱼了解岸上的故事呢?还可以想出什么关于池塘边的叫声的故事?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新性的改编。当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会开动脑筋,进行讨论交流,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课堂探究,发挥了自身独特的想象力。这样,作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发挥了独特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生动故事情境,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重。而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用生动、富有情节性和哲理性的故事来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和道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情景。有一天,小白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它走来。小白兔问:“小松鼠,你为什么走得那么快呀?”小松鼠说:“要迟到了。”小白兔慢吞吞地说:“不上学,不是更好吗?”小松鼠说:“不上学,是学不到知识的。”听后,小白兔说:“我也要上学,我也要学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教学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与小白兔、小松鼠一起来学习吧。这样,通过创设故事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充分重视语用教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核心和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就是让学生识字造句、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即理解基本的语言文字,掌握字词意思后能够熟练且灵活地运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构建训练,首先让他们学会字的发音,再学会认字,理解字的含义,进而让他们尝试用字组词,造简单的句子,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语用过程。此外,教师也要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字典等辅助工具展开语言学习,提升语用水平。
例如:在教授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先对课文进行朗读一遍,让学生们清晰听到每一个字的发音,教师朗读完后,再由学生们自由朗诵,当发现学生读音不准确时,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待朗诵一遍后,教师再将教材中重点的字词提炼出来,如:竹子、枫叶、梅花等字词,并让学生尝试进行书写,牢记文字的书写顺序。这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语用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增长了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智慧,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此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实践出发,以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点,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设生动故事情境、充分重视语用教学等方面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迫切需要。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成为只会做题考试的“工具”,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和创新能力等得不到有效提升,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掌握课堂话语权,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长此以往会对教师形成依赖性,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则起到“引路人”的作用,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主动地对问题和知识展开深入探究,让思维进行发散和活跃,進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以课文《池塘边的叫声》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如文中:青蛙让小鱼每晚到岸边来,给小鱼讲岸边的故事,才有了池塘边的叫声。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青蛙还可用什么方式让小鱼了解岸上的故事呢?还可以想出什么关于池塘边的叫声的故事?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新性的改编。当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会开动脑筋,进行讨论交流,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课堂探究,发挥了自身独特的想象力。这样,作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发挥了独特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生动故事情境,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重。而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用生动、富有情节性和哲理性的故事来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有趣的故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和道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情景。有一天,小白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它走来。小白兔问:“小松鼠,你为什么走得那么快呀?”小松鼠说:“要迟到了。”小白兔慢吞吞地说:“不上学,不是更好吗?”小松鼠说:“不上学,是学不到知识的。”听后,小白兔说:“我也要上学,我也要学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教学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与小白兔、小松鼠一起来学习吧。这样,通过创设故事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充分重视语用教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核心和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就是让学生识字造句、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即理解基本的语言文字,掌握字词意思后能够熟练且灵活地运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构建训练,首先让他们学会字的发音,再学会认字,理解字的含义,进而让他们尝试用字组词,造简单的句子,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语用过程。此外,教师也要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字典等辅助工具展开语言学习,提升语用水平。
例如:在教授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先对课文进行朗读一遍,让学生们清晰听到每一个字的发音,教师朗读完后,再由学生们自由朗诵,当发现学生读音不准确时,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待朗诵一遍后,教师再将教材中重点的字词提炼出来,如:竹子、枫叶、梅花等字词,并让学生尝试进行书写,牢记文字的书写顺序。这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语用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增长了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智慧,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此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实践出发,以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点,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设生动故事情境、充分重视语用教学等方面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