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建筑工程事业的巨大进步,尤其是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工艺及关键技术方面,相应拥有了更为严谨的施工规划。基于此,本文就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施工的工艺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速公路;拓宽;工艺;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的高速交通系统虽然很早就建立了四车道的运行模式,但还是不能满足现在车流量的增长需求。部分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较为落后,超过了以前的设计标准,所以必须进行对原有高速公路的扩建或是重新建立新的高速公路系统。然而,我们知道,从节约国家和工程建设的成本来考虑,扩建原有的高速公路工程是较为经济、划算的。所以,总的来说,扩建高速公路的工程势在必行。
一、高速公路的发展形势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工程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为了解决经济高速发展对于出行水平的提升需求,必须加强高速公路的拓展工程建设。在我国,目前已经进行拓展的高速公路主要有沪杭甬高速、宁沪高速、广佛高速等,而且现在也有很多高速公路正在进行拓宽改造或是准备进行拓宽改造。对于这些高速公路的拓宽改造方式主要是对高速公路的两侧进行加宽建设,相比建设一条新的高速公路,这样的改造更为经济。
二、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施工工艺
同常规性路基工程施工作比较,高速公路拓宽工程需要优先在旧路基边坡区域进行台阶施工,从而使得新老路基顺利连接,并利用后续完善的压实施工使得新老道路融为整体。
首先,做好台阶的开挖施工,准确测量工程所在路段的距离与路基填高,把老路边坡区域生长的杂草、地面腐殖土等杂质去除后,将其集中堆放以供后续使用或者直接运离施工地。台阶的开挖,应该以老路坡角为起点,路基填高不应大于3m,并尽量一次完成开挖工作。若路基填高在3m以上,则按照2m深度、3m宽度进行开挖,之后针对搭建方向倾斜2%-3%横坡的台阶,上述施工完成后,一次性挖除与路基临近距离小于3m的所有台阶。应注意台阶断面并非完全垂直于地面,而具有一定坡度。此外,应确保末尾台阶边同老路路肩边缘部分距离在20cm以上,从而在提高老路路基稳定的同时,又保证路基施工时新老路基均彻底压实,确保新老路基的相互连接保持均匀和紧密性。
考虑到新老路基的结合区域的地基可能在沉降方面会有一定差异,故在道路开缝时可能会存在一定隐患问题,这需要在施工实践时适当采用特殊工艺。首先应提高施工技术,其次应该确保压实施工保持较高质量水平。在针对原有公路的拓宽施工实践中,应当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适当应用土工格栅工艺就有较好的工程效果。该工艺合理利用了土工格栅这种软性材料,使得实际工程拉应力符合要求,并在拉伸变形区域,将该拉应力同格栅相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抗拉应力构件。而在路面受到荷载力影响时,土工格栅又会同土体进行咬合,并利用相互作用力避免土体出现变形,该施工工艺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可以有效提升路面抗剪应力,从而使得路面沉降等问题得到充分解決,并使得新老路面顺利连接,保持均匀分布,极大的减少了路面裂缝问题。不过在利用上述工艺的同时,也应当确保路面的铺设符合预定施工方案,保持横向式铺设,并防止路面出现扭曲或褶皱等问题。
三、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一)拓宽工程路基施工
1.路底清基
路基在填方前首先要进行路堤清基,将地表植物、腐殖土以及不符合强度要求的原土挖除,然后再分层进行填筑、压实。特别是在水田路段,在清基后,要进行排水,并且挖除标称50cm的淤泥,然后分层填筑沙土。对老路基两侧的挡土墙也要予以拆除,挖成台阶状,与新路基形成统一整体。在清基填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相关规范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最终的验收标准。
2.排水防渗
由于公路拓宽施工中通常不能进行双向正常排水,因此在雨季的排水防渗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旧路基而言,如果原有路面是双向排水,那么在雨季到来之前,要提前在新旧路面搭接处设置挡水梗,预留引水槽,将雨水引向路基之外,保证开挖台阶不受雨水渗流的影响。对新路基而言,在施工时,要提前预留横向排水设施,确保路基没有积水,不被积水浸泡。拓宽工程大多属于单向排水,在遇到个别路段反向超高时,就要考虑采取横向排水,尽可能减少雨水渗泡路基。在挖方路段,需在坡顶外侧设置简易截水沟,确保雨水不渗入平台;在换填路段的外部挖设临时排水沟,确保雨水不流入施工现场。石方填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但水的渗入仍将不同程度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因此,必须将水排出在地基之外。
3.填充料规格
在进行地基填充前,要对填充料的规格进行检验。其中,石料的强度不能小于15MPa,路槽地面80cm范围内的填充料最大粒径要小于10cm,80cm以外的填充料粒径要小于15cm,含泥量要小于10%。此外,填充料的级配要注意搭配合理,粗细均衡,确保碾压、压实后,石料间的缝隙尽可能被填充紧密,确保路基均匀密实。
4.填筑压实
(1)填前压实。在填筑前将路基压实是保证填筑效果的重要前提。保证填前压实质量,必须处理好旧路边坡、边沟等关键部位的压实。由于旧路拓宽路基的一部分是在原来的边坡和边沟位置,故此处边坡及坡下含水量较高,在压实前,必须要翻松晾晒基土,确保压实时含水量满足最佳含水指标。同时,要对新路基路槽部位进行整体碾压,保证达到填前压实的设计要求,从整体上防止沉降差异。
(2)分层填筑。首先要铺设松铺层,铺设时路床控制在30cm,路床外控制在40cm以内。铺设完毕后,应将超过最大粒径的填充石料进行人工分拣,表面用细石块或石屑进行找平,然后开始分层压实。压实机械应选择重型震动压路机,压实路线应由路基两侧向中心推进,轮迹重叠不应小于50cm,直到表面不再有下沉痕迹时方判断为密实状态。
5.弯沉试验在试验时,应注意适当延长卸载和加载的时间,以百分表读数稳定来进行时间控制。试验结束后,要根据试验路段弯沉检测结果,对发现大于1.0mm的检测点周围进行挖坑检查,查找导致结果超标原因,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整改,整改后再进行检测,直到达到规定要求为止。
(二)加强结构物测量监测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是个精细的工作,只有将工程的设计技术和管理面面俱到,才能促进工程建设的高要求。在高速公路施工拓宽建设中,需要确保新老结构间的良好结合,使其共同受力,这是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结构物施工中的控制重点。在施工时,必须以老结构物为参照物,以设计文件为依据,在施工放样过程中做到精确测量,局部微调,使新老结构物之间实现平滑顺接顺接。对于新结构物有可能发生的沉降,应尽量通过试验和沉降观测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科学合理的预留量,使工程在完工时无论是内在的质量还是外观都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交通运输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是公路改造的必然趋势,不过目前我国还缺少标准的施工规范与拓宽工程的设计方案,在技术上存在很多的问题。相信在众多学者与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下,会逐渐的提升我国高速公路拓宽施工的质量,使我国的高速公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蔡振山.公路拓宽工程软基处理差异沉降和可靠度研究[D].华侨大学,2012.
[2]毛建锋.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交通分流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
[3]李宗杰.高速公路粉砂土填料路基加宽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2.
[4]孙景涛.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64.
关键词:高速公路;拓宽;工艺;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的高速交通系统虽然很早就建立了四车道的运行模式,但还是不能满足现在车流量的增长需求。部分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较为落后,超过了以前的设计标准,所以必须进行对原有高速公路的扩建或是重新建立新的高速公路系统。然而,我们知道,从节约国家和工程建设的成本来考虑,扩建原有的高速公路工程是较为经济、划算的。所以,总的来说,扩建高速公路的工程势在必行。
一、高速公路的发展形势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工程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为了解决经济高速发展对于出行水平的提升需求,必须加强高速公路的拓展工程建设。在我国,目前已经进行拓展的高速公路主要有沪杭甬高速、宁沪高速、广佛高速等,而且现在也有很多高速公路正在进行拓宽改造或是准备进行拓宽改造。对于这些高速公路的拓宽改造方式主要是对高速公路的两侧进行加宽建设,相比建设一条新的高速公路,这样的改造更为经济。
二、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施工工艺
同常规性路基工程施工作比较,高速公路拓宽工程需要优先在旧路基边坡区域进行台阶施工,从而使得新老路基顺利连接,并利用后续完善的压实施工使得新老道路融为整体。
首先,做好台阶的开挖施工,准确测量工程所在路段的距离与路基填高,把老路边坡区域生长的杂草、地面腐殖土等杂质去除后,将其集中堆放以供后续使用或者直接运离施工地。台阶的开挖,应该以老路坡角为起点,路基填高不应大于3m,并尽量一次完成开挖工作。若路基填高在3m以上,则按照2m深度、3m宽度进行开挖,之后针对搭建方向倾斜2%-3%横坡的台阶,上述施工完成后,一次性挖除与路基临近距离小于3m的所有台阶。应注意台阶断面并非完全垂直于地面,而具有一定坡度。此外,应确保末尾台阶边同老路路肩边缘部分距离在20cm以上,从而在提高老路路基稳定的同时,又保证路基施工时新老路基均彻底压实,确保新老路基的相互连接保持均匀和紧密性。
考虑到新老路基的结合区域的地基可能在沉降方面会有一定差异,故在道路开缝时可能会存在一定隐患问题,这需要在施工实践时适当采用特殊工艺。首先应提高施工技术,其次应该确保压实施工保持较高质量水平。在针对原有公路的拓宽施工实践中,应当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适当应用土工格栅工艺就有较好的工程效果。该工艺合理利用了土工格栅这种软性材料,使得实际工程拉应力符合要求,并在拉伸变形区域,将该拉应力同格栅相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抗拉应力构件。而在路面受到荷载力影响时,土工格栅又会同土体进行咬合,并利用相互作用力避免土体出现变形,该施工工艺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可以有效提升路面抗剪应力,从而使得路面沉降等问题得到充分解決,并使得新老路面顺利连接,保持均匀分布,极大的减少了路面裂缝问题。不过在利用上述工艺的同时,也应当确保路面的铺设符合预定施工方案,保持横向式铺设,并防止路面出现扭曲或褶皱等问题。
三、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一)拓宽工程路基施工
1.路底清基
路基在填方前首先要进行路堤清基,将地表植物、腐殖土以及不符合强度要求的原土挖除,然后再分层进行填筑、压实。特别是在水田路段,在清基后,要进行排水,并且挖除标称50cm的淤泥,然后分层填筑沙土。对老路基两侧的挡土墙也要予以拆除,挖成台阶状,与新路基形成统一整体。在清基填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相关规范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最终的验收标准。
2.排水防渗
由于公路拓宽施工中通常不能进行双向正常排水,因此在雨季的排水防渗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旧路基而言,如果原有路面是双向排水,那么在雨季到来之前,要提前在新旧路面搭接处设置挡水梗,预留引水槽,将雨水引向路基之外,保证开挖台阶不受雨水渗流的影响。对新路基而言,在施工时,要提前预留横向排水设施,确保路基没有积水,不被积水浸泡。拓宽工程大多属于单向排水,在遇到个别路段反向超高时,就要考虑采取横向排水,尽可能减少雨水渗泡路基。在挖方路段,需在坡顶外侧设置简易截水沟,确保雨水不渗入平台;在换填路段的外部挖设临时排水沟,确保雨水不流入施工现场。石方填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但水的渗入仍将不同程度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因此,必须将水排出在地基之外。
3.填充料规格
在进行地基填充前,要对填充料的规格进行检验。其中,石料的强度不能小于15MPa,路槽地面80cm范围内的填充料最大粒径要小于10cm,80cm以外的填充料粒径要小于15cm,含泥量要小于10%。此外,填充料的级配要注意搭配合理,粗细均衡,确保碾压、压实后,石料间的缝隙尽可能被填充紧密,确保路基均匀密实。
4.填筑压实
(1)填前压实。在填筑前将路基压实是保证填筑效果的重要前提。保证填前压实质量,必须处理好旧路边坡、边沟等关键部位的压实。由于旧路拓宽路基的一部分是在原来的边坡和边沟位置,故此处边坡及坡下含水量较高,在压实前,必须要翻松晾晒基土,确保压实时含水量满足最佳含水指标。同时,要对新路基路槽部位进行整体碾压,保证达到填前压实的设计要求,从整体上防止沉降差异。
(2)分层填筑。首先要铺设松铺层,铺设时路床控制在30cm,路床外控制在40cm以内。铺设完毕后,应将超过最大粒径的填充石料进行人工分拣,表面用细石块或石屑进行找平,然后开始分层压实。压实机械应选择重型震动压路机,压实路线应由路基两侧向中心推进,轮迹重叠不应小于50cm,直到表面不再有下沉痕迹时方判断为密实状态。
5.弯沉试验在试验时,应注意适当延长卸载和加载的时间,以百分表读数稳定来进行时间控制。试验结束后,要根据试验路段弯沉检测结果,对发现大于1.0mm的检测点周围进行挖坑检查,查找导致结果超标原因,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整改,整改后再进行检测,直到达到规定要求为止。
(二)加强结构物测量监测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是个精细的工作,只有将工程的设计技术和管理面面俱到,才能促进工程建设的高要求。在高速公路施工拓宽建设中,需要确保新老结构间的良好结合,使其共同受力,这是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结构物施工中的控制重点。在施工时,必须以老结构物为参照物,以设计文件为依据,在施工放样过程中做到精确测量,局部微调,使新老结构物之间实现平滑顺接顺接。对于新结构物有可能发生的沉降,应尽量通过试验和沉降观测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科学合理的预留量,使工程在完工时无论是内在的质量还是外观都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交通运输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是公路改造的必然趋势,不过目前我国还缺少标准的施工规范与拓宽工程的设计方案,在技术上存在很多的问题。相信在众多学者与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下,会逐渐的提升我国高速公路拓宽施工的质量,使我国的高速公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蔡振山.公路拓宽工程软基处理差异沉降和可靠度研究[D].华侨大学,2012.
[2]毛建锋.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交通分流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
[3]李宗杰.高速公路粉砂土填料路基加宽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2.
[4]孙景涛.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