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在长期的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承载了一定时期和过程的精神与文化,也传承者人类的文明,映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特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高中学生依然存在着很多“中式英语”的痕迹,这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汉语思维影响的缘故。这是学生学习英语遇到的障碍之一,也是形成“哑巴英语”的一个主要原因,其结果就导致学生只会做英语试题,而不会开口说英语和听不懂别人所讲的英语。英语这门语言有它存在的地域文化承托,也有其历史渊源,在学习这门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应单纯地讲解枯燥的字词、语法等,而因将西方的文化、风俗介绍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形成“英语思维”,这便成为高中英语教师需要长期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分析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语,首先需让学生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地域风俗民情,除了向学生讲解基本的英语语法等知识外,还应进行东西方的人文思想比较,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义,并能正确地用英语进行表达。在高中英语中常常出现一些与汉语意思不相一致的词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讲解。例如,“dog”一词在西方常常作为褒义词来使用,如“Love me, love my clog.”而在学生的印象中大多是汉语中的“狗急跳墙”,“疯狗”,“狗忘不了吃屎”,“狐朋狗友”等许多带有贬义的词组,显然这是由于文化理念的差异所造成的分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有利于学生从词源上理解句子或者文章的意思,以免由于认知上的错误而出现理解偏差。
2. 将西方文化因素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母语是中文,许多学生在一定的场合中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时难免会出现“中式英语”的情况,从而造成交流的障碍或出现严重的误解。这与外国朋友学习中文时分不清不同场合下的“意思”“方便”等词语的具体词义而闹出很多笑话是一样的道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取得高分而在努力着,特别对于学生来说,很少有时间去思考现在学习英语的用途和价值在哪里,从而迷失了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兴趣自然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入手,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特征。如在交谈时,西方人对“Would you mind doing...?”非常忌讳,这是由于西方人注重“自我”,不喜欢别人强行灌输意识。又如西方人通常不采用祈使句对他人提出某些建议;常常用“I’m afraid... Sorry…”来反对或拒绝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一些文化差异的信息导入习题中,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下面这道题:
—Do you want another drink?
—________.
A. I do not think so B. No way
C. Not at all D. I would not say no
在解答这道题目时,不能只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还需渗透西方文化因素,让学生完整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长期积累下来,就会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西方文化信息资源
目前高中的课程体系中,没有专门讲解西方文化这门课程,只是将其渗透在英语、历史等课程中,因而在教学时,对于那些反映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段落和词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英语思维的培养。另外,在一些阅读联系的材料中也会涉及大量的西方文化知识,教师要对这些进行合理的挖掘,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异域文化。如在讲解《Body Language》阅读习题时,其中涉及一个短语“cross one’s fingers”,这时教师及时告诉学生英国人大部分都是基督徒,当他们“cross the fingers”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在许诺、祈祷、祝福,那么“I wi11 cross my fingers for you.”的真实含义便可以理解为“我为你祝福。”
4. 教师引导,开展课外阅读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视野要广,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类课外读物在书店里有很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推荐一些读物或者网站、美剧等,倡导和组织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布置适量的任务,以不占用学生额外过多的时间为原则,每周固定时间进行集体交流,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并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将西方文化因素渗透入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分析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语,首先需让学生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地域风俗民情,除了向学生讲解基本的英语语法等知识外,还应进行东西方的人文思想比较,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义,并能正确地用英语进行表达。在高中英语中常常出现一些与汉语意思不相一致的词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讲解。例如,“dog”一词在西方常常作为褒义词来使用,如“Love me, love my clog.”而在学生的印象中大多是汉语中的“狗急跳墙”,“疯狗”,“狗忘不了吃屎”,“狐朋狗友”等许多带有贬义的词组,显然这是由于文化理念的差异所造成的分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有利于学生从词源上理解句子或者文章的意思,以免由于认知上的错误而出现理解偏差。
2. 将西方文化因素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母语是中文,许多学生在一定的场合中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时难免会出现“中式英语”的情况,从而造成交流的障碍或出现严重的误解。这与外国朋友学习中文时分不清不同场合下的“意思”“方便”等词语的具体词义而闹出很多笑话是一样的道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取得高分而在努力着,特别对于学生来说,很少有时间去思考现在学习英语的用途和价值在哪里,从而迷失了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兴趣自然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入手,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特征。如在交谈时,西方人对“Would you mind doing...?”非常忌讳,这是由于西方人注重“自我”,不喜欢别人强行灌输意识。又如西方人通常不采用祈使句对他人提出某些建议;常常用“I’m afraid... Sorry…”来反对或拒绝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一些文化差异的信息导入习题中,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下面这道题:
—Do you want another drink?
—________.
A. I do not think so B. No way
C. Not at all D. I would not say no
在解答这道题目时,不能只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还需渗透西方文化因素,让学生完整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长期积累下来,就会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西方文化信息资源
目前高中的课程体系中,没有专门讲解西方文化这门课程,只是将其渗透在英语、历史等课程中,因而在教学时,对于那些反映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段落和词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英语思维的培养。另外,在一些阅读联系的材料中也会涉及大量的西方文化知识,教师要对这些进行合理的挖掘,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异域文化。如在讲解《Body Language》阅读习题时,其中涉及一个短语“cross one’s fingers”,这时教师及时告诉学生英国人大部分都是基督徒,当他们“cross the fingers”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在许诺、祈祷、祝福,那么“I wi11 cross my fingers for you.”的真实含义便可以理解为“我为你祝福。”
4. 教师引导,开展课外阅读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视野要广,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类课外读物在书店里有很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推荐一些读物或者网站、美剧等,倡导和组织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布置适量的任务,以不占用学生额外过多的时间为原则,每周固定时间进行集体交流,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并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将西方文化因素渗透入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