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群众文化已发展成为当代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伴随社会主义发展迅速成长的一种新兴文化形态。以河南省林州市为例,群众文化在发展思路和建设理念上还需要不断改进,增强群众文化发展的创造性和可持续性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群众文化 现状 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强调三个贴近,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贴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源泉,也指明了群众文化这一文化形态的重要性。以下就河南省林州市群众文化发展状况作出分析。
一、基本情况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二十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工商业为标志,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并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了林州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林州已逐步发展成为建筑之乡、旅游胜地和投资创业的热土。以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强大后盾,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休闲时间增多,群众文化在普及度和参与度上亦明显提升,表现如下。
一是自发性增强,以“片区”形式带动整体。在城区和农村的广场,越来越多的群众舞蹈队,秧歌队和合唱团出现,并定期排练,参与人群从老年中年到青年少年都有涵盖,配以逐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成一道亮丽的“广场文化色彩”;此外,群众带头自发创作编排《村长的西装》等文艺节目20余个。政府文化部门也正是看到群众这一高涨的热情和越加广泛的活动范围,给予其大力支持,以2008年为例,由市委宣传部、文化局联合主办的“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二是形式多样性增强,体系化逐渐形成。近年,市文化部门加大群众文化发展力度,多次牵头组织戏曲、图书、电影“三下乡”活动,把党的方针政策、党的温暖、党的关怀送到人民群众中去,进一步拉近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市文化部门坚持从娃娃抓起,与教育结合的原则,举办了由文化馆、林州书画协会主办的林州市国家级、省级两级会员书画展和由文化馆组织的“万家福”杯少儿书画赛,充分展示了我市书法艺术水平。此外图书馆新建公路局、气象局、城建局等3个送书网点,新购图书8000册,新发展市直十小和亚林学校2个校园图书室;初步确定了每个乡镇3-4个村的文化大院扶持建设对象;采取免费阅览、图书流动服务、送书上门、开展读者活动等措施,扩大读者队伍。
三是交流与学习增强,面向优秀学先进。在市、区一级有艺术馆、文化宫、青少年宫,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等群众文化机构,正是这样一支有组织有活力的人才队伍,让城区和农村的群众文化搭建起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城区,林州市剧院积极引进演出团体来林演出,2008年上半年各种演出宣传共计200余场次,并组织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观看学习。电影公司也深入到农村、社区、学校、厂矿,放映电影160余场,广场公益性放映30场,既促进交流,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
近些年,人民群众的大力参与和市政府有关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都使得林州市的群众文化发展有了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发展形式和思路上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城区和农村尚存在较明显的差距。2002年,林州市下辖1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546个行政村、25个居民委员会,97.75万口人。农村区域广大,农业人口众多的状况使得农村地区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活动形式和范围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很多下辖村庄的群众,活动场地和设备明显缺乏;此外,图书馆,文化宫等的建设也不到位,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文化发展多样性的需求。
二是文化建设队伍人才缺失。推动文化发展的核心源泉是人才,尤其是群众文化,需要有组织地引导才能实现可持续性。但目前遇到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群众文化人才结构失调。以年龄因素来说,市区和乡镇很多负责文化建设的部门都是工作长达十年以上的老同志在推动,新生力量严重缺乏,文化的新鲜血液注入不够,工作积极性欠缺。二是群众文化干部流失。目前,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工作人员待遇水平不高,难以用事业留住人才,也难以保证干部在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方面能无后顾之忧,做到提升自我。
三是文化自主创造力不足。群众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喜闻乐见”和“生活化”的特点,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但人才的不足和缺乏专业引导,一定程度上导致创造力的缺乏。以上文中提到的广场文化为例,参与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绝大多数时候是重复活动为主,而书法,阅读等只是在少部分人中惠及,就长远来看,难免出现单调和失衡的可能。
三、几点建议
群众文化建设是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几个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加大文化建设支持力度。政府文化部门是群众文化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推手”,尤其在文化设施和环境的改进方面,政府应提高打造软实力的意识,与推动农村城镇化的步子相结合,不断完善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发展群众文化的宣传工作,为老百姓休闲娱乐提供好硬件。近期,市政府新规划出位于陵阳镇的洹河公园,在布局上,公园北部为市政广场,整体设计庄重大气,景观树阵、标志雕塑等点缀其间,增添几分幽雅,南部规划为休闲公园,依水茶楼、游乐园、休闲长廊等将为居民提供良好休闲娱乐场所。更多这样设施的完成将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进一步抓好文化队伍建设。一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努力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待遇,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提高队伍素质,要坚持“真材实学带好头”,通过定期培训,到省级优秀文化建设城市学习和引进外部优秀人才等方式,提高现有水平,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化骨干队伍。
三是多样并进,增强文化的创造力与特色。除了广场秧歌,合唱与舞蹈外,太极拳,绘画,摄影都是丰富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源于生活,群众文化更是如此。要广泛招贤纳士,为有特长有想法的群众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带头创新。2007年,由市文化局牵头,召集人才自行创作编排的大型现代豫剧《好人许东仓》于10月29日在林州剧院向安阳市及本市领导汇报演出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实现群众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性的良好开端。此外,可立足于红旗渠精神这一林州人民的精神源泉,将群众文化发展与弘扬地区精神相结合,采取电视剧,诗歌等形式,把伟大的红旗渠精神通过更多的群众传递展现出来,实现提高精神面貌与强健体魄,休闲娱乐两不误。
百万儿女爱太行,群众文化兴林州。红旗渠故乡的儿女会以更加昂扬的面貌,更加饱满的热情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更加富强优美,活力四射的新林州!
参考文献:
[1] 冯梦琳,对群众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2] 路选萍.新时期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3] 王春杰.努力推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31期.
[4] 谭玉岐.都市城区群众文化长效发展新论[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5] 吕殿增.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建设之我见[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6] 文荟.论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杨奕.论群众文化工作者激励机制探索[D].复旦大学,2011年.
【关键词】 群众文化 现状 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强调三个贴近,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贴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源泉,也指明了群众文化这一文化形态的重要性。以下就河南省林州市群众文化发展状况作出分析。
一、基本情况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二十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工商业为标志,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并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了林州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林州已逐步发展成为建筑之乡、旅游胜地和投资创业的热土。以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强大后盾,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休闲时间增多,群众文化在普及度和参与度上亦明显提升,表现如下。
一是自发性增强,以“片区”形式带动整体。在城区和农村的广场,越来越多的群众舞蹈队,秧歌队和合唱团出现,并定期排练,参与人群从老年中年到青年少年都有涵盖,配以逐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成一道亮丽的“广场文化色彩”;此外,群众带头自发创作编排《村长的西装》等文艺节目20余个。政府文化部门也正是看到群众这一高涨的热情和越加广泛的活动范围,给予其大力支持,以2008年为例,由市委宣传部、文化局联合主办的“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二是形式多样性增强,体系化逐渐形成。近年,市文化部门加大群众文化发展力度,多次牵头组织戏曲、图书、电影“三下乡”活动,把党的方针政策、党的温暖、党的关怀送到人民群众中去,进一步拉近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市文化部门坚持从娃娃抓起,与教育结合的原则,举办了由文化馆、林州书画协会主办的林州市国家级、省级两级会员书画展和由文化馆组织的“万家福”杯少儿书画赛,充分展示了我市书法艺术水平。此外图书馆新建公路局、气象局、城建局等3个送书网点,新购图书8000册,新发展市直十小和亚林学校2个校园图书室;初步确定了每个乡镇3-4个村的文化大院扶持建设对象;采取免费阅览、图书流动服务、送书上门、开展读者活动等措施,扩大读者队伍。
三是交流与学习增强,面向优秀学先进。在市、区一级有艺术馆、文化宫、青少年宫,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等群众文化机构,正是这样一支有组织有活力的人才队伍,让城区和农村的群众文化搭建起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城区,林州市剧院积极引进演出团体来林演出,2008年上半年各种演出宣传共计200余场次,并组织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观看学习。电影公司也深入到农村、社区、学校、厂矿,放映电影160余场,广场公益性放映30场,既促进交流,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
近些年,人民群众的大力参与和市政府有关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都使得林州市的群众文化发展有了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发展形式和思路上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城区和农村尚存在较明显的差距。2002年,林州市下辖1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546个行政村、25个居民委员会,97.75万口人。农村区域广大,农业人口众多的状况使得农村地区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活动形式和范围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很多下辖村庄的群众,活动场地和设备明显缺乏;此外,图书馆,文化宫等的建设也不到位,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文化发展多样性的需求。
二是文化建设队伍人才缺失。推动文化发展的核心源泉是人才,尤其是群众文化,需要有组织地引导才能实现可持续性。但目前遇到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群众文化人才结构失调。以年龄因素来说,市区和乡镇很多负责文化建设的部门都是工作长达十年以上的老同志在推动,新生力量严重缺乏,文化的新鲜血液注入不够,工作积极性欠缺。二是群众文化干部流失。目前,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工作人员待遇水平不高,难以用事业留住人才,也难以保证干部在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方面能无后顾之忧,做到提升自我。
三是文化自主创造力不足。群众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喜闻乐见”和“生活化”的特点,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但人才的不足和缺乏专业引导,一定程度上导致创造力的缺乏。以上文中提到的广场文化为例,参与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绝大多数时候是重复活动为主,而书法,阅读等只是在少部分人中惠及,就长远来看,难免出现单调和失衡的可能。
三、几点建议
群众文化建设是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几个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加大文化建设支持力度。政府文化部门是群众文化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推手”,尤其在文化设施和环境的改进方面,政府应提高打造软实力的意识,与推动农村城镇化的步子相结合,不断完善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发展群众文化的宣传工作,为老百姓休闲娱乐提供好硬件。近期,市政府新规划出位于陵阳镇的洹河公园,在布局上,公园北部为市政广场,整体设计庄重大气,景观树阵、标志雕塑等点缀其间,增添几分幽雅,南部规划为休闲公园,依水茶楼、游乐园、休闲长廊等将为居民提供良好休闲娱乐场所。更多这样设施的完成将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进一步抓好文化队伍建设。一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努力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待遇,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提高队伍素质,要坚持“真材实学带好头”,通过定期培训,到省级优秀文化建设城市学习和引进外部优秀人才等方式,提高现有水平,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化骨干队伍。
三是多样并进,增强文化的创造力与特色。除了广场秧歌,合唱与舞蹈外,太极拳,绘画,摄影都是丰富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源于生活,群众文化更是如此。要广泛招贤纳士,为有特长有想法的群众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带头创新。2007年,由市文化局牵头,召集人才自行创作编排的大型现代豫剧《好人许东仓》于10月29日在林州剧院向安阳市及本市领导汇报演出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实现群众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性的良好开端。此外,可立足于红旗渠精神这一林州人民的精神源泉,将群众文化发展与弘扬地区精神相结合,采取电视剧,诗歌等形式,把伟大的红旗渠精神通过更多的群众传递展现出来,实现提高精神面貌与强健体魄,休闲娱乐两不误。
百万儿女爱太行,群众文化兴林州。红旗渠故乡的儿女会以更加昂扬的面貌,更加饱满的热情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更加富强优美,活力四射的新林州!
参考文献:
[1] 冯梦琳,对群众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2] 路选萍.新时期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3] 王春杰.努力推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31期.
[4] 谭玉岐.都市城区群众文化长效发展新论[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5] 吕殿增.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建设之我见[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6] 文荟.论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杨奕.论群众文化工作者激励机制探索[D].复旦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