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质的研究又称为质化研究或定性研究,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德行”教育研究方式,更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探析了质的研究的内涵,提出了一线教师进行质的研究的方式,指出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当前这一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以“德行”研究者身份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于教师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实践”,所以比较适合做质的研究。教师通过做质的研究就必然自觉养成一种关爱学生、提升学生素质的研究态度。教师在研究中就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处处留心,会更加关爱学生,会把日常和学生的交往当做一个研究话题进行研究,因此质的研究方法非常适合教师进行“德行”研究。
1.质的研究的内涵
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又称为质化研究或定性研究,是相对于量的研究的。质化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的、解释的和描述性的努力。它从特定情景中的参与者的角度来理解和描绘人的经验和行为。综上所述,将质的研究引入教育研究中,可以将质的研究定义为:“质的研究是相对于量的研究的, 是通过归纳揭示教育故事的实质,解释教育故事背后的真实,探寻教育故事的意义,从而激发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使自己获得理性的升华和精神的愉悦,提高教师‘德行’教育行为的自觉性和示范性。”质的研究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德行”教育研究方式,更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的价值在这一方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实现了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
2.质的研究的方式
近年来,质的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从事质的研究的大多是专业研究人员,而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参与甚少。要转变这种状况,就要积极寻找适合教师进行质的研究的方式。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研究主要在于完善学校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从自身所处的环境出发,开展研究。笔者认为目前教师进行质的研究方式有以下三种。
(1)案例研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真实的教育情境,并会采取一定措施处理这些教育情境,从而积累了许多教育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是教师在其教书育人中自然而然、无意识地形成的,具有不可复制性,有时还会与理论相违背。为了避免这种随意、不科学的经验积累,教师应有意识地对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教育教学的实例,如对一堂课、一件事、一次活动或者一个人进行研究,从教育理论的高度进行客观分析,总结经验,从而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达到以理服人。当然案例的选取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有典型 性;必须忠于事实;给人以启示。
(2)叙事研究。叙事是对事情的叙述及描写,是人类用文字传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叙事研究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反映研究者的经验和看法。叙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日记、博文、访谈记录、教学手记等。教师从事叙事研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叙述者即研究者,如中小学教师讲述自己的教改经过;讲述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的经过等。另一种是教师将身边的同行作为研究的对象和材料的来源,如追踪一位研究型教师成长的足迹,对其行为和思考进行研究。无论是哪种情况,其研究结果都需要形成文字。叙事研究的写作应把握以下原则:题材鲜活、有趣,具有真实性;情节曲折、跌宕,具有生动性;主题鲜明、深刻,具有启发性;语言亲切、感人,具有流畅性。
(3)教育随笔。近年来, 以“短平快”的文体特征,具有一般性与特异性相结合的言语风格的教育随笔体文章大行其道,教育随笔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是在自然环境下对教师这一群体的生活方式进行探究,符合质的研究的特点。要写好教育随笔体文章,笔者认为,首先要确定研究问题;其次是搜集写作素材;再次,还可以通过实物分析收集资料;最后是进行写作。
3.质的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进行质的研究是关注微观的生活世界,对身边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只有注意研究中的很多细节问题,才能提升质的研究的质量。首先,由于质的研究需要取得现场资料,所以会与研究对象朝夕相处。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中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因与研究对象走得太近而在观察时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要时时提醒自己是研究者这一角色。其次,教师在访谈中提出的问题应是中性的,不带任何倾向性,防止有误导的可能。再次,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自觉地遵守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应尊重自己研究的学生和同行的个人隐私,这也是教师的“德行”体现;在写作过程中, 在保证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要尽量从正面进行描述。最后,任何一种研究范式都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质的研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时时审视自己的研究过程,并不断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王国轩译注.中庸大学[M].上海:中华书局,2006.
[2]陈美容.朱熹《大学》思想研究——从解释学的角度出发[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在当前这一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以“德行”研究者身份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于教师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实践”,所以比较适合做质的研究。教师通过做质的研究就必然自觉养成一种关爱学生、提升学生素质的研究态度。教师在研究中就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处处留心,会更加关爱学生,会把日常和学生的交往当做一个研究话题进行研究,因此质的研究方法非常适合教师进行“德行”研究。
1.质的研究的内涵
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又称为质化研究或定性研究,是相对于量的研究的。质化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的、解释的和描述性的努力。它从特定情景中的参与者的角度来理解和描绘人的经验和行为。综上所述,将质的研究引入教育研究中,可以将质的研究定义为:“质的研究是相对于量的研究的, 是通过归纳揭示教育故事的实质,解释教育故事背后的真实,探寻教育故事的意义,从而激发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使自己获得理性的升华和精神的愉悦,提高教师‘德行’教育行为的自觉性和示范性。”质的研究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德行”教育研究方式,更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的价值在这一方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实现了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
2.质的研究的方式
近年来,质的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从事质的研究的大多是专业研究人员,而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参与甚少。要转变这种状况,就要积极寻找适合教师进行质的研究的方式。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研究主要在于完善学校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从自身所处的环境出发,开展研究。笔者认为目前教师进行质的研究方式有以下三种。
(1)案例研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真实的教育情境,并会采取一定措施处理这些教育情境,从而积累了许多教育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是教师在其教书育人中自然而然、无意识地形成的,具有不可复制性,有时还会与理论相违背。为了避免这种随意、不科学的经验积累,教师应有意识地对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教育教学的实例,如对一堂课、一件事、一次活动或者一个人进行研究,从教育理论的高度进行客观分析,总结经验,从而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达到以理服人。当然案例的选取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有典型 性;必须忠于事实;给人以启示。
(2)叙事研究。叙事是对事情的叙述及描写,是人类用文字传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叙事研究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反映研究者的经验和看法。叙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日记、博文、访谈记录、教学手记等。教师从事叙事研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叙述者即研究者,如中小学教师讲述自己的教改经过;讲述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的经过等。另一种是教师将身边的同行作为研究的对象和材料的来源,如追踪一位研究型教师成长的足迹,对其行为和思考进行研究。无论是哪种情况,其研究结果都需要形成文字。叙事研究的写作应把握以下原则:题材鲜活、有趣,具有真实性;情节曲折、跌宕,具有生动性;主题鲜明、深刻,具有启发性;语言亲切、感人,具有流畅性。
(3)教育随笔。近年来, 以“短平快”的文体特征,具有一般性与特异性相结合的言语风格的教育随笔体文章大行其道,教育随笔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是在自然环境下对教师这一群体的生活方式进行探究,符合质的研究的特点。要写好教育随笔体文章,笔者认为,首先要确定研究问题;其次是搜集写作素材;再次,还可以通过实物分析收集资料;最后是进行写作。
3.质的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进行质的研究是关注微观的生活世界,对身边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只有注意研究中的很多细节问题,才能提升质的研究的质量。首先,由于质的研究需要取得现场资料,所以会与研究对象朝夕相处。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中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因与研究对象走得太近而在观察时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要时时提醒自己是研究者这一角色。其次,教师在访谈中提出的问题应是中性的,不带任何倾向性,防止有误导的可能。再次,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自觉地遵守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应尊重自己研究的学生和同行的个人隐私,这也是教师的“德行”体现;在写作过程中, 在保证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要尽量从正面进行描述。最后,任何一种研究范式都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质的研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时时审视自己的研究过程,并不断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王国轩译注.中庸大学[M].上海:中华书局,2006.
[2]陈美容.朱熹《大学》思想研究——从解释学的角度出发[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