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工民建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结构也发展逐渐复杂。建筑材料的研究发展推进了结构的建设,正是由于这种建筑房地产业的迅猛进程,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理单位之间的竞争力也变得激烈起来,工民建的工程管理压力也增大,不但要求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还要在此项要求上保障施工材料的,减少施工成本。从施工管理的角度对工民建质量安全和成本造价进行分析,探讨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施工;管理要点;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1-0150-01
民用与工业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民建施工中,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直接和人民生产生活和自身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安全密切相关。所以,工民建施工一直被社会广泛关注。在长期发展的建筑施工技术的研发、新型、环保和质量安全是施工的首要目标,并且要求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要遵循设计原则,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的技术要求进行,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统一严格的进行管理,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偷工减料与错误施工现象发生,以此保证我国人民和国家安全利益,提高我国施工水平和管理层次。
1.分析工民建施工管理的现状
1.1 劳动力剩余量较大
建筑工程由于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大量劳动力,在施工现场不能针对每个施工人员进行控制。因此,导致在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指挥不当或者工作衔接和合作不协调等情况出现,例如:在现场物料选用与使用环节中,会出现不符合规定、投放量过大或过小的问题,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效率,还会减缓施工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总体质量安全。
1.2 工民建施工管理人员落实问题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进行施工现场作业时,劳动力的投入量较大,很难有效的实施控制。所以,会在工程管理中不能真正的落实管理,造成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严重化。其次,由于物料投入量也较大,全面控制很难执行。
1.3 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
工民建施工想要进行全面检查是很难实现的,由于工程技术繁杂,涉及的工种种类比较多导致的。在实际工民建施工检查中,针对范围较广程序较多施工管理的一般采用抽取检验的方式,可是这种方式的执行会出现一些问题,对建筑工程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水平和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进一步的整改。
1.4 安全管理现状
在工民建施工中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和观念还没有根深蒂固,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缺乏安全管理的领导作用影响,在工民建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有很多的问题,在法律意识上较为薄弱,如果只重视高效益、高收益和高效率对于安全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威胁,很有可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安全的生产现象与举措,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进行操作,这样会造成大型的机械设备与施工设施的乱用现象的出现,导致工民建施工管理安全问题。因此,在建筑施工前期需要认真计算与审核方案,在施工中不但要依靠技术人员的多年实践经验和安全意识,还要从思想观念上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工民建施工管理水平。
1.5 安全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现状
国家和政府对工民建施工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对此建立了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与机构,可是在实际施工现场中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还存在很多弊端,没有达到市场经济下的发展需求,现阶段我国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与相关 部门的工作还只是处在安全事故的调查和检查层次,需要在管理工作的方法上进行协调与改善,提高工民建施工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意識,在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约束机制。
2 工民建施工管理要点控制研究
2.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工民建施工时,需要在原有的准备上做好适当的调整,提高准备力度。例如:在城市公路建设施工中要求路面平坦,并且坚固防滑,房屋建筑的建设需要保障墙壁坚固性、防灾性与美观性。首先,根据试验效果对建筑工程进行规划分析,根据材料采购在市场行业中进行大范围的信息收集和调查,通过信息比较,选择高信誉、高保障、高质量的材料供应商进行购买,其次,在材料运到施工现场之前需要规划设计好运输方式与时间,最后,确定施工人员和责任范围的分析和确定。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工民建施工,都要根据施工程序一步一步的进行,统筹安排好人员、材料的运输和时间的安排、风险预测等,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施工管理提高工民建施工安全质量。
2.2 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的推进
在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涉及很多种技术,需要加强对技术管理工作。根据施工图纸的设计规定,对每一个施工程序进行优化,并且依据现场资源,例如:建筑材料的供应、施工队伍规模、资金和机械设备等,需要统筹兼顾的做好施工的组织计划。并且根据施工工艺的的要求规定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尤其是高新技术工艺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建筑施工的工程步骤准确的依照方案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正常交工和安全质量。
2.3 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施工材料管理工作从材料的选购、供应以及材料的进场和发放等几个方面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2.4 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与施工进度的关键,在施工中技术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是属于一个系统,是不能分割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需要从根本上培养施工队伍凝聚力,并且完善施工队伍管理机制和执行,做到权责明确,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
2.5 管理机制的制定和执行
管理机制是指在建筑施工的整个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管理制度,其中硬件设施包含以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设备、计算机设备和运输设备等,软件设备主要有人员和施工技术的管理。现阶段工民建施工有小型,也有大型的,大型施工团队的管理机制相对健全,注重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但是,小型建筑施工团队的管理机制相对缺乏,需要制定可行性的施工管理机制,在制定设备的管理机制基础上,将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联系在一起,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并且在使用前需要根据程序规定操作。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制定一套有效的技术与人员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奖励制度和分级管理制度,增设技术人员的晋升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人员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对学习状态与工作状态进行监督管理,并且作为一项考核内容。
2.6 施工造价的管理
项目施工成功性和利润率有着直接的关系,收入是施工单位在组织管理中加以控制的项目,相对固定。所以,成本控制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成本最低化的原则。建筑市场的价格的编制进行施工定额,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并且要求成本具有很理性,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对施工定额进行合理的调整。
(2)全面性的成本控制原则。做到全企业、全过程和全员控制,在全员控制方面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实现成本控制的人人有责的制度条例。
(3)动态控制原则。由于工民建施工属于一次性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需要进行到施工竣工。并且在施工前期就的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以便对施工成本进行实时的控制,有效、及时的校正偏差,在施工竣工后还要对成本控制进行核算。
结束语
工民建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其与施工项目进度、成本投资回收,以及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关。因此,对工民建施工中的治疗量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避免安全质量问题的出现,提高工民建施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推进我国施工管理水平,加快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雁.工民建施工中多方位管理对工程质量的作用探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25).
[2] 吴磊;岳鹏. 工民建施工工程管理之我见[J]. 科技与企业. 2012(03-22).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施工;管理要点;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1-0150-01
民用与工业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民建施工中,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直接和人民生产生活和自身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安全密切相关。所以,工民建施工一直被社会广泛关注。在长期发展的建筑施工技术的研发、新型、环保和质量安全是施工的首要目标,并且要求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要遵循设计原则,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的技术要求进行,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统一严格的进行管理,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偷工减料与错误施工现象发生,以此保证我国人民和国家安全利益,提高我国施工水平和管理层次。
1.分析工民建施工管理的现状
1.1 劳动力剩余量较大
建筑工程由于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大量劳动力,在施工现场不能针对每个施工人员进行控制。因此,导致在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指挥不当或者工作衔接和合作不协调等情况出现,例如:在现场物料选用与使用环节中,会出现不符合规定、投放量过大或过小的问题,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效率,还会减缓施工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总体质量安全。
1.2 工民建施工管理人员落实问题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进行施工现场作业时,劳动力的投入量较大,很难有效的实施控制。所以,会在工程管理中不能真正的落实管理,造成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严重化。其次,由于物料投入量也较大,全面控制很难执行。
1.3 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
工民建施工想要进行全面检查是很难实现的,由于工程技术繁杂,涉及的工种种类比较多导致的。在实际工民建施工检查中,针对范围较广程序较多施工管理的一般采用抽取检验的方式,可是这种方式的执行会出现一些问题,对建筑工程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水平和国际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进一步的整改。
1.4 安全管理现状
在工民建施工中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和观念还没有根深蒂固,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缺乏安全管理的领导作用影响,在工民建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有很多的问题,在法律意识上较为薄弱,如果只重视高效益、高收益和高效率对于安全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威胁,很有可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安全的生产现象与举措,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进行操作,这样会造成大型的机械设备与施工设施的乱用现象的出现,导致工民建施工管理安全问题。因此,在建筑施工前期需要认真计算与审核方案,在施工中不但要依靠技术人员的多年实践经验和安全意识,还要从思想观念上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工民建施工管理水平。
1.5 安全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现状
国家和政府对工民建施工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对此建立了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与机构,可是在实际施工现场中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还存在很多弊端,没有达到市场经济下的发展需求,现阶段我国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与相关 部门的工作还只是处在安全事故的调查和检查层次,需要在管理工作的方法上进行协调与改善,提高工民建施工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意識,在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约束机制。
2 工民建施工管理要点控制研究
2.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工民建施工时,需要在原有的准备上做好适当的调整,提高准备力度。例如:在城市公路建设施工中要求路面平坦,并且坚固防滑,房屋建筑的建设需要保障墙壁坚固性、防灾性与美观性。首先,根据试验效果对建筑工程进行规划分析,根据材料采购在市场行业中进行大范围的信息收集和调查,通过信息比较,选择高信誉、高保障、高质量的材料供应商进行购买,其次,在材料运到施工现场之前需要规划设计好运输方式与时间,最后,确定施工人员和责任范围的分析和确定。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工民建施工,都要根据施工程序一步一步的进行,统筹安排好人员、材料的运输和时间的安排、风险预测等,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施工管理提高工民建施工安全质量。
2.2 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的推进
在工民建工程的施工涉及很多种技术,需要加强对技术管理工作。根据施工图纸的设计规定,对每一个施工程序进行优化,并且依据现场资源,例如:建筑材料的供应、施工队伍规模、资金和机械设备等,需要统筹兼顾的做好施工的组织计划。并且根据施工工艺的的要求规定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尤其是高新技术工艺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建筑施工的工程步骤准确的依照方案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正常交工和安全质量。
2.3 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施工材料管理工作从材料的选购、供应以及材料的进场和发放等几个方面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2.4 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与施工进度的关键,在施工中技术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是属于一个系统,是不能分割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需要从根本上培养施工队伍凝聚力,并且完善施工队伍管理机制和执行,做到权责明确,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
2.5 管理机制的制定和执行
管理机制是指在建筑施工的整个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管理制度,其中硬件设施包含以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设备、计算机设备和运输设备等,软件设备主要有人员和施工技术的管理。现阶段工民建施工有小型,也有大型的,大型施工团队的管理机制相对健全,注重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但是,小型建筑施工团队的管理机制相对缺乏,需要制定可行性的施工管理机制,在制定设备的管理机制基础上,将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联系在一起,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并且在使用前需要根据程序规定操作。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制定一套有效的技术与人员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奖励制度和分级管理制度,增设技术人员的晋升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人员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对学习状态与工作状态进行监督管理,并且作为一项考核内容。
2.6 施工造价的管理
项目施工成功性和利润率有着直接的关系,收入是施工单位在组织管理中加以控制的项目,相对固定。所以,成本控制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成本最低化的原则。建筑市场的价格的编制进行施工定额,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并且要求成本具有很理性,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对施工定额进行合理的调整。
(2)全面性的成本控制原则。做到全企业、全过程和全员控制,在全员控制方面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实现成本控制的人人有责的制度条例。
(3)动态控制原则。由于工民建施工属于一次性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需要进行到施工竣工。并且在施工前期就的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以便对施工成本进行实时的控制,有效、及时的校正偏差,在施工竣工后还要对成本控制进行核算。
结束语
工民建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其与施工项目进度、成本投资回收,以及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关。因此,对工民建施工中的治疗量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避免安全质量问题的出现,提高工民建施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推进我国施工管理水平,加快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雁.工民建施工中多方位管理对工程质量的作用探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25).
[2] 吴磊;岳鹏. 工民建施工工程管理之我见[J]. 科技与企业. 20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