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重要平台。同时,社团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替代,在活跃校园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剖析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功能;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161-01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活细胞。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了凝聚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功能。因此,把握学生社团的功能定位,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努力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新时期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十分有必要。
一、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以大学生相同或者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求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志愿型群体。由于大学生社团组织具有群众基础广泛、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结构松散、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且影响力较强等特点,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在创建校园精神文明,繁荣校园文化,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课余生活多样化、文明化、知识化和科学化。
同时,社团还是大学生在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培养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了课堂知识,既是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级平台,又是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的纽带。
大學生社团组织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参与社团的成员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满足其提高自身能力的需求。
二、大学生社团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对社团组织发展的重视不够,定位不准
当前部分高校,对学生社团的认识不够,仅仅把它看作是大学生课余活动的组织,没有认识到学生社团是校内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更没有认识到学生社团在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特殊作用。学校对学生社团发展的不重视和定位不准,造成了学生社团发展外部环境上的艰难。如出于“安全稳定”考虑,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诸多限制;部分高校还经常给学生社团摊派一些与自身特色无关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对社团生活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幸福感。
(二)学生社团组织管理不规范
学生社团的活动规律不够正常,制度缺乏和管理不善,成员参与活动缺乏主动性。学生社团的会员注册制度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往往是刚入校时,学生凭着热情和盲从心理加入了一个或多个学生社团,会员的注册和会费缴纳保持得比较好,而到了二年级以后,这种制度就很难延续,也是导致会员大量流失和管理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三)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物质条件匮乏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普遍存在着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活动资金不足和场地缺乏。一般来说,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社团成员上缴的会费,二是从社会各界获得的赞助,三是从学校获得的经费支持,四是部分社团通过各种服务获得的收入。大多数社团主要是靠会员会费和学校的支持经费来运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团活动的开展。
(四)活动低质化问题
学生社团组织彼此之间横向联系较少,仅仅停留在学校组织的少数大型活动层面上,或者局限于社团主要骨干的一般性交际应酬,甚至少数社团的领导有时会为各自的某些利益,缺乏精诚合作和平等竞争的意识,从而造成相互攻击、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社团负责人过于追求活动的大而全,忽视了社团会员的切身利益,对社团普通会员缺少应有的尊重,调动不了会员的积极性。
(五)学生社团干部的身份认定问题
学生社团干部在社团管理、社团服务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的工作,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对于学生社团干部的身份认定问题在不同的高校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尤其是在学生毕业之后的公务员考试中,学生社团干部不被认定为学生干部,也就享受不到学生干部应有的权利。这种现象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关注。
三、大学生社团组织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提升对学生社团重视程度
高校应更加重视学生社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领导层面要高度认识到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切实转变观念,克服对学生社团可有可无的认识误区,增强管理和服务意识,认真制订学生社团长期和全面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为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氛围和更加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机制建设,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首先,要建立一系列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如制定学生社团日常管理条例、评优表彰细则等管理制度,尽快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
其次,要积极探索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形式,提升社团活动品味。对各类学生社团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优势。着力建设理论学习型社团,大力支持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热情鼓励体育竞技型社团。
再次,要加强学生社团骨干的培养,确保社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抓好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工作,要注意培养与使用相结合,重在培养;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重在教育。多途径、多方式地提高学生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
(三)加大扶持力度,为学生社团组织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解决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学校要加大投入。二是要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园,通过为校外企业做广告宣传等形式的服务吸引校外资金的支持。三是要增强学生社团自身的“造血功能”,鼓励、支持学生社团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各种服务。
解决社团活动场地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活动场所的作用,如学校现有的活动场所每学期可以让一个社团无偿使用一次。还可以发挥教室的作用,学校教务部门在安排课程时,有意识地使一个教室的课安排得少一些,使其成为学生社团活动专用教室。
高校社团组织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 一个载体,也是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大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下,学生社团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加强管理,搞好建设,一定能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在高校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迪明.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4,(05).
[2]孙克之.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4).
[3]王培军.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5).
[4]李颍川.论大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
[5]陆琳.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j].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2.
【关键词】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功能;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161-01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活细胞。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了凝聚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功能。因此,把握学生社团的功能定位,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努力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新时期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十分有必要。
一、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以大学生相同或者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求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志愿型群体。由于大学生社团组织具有群众基础广泛、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结构松散、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且影响力较强等特点,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在创建校园精神文明,繁荣校园文化,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课余生活多样化、文明化、知识化和科学化。
同时,社团还是大学生在学校教学活动的延伸,培养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了课堂知识,既是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级平台,又是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的纽带。
大學生社团组织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参与社团的成员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满足其提高自身能力的需求。
二、大学生社团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对社团组织发展的重视不够,定位不准
当前部分高校,对学生社团的认识不够,仅仅把它看作是大学生课余活动的组织,没有认识到学生社团是校内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更没有认识到学生社团在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特殊作用。学校对学生社团发展的不重视和定位不准,造成了学生社团发展外部环境上的艰难。如出于“安全稳定”考虑,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诸多限制;部分高校还经常给学生社团摊派一些与自身特色无关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对社团生活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幸福感。
(二)学生社团组织管理不规范
学生社团的活动规律不够正常,制度缺乏和管理不善,成员参与活动缺乏主动性。学生社团的会员注册制度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往往是刚入校时,学生凭着热情和盲从心理加入了一个或多个学生社团,会员的注册和会费缴纳保持得比较好,而到了二年级以后,这种制度就很难延续,也是导致会员大量流失和管理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三)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不足,物质条件匮乏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普遍存在着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活动资金不足和场地缺乏。一般来说,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社团成员上缴的会费,二是从社会各界获得的赞助,三是从学校获得的经费支持,四是部分社团通过各种服务获得的收入。大多数社团主要是靠会员会费和学校的支持经费来运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团活动的开展。
(四)活动低质化问题
学生社团组织彼此之间横向联系较少,仅仅停留在学校组织的少数大型活动层面上,或者局限于社团主要骨干的一般性交际应酬,甚至少数社团的领导有时会为各自的某些利益,缺乏精诚合作和平等竞争的意识,从而造成相互攻击、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社团负责人过于追求活动的大而全,忽视了社团会员的切身利益,对社团普通会员缺少应有的尊重,调动不了会员的积极性。
(五)学生社团干部的身份认定问题
学生社团干部在社团管理、社团服务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的工作,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对于学生社团干部的身份认定问题在不同的高校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尤其是在学生毕业之后的公务员考试中,学生社团干部不被认定为学生干部,也就享受不到学生干部应有的权利。这种现象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关注。
三、大学生社团组织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提升对学生社团重视程度
高校应更加重视学生社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领导层面要高度认识到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切实转变观念,克服对学生社团可有可无的认识误区,增强管理和服务意识,认真制订学生社团长期和全面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为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氛围和更加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机制建设,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首先,要建立一系列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如制定学生社团日常管理条例、评优表彰细则等管理制度,尽快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
其次,要积极探索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形式,提升社团活动品味。对各类学生社团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优势。着力建设理论学习型社团,大力支持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热情鼓励体育竞技型社团。
再次,要加强学生社团骨干的培养,确保社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抓好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工作,要注意培养与使用相结合,重在培养;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重在教育。多途径、多方式地提高学生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
(三)加大扶持力度,为学生社团组织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解决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学校要加大投入。二是要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园,通过为校外企业做广告宣传等形式的服务吸引校外资金的支持。三是要增强学生社团自身的“造血功能”,鼓励、支持学生社团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各种服务。
解决社团活动场地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活动场所的作用,如学校现有的活动场所每学期可以让一个社团无偿使用一次。还可以发挥教室的作用,学校教务部门在安排课程时,有意识地使一个教室的课安排得少一些,使其成为学生社团活动专用教室。
高校社团组织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 一个载体,也是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大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下,学生社团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加强管理,搞好建设,一定能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在高校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迪明.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4,(05).
[2]孙克之.高校大学生社团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4).
[3]王培军.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5).
[4]李颍川.论大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
[5]陆琳.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j].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