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w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两者之间的融合机制很有必要。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搭建有效的育人平台、采用多维育人方式是两者融合机制构建的可行路径。高职教育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构建有利于传播文化正能量、大学生实现出彩人生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C-0003-05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义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一样,应该且必须肩负起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为中国当下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受教育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下,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关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纲领性文件的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并着手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等具体措施把文化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问题的关键是,当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还存在忽视或轻视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对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解读、路径探析还处在浅尝辄止的表层,并未意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地位,因而也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出文化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功效。文化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两种维度,其复杂关系可从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探索其融合机制构建的路径,考察其融合机制构建的意义。
  文化育人的终极目的在于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感染人、影响人,最终实现人的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独具特色的表达,它具有民族特色,自然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从这个层面上,文化育人含有一定的政治性倾向。思想政治教育也内含着文化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双重纬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对文化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还肩负着政治教育的使命,发挥着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导向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文化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政治现象,它以政治取向来汲取文化资源,以政治需要来规导育人规格,以文化教化来实现政治目的。[1]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含着文化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双重目的,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有效的融合机制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并以此实现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文化育人范式的转型,最终达到提升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文化育人与
  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构建的路径
  当下,中国处在深化改革的转型期,传统的价值体系遭遇了冲击,而新的价值体系还未完全确立。这种新态势对传统的育人方式产生了冲击,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构建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的有效路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出彩人生梦。
  (一)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乃是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宏观上,国家应根据当下中国新时代特征以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律制定出适应文化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制度、措施、规划,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制度性保障。中观上,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既要贯彻国家宏观的育人政策,又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制定适合本校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制度,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提供制度性保障。微观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以及相关的德育培训、讲座中,授课教师要自觉地把国家以及学校的相关政策融入课堂之中,以文化人,既要做到喜闻乐见,又要积极向上,把政治教育、文化教育融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感染人、培养人、塑造人,积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兼济天下的理想情怀,塑造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的根本条件乃在于建立一套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制度性保障,并且要把三者统一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在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制度性保障体系既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同时是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搭建有效的育人平台
  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必要而且必须在两者之间搭建一套有效的育人平台,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互通融合。在考虑构建这一有效的育人平台时,我们有必要客观分析和评判当下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搭建有效的育人平台提供可行性方案。随着中国快速步入网络化社会,中国网民的数量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2](见图1)。
  从网民的年龄来看,“截至2013年12月,我国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 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3](详见图2)。
  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4]从报告中可看出,在中国网络大军中,“20—29岁”年龄群体几乎占据了中国网民的三分之一,而这一年龄结构正好与高职大学生的年龄结构相吻合。可以说,高职大学生是现在网络主力军之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又深受其影响。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每个高职大学生享受到了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自主性,使他们眼界更为开阔,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便利。但是,网络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社会传播“正能量”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的同时,一些隐藏着“负能量”的信息披着各种华丽的外衣侵入了大学生的周遭。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现在大学生在享受网络便利之时,也深受其操控,身陷虚拟的网络世界,甚至是沉迷于游戏、色情淫秽、低俗文化之中,搁置了学业,迷失了价值观的方向。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既要充分重视网络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素质教育,在文化育人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把中华民族先进的文化理念、典型案例通过网络平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以此传播文化的正能量。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融入积极向上、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培养人、塑造人。同时,要时刻警惕负面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可能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建立有效监控负面文化传播的预警机制,积极干预或消除其负面影响。   (三)采用多维育人方式
  文化源于人化,是人们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文化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说教的一维育人方式上,而应开展形式活泼的文化教育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构建多维育人体系。首先,重视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当代大学生逐渐形成“民族文化自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各时期形成的文学典籍、历史文物、民间风俗、音乐戏曲等,都可作为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教育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一方面有利于依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形成民族文化自觉;另一方面,通过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平台,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扩大其影响力。这样,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同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搭建了一座互通的桥梁,有利于彼此之间正能量的发挥。其次,要鼓励当代高职大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历代名人故居,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忍不拔的生活意志,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者,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包括当前西方在内的一切优秀的文化第一时间传递给大学生,给他们输入文化的正能量,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文化育人与
  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
  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补,有效促进了文化正能量在高职院校的传播,对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发展全面的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出彩人生梦。
  (一)有利于传播文化正能量
  20世纪60年代初,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其名著《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著名判断,认为一种新媒介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物理现象,它会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麦克卢汉的论断在网络化时代得到了充分印证,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的出现已经改变并持续影响文化传播的方式,对传统的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时代的开放性,使高职院校传统的“把关人”制度面临着严峻挑战,各种鱼龙混杂的负面信息出现于网络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网络化时代,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构建更具有划时代意义。首先,构建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重建高职院校思想把关人机制,通过言传身教,把积极向上的文化第一时间传递给当代大学生,逐渐在大学校园中培育弘扬先进文化、抵制粗俗文化的氛围;其次,构建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使他们逐渐融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之中,形成学习、传播优秀文化的自觉行为;再者,构建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更有利于大学生认同文化正能量、传播正能量文化。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当代大学生既是文化的接受者,也是文化传播的推动者,尤其是在推动正能量文化的传播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出彩人生梦
  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第一次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联系起来,成为亿万中国人投身深化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梦作为一个全称概念,是与每个中国人的“个人梦”紧密相连的,中国梦的实质乃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高职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艰巨历史使命。首先,构建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有利于大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形成“命运共同体”,从而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实现理想抱负;其次,构建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有益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再者,构建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有益于传播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成就,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和中国道路的自信力,激发他们为投身现代化建设学习的热情,实现出彩人生梦。
  (三)有利于全面发展人的培养
  马尔库塞在其名著《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一书中对“技术理性”控制下的当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他指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因为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5]虽然,当下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价值理念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感染了“技术理性”的习性。在这种背景下,当代中国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技术理性”的操控,表面的“多元化”掩盖的是技术的“一元化”,“自主性”背后是“非自主性”。构建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可帮助大学生及时理解把握文化的批判性特征,对他们形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进而消解他们“单向度”的思维方式,促进当代大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辨别是非的判断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3).
  [2][3][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方健华)
其他文献
高职实训基地“关键资源池”(Key Resource Pool.简称KR—P00L)模式是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优质实训资源不足、现有实训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难题(以下简称“两难”)。以服务为宗旨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畜牧养殖业也从传统落后养殖逐步转变为科学的现代化养殖机制,本文主要介绍在一些高原山地等地理环境下对畜牧业养殖技术和品种选育的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其对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我国的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农村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疫病的
《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第6期发表的“基于M-C准则的D-P系列准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基于数值手段对D-P系列准则的相互关系、参数转换等进行了广泛
文章以葡萄生理性穗轴褐变的发生原因及预测途径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葡萄生理性穗轴褐变表现及发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随后结合问题原因,提出了一些预防途径,以供参考。
期刊
古代文献对心力衰竭的命名为心痹、心水、心胀等,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心气、心阳亏虚为本,瘀血阻滞、痰饮内停为标。在整个病程发展中以气喘、心悸、水肿的程度变化为主
在我国,引起尿毒症的病因最常见的是肾小球疾病,约占54.2%,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又约占70.6%。由于其病理类型多样,症状相似,临床与病理程度不相一致。因此要想明确诊断、指
利用ISSR标记分析了江华苦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10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在70个单株间共扩增出174条谱带,其中166条具有多态性,占95.40%,表明江华苦茶群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人们的饮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水稻种植范围广,但是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病虫害,会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减少了人们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