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写作过程让学生轻松作文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xl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写作教学上巧妙地下功夫,让写作教学真正起到开启学生心灵、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笔下生花的作用。为此,笔者在写作教学中一直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从中悟出了轻松作文需要做的几点努力,愿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写作过程;观察;提纲;修改;刻画;扮靓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61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写作教学上巧妙地下功夫,让写作教学真正起到开启学生心灵、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笔下生花的作用。为此,笔者在写作教学中一直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从中悟出了轻松作文需从以下五点抓起: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习作中,学生最大的困惑就是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亦或无从下笔。造成无话可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平时观察不够,缺乏认真观察的习惯。而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的确,多年的写作实践证明,学生观察是否深刻直接决定着写作的成败。只有平时对事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大脑中才能形成对该事物较为清晰可见的印象。那么,学生写作时才会如鱼得水,看到主题时才会引起有效联想,才会胸有成竹地构思,才会顺利成文。因而,在教学时,笔者首先指导学生在观察方面要下大功夫:
  1. 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
  比如,写人物类的文章,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班里学生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再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把握其性格,把握其特点;写景物类的文章,让学生走出教室,仔细观察校园里景物的外形、色彩、姿态等方面,再从时间的变化角度把握其特点。生活就像万花筒,绚丽多姿。只有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事物那与众不同的美,进而指导学生观察城市里、村落里、家庭里的人物和景致,观察上学路上、街头巷道中的陌生的人物、景致,走到哪里,观察到哪里,真正养成一种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 给学生指导观察的方法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人物也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于是,课堂上,笔者和学生共同观察某一事物,并且和与它同类而又有不同之处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把握该事物的特点,结合所学课文及时引导学生小结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有观察的侧重点、观察的顺序、观察的技巧,还要提醒学生只有反复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要督促学生把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生活乃作文之本,只有让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环境中学会观察、懂得体验,才能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
  二、做文章的策划师,养成编写提纲的好习惯
  学生往往把编写提纲当成是多此一举,比较厌烦、抵触。可笔者认为,在习作指导中这个习惯往往大有裨益,它能促使学生下笔之前对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顺序、主次安排、怎样表达等做到三思而后行,它直接影响着写作的效果。因而,笔者认为学生入手写作文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拟定提纲,做文章的策划师,在思考中明确行文的顺序与展开。久而久之,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自己便会很轻松自如地编写提纲了。
  三、做文章的雕刻家,养成精修细改的好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百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即能充分证明修改的重要性。托尔斯泰七遍修改文学巨著《战争与和平》,著名小说家杨沫花了六年心血,重写和修改六七次写成《青春之歌》。因此从开始写作,笔者就注重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注意训练学生规范使用修改符号,从修改病句到修改一段话,再到几段话,乃至一篇文章。面对已写好的作文,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立意是否新颖,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等方面。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从自己修改,到同学互改,到集体修改,逐步提高学生的修改水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然学生修改中的精彩之笔笔者也记在本子上,及时在班里表扬,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久而久之,他们精修细改作文的习惯就养成了。
  四、做文章的美容师,养成细腻刻画的好习惯
  “玉不琢、不成器;句不磨、不生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流畅、生动,还要力求语言达到精练、鲜明、生动、有文采,如写《一个夏天的晚上》,为了突出天热,一学生写了这么一句话:“那个晚上热得出奇。”他一连读了几遍都没发现什么,后来他请同学来评议,同学提出:“最好把天热写得更形象些。”他这才恍然大悟,于是把这句话改成:那个晚上热得出奇,电扇对着自己呼啦呼啦地吹,但汗仍不听话地不断往外冒。泥土裂开了一条条缝隙,像在喊:“热啊!渴啊!”这么一改,作文就生动多了。当然,写作中,还应注意态度要严谨,一句一句说清楚,表情达意要明白晓畅,句与句之间衔接过渡要连贯自然,逻辑要严密有序,而后再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传神,富有趣味性。这样,就会为文章增色不少。久而久之,细腻刻画文章的好习惯就养成了。
  五、做文章的定性师,扮靓文章最亮丽的容颜
  笔者一直认为,作文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作业。在教学时,笔者告诫学生,你的作文是你自己创造的成果,是你自己心灵智慧的结晶。因而,首先要爱自己的作品,要以自己的作品而自豪。书写时要字体端正、笔画清晰、修改明确、卷面整洁,不能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涂改混乱、一片模糊,尽量展示出自己作品最亮丽的容颜。那么,教师评语时,在习作上也要尽量“美丽点”,不破坏文章整体的美感。即使是学生文中致命的错误,也要美观地指出来。如重复的句病,应给予“简洁会更好”的评语;工整的书写,更应给予“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哇!好漂亮的书写!”等评语。教师真诚的赞美,会使学生书写上从不马虎,也会善始善终,久而久之,学生对待写作自然也不会那么草率、随意了。
  作为教师,笔者从心底喜欢写作教学。因为,学生的作文即学生心灵的再现。只有看到学生的作文,你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采撷到学生心灵深处的幽兰,实现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交流。笔者爱自己的学生,更爱学生的作文,在作文这片田野上,笔者还会努力耕耘,继续探索,一如既往地关注写作过程,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让自己的学生能把自己的心灵,用手中的笔轻松自如地书写下来,让他们尽情享受写作的快乐!
  (作者单位:陕西省阎良区西飞第二中学 710089)
其他文献
目的 明确化疗联合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输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化疗后36 h回输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评价其疗效、造血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9例患者包括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年龄29~ 67岁;共接受治疗19例(次),每个疗程平均回输单个核细胞计数(3
患者男,11岁,2006年1月20日无诱因出现右耳前肿块,约1.5 cm×1.5 cm,表面无红肿,触痛阴性,活动度好,不伴发热、苍白、乏力及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就诊于山西省儿童医院,血常规、红细胞沉降速率均正常,且除外淋巴结结核,考虑炎性肿物,予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效果欠佳,后上述肿物进行性增大,且双颈部出现多发淋巴结肿大,3月23日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血常规:白细胞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的HRS细胞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的LP细胞均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研究提示HL的发病机制包括NF-κB和JAK/STAT等信号转导通路成员和调控因子活性失调、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的遗传学改变以及肿瘤细胞与其他浸润细胞在微环境中的相互作用等。
近年来,在对霍奇金淋巴瘤(HL)的研究中,PET-CT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HL分期、疗效监测与评估的最准确工具.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监测治疗期间的疗效,准
肝静脉闭塞病(HVO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重度HVOD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100%.去纤苷是一种具有抗血栓及促进纤溶作用的单链寡核苷酸混合物.近年来,多个临床研究结果说明去纤苷是预防和治疗HSCT后HVOD安全有效的药物.文章就去纤苷的作用机制及其在HSCT后HVOD的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病毒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由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能识别病毒表面抗原,且具有HLA限制性,近来T细胞免疫治疗被用于防治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腺病毒(AdV)等感染.文章就CTL治疗allo-HSCT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起源于体内少量存在的白血病干细胞(LSC),由于LSC对化疗耐药导致疾病难治、复发,研究靶向LSC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有利于减少疾病复发甚至可治愈疾病.随着对LSC生物学特征认识的不断加深,针对LSC的靶向治疗研究相继展开,这些靶向治疗主要包括靶向LSC表面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及LSC的微环境等.文章对AML的LSC靶向治疗进展进行总结。
以树突状细胞(DC)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因具有恢复免疫平衡和消灭肿瘤干细胞的潜在优势,有望在治愈肿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世界上第一个治疗性DC疫苗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但是,大部分DC疫苗虽然体外及动物实验结果良好,但临床疗效欠佳、异质性大.就DC免疫治疗的优势、已经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作一介绍。
使用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骨髓作为干细胞源用于异基因和自体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加或不加化疗是最常用的干细胞动员方案.一些供者或患者,特别是动员前经高强度治疗的患者,用这一方案不能动员到干细胞目标值.新动员剂和新疗法的产生能够改进造血干细胞的动员。
目的 探讨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体外对外周血Th17细胞及IL-17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名健康人BMSC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传代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IL-17;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的健康人外周血中Th17细胞所占百分比.结果 AML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