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灌输”的认识是军校德育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灌输”不是“洗脑”,军校德育要坚持把“灌输”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激励学员自觉履行历史使命,践行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
【关键词】:灌输 军校德育 继承 发展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军队院校是培养我军未来军事人才的摇篮,军校德育是军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塑造军人灵魂的系统工程,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军道德建设的水平。“灌输”作为军校的德育传统,是军校德育实践经验的一种凝结,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并在今天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军校德育的“灌输”问题,在新时期继承和运用好“灌输”,使这一传统方法在军校德育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军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对军校德育中“灌输”的两种片面认识
所谓“灌输”,是指教育者有组织、有领导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德育理念、方法、模式竞相发展。而人们对德育中传统的灌输模式则褒贬不一,出现了完全过时和始终正确两种片面认识。
一是德育灌输已经过时。认为“灌输”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现在是和平建设时期,当前军校学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许多人都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理论学习,灌输不仅没有必要,强调过多可能会造成学员对德育的抵触情绪,主张彻底放弃采取“灌输”手段。还有人认为,“灌输”实际就是无为,表现为“想法不少,效果很小”,德育课是“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灌输只能培养口头上的“道德家”,难以造就行动上的巨人。甚至有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原因归咎于“灌输”,认为军校德育走出当前困境的出路是应用“无灌输”教育。
二是德育灌输始终正确。这一观点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幻,“灌输”都不会过时,应该始终坚持。其理由主要是“灌输”是被历史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正是坚持了对无产阶级进行理论灌输,使其具备相当的阶级意识,才有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认为,在各个历史时期,我军院校正是由于始终坚持灌输教育,确保了培养的学员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军校德育需要继承的优良传统。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灌输”应当作永恒不变的真理指导军校德育工作。
通过对以上两种认识的概述,可以发现,“完全过时论”过分指责“灌输”在德育中的过时、低效和无为,没有认识到其历史和现实价值。“始终正确说”没有提出“灌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与时俱进,科学有效地推进军校德育教育。两者都只看到了“灌输”的一面,未能对其进行全面把握。笔者认为,灌输与其他德育模式一样,都是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的一种方法,其本身不能成为军校德育评价的判断标准。
二、“灌输”在军校德育中的科学性合理性
灌输”作为军校德育的重要手段,之所以能沿袭至今,并且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巨大效益,必然有其科学性合理性。
首先,“灌输”是由我军的性质宗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为德育灌输提供了理论基础。列宁曾经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为了完成至恶意任务,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灌输”教育法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无论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都离不开通过理论灌输对广大无产阶级的思想启蒙和思想发动。综上所述,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坚持以集体主义为职业道德的唯一准则,这说明我军的思想道德是一元化的,而理论灌输是军队将一元化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军校学员的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有效方法和必要手段。
其次,“灌输”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教学方式。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有顺应与同化两种方式。学生要掌握一门全新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先掌握这个知识体系的入门知识,这个过程就是顺应。在德育教学中,首先要使学员掌握德育的基础知识,也就是顺应,顺应的过程就是接受过程,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学员接受德育知识的“灌输”。这个过程虽然被动,但对学习很重要,因为只有被灌输一定的德育知识,学员才能形成德育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有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做基础,学员才能进行积极的同化过程。也就是说,具有积极意义的同化过程发生的条件是学员须先被“灌输”一定的基础知识做铺垫,否则,德育教学就很难进行。同时,军校学员为成年人,自制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发展成熟,能对教员所讲的内容做出理性分析与推理,能对教员的观点作出深刻的辨别和理解,也能在学习中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德育教育采取传(讲)授式灌输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员较多的知识和信息,把剩余的时间用来安排实践活动或学员自身的思考、讨论和消化。因此,在一定情況下,灌输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德育教学方式。
再次,“灌输”是学员抵制错误意识形态侵蚀的重要武器。“灌输”的实质是意识形态灌输,是军校学员抵制错误思想的重要武器。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体,但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思想体系的斗争人在继续,世界范围内的反华反社会主义势力正通过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地向我们渗透他们的价值观念。长期以来,我军之所以能长期保持政治立场坚定,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不变质,官兵能够具备较强的免疫能力,保持思想道德纯洁,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对官兵进行理论灌输,为我党我军构筑起坚强的社会主义思想防线。因此,“灌输”的实质也可以理解为在各种意识形态斗争中,为学员的健康成长提供牢不可破的思想保障,帮助学员树立起对德育的科学性认知,自觉批判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对军校德育继承和发扬“灌输”的建议
形势任务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新一代官兵的成長环境、认知能力和理论基础的变化,对军校德育“灌输”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我们不能因时代的变化而否认其价值性和存在的意义,要坚持“灌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同时也应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灌输”,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提升“灌输”主体自身的理论素养。经典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军校德育的理论基础,也是军校性质的重要标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体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员还希望德育教员能结合理论,对社会上的一些具体现象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如果德育教员自身理论素养不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浅尝辄止,不能加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就容易仅凭自己的感觉,做出片面的分析。一部分教员为了迎合学员的口味,甚至不作正面宣传,而是把社会上的负面现象的问题加以夸大和渲染,产生严重的误导作用。以这样的素质去对学员进行理论“灌输”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德育教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大政方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政治意识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加强“灌输”的针对性。德育教学往往是大班课,德育教员除课堂教学时间外,很少与学员接触交流,对学员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及学员的知识结构缺乏了解,没有事实依据的“灌输”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今时代,随着知识创新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方式越来越便捷,学员可以轻松获得最新资讯,遇到的问题及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也都与过去有所不同。社会中多元思想观念的影响,学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觉悟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这都需要军校德育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德育教员必须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从学员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员所拥有的知识基础、素质基础和能力基础,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做好理论“灌输”。
三是调动灌输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传统的灌输是建立在教员对学员的单向输出的基础上,学员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教员对学员的现实思想与困惑缺乏基本了解,德育难以实现预想的教育目标。新时期的军校学员,价值意识和主体性越来越强烈,人文素质不断提高。这意味着新的德育模式,应以培养学员的自我道德、自我思维为特征。虽然传(讲)授式不利于师生互动,但这并不能说教员不可以发挥调动学员积极性的作用。因此,军校德育在进行理论“灌输”时,要突出交流对话、思想引导、疏堵结合,实现由“单一主体”向“双主体”的转变。德育教员通过设疑、提问、启发等方法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主动参与到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并产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从而使学员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帮助学员掌握自我教育的正确方法及学习内容,造就一代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军事人才。
四是拓展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德育灌输要借助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展开。德育教员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要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新的方法。一要坚持用好传统方法。政治理论课是军校德育的传统主阵地,要优化政治理论课内容,活泼课堂形式,提高学员参与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要与学员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配合,针对学员的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灌输。二要组织好参观见学和各种仪式活动。利用参观见学、各种纪念日和重要仪式,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充分动员学员参与,将灌输教育的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员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升华学员的思想境界。
五是注重德育的实践转化。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在实施德育灌输的过程中,要树立完整的灌输教育理念,克服只重视思想道德认知,而忽略实践转化,把“知”作为德育灌输目标的观念。在向学员进行灌输时,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只有与实际结合方能显出生动。通过案例比较和现身说法,用事实对理论进行科学接受,增强理论可信度。二要引导学员认清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对于自身健康发展、长远发展的巨大价值,明确具备较高道德素质是实现自身价值、人生目标、事业成就的精神支柱,从而增强学员对于德育的自觉倾向。三要帮助学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将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确保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
【2】 任军.军校德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3】杨春长.军队院校德育经验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4】夏莉,曹志雄,卢昌明.浅谈德育方法中显性与隐性教育整合的几点思考[J].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4(1)
【5】 左朝芹,余广华.摘掉有色眼镜看“灌输式”教学[J].中国军事教育,2003(8)
作者简介:祖超,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学员二十三队, 在读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灌输 军校德育 继承 发展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军队院校是培养我军未来军事人才的摇篮,军校德育是军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塑造军人灵魂的系统工程,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军道德建设的水平。“灌输”作为军校的德育传统,是军校德育实践经验的一种凝结,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并在今天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军校德育的“灌输”问题,在新时期继承和运用好“灌输”,使这一传统方法在军校德育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军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对军校德育中“灌输”的两种片面认识
所谓“灌输”,是指教育者有组织、有领导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德育理念、方法、模式竞相发展。而人们对德育中传统的灌输模式则褒贬不一,出现了完全过时和始终正确两种片面认识。
一是德育灌输已经过时。认为“灌输”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现在是和平建设时期,当前军校学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许多人都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理论学习,灌输不仅没有必要,强调过多可能会造成学员对德育的抵触情绪,主张彻底放弃采取“灌输”手段。还有人认为,“灌输”实际就是无为,表现为“想法不少,效果很小”,德育课是“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灌输只能培养口头上的“道德家”,难以造就行动上的巨人。甚至有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原因归咎于“灌输”,认为军校德育走出当前困境的出路是应用“无灌输”教育。
二是德育灌输始终正确。这一观点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幻,“灌输”都不会过时,应该始终坚持。其理由主要是“灌输”是被历史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正是坚持了对无产阶级进行理论灌输,使其具备相当的阶级意识,才有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认为,在各个历史时期,我军院校正是由于始终坚持灌输教育,确保了培养的学员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军校德育需要继承的优良传统。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灌输”应当作永恒不变的真理指导军校德育工作。
通过对以上两种认识的概述,可以发现,“完全过时论”过分指责“灌输”在德育中的过时、低效和无为,没有认识到其历史和现实价值。“始终正确说”没有提出“灌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与时俱进,科学有效地推进军校德育教育。两者都只看到了“灌输”的一面,未能对其进行全面把握。笔者认为,灌输与其他德育模式一样,都是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的一种方法,其本身不能成为军校德育评价的判断标准。
二、“灌输”在军校德育中的科学性合理性
灌输”作为军校德育的重要手段,之所以能沿袭至今,并且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巨大效益,必然有其科学性合理性。
首先,“灌输”是由我军的性质宗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为德育灌输提供了理论基础。列宁曾经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为了完成至恶意任务,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灌输”教育法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无论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都离不开通过理论灌输对广大无产阶级的思想启蒙和思想发动。综上所述,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坚持以集体主义为职业道德的唯一准则,这说明我军的思想道德是一元化的,而理论灌输是军队将一元化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军校学员的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有效方法和必要手段。
其次,“灌输”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教学方式。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有顺应与同化两种方式。学生要掌握一门全新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先掌握这个知识体系的入门知识,这个过程就是顺应。在德育教学中,首先要使学员掌握德育的基础知识,也就是顺应,顺应的过程就是接受过程,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学员接受德育知识的“灌输”。这个过程虽然被动,但对学习很重要,因为只有被灌输一定的德育知识,学员才能形成德育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有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做基础,学员才能进行积极的同化过程。也就是说,具有积极意义的同化过程发生的条件是学员须先被“灌输”一定的基础知识做铺垫,否则,德育教学就很难进行。同时,军校学员为成年人,自制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发展成熟,能对教员所讲的内容做出理性分析与推理,能对教员的观点作出深刻的辨别和理解,也能在学习中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德育教育采取传(讲)授式灌输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员较多的知识和信息,把剩余的时间用来安排实践活动或学员自身的思考、讨论和消化。因此,在一定情況下,灌输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德育教学方式。
再次,“灌输”是学员抵制错误意识形态侵蚀的重要武器。“灌输”的实质是意识形态灌输,是军校学员抵制错误思想的重要武器。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体,但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思想体系的斗争人在继续,世界范围内的反华反社会主义势力正通过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地向我们渗透他们的价值观念。长期以来,我军之所以能长期保持政治立场坚定,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不变质,官兵能够具备较强的免疫能力,保持思想道德纯洁,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对官兵进行理论灌输,为我党我军构筑起坚强的社会主义思想防线。因此,“灌输”的实质也可以理解为在各种意识形态斗争中,为学员的健康成长提供牢不可破的思想保障,帮助学员树立起对德育的科学性认知,自觉批判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对军校德育继承和发扬“灌输”的建议
形势任务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新一代官兵的成長环境、认知能力和理论基础的变化,对军校德育“灌输”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我们不能因时代的变化而否认其价值性和存在的意义,要坚持“灌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同时也应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灌输”,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提升“灌输”主体自身的理论素养。经典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军校德育的理论基础,也是军校性质的重要标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体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员还希望德育教员能结合理论,对社会上的一些具体现象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如果德育教员自身理论素养不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浅尝辄止,不能加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就容易仅凭自己的感觉,做出片面的分析。一部分教员为了迎合学员的口味,甚至不作正面宣传,而是把社会上的负面现象的问题加以夸大和渲染,产生严重的误导作用。以这样的素质去对学员进行理论“灌输”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德育教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大政方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政治意识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加强“灌输”的针对性。德育教学往往是大班课,德育教员除课堂教学时间外,很少与学员接触交流,对学员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及学员的知识结构缺乏了解,没有事实依据的“灌输”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当今时代,随着知识创新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方式越来越便捷,学员可以轻松获得最新资讯,遇到的问题及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也都与过去有所不同。社会中多元思想观念的影响,学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觉悟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这都需要军校德育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德育教员必须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从学员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员所拥有的知识基础、素质基础和能力基础,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做好理论“灌输”。
三是调动灌输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传统的灌输是建立在教员对学员的单向输出的基础上,学员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教员对学员的现实思想与困惑缺乏基本了解,德育难以实现预想的教育目标。新时期的军校学员,价值意识和主体性越来越强烈,人文素质不断提高。这意味着新的德育模式,应以培养学员的自我道德、自我思维为特征。虽然传(讲)授式不利于师生互动,但这并不能说教员不可以发挥调动学员积极性的作用。因此,军校德育在进行理论“灌输”时,要突出交流对话、思想引导、疏堵结合,实现由“单一主体”向“双主体”的转变。德育教员通过设疑、提问、启发等方法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主动参与到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并产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从而使学员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帮助学员掌握自我教育的正确方法及学习内容,造就一代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军事人才。
四是拓展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德育灌输要借助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展开。德育教员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要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新的方法。一要坚持用好传统方法。政治理论课是军校德育的传统主阵地,要优化政治理论课内容,活泼课堂形式,提高学员参与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要与学员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配合,针对学员的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灌输。二要组织好参观见学和各种仪式活动。利用参观见学、各种纪念日和重要仪式,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充分动员学员参与,将灌输教育的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员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升华学员的思想境界。
五是注重德育的实践转化。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在实施德育灌输的过程中,要树立完整的灌输教育理念,克服只重视思想道德认知,而忽略实践转化,把“知”作为德育灌输目标的观念。在向学员进行灌输时,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只有与实际结合方能显出生动。通过案例比较和现身说法,用事实对理论进行科学接受,增强理论可信度。二要引导学员认清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对于自身健康发展、长远发展的巨大价值,明确具备较高道德素质是实现自身价值、人生目标、事业成就的精神支柱,从而增强学员对于德育的自觉倾向。三要帮助学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将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确保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
【2】 任军.军校德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3】杨春长.军队院校德育经验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4】夏莉,曹志雄,卢昌明.浅谈德育方法中显性与隐性教育整合的几点思考[J].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4(1)
【5】 左朝芹,余广华.摘掉有色眼镜看“灌输式”教学[J].中国军事教育,2003(8)
作者简介:祖超,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学员二十三队, 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