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比某样本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前后的课程设置,探讨了 CET对该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CET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有限;影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因素众多,CET只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CET 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个案研究
一、引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重庆科技学院开始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此次改革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根本目的。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校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司显柱 2006)。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依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设定,《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设置。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是一项标准相关、常模参照的标准化教学考试,其目的是准确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发挥积极作用。换言之,CET除了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外,还要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为《教学要求》的贯彻执行情况提供依据。
图1 《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CET的关系(参考辜向东:2007:3;略有修改)
由此可知①《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CET三者呈现图1所示的关系。因为测试对课程设置改革有一定的反拨作用,所以本文拟以重庆科技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和CET为出发点,探讨CET对前者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个案分析
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13年9月召开学院大会,通告了关于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意见,具体内容包括:深化分级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学习资源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应首先考虑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的原则等(司显柱 2006)。下文着重探讨样本学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述几方面的变化,以及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
1.教学目标和要求
重庆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后,凡需修读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均应参加大学英语入学考试。根据入学成绩确定学生的入学起点:较低起点、普通起点、较高起点。该样本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亦有所变化,由原来的“统一目标”改革为“分等级目标”,各等级目标因学生而异。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起点分为三类:对于较低起点的学生,目标是使其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学生均达到PRETCO-B级要求,并力争达到PRETCO(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对于普通起点的学生,其目标和改革前一样,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力争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对于起点较高的学生,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后,还要力争达到《教学要求》中“较高要求”。此外,改革后样本学校还将“稳步提高四级(CET-4)通过率”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样本学校的分层次教学体现了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入学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定程度地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将CET-4通过率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需要进一步商榷,部分学者认为,CET是无法真正用来促进英语学习的,因为其设计和命题自成体系,异于教学体系(王初明2010)。但本研究对样本学校147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一项问卷题目为:“如果没有CET,是否会学英语?”34%的学生表示不会学英语,这说明CET对该样本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原则
英语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在决定其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时,要依据外语教学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的设计,其设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司显柱 2006),如学分制原则、课程类型的设置等。
(1)学分制改革
关于学分制的改革,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教育指南及自身办学定位,自主确定学分学时(刘向虹 2014)。样本学校大学英语改革后的学分有所变化,将16学分改革为8 4 X学分,即大学英语通识必修课程由16学分减为8学分(第一、二学期完成),学生通识必修课完成后,要选修4学分的通识专项限选课(第三学期),第四学期要选修其他外语类课程,即外语类公选课等。
相对于大学英语有限的课时和学时,大学英语的要求其实是相当高的(辜向东 2003)。因此,样本学校压缩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学分和学时,可能会导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改革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如果学生的CET-4达到425(艺术类专业除外),就可以免修大学英语必修课程,这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修其他和英语相关的课程,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CET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
(2)课程类型的改革
样本学校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转变方式,如课程分类的方式要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限选课等简化为通识基础课、文理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和素质教育课四种。改革后,样本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包括通识核心课程、通识专项课程和其他外语类课程三种。通识核心课程包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学生按不同起点分类修读。通识专项课程分为语言技能、职场英语、学术英语三个模块。语言技能课程分为读写译和视听说两种;就职场英语而言,因为样本学校是一所以石油、冶金学科为主,兼有理、文、经济等多学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所以职场英语包括理工职场英语、人文职场英语及商务职场英语;学术英语主要针对较高起点的学生设置,主要培养其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其他外语类课程包括外语公共选修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全英文课程等。对于通识专项课程和其他外语类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读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及修课学期。 此外,大学英语需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实践平台的建设,增强大学英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刘向虹, 2014)。样本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平台,同时努力开展大学英语实践课程和素质拓展项目。改革后,样本学校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系统的利用,如新增“大学体验英语写作资源平台”。数字化写作平台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对比样本学校大学英语改革前后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CET在促进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等。然而,CET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影响有限。此外,影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因素众多,如国家政策、《教学要求》、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学校的自身特点及其定位、学生的需求等,而CET只是其中之一。
注释:
①反拨作用,即反拨效应(washback)通常指测试对教学的影响(Alderson
关键词: CET 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个案研究
一、引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重庆科技学院开始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此次改革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根本目的。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校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司显柱 2006)。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依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要求设定,《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设置。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是一项标准相关、常模参照的标准化教学考试,其目的是准确衡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发挥积极作用。换言之,CET除了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外,还要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为《教学要求》的贯彻执行情况提供依据。
图1 《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CET的关系(参考辜向东:2007:3;略有修改)
由此可知①《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CET三者呈现图1所示的关系。因为测试对课程设置改革有一定的反拨作用,所以本文拟以重庆科技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和CET为出发点,探讨CET对前者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个案分析
重庆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13年9月召开学院大会,通告了关于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意见,具体内容包括:深化分级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学习资源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应首先考虑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的原则等(司显柱 2006)。下文着重探讨样本学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述几方面的变化,以及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
1.教学目标和要求
重庆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后,凡需修读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均应参加大学英语入学考试。根据入学成绩确定学生的入学起点:较低起点、普通起点、较高起点。该样本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亦有所变化,由原来的“统一目标”改革为“分等级目标”,各等级目标因学生而异。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起点分为三类:对于较低起点的学生,目标是使其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学生均达到PRETCO-B级要求,并力争达到PRETCO(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对于普通起点的学生,其目标和改革前一样,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力争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对于起点较高的学生,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后,还要力争达到《教学要求》中“较高要求”。此外,改革后样本学校还将“稳步提高四级(CET-4)通过率”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样本学校的分层次教学体现了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入学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一定程度地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将CET-4通过率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需要进一步商榷,部分学者认为,CET是无法真正用来促进英语学习的,因为其设计和命题自成体系,异于教学体系(王初明2010)。但本研究对样本学校147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一项问卷题目为:“如果没有CET,是否会学英语?”34%的学生表示不会学英语,这说明CET对该样本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原则
英语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在决定其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时,要依据外语教学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的设计,其设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司显柱 2006),如学分制原则、课程类型的设置等。
(1)学分制改革
关于学分制的改革,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教育指南及自身办学定位,自主确定学分学时(刘向虹 2014)。样本学校大学英语改革后的学分有所变化,将16学分改革为8 4 X学分,即大学英语通识必修课程由16学分减为8学分(第一、二学期完成),学生通识必修课完成后,要选修4学分的通识专项限选课(第三学期),第四学期要选修其他外语类课程,即外语类公选课等。
相对于大学英语有限的课时和学时,大学英语的要求其实是相当高的(辜向东 2003)。因此,样本学校压缩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学分和学时,可能会导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改革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如果学生的CET-4达到425(艺术类专业除外),就可以免修大学英语必修课程,这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修其他和英语相关的课程,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CET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
(2)课程类型的改革
样本学校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转变方式,如课程分类的方式要进行改革。由原来的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限选课等简化为通识基础课、文理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和素质教育课四种。改革后,样本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包括通识核心课程、通识专项课程和其他外语类课程三种。通识核心课程包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学生按不同起点分类修读。通识专项课程分为语言技能、职场英语、学术英语三个模块。语言技能课程分为读写译和视听说两种;就职场英语而言,因为样本学校是一所以石油、冶金学科为主,兼有理、文、经济等多学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所以职场英语包括理工职场英语、人文职场英语及商务职场英语;学术英语主要针对较高起点的学生设置,主要培养其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其他外语类课程包括外语公共选修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全英文课程等。对于通识专项课程和其他外语类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读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及修课学期。 此外,大学英语需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实践平台的建设,增强大学英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刘向虹, 2014)。样本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平台,同时努力开展大学英语实践课程和素质拓展项目。改革后,样本学校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系统的利用,如新增“大学体验英语写作资源平台”。数字化写作平台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对比样本学校大学英语改革前后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CET在促进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等。然而,CET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影响有限。此外,影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因素众多,如国家政策、《教学要求》、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学校的自身特点及其定位、学生的需求等,而CET只是其中之一。
注释:
①反拨作用,即反拨效应(washback)通常指测试对教学的影响(Ald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