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以及“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优势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课堂中的设计、实践过程。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案例教学法 设计与实践
我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多年,感到课堂效率较低,学生只会机械地使用软件而毫无创造力。原因主要是:(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2)教师没有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目前教学效率低下的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则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把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商业、法律、医学等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本人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它以其“真实性、目的性、实践性和典型性”这些明显的特征,正逐步成为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新型方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我们一直在努力进行着计算机案例教学的探索。
一、计算机案例教学法
(一)什么是计算机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相关的计算机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特点
1. 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使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学生以“当事人”、“参与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发现、解决问题,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 训练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专业。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填鸭式”灌输相比较,教学效果十分理想。3. 综合能力培养,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之间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使其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一)“计算机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1. 典型性原则。所谓典型性就是有一定的共性或规律,并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借鉴该方法进行解决,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可尽量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案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对思维方式的形成也大有好处。2. 实践性原则。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所开的课程一般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比较多。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上机实验占一大半比例,许多知识只有通过上机实验才能掌握。另外我们的学生也喜欢亲自动手。所以教师设计案例时,要让学生在案例实施中多实践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3. 实用性原则。案例应该要来自实际环境中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学习的愿望,就会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4. 综合性原则。案例教学,可在一个教学系统中设计数个案例,避免了原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学情况,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避免了学生无系统性,学后忘前、学东忘西的情况。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1. 准备工作。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教师精选案例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案例的来源有很多,可以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教学经历作为案例。其次,教师要考虑学生本身已有的条件、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精选案例,逐步地引导性学生,锻炼学生的能力。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中职学生。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耐挫折能力差,遇到困难就逃避。课堂上时间长了坐不住,缺少耐性。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容易失去信心。因此,选择的案例难易要合适、大小要合适的案例。案例没有难度,学生会感到没有收获,会没有兴趣;难度太大,学生又容易丧失信心。案例太大,学生花费的时间长,产生疲劳感、厌烦而失去继续做的兴趣。这些都对授课不利。选择涉及的知识点不多且不大的案例,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完成案例的要求,便于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并获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样更容易突出授课目标,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担当台上的主角,而学生往往是观众。但是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最好在课前也做相应的准备,如仔细地阅读案例,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2. 呈现案例。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时应简洁明了地让学生清楚这三个问题:一是这个案例所学内容是什么并能做什么,二是要完成这一案例学习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技能,三是学生学完这一案例后能做出什么样的作品。另外案例的引入关键在于巧。可以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可以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趣闻,目的都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了“我要做”的愿望。例如,本人在任教《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制作动画效果这一课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池塘荷叶上跳跃并发出叫声的案例以及红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案例作品。学生被这有声有色并有动感的案例作品深深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想不想制作这样的作品?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我要做”的愿望,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给学生展现一个可以操作的案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试做一个跳跃的小白兔。学生轻松的制作出来,非常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传授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要点、技能要点。由于学生很想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学习,学习充满热情与动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的制作表格的一课中,我展出了一个较复杂的个人简历表。我明确指出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完成这张表格的制作。绘制这样一张个人简历表是非常实用的,学生都很感兴趣。
3.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旨在挖掘案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案例的分析要把握几个角度:一是课程重点,即分析案例包含的主要理论和技能方法;二是难点理论和技能,明确案例的关键所在;三是课程的主题,确定该案例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例如在上面制作个人简历表的案例中,我要求学生对这张表格进行分析,制作这样的表格涉及到了我们以前与表格有关的哪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经过分析,学生们知道做这样的一张表涉及的重点知识: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及行高列宽的调整等。
4. 交流讨论。教师应根据案例内容和教学要求,作概括性说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不要偏离主题;二是各抒己见,充分阐述个人观点。
例如在上面制作个人简历表的案例中,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制作这张表有哪些方法?哪处方法最好呢?学生们积极交流讨论,并让每组出一名代表讲解并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制作该表格的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判断出其中最佳方案,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操作问题。
学生交流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学习的过程。相互交流能凸显了案例中隐藏的知识与技能点,发现彼此的不足,经过改进,学生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加全面。
5. 教师总结。总结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已充分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讲评和答疑。总结时应注意:一是应当对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做出现场评价,指出优缺点。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价。二是讲清案例中容易出错的难点,回答学生的疑问。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牢记实践技能的要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态度和探求真理的精神。同时,案例教学法也能融洽师生关系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影.浅谈案例教学法及常见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7(8).
[2]李海霞.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7(18) .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案例教学法 设计与实践
我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多年,感到课堂效率较低,学生只会机械地使用软件而毫无创造力。原因主要是:(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2)教师没有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目前教学效率低下的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则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把计算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商业、法律、医学等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本人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它以其“真实性、目的性、实践性和典型性”这些明显的特征,正逐步成为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新型方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我们一直在努力进行着计算机案例教学的探索。
一、计算机案例教学法
(一)什么是计算机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相关的计算机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特点
1. 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使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学生以“当事人”、“参与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发现、解决问题,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 训练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专业。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填鸭式”灌输相比较,教学效果十分理想。3. 综合能力培养,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之间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使其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一)“计算机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1. 典型性原则。所谓典型性就是有一定的共性或规律,并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借鉴该方法进行解决,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可尽量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案例,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对思维方式的形成也大有好处。2. 实践性原则。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所开的课程一般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比较多。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上机实验占一大半比例,许多知识只有通过上机实验才能掌握。另外我们的学生也喜欢亲自动手。所以教师设计案例时,要让学生在案例实施中多实践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3. 实用性原则。案例应该要来自实际环境中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学习的愿望,就会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4. 综合性原则。案例教学,可在一个教学系统中设计数个案例,避免了原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学情况,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避免了学生无系统性,学后忘前、学东忘西的情况。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1. 准备工作。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教师精选案例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案例的来源有很多,可以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教学经历作为案例。其次,教师要考虑学生本身已有的条件、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精选案例,逐步地引导性学生,锻炼学生的能力。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中职学生。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耐挫折能力差,遇到困难就逃避。课堂上时间长了坐不住,缺少耐性。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容易失去信心。因此,选择的案例难易要合适、大小要合适的案例。案例没有难度,学生会感到没有收获,会没有兴趣;难度太大,学生又容易丧失信心。案例太大,学生花费的时间长,产生疲劳感、厌烦而失去继续做的兴趣。这些都对授课不利。选择涉及的知识点不多且不大的案例,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完成案例的要求,便于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并获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样更容易突出授课目标,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担当台上的主角,而学生往往是观众。但是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最好在课前也做相应的准备,如仔细地阅读案例,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2. 呈现案例。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时应简洁明了地让学生清楚这三个问题:一是这个案例所学内容是什么并能做什么,二是要完成这一案例学习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技能,三是学生学完这一案例后能做出什么样的作品。另外案例的引入关键在于巧。可以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可以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趣闻,目的都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了“我要做”的愿望。例如,本人在任教《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制作动画效果这一课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池塘荷叶上跳跃并发出叫声的案例以及红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案例作品。学生被这有声有色并有动感的案例作品深深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想不想制作这样的作品?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我要做”的愿望,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给学生展现一个可以操作的案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试做一个跳跃的小白兔。学生轻松的制作出来,非常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传授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要点、技能要点。由于学生很想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学习,学习充满热情与动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的制作表格的一课中,我展出了一个较复杂的个人简历表。我明确指出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完成这张表格的制作。绘制这样一张个人简历表是非常实用的,学生都很感兴趣。
3.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旨在挖掘案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案例的分析要把握几个角度:一是课程重点,即分析案例包含的主要理论和技能方法;二是难点理论和技能,明确案例的关键所在;三是课程的主题,确定该案例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例如在上面制作个人简历表的案例中,我要求学生对这张表格进行分析,制作这样的表格涉及到了我们以前与表格有关的哪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经过分析,学生们知道做这样的一张表涉及的重点知识: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及行高列宽的调整等。
4. 交流讨论。教师应根据案例内容和教学要求,作概括性说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不要偏离主题;二是各抒己见,充分阐述个人观点。
例如在上面制作个人简历表的案例中,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制作这张表有哪些方法?哪处方法最好呢?学生们积极交流讨论,并让每组出一名代表讲解并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制作该表格的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判断出其中最佳方案,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操作问题。
学生交流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学习的过程。相互交流能凸显了案例中隐藏的知识与技能点,发现彼此的不足,经过改进,学生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加全面。
5. 教师总结。总结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已充分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讲评和答疑。总结时应注意:一是应当对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做出现场评价,指出优缺点。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价。二是讲清案例中容易出错的难点,回答学生的疑问。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牢记实践技能的要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态度和探求真理的精神。同时,案例教学法也能融洽师生关系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影.浅谈案例教学法及常见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7(8).
[2]李海霞.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