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内容就显得有些陈旧落后。因此,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只有我们对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改革创新,才能扭转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停滞不前的局面。这也是我国未来教育所迫切需要的,也是一个国家求得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德育教学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3-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跟随社会潮流的发展而前进。反观民族地区德育教学,却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面对这一挑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必须对其德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使自身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就民族地区德育教学内容的现状、改革与创新的方法与途径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简单的研究。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内容的现状
1.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模式缺乏特色
我国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学生能力素养的差异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应跟普通高校有所不同。但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普通高校的德育教学模式。而那些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密切相关的课程,如职业道德素养课、就业指导课、心理课等课程,不少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开设,有的即使开了,也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原因在于其教学内容显得有些陈旧,缺乏特色,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方式仍然显得固定、笼统、呆板。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知识能力很强,但在创造力以及人文情怀上却差很多。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只能是单纯的教育对象,很难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
2.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不受重视
重视和加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但就从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来说,不少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课当作摆设,认为德育教学的投入可有可无,能省则省。现有的道德教育,从授课到考核,基本上都是侧重课本知识的考察,很少去考察学生的实际行动。这样的教学,无法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所学到的也只有是课本上呆板的知识而已。不少高职院校把培养适合企业、工厂的技术人才作为最终目标,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授专业知识。至于德育,自然被抛到一边。所有这些,使得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很难受到重视。 3.高职院校德育教学队伍匮乏
由于对德育教育的不重视,导致高校基本上很少有专业的德育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工作队伍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其它专业的老师代课,走一个形式。德育教学队伍不稳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没有真正形成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德育队伍,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高职德育教学氛围。代课的老师也基本上是照搬书本,机械式的教学,很少有自己对学科的独到见解。如此的课堂,缺乏感染力与创新力,课堂教学氛围无从谈起,学生也难以从中学到知识。这使得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出现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学校不重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面对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存在的如此多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德育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也显得迫在眉睫。针对出现的问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要想搞好德育教學,首先就要明确德育教学的目的,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在这个基础之上,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丰富德育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把德育教学搞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进行德育认知,然后再将德育认知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只教授知识,不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还是走老路子。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德育教学时,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不同,所以,因材施教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后,通过举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思考道德理念,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2.提高德育教学的地位,关注学生德育发展
许多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工作普遍存在难有起色或没有效果的现象,然后高校把原因归结于学生不愿意学或教师不够专业。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创新性、多元性、差异性显著增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做好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进行德育教学,要发扬优良的传统,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方法。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基本上是把德育教学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它们在乎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在乎的是自己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有了这样的教学观点,德育教学怎能搞好?不少高职院校根本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学团队,甚至是没有开设德育课。那些开设了德育课的学校,也基本上是把它放在选修课的位置,而且德育教学老师大都是其它专业的老师来“客串”一下。在如此不专业,不受重视的环境下,想让学生培养德育情怀,实在是难上加难。
3.加强德育教学队伍建设,深化德育教学改革
要想提高德育教学的水平,就必须在德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下狠功夫。高职院校应挑选一些专业技能强,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师来组建一个有实力的德育教学队伍。然后加强德育理论的研究,使德育教学的认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一些平时德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通过针对性的研究,来建立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德育教学制度。其次,高职院校,要定期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定期进行考核,加大力度,提高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对于那些跟不上时代的,跟现实脱轨的德育教学制度,高职院校应及时对其进行改革,通过科学的研究,制定出适应新时代的德育教学方针。有了正确的方针指导,加上过硬的德育教学团队,想把德育教学搞好,自然不成问题。
三、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未来的发展前景
面对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技能已经不是学生就业的唯一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毕业生的德育素质及人文情怀。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革新优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应该高更加视德育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德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加深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德育教学工作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德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崇高的事业,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大学生德育教学工作的指路明灯。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我国未来发展建设的需要,也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需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时刻谨记于心的。德育教学工作涉及范围广,关系到我国德育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的新方法、途径,更好地体现德育教学的时代性。吸取德育教学中失败的教训,勇敢取得去创新,努力开创德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献君、郝翔.思想道德修养[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
[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李俊.高职德育创新的探索[J].现代教育研究,2003,(3)
[5]余玉花.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特点及教学条件的思考[J].
作者简介:
周桂英(1967年11月-),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大学,毕业院校:烟台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德育教学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3-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跟随社会潮流的发展而前进。反观民族地区德育教学,却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面对这一挑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必须对其德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使自身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就民族地区德育教学内容的现状、改革与创新的方法与途径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简单的研究。
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内容的现状
1.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模式缺乏特色
我国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学生能力素养的差异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应跟普通高校有所不同。但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普通高校的德育教学模式。而那些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密切相关的课程,如职业道德素养课、就业指导课、心理课等课程,不少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开设,有的即使开了,也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原因在于其教学内容显得有些陈旧,缺乏特色,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方式仍然显得固定、笼统、呆板。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知识能力很强,但在创造力以及人文情怀上却差很多。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只能是单纯的教育对象,很难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
2.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不受重视
重视和加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但就从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来说,不少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课当作摆设,认为德育教学的投入可有可无,能省则省。现有的道德教育,从授课到考核,基本上都是侧重课本知识的考察,很少去考察学生的实际行动。这样的教学,无法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所学到的也只有是课本上呆板的知识而已。不少高职院校把培养适合企业、工厂的技术人才作为最终目标,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授专业知识。至于德育,自然被抛到一边。所有这些,使得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很难受到重视。 3.高职院校德育教学队伍匮乏
由于对德育教育的不重视,导致高校基本上很少有专业的德育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工作队伍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其它专业的老师代课,走一个形式。德育教学队伍不稳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没有真正形成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德育队伍,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高职德育教学氛围。代课的老师也基本上是照搬书本,机械式的教学,很少有自己对学科的独到见解。如此的课堂,缺乏感染力与创新力,课堂教学氛围无从谈起,学生也难以从中学到知识。这使得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出现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学校不重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面对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存在的如此多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德育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也显得迫在眉睫。针对出现的问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要想搞好德育教學,首先就要明确德育教学的目的,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在这个基础之上,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丰富德育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把德育教学搞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进行德育认知,然后再将德育认知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只教授知识,不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上还是走老路子。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德育教学时,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不同,所以,因材施教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后,通过举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思考道德理念,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2.提高德育教学的地位,关注学生德育发展
许多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工作普遍存在难有起色或没有效果的现象,然后高校把原因归结于学生不愿意学或教师不够专业。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创新性、多元性、差异性显著增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做好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进行德育教学,要发扬优良的传统,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方法。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基本上是把德育教学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它们在乎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在乎的是自己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有了这样的教学观点,德育教学怎能搞好?不少高职院校根本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学团队,甚至是没有开设德育课。那些开设了德育课的学校,也基本上是把它放在选修课的位置,而且德育教学老师大都是其它专业的老师来“客串”一下。在如此不专业,不受重视的环境下,想让学生培养德育情怀,实在是难上加难。
3.加强德育教学队伍建设,深化德育教学改革
要想提高德育教学的水平,就必须在德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下狠功夫。高职院校应挑选一些专业技能强,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师来组建一个有实力的德育教学队伍。然后加强德育理论的研究,使德育教学的认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一些平时德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通过针对性的研究,来建立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德育教学制度。其次,高职院校,要定期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定期进行考核,加大力度,提高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对于那些跟不上时代的,跟现实脱轨的德育教学制度,高职院校应及时对其进行改革,通过科学的研究,制定出适应新时代的德育教学方针。有了正确的方针指导,加上过硬的德育教学团队,想把德育教学搞好,自然不成问题。
三、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未来的发展前景
面对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技能已经不是学生就业的唯一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毕业生的德育素质及人文情怀。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革新优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应该高更加视德育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德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加深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德育教学工作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德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崇高的事业,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大学生德育教学工作的指路明灯。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我国未来发展建设的需要,也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需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时刻谨记于心的。德育教学工作涉及范围广,关系到我国德育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学工作的新方法、途径,更好地体现德育教学的时代性。吸取德育教学中失败的教训,勇敢取得去创新,努力开创德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献君、郝翔.思想道德修养[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
[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李俊.高职德育创新的探索[J].现代教育研究,2003,(3)
[5]余玉花.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特点及教学条件的思考[J].
作者简介:
周桂英(1967年11月-),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大学,毕业院校:烟台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